《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帝有4后、14妃,共18人。顺治帝先后册立或追封四位皇后:第一位是废皇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是他母亲的侄女。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册立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时常发生口角。一天,顺治帝让大学士冯铨查阅并奏报前朝废皇后的历史故事,冯铨等问废后的理由,顺治帝大怒道:“皇后无能,所以当废!”后礼部尚书胡世安等18人分别具疏力争。顺治帝把这件事下发诸王大臣会议。会议结论是:皇后仍然居中宫。顺治帝坚持己见,奏报皇太后,并得到懿准,废掉皇后,降为静妃。
第二位是孝惠章皇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14岁,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未被废掉,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死,享年77岁。
第三位是孝康章皇后(追封),姓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是康熙皇帝的生母。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玄烨,年14岁。康熙二年(1663年)病死,年24岁,时康熙10岁。
第四位是孝献章皇后(追封),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这位董鄂妃的身世,也是清宫一桩疑案。她的身世有三说:有人说董鄂妃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也有人说,她曾经是福临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清史稿.后妃传》则说她姓栋鄂氏。
根据汤若望的回忆录和陈垣先生考证,她似乎就是福临夺其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爱。董鄂氏聪敏俊丽,善解人意,而博得顺治帝的宠爱。但被博穆博果尔发觉,董鄂氏遭到夫君的严斥。董鄂氏找顺治帝哭诉。顺治帝闻知后,狠狠地打了博穆博果尔一个耳光。于是,博穆博果尔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日,或是忧愤致死,或是自杀而死。顺治帝在其27日服满后,干脆将董鄂氏娶进承乾宫。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董鄂氏生下一位皇子。但小皇子出生3个月便夭折。这件事对董鄂妃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最大的期望就是生一位皇子,将来母以子贵,作为晚年依靠。没想到儿子还没有来得及起名字就死了。顺治帝追封这位早夭的儿子为和硕荣亲王,并在蓟州黄花山下修建“荣亲王园寝”。墓碑刻:“和硕荣亲王,朕第一子也。”本来是皇四子,却被称为第一子,说明他在顺治帝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几乎就在同时,顺治帝在太监的精心安排下,同憨璞性聪和尚见面。憨璞性聪是第一位被顺治帝召见的著名和尚。憨璞性聪,福建延平人,18岁为僧。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住京城南海会寺。十四年(1657年)初,顺治帝驾幸南海子,途经海会寺,召见憨璞性聪,两人相谈甚欢。十月初四日,又召憨璞性聪进入大内,后在西苑(今中南海)万善殿与憨璞性聪对话。顺治帝问:“从古治天下,皆以祖祖相传,日对万机,不得闲暇,如今好学佛法,从谁而学?”憨璞性聪答:“皇上即是金轮王转世,夙植大善根、大智慧,天然种性,故信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学而自明,所以天下至尊也!”憨璞性聪的巧言阿谀,让顺治帝觉得很欢心。憨璞性聪是一位政治和尚。因为他会逢迎皇上,所以受到顺治帝宠信,多次被召到宫里,向皇帝讲授佛法,被赐以“明觉禅师”封号。
憨璞性聪还推荐了南方的三位高僧———玉林、木陈、溪森,他们对顺治帝影响至深。这些和尚宣扬的佛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顺治帝治国的压力,而真正让他下决心放弃万乘之尊皈依佛门的,还是董鄂妃的死。董鄂妃之死,对其打击是致命的。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22岁的董鄂妃因承受不住失去幼子之痛,在承乾宫病死。顺治帝悲不欲生,“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顺治帝辍朝五日,追谥董鄂妃为端敬皇后;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端敬皇后董鄂氏;命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溪森和尚在景山寿椿殿主持董鄂后火化仪式,顺治帝为董鄂氏收取灵骨(骨灰)。
顺治帝失去董鄂妃后,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从该年九月到十月两个月中,顺治帝曾先后访问溪森的馆舍38次,相访论禅,彻夜交谈,最后命溪森为他剃度。溪森起初劝阻,顺治帝不听,最后只好帮顺治帝剃光了头发。皇太后着急了,火速叫人把溪森的师傅玉林召回京城。玉林到北京后大怒,下令叫徒弟们架起柴堆,要烧死溪森。顺治帝无奈,只好答应蓄发,溪森才得免一死。后来溪森临终时作偈语说:“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就是说他同顺治帝的特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