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全文在线阅读

第五十三卷

关灯直达底部

第五十三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二十七

  金〈太宗天会三则 熙宗天会二则 天眷二则 皇统九则 海陵天德三则 贞元三则 正隆五则 世宗大定二十九则 章宗明昌六则 承安二则 泰和四则 卫绍王大安三则 至宁一则 宣宗贞祐四则 兴定五则 元光二则 哀宗正大五则 天兴一则〉

庶徵典第五十三卷

星变部汇考二十七

金太宗天会七年,星变。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天会七年十一月甲寅,天旗明,河鼓直。

天会十年,星变。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闰四月丙申,荧惑入氐。八月辛亥,彗星出于文昌。

天会十一年,星变。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一年七月己巳昏,有大星陨于东南,如散火。十二月丙戌,月食昴。

熙宗天会十四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四年正月辛巳,太白昼见,凡四十馀日伏。壬辰,荧惑入月。三月丁酉夜,中星摇。九月癸未,有星大如缶,起西南,流于正西。十一月己巳,狼星摇。

天会十五年正月戊辰,岁星犯积尸气。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天眷二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天眷二年五月戊子,太白昼见。八月丁丑,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三月辛巳朔,岁星留逆在太微。五月戊子,太白昼见。八月丁丑,太白昼见。九月辛巳,犯轩辕左星;乙巳,犯左执法;十一月戊寅,入氐。

天眷三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七月壬戌,月犯毕。十二月壬午,月掩东井东辕南第一星。

皇统元年二月甲戌,月掩毕大星。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皇统二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十一月己酉,月犯轩辕大星。甲寅,月犯氐东北星。

皇统三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三年八月丙申,老人星见。 按《天文志》:正月己丑,荧惑逆犯轩辕次北一星。二月乙丑,月犯毕大星。闰四月癸巳,月掩轩辕左角星。八月丙申,老人星见。九月丁丑,月犯轩辕大星。

皇统四年八月癸未,荧惑入舆鬼。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皇统五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丙申,彗星见于西北,长丈馀,至五月壬戌始灭。甲辰,荧惑犯左执法。

皇统六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九月戊寅,荧惑犯西垣上将。己丑,月犯轩辕第二星。

皇统七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七年正月丁亥,太白经天。七月己巳,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辛未,彗星出东方,长丈馀,凡十五日灭。丁亥,太白经天。七月己巳,太白经天。庚辰,荧惑犯房第二星。十一月壬戌,岁星逆犯井东扇第二星。

皇统八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八年十一月壬辰,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闰八月丙子,荧惑入太微垣。十月甲申,太白昼见;十一月壬辰,太白经天。十二月丙寅,太白昼见。皇统九年,星变。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二月癸亥,月掩轩辕第二星。七月甲辰,太白、辰星、岁星合于张。丁未,荧惑犯南斗第四星。八月壬子,又历南斗第三星。

海陵天德元年十二月甲子,土犯东井东星。

按《金史·海陵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天德二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乙酉,月犯昴;壬辰,犯木;乙未,犯角;二月丙寅,犯心大星。九月乙亥,太白昼见,至明年正月辛卯后不见。丁酉,月犯轩辕左角;十月乙丑,犯太微上将;十二月癸丑,犯昴。

天德四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四年正月癸卯,太白经天。五月丁巳,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癸卯,太白经天。二月乙亥,月掩鬼,犯填星。五月己亥,太白经天;丁巳,又经天。六月癸巳,太白犯井东第二星。八月辛未,太白犯轩辕大星。十一月甲辰,荧惑犯钩钤。丙午,月犯井北第一星。十二月乙卯朔,太白经天。闰月己亥,太白经天。

贞元元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贞元元年十二月,太白经天。闰月乙酉,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辛丑,月犯井东第一星。四月戊寅,有星如杯,自氐入于天市,其光烛地。十二月乙卯,太白经天。闰月乙酉,太白经天。

贞元二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二年正月庚申,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庚申,太白经天。是夜,月掩昴;二月辛丑,犯心前星。七月癸丑,太白昼见,凡三十有三日伏。八月戊戌,荧惑入井,凡十一日而出。

贞元三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三年七月癸丑,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八月乙酉,月犯牛;九月辛亥,犯建星;十一月戊午,掩井钺星。

正隆二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正隆二年正月庚辰,太白昼见。按《天文志》:正月庚辰,太白昼见,凡六十七日伏。正隆三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三年九月己未,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丁亥,有流星如杯。长二丈馀,其光烛地,出太微,没于梗河之北。二月己卯,荧惑入鬼。甲午,月掩岁星;六月丁酉,犯氐。九月己未,太白经天,至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不见。十二月戊申,月入氐。

正隆四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四年十二月甲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九月壬寅,月掩轩辕右角;十一月壬辰,入毕,犯大星。十二月,太白昼见,凡七日。五年正月,海陵问司天提点马贵中曰:朕欲自将伐宋,天道如何。贵中对曰:去年十月甲戌,荧惑顺入太微,至屏星,留退西出。《占书》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庭,受制出伺无道之国。又去年十二月,太白昼见经天,占为兵丧,为不臣,为更主,又主有兵兵罢,无兵兵起。

正隆五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五年二月丁卯,太白昼见。四月甲戌,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丁卯,太白昼见。四月甲戌,复见,凡百六十有九日乃伏。

正隆六年,星变。

按《金史·海陵本纪》:六年九月丙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九月丙申,太白昼见。先是,海陵问司天马贵中曰:近日天道何如。贵中曰:前年八月二十九日太白入太微右掖门,九月二日至端门,九日至左掖门出,并历左右执法。太微为天子南宫,太白兵将之象,其占:兵入天子之庭。海陵曰:今将征伐,而兵将出入太微,正其事也。贵中又言:当端门而出,其占为受制,历左右执法为受事,此当有出使者,或为兵,或为贼。海陵曰:兵兴之际,小贼固不能无也。是岁,海陵南伐,遇弑。

世宗大定元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大定元年十月丙午,荧惑入太微垣,在上将东。丁巳,月犯井西扇北第二星。

大定二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年正月癸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癸巳,太白昼见。闰二月戊寅,月掩轩辕大星;三月戊申,掩太微东藩南第一星;八月乙酉,犯井西扇北第二星;九月庚戌,犯毕距星。十月戊辰,有大星如太白,起室壁间,没于羽林军,尾迹长丈馀。大定三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三年正月庚子,太白昼见。七月庚戌,太白昼见。八月丙寅,太白经天。十一月庚寅,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庚子,太白昼见,凡百有十日乃伏。五月辛丑,月入氐。七月庚戌,太白昼见,百二十有七日乃伏。八月丁未,月犯井距星。丙寅,太白昼见,经天。十月庚辰,月犯太微垣西上将星。十一月庚寅,太白昼见。经天。岁星入氐。凡二十四日伏。壬子,月入氐。

大定四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四年十二月辛卯,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戊子,荧惑、岁星同居氐。己丑,荧惑

出氐。二月壬午,岁星退入氐,凡二十九日。九月丙午,月犯轩辕大星北次星。十二月辛卯,太白昼见经天。癸卯,月掩房北第一星。

大定五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正月癸亥,月掩轩辕大星北次星;八月丁酉,犯井东扇第一星。十一月癸丑,荧惑入氐,凡二十一日。

大定六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六年四月辛丑,太白昼见。六月辛巳,太白昼见,经天。九月壬子,太白昼见。丙辰,太白昼见,经天。十月壬辰,太白昼见,经天。十一月庚申,太白昼见,经天。十二月戊子,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二月丙申,月犯南斗东南第二星;三月己未,入氐。四月辛丑,太白昼见,八十有八日伏。六月,太白昼见;辛巳,经天。九月壬子,太白昼见,百有三日乃伏;丙辰,经天;十月壬辰,复昼见,经天。十一月辛亥,金入氐,凡七日。庚申,太白昼见,经天;十二月戊子,复见,经天。癸巳,月犯房北第二星。

大定七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七年十一月壬申,太白昼见。丁丑,岁星昼见。 按《天文志》:十月乙巳,火入氐,凡四日。十一月壬申,太白昼见,九十有一日伏。丁丑,岁星昼见,二日。

大定八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八年三月己丑,太白昼见。五月丁卯,岁星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癸未,月掩心大星;三月庚午,掩轩辕大星北一星。己丑,太白昼见,百五十有八日乃伏。五月丁卯,岁星昼见。八月甲午,太白犯轩辕大星。十月庚子,月掩荧惑;十一月庚午,犯昴。大定九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九年十二月丁酉,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戊寅,月掩心后星;四月庚子,掩心前星;八月癸卯,掩昴;十二月丙戌,犯上。丁酉,太白昼见,十有六日伏。

大定十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正月丙寅,月掩轩辕大星;七月庚子,犯五车东南星。八月戊申朔,木星掩荧惑;在参毕间。

大定十一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一年八月癸卯朔,太白昼见。按《天文志》:二月壬戌,荧惑犯井东扇北第一星。八月癸卯,太白昼见。

大定十二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二年九月丁亥,太白昼见,在日前。 按《天文志》:五月辛巳,月犯心后星;八月癸卯,犯心大星。辛亥,荧惑掩井东扇北第二星。丁亥,太白昼见,〈按《纪》太白昼见在九月丁亥,而《志》作八月丁亥,互异。〉在日前,九十有八日伏。十月己酉,荧惑掩鬼西北星。岁星昼见,在日后,四十有七日伏。

大定十三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三年闰正月辛酉,太白昼见。十月乙丑,岁星昼见。 按《天文志》:闰正月辛酉,太白昼见,四十有九日伏。二月己丑,荧惑犯鬼西北星;三月癸巳朔,入鬼;次日,犯积尸气。六月辛未,月犯心前星。十月乙丑,岁星昼见于日后,五十有三日伏。

大定十四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四年三月辛丑,太白、岁星昼见。丙辰,太白、岁星昼见,经天。六月己未,太白昼见。八月己卯,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三月辛丑,太白岁星昼见,十有八日伏;丙辰,二星经天,凡二日。六月己未,太白昼见,三十有九日;八月己卯,昼见,又百三十二日乃伏。庚辰,荧惑犯积尸气。十月丙寅,岁星昼见,六日。十一月甲子,太白昼见,八十有六日伏。十二月乙丑,月掩井西扇北第一星。

大定十五年十一月甲子,太白昼见。

按《金史·世宗本纪》云云。

大定十六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六年五月甲寅,太白昼见,五十有四日伏。庚午,月掩太白;七月丁未,犯角宿距星;甲子,掩毕宿距星。八月丙子,太白犯轩辕大星。十月丁丑,荧惑入太微。十一月甲寅,月掩毕距星。戊辰,荧惑犯太微上将。十二月己丑,月掩太微左执法。

大定十七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七年九月庚戌,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十二月己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春正月丙寅,荧惑犯太微西藩上相。九月庚戌,岁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十二月己巳,太白昼见,四十有四日伏。大定十八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八年七月庚辰,土星犯井东扇北第二星。九月己丑,荧惑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镇星掩井西扇北第一星,凡十日。大定十九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十九年四月丁巳,岁星昼见。七月丙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三月甲戌,荧惑犯氐距星。四月丁巳,岁星昼见,凡七日。七月丙子,太白昼见,四十有五日伏;八月癸卯,犯轩辕御女。辛亥,荧惑掩南斗杓第二星。九月壬申,月掩毕大星。十一月辛未,荧惑掩岁星。十二月丁亥,月犯岁星。

大定二十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年二月己丑,月掩毕大星。三月丙辰,掩毕西第二星。

大定二十一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一年二月戊戌,太白昼见。三月甲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戊子,月犯填星。戊戌,太白昼见。三月甲子,太白昼见。四月壬申,荧惑掩斗魁第二星,十有四日。六月甲戌,客星见于华盖,凡百五十有六日灭。七月乙亥朔,荧惑顺入斗魁中,五日。

大定二十二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二年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八月戊辰,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六十有四日伏。七月戊子,岁星昼见,二日。八月戊辰,太白昼见,百二十有八日,其经天者六十四日。十一月辛未,荧惑行氐中。乙亥,太白入氐。癸未,荧惑太白皆出氐中。十二月戊戌,荧惑犯钩钤。

大定二十三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三年十月辛酉,太白昼见。十一月丁卯,岁星昼见。闰月戊午,岁星昼见。 按《天文志》:九月甲申,岁星昼见,五十有五日伏。十月辛酉,太白昼见,百四十有九日乃伏。十一月丁卯,岁星昼见,三十有三日伏。闰十一月庚申,〈按《纪》作戊午,互异。〉岁星昼见,九十日伏。

大定二十四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四年四月己未朔,太白昼见。九月甲辰,岁星昼见。 按《天文志》:四月己未朔,太白昼见,百四十有五日乃伏。甲申,月掩太白。九月庚子,岁星犯轩辕大星,甲辰昼见,凡五十二日伏。十月壬申,太白、辰星同度。

大定二十五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五年十一月庚申,岁星昼见。壬午,太白昼见。十二月甲子,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三月乙酉,太白与月相犯,九月丁亥,月在斗魁中,犯西第五星。十一月庚辰朔,岁星昼见,在日后,凡七十四日。壬午,太白昼见,在日后,百十有一日乃伏。十二月己未,月犯荧惑。甲子,太白昼见经天。

大定二十六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六年三月丙戌,荧惑入井。镇星犯太微东藩上相。四月丁丑,荧惑犯鬼西南星。七月丙申,月掩心前星。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会于轸。十二月乙未,月掩心前大星,又犯于后星。

大定二十七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七年六月庚辰,太白昼见。七月丙午,太白昼见,经天。 按《天文志》:五月壬子,月犯心大星。六月庚辰,太白昼见,百七十有三日乃伏。癸巳,月掩昴;七月丙午,犯房南第一星。是日,太白昼见经天。十月己丑,太白入氏。十二月丁丑,月掩昴。大定二十八年,星变。

按《金史·世宗本纪》:二十八年十一月庚子,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己未,岁星留于房;甲子,守房北第

一星。十一月丙申,填星入氐。庚子,太白昼见,在日前,四十有九日伏。十二月壬申,月掩昴。

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二十九年正月癸巳,即皇帝位。五月庚寅朔,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正月丁酉,土星留氐中,三十有七日逆行,后七十九日出氐。五月庚寅朔,太白昼见,在日后。六月丙辰,月犯太白,月北星南,同在柳宿。十一月己未,荧惑守轩辕,至戊辰退行,其色稍怒。

章宗明昌元年二月丁亥,太白昼见。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明昌二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十一月乙丑,金木二星见在日前,十三日方伏而顺行,危宿在羽林军上、壁垒阵下,光芒明大。十二月戊子,木金相犯,有光芒。

明昌三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戊戌,荧惑顺行犯太微西藩上将。四月己未,荧惑掩右执法,色怒而稍赤。

明昌四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四年八月己亥,岁星、太白昼见。按《天文志》:八月己亥,卯初三刻,岁星见,未正二刻,太白见,俱在午位。其夜岁星留胃十三度,守天廪。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御史中丞董师中奏:乃者太白昼见,京师地震,北方有赤气,迟明始散。天之示象,冀有以警悟圣主也。上问:所言天象何从得之。师中曰:前监察御史陈元升得之于一司天长行。上曰:司天台官不奏固有罪,其以语人尤非。朕欲令自今司天有事而不奏者长行得言之,何如。师中曰:善。

明昌五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五年十一月癸丑,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十一月癸丑,太白昼见,在日前,三十有三日伏。

明昌六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六年正月庚寅,太白昼见。六月庚辰,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正月庚寅,太白昼见,在日前,百有二日乃伏。六月庚辰,复昼见,在日后,百六十七日,唯是日经天。

承安元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元年九月壬午,太白昼见。按《天文志》:四月,司天奏河津星象事,上谕宰相曰:天道不测,当预防之。九月壬午,太白昼见,在日前,百有七日乃伏。

承安二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二年二月丁巳,太白昼见,经天。按《天文志》:二月丁巳,太白昼见,在日后,百九十有五日乃伏;己未,经天。〈按《纪》经天亦作丁巳,与《志》互异。〉

泰和三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三年六月己亥,太白昼见。按《天文志》:六月戊戌,〈按《纪》作己亥,互异。〉太白昼见,在日后,百有十日乃伏。

泰和六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六年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庚戌,太白经天。六月辛未,木星昼见,至七月戊申,经天。八月辛亥,木星晨见。己未,太白昼见。壬申,太白昼见,经天。九月乙酉,将五鼓,北方有赤白气数道,起于王良之下,行至北斗开阳、摇光之东。十一月庚子,日斜,有流星二,光芒如炬,几及一丈,起东北没东南。 按《天文志》:五月甲申,太白昼见,在日前,七十有六日;庚戌,经天。六月辛未,岁星昼见,在日后;七月戊申,经天。八月癸卯,月晕围太白、荧惑二星。辛亥,岁星辰见,至夜五更,与东井距星相去七寸内。癸丑,夜半有流星如太白,其色赤,起于娄宿。己未卯正初刻,太白昼见,在日前。其夜五更,荧惑与舆鬼、积尸气相犯,在七寸内。庚申卯正初刻,太白昼见,在日后。其夜五更初,荧惑在舆鬼、积尸气中。壬申,太白昼见,经天,在日后。十月丙午,岁星犯东井距星。十一月壬午,太白入氐。

泰和七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丙戌初更,月有晕围岁、填二星,在参毕间。三月癸丑,月掩轩辕大星。九月己卯初更,月在南斗魁中。旦,岁星在舆鬼中。

泰和八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八年七月戊戌朔,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七月戊戌朔,太白昼见,在日后。八月壬戊,太白、岁星光芒相及,同在张一度。十一月庚子未刻,有流星如太白者二,光芒如炬,几一丈,起东北,没东南。

卫绍王大安元年,星变。

按《金史·卫绍王本纪》:大安元年正月辛丑,飞星如火。起天市垣,有尾,迹若赤龙。二月乙丑朔,太白昼见,经天。十月,岁星犯左执法。 按《天文志》:十月乙丑,月食荧惑。

大安二年,星变。

按《金史·卫绍王本纪》:二年正月庚戌朔,日中有流星出,大如盆,其色碧,向西行,渐如车轮,尾长数丈,没于蜀中,至地复起,光散如火。二月,客星入紫微垣,光散为赤龙。地大震,有声如雷。

大安三年,星变。

按《金史·卫绍王本纪》:三年正月乙酉朔,荧惑入氐中。二月,荧惑犯房宿。闰月,荧惑犯键闭星。十月,荧惑犯壁垒阵。

至宁元年,星变。

按《金史·卫绍王本纪》:至宁元年三月,太阴、太白与日并见,相去尺馀。 按《天文志》:崇庆元年春三月日正午,日、月、太白皆相去咫尺。〈按《纪》作至宁元年,《志》作崇庆元年,今照《本纪》编次,故

附见于此。

〉宣宗贞祐元年十一月丙子,荧惑入壁垒阵。

按《金史·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贞祐二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二年九月丁亥,太白昼见于轸。十一月辛巳,荧惑犯房宿钩钤星。 按《天文志》:十一月庚辰,填星犯太微东垣上相。

贞祐三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三年七月庚申,有星如太白,色青白,有尾出紫微垣北极傍,入贯索中。戊寅,月入毕宿中,戊夜,犯毕大星。十二月庚寅,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七月己卯,〈按《纪》作戊寅,互异。〉月入毕,至戊夜犯毕大星。十二月庚寅,太白昼见于危,八十有五日伏。

贞祐四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四年四月丁酉,太白昼见于奎。六月丙申,水星昼见于奎,百有一日乃伏。十一月丙戌,月晕木星,木在奎,月在壁。 按《天文志》:正月乙卯夜,中天有流星大如日,色赤长丈馀,坠于西南,其声如雷。四月丁酉,太白昼见于奎,百九十有六日乃伏。六月丙申,岁星昼见于奎,百有一日乃伏。闰七月辛丑,月犯毕。十一月己丑,犯毕大星;十二月戊午,复犯毕大星。

兴定元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兴定元年四月戊辰,太白昼见于井。八月戊申,木星昼见于昴,六十有七日乃伏。九月癸巳,月犯东井西扇北第二星。 按《天文志》:正月乙酉,月犯毕右股第二星。四月戊辰,太白昼见于井,百六十有二日乃伏。十月癸丑,夜有流星大如杯,尾长丈馀,自轩辕起贯太微,没于角宿之上。十一月癸未,月晕岁星、荧惑二星,木在胃,火在昴。丙戌,太白昼见。兴定二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二年十月癸亥,月犯轩辕左角之少民星。 按《天文志》:八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杯,尾长丈馀,其光烛地,起建星,没尾中。一云自东北至西南而坠,其光如塔状,先有声如风,后若雷者三,窗纸皆震。十月庚申,〈按《纪》作癸亥,互异。〉月犯轩辕左角之少民星。兴定三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三年五月壬子,太白昼见于参。八月丁卯,木星犯舆鬼东南星。戊辰,木星昼见于柳,百有九日乃灭。 按《天文志》:五月壬子,太白昼见于参,三十有六日经天,又百八十有四日乃伏。七月壬寅初昏,有星自西南来,其光烛地,状如月而稍不圆,色青白,有小星千百环之,若迸火然,坠于东北,少顷有声如鼓。八月丁卯,岁星犯舆鬼东南星。己巳,〈按《纪》作戊辰,互异。〉岁星昼见于柳,百有九日乃伏。

兴定四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四年三月甲寅,木星犯鬼宿积尸气。六月戊辰,月犯土星。己巳,太白昼见于张,百八十有四日乃伏。十一月壬辰,木星昼见于翼,积六十有七日伏,夜又犯灵台第一星。 按《天文志》:正月庚子,月犯东井。

兴定五年,星变。

按《金史·章宗本纪》:五年正月辛丑,太白昼见于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伏。九月庚戌,岁星犯左执法。闰十二月戊子,荧惑犯轩辕。甲午,月犯荧惑。戊戌,填星昼见于轸。己亥,太白昼见于室。 按《天文志》:正月辛丑,太白昼见于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乃伏。司天夹谷德玉等奏以为臣强之象,请致祭以禳之。宣宗曰:斗、牛吴分,盖宋境也。他国有灾,吾禳之可乎。

元光元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元光元年三月丙寅,岁星犯太微左执法。七月乙亥,太白昼见经天,与日争光。八月己卯,彗星见西方。甲申,以彗星见,改元,大赦。谕旨宰臣曰:赦书已颁,时刻之间,人命所系。其令将命者速往,计期而至。 按《天文志》:兴定六年正月辛酉,月犯荧惑;壬戌,犯轩辕。三月壬子,月食太白。丙寅,岁星犯太微左执法。七月乙亥,太白经天,与日争光。八月己卯,彗星出于亢宿、右摄提、周鼎之间,指大角,太史奏:除旧布新之象,宜改元修政以消天变。于是改是年为元光元年。九月丁未,灭。壬申,月食岁星。

元光二年,星变。

按《金史·宣宗本纪》:二年八月乙亥,火星入鬼宿中,掩积尸气。十月壬午,火星犯灵台。 按《天文志》:八月乙亥,荧惑入舆鬼,掩积尸气;十月壬午,犯灵台;十一月,又犯心大星。

哀宗正大元年,星变。

按《金史·哀宗本纪》:正大元年三月,荧惑犯左执法。四月癸酉,荧惑犯右执法。 按《天文志》:正月丙午,月犯昴;三月癸丑,犯荧惑。四月乙未,太白、辰星相犯。正大三年,星变。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十一月丙辰,月掩荧惑。丁巳,荧惑犯岁星;庚申,犯壁垒阵。癸酉,五星并见于西南。十二月,荧惑入月。

正大四年,星变。

按《金史·哀宗本纪》:四年六月丙辰,太白入井。 按《天文志》:正月壬戌,荧惑犯太白。七月丁亥,荧惑犯斗从西第二星。

正大五年五月乙酉,月掩心大星。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正大七年,星变。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十二月庚寅,有星出天津下,大如填星而色不明,初犯辇道,二日见于东北,在织女南;乙未,入天市垣,戊申方出;癸丑,历房北,复东南行,入积薪,凡二十五日而灭。

天兴元年,星变。

按《金史·哀宗本纪》:天兴元年七月乙巳,金、木、火、太阴会于轸、翼。八月甲戌,金木星交。 按《天文志》:七月乙巳,太白、岁星、荧惑、太阴俱会于轸、翼,司天武亢极言天变,上惟叹息,竟亦不之罪也。八月甲戌,太白、岁星交。闰九月己酉,彗星见东方,色白,长丈馀,弯曲如象牙,出角、轸南行,至十二日长二丈,十六日月烛不见,二十七日五更复出东南,约长四五丈,至十月一日始灭,凡四十有八日。司天奏其咎在北,哀宗曰:我亦北人,今日之事,我当灭也,何乃不先不后,适丁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