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全文在线阅读

第六十二卷

关灯直达底部

第六十二卷目录

 风异部汇考三

  周〈成王一则 襄王一则〉

  汉〈高帝一则 文帝二则 景帝一则 武帝建元一则 元光一则 征和一则 昭帝元凤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 河平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王莽天凤一则 地皇二则〉

  后汉〈和帝永元一则 安帝永初四则 元初二则 永宁一则 延光三则 顺帝阳嘉一则 桓帝建和一则 灵帝建宁一则 熹平一则 中平二则 献帝初平一则〉

  魏〈废帝正始一则 嘉平一则〉

  吴〈大帝太元一则 废帝建兴一则 景帝永安一则〉

  晋〈武帝泰始一则 咸宁二则 太康四则 惠帝元康四则 永康一则 永宁一则 永兴一则 怀帝永嘉一则 悯帝建兴一则 元帝永昌一则 明帝太宁一则 成帝咸和一则 咸康二则 康帝建元一则 穆帝永和二则 升平二则 哀帝兴宁一则 海西公太和二则 孝武帝宁康二则 太元七则 安帝隆安一则 元兴二则 义熙六则〉

  宋〈少帝景平一则 文帝元嘉三则 孝武帝大明一则 前废帝永光一则 明帝泰始一则 后废帝元徽四则〉

  南齐〈高帝建元二则 武帝永明七则 郁林王隆昌一则 明帝建武三则 东昏侯永元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陈〈文帝天嘉一则 宣帝太建二则 后主至德一则 祯明一则〉

  北魏〈太宗永兴三则 神瑞二则 世祖太延二则 太平真君一则 高宗和平一则 高祖延兴一则 太和八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三则 永平二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 正光二则 孝昌一则 前废帝普泰一则 孝静帝武定一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一则 后主天统二则 武平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仁寿二则〉

庶徵典第六十二卷

风异部汇考三

成王三年秋,大风雷。王迎周公于东,出郊雨反风。

按《书经》: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蔡传〉成王自往迎公,天乃反风,感应如此之速。《洪范·庶徵》孰谓其不可信哉。〈大全〉新安陈氏曰:成王未知。周公则天为之雷风偃禾,既知周公,则天为之反。风起禾感应之速,如影响然,天岂在君心外耶。

襄王八年春正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按《春秋·鲁僖公十六年》云云。

按《汉书·五行志》:釐公十六年正月,六鹢退蜚,过宋都。《左氏传》曰:风也。刘歆以为,风发于它所,至宋而高,鹢高蜚而逢之,则退。经以见者为文,故记退蜚;传以实应著,言风,常风之罚也。象宋襄公区霿自用,不容臣下,逆司马子鱼之谏,而与彊楚争盟,后六年为楚所执,应六鹢之数云。

高帝二年,楚军破汉,睢水上大风从西北起,昼晦。

按《汉书·高祖本纪》:汉二年,项羽军围汉王三匝。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砂石,昼晦,楚军大乱,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

文帝二年,寿春大风。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都寿春大风毁民室,杀人。刘向以为是岁南越反,攻淮南边,淮南王长破之,后年入朝,杀汉故丞相辟阳侯,上赦之,归聚奸人谋逆乱,自称东帝,见异不寤,后迁于蜀,道死雍。

五年,吴暴风,楚彭城大风。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吴暴风雨,坏城府宫室。时吴王濞谋为逆乱,天戒数见,终不改寤,后卒诛灭。十月,楚都彭城大风从东南来,毁市门,杀人。是月王戊初嗣立,后坐淫削国,与吴王谋反,刑僇谏者。吴在楚东南,天戒若曰,勿与吴为恶,将败市朝。王戊不寤,卒亡。

景帝五年,江都大暴风。

按《史记·景帝本纪》:五年五月,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

武帝建元四年夏,有风赤如血。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元光五年,大风。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光五年秋七月,大风拔木。

征和二年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昭帝元凤元年,燕大风。

按《汉书·昭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昭帝元凤元年,燕王都蓟大风雨,拔宫中树七围以上十六枚,坏城楼。燕王旦不寤,谋反发觉,卒伏其辜。 按《燕王传》:后左将军上官桀谋,发觉伏诛,王自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拔木。

按《汉书·成帝本纪》:建始元年十二月,作长安南北郊,罢甘泉、汾阴祠。是日大风,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韦以上。〈注〉师古曰:韦与围同。

河平元年,大风。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许皇后传》:河平元年三月癸未,大风,时数有灾异。刘向等陈其咎在后宫,后上疏言之,上报书云:三月癸未,大风自西摇祖宗寝庙,扬裂帷席,折拔树木,顿僵车辇,毁坏槛屋,灾及宗庙,足为寒心。

平帝元始四年,大风。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四年冬,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

王莽天凤元年七月,大风。

按《汉书·王莽传》:天凤元年七月,大风拔树,飞北阙直城门屋瓦。

地皇元年,大风。

按《汉书·王莽传》:地皇元年七月,大风毁王路堂。莽下书曰:乃壬午晡时,有烈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昔符命文立安为新迁王,临国雒阳,为统义阳王。是时予在摄假,谦不敢当,而以为公。其后金匮文至,议者皆曰:临国雒阳为统,谓据土中为新室统也,宜为皇太子。自此后,临久病,虽瘳不平,朝见挈茵舆行。见王路堂者,张于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室,又以皇后被疾,临且去本就舍,妃妾在东永巷。壬午,烈风毁王路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室。昭宁堂池东南榆树大十围,东僵,击东阁,即东永巷之西垣也。皆破折瓦坏,发屋拔木,予甚惊焉。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忧之。伏念紫阁图文,太一、黄帝皆得瑞以迁,后世褒主当登终南山。所谓新迁王者,乃太一新迁之后也。统义阳王乃用五统以礼义登阳上迁之后也。临有兄而称太子,名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至于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惟即位以来,阴阳未和,风雨不时,数遇枯旱蝗螟为灾,谷稼鲜耗,百姓苦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其立安为新迁王,临为统义阳王,几以保全二子,子孙千亿,外攘四裔,内安中国焉。

地皇四年,立史氏为皇后。是日,大风发屋拔木。按《汉书·王莽传》:四年三月,立杜陵史氏女为皇后。是日,大风发屋拔木。群臣上寿曰:谷风迅疾,从东北来。辛丑,巽之宫日也。巽为风为顺,后谊明,母道得,温和慈惠之化也。

后汉

和帝永元十五年五月戊寅,南阳大风。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云云。

安帝永初元年,郡国二十八,大风拔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初元年,郡国二十八,大风拔树。是时邓太后摄政,以清河王子年少,号精耳,故立之,是为安帝。不立皇子胜,以为安帝贤,必当德邓氏也;后安帝信谗,废免邓氏,令郡县迫切,死者八九人,家至破坏。此为瞽霿也,是后西羌亦大乱凉州十有馀年。

永初二年六月,京师及郡国四十八,大风拔树。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永初三年五月癸丑,京师大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永初三年五月癸酉,京都大风,拔南郊道梓树九十六枚。〈按《纪》作癸丑,《志》

作癸酉,互异。

永初七年八月丙寅,京师大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元初二年三月癸亥,京师大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元初六年夏四月,沛国、渤海大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元初六年夏四月,沛国拔树三万馀枚,渤海大风。

永宁元年,恒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宁元年冬十月,自三月至是月,京师及郡国三十三大风。

延光元年十二月,京师及郡国二十七大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延光二年春正月丙辰,河东、颍川大风。夏六月壬午,郡国十一大风。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是时安帝信谗,曲直不分。〈按《纪》作正月丙辰,《志》作三月丙申,互异。〉延光三年,京师及郡国三十六大风拔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顺帝阳嘉二年正月,大风。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郎顗传》:顗条便宜七事,一曰今月十七日戊午,徵日也,日加申,风从寅来,丑时而止。丑、寅、申皆徵也,不有火灾,必当为旱。愿陛下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罢将作之官,减彫文之饰,损庖厨之馔,退宴私之乐。易中孚传曰:阳感天,不旋日。如是,则景云降集,灾沴息矣。

桓帝建和 年,大风拔树,昼昏。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不载。 按《杨秉传》:桓帝即位,秉迁侍中、尚书。帝时微行,私过幸河南尹梁引府舍。是日大风拔树,昼昏,秉因上疏谏曰:臣闻瑞由德至,灾应事生。传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天不言语,以灾异谴告,是以孔子迅雷风烈必有变动。诗云:敬天之威,不敢驱驰。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跸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銮旗不驾。故诗称自郊徂宫,易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诸侯如臣之家,春秋尚列其诫,况以先王法服而私出盘游。降乱尊卑,等威无序,侍卫守空宫,绂玺委女妾,设有非常之变,任章之谋,上负先帝,下悔靡及。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又以薄学,充在讲劝,特蒙哀识,见照日月,恩重命轻,义使士死,敢惮摧折,略陈其愚。帝不纳。

灵帝建宁二年,大风。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宁二年四月癸巳,京都大风雨雹,拔郊道树十围已上百馀枚。其后晨迎气东郊,道于雒水西桥,逢暴风雨,道卤簿车或发盖,百官沾濡,还不至郊,使有司行礼。迎气西郊,亦壹如此。

熹平六年,以大风诏群臣各陈政要。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葵邕传》:时频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之害。六年七月,制书引咎,诏群臣各陈政要。

中平二年夏四月庚戌,大风。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中平五年六月丙寅,大风。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大风。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废帝正始九年,大风。

按《魏志·三少帝本纪》:正始九年冬十月,大风发屋折树。

按《宋书·五行志》:魏齐王芳正始九年十一月,大风数十日,发屋折树;十二月戊子晦,尤甚,动太极东閤。〈按《魏

纪》作十月,《宋志》作十一月十二月,互异。

〉嘉平元年,大风。

按《魏志·三少帝本纪》不载。 按《宋书·五行志》:魏齐王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发屋折木,昏尘蔽天。按管辂说此为时刑,大臣,执政之忧也。是时曹爽区瞀自专,骄僭过度,天戒数见,终不改革。此思心不睿,恒风之罚也。后踰旬而爽等灭。

大帝太元元年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

按《吴志·孙权传》:太元元年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深八尺,吴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门飞落。按《宋书·五行志》:孙权太元元年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拔高陵树二株,石碑蹉动,吴城两门飞落。按华覈对,役繁赋重,区瞀不睿之罚也。明年,权薨。

废帝建兴元年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

按《吴志·孙亮传》云云。

按《宋书·五行志》:孙亮建兴元年十二月丙申,大风震电。是岁,魏遣大众三道来攻,诸葛恪破其东兴军,二军亦退。明年,恪又攻新城,丧众大半,还伏诛。

景帝永安元年,大风,雾。

按《吴志·孙休传》: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

按《宋书·五行志》:孙休永安元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是时孙綝一门五侯,权倾吴主,风雾之灾,与汉五侯、丁、傅同应也。十二月丁卯夜,又大风,发木扬沙。明日,綝诛。

武帝泰始五年五月辛卯朔,广平大风折木。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咸宁元年五月,下邳、广陵大风拔木,坏庐舍。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咸宁元年五月,下邳、广陵大风,坏千馀家,折树木。是月甲申,广陵、下邳、司吾又大风,折木。

咸宁三年八月,大风拔树。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三年八月,河间大风,折木。

太康二年,大风。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二年六月,大风拔树,坏百姓庐舍。秋七月,上党又暴风。 按《五行志》:太康二年五月,济南大风,折木,伤麦。六月,高平大风,折木,坏邸阁四十馀区。七月,上党又大风,伤秋稼。

太康五年九月,大风。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五年九月,南安大风折木。太康八年,大风。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八年六月,鲁国大风,拔树木,坏百姓庐舍。 按《五行志》:八年六月,郡国八大风。太康九年正月,京都风雹,发屋拔木。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京师风雹,发屋折木。后二年,宫车晏驾。

惠帝元康四年六月,大风拔树。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康五年,大风。

按《晋书·惠帝本纪》:元康五年秋七月,下邳暴风,坏庐舍。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大风,伤禾稼。 按《五行志》:五年四月庚寅夜,暴风,城东渠波浪杀人。七月,下邳大风,坏庐舍。九月,雁门、新兴、太原、上党灾风伤稼。明年,氐羌反叛,大兵西讨。

元康六年夏四月,大风。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元康九年十一月甲子,大风发屋,拔木。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九年六月,飙风吹贾谧朝服飞数百丈。明年,谧诛。十一月甲子朔,京都大风,发屋折木。十二月,悯怀太子废。

永康元年,大风。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康元年二月丁酉,大风,飞沙拔木。十一月戊午,大风飞砂石。 按《五行志》:永康元年二月,大风拔木。三月,悯怀被害。己卯,丧柩发许昌还洛。是日,大风雷电,帏盖飞裂。四月,张华第舍飙风起,折木飞缯,折轴六七。是月,华遇害。十一月戊午朔,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沙石,六日止。明年正月,赵王伦篡位。

永宁元年正月,大风。八月,郡国三大风。十月,风雹。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即赵王伦建始元年也,正月癸酉,伦祠太庙,灾风暴起,尘沙四合。其年四月,伦伏诛。八月,郡国三大风。十月,襄城、河南、高平、平阳风雹,折禾伤稼。

永兴元年正月乙丑,西北大风。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怀帝永嘉四年五月,大风折木。

按《晋书·怀帝本纪》云云。

悯帝建兴三年,平阳烈风拔树发屋。

按《晋书·悯帝本纪》不载。 按《刘聪载记》云云。

元帝永昌元年,大风。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昌元年七月丙寅,大风拔木,屋瓦皆飞。八月,暴风坏屋,拔御道柳树百馀株。其风纵横无常,若风自八方来者。是时,王敦专权,害尚书令刁协、仆射周顗等,故风纵横若非一处也。此臣易上政,诸侯不朝之罚也。十一月,宫车宴驾。 按《戴洋传》:洋,吴兴长城人。善风角。祖约代兄镇谯,请洋为中典军,迁督护。永昌元年四月庚辰,禺中时有大风,起自东南,折木。洋谓约曰:十月必有贼到谯城东,至历阳,南方有反者。主簿王振以洋为妖,白约收洋,付刺奸而绝其食五十日,言语如故。约知其有神术,乃赦之。至十月三日,石勒骑果到谯城东。梁国人反,逐太守袁晏。

明帝太宁元年,刘曜境内大风。

按《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刘曜载记》:太宁元年,大雨霖,震曜父墓门屋,大风飘发其父寝堂于垣外五十馀步。曜避正殿,素服哭于东堂五日,使其镇军刘袭、太常梁胥等缮复之。松柏众木殖已成林,至是悉枯。

成帝咸和三年,大风。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戴洋传》:咸和三年五月,大风雷雨西北来,城内晦冥,洋谓约曰:雷鸣人上,明使君当远佞近贤,爱下振贫。昔秦有此变,卒致乱亡。约大怒,收洋系之。约后奔于石勒。勒诛约及亲属并尽。约既败,洋往浔阳。时刘引镇浔阳,问洋曰:我病当差不。洋曰:不忧使君不差,忧使君今年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