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收入南传巴利三藏并流传于南传佛教各国的《弥兰陀问经》。北本的内容相当于南本的序言及前三部分,篇幅约为南本的四分之一。该经以公元前2世纪入主西北印度的大夏国王弥兰陀与印度佛教僧侣那先进行讨论的形式,论述轮回业报、涅槃解脱、灵魂观、佛身观等一系列佛教理论问题。对于了解印度原始佛教、印度与希腊思想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此经先后有汉译三种,现存二卷本(东汉译出、译者不详)、三卷本(译时、译者不详)两种,另有一卷本一种,已佚。巴利语的《弥兰陀问经》有僧伽罗文、泰文、罗马字母等不同文字拼写本多种,内容略有差异。此外,还有英、德、日、法各种文字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