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乾隆 » 乾隆全文在线阅读

《乾隆》乾隆皇帝的陵墓在哪?清乾隆皇帝葬于哪个陵墓?

关灯直达底部

裕陵是清入关后第四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地宫内葬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这六个人前后入葬时间,经历了四十七年之久。

裕陵建筑

裕陵的规模稍逊于孝陵,但建筑的壮美、工艺的精湛皆居清陵之冠。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神道、神功圣德碑亭、华表、神路桥、牌楼门、神道碑亭、神厨库、朝房、班房、下马牌。隆恩门内建有东配殿、西配殿、隆恩殿、焚帛炉、玉带桥。陵寝门内建有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所有这些建筑都不同凡响,尤其是地宫与隆恩殿,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裕陵最有特点的是玉带桥和其地宫。裕陵地宫是清陵开放的地宫中,最有艺术价值的,是石雕艺术宝库。裕陵地宫还包括了大量的佛教内容,经文、佛像随处可见。乾隆帝是个“风流天子”,生前酷爱文艺,吟诗成集,御笔文墨举国广布,至今仍到处可见。他广收名画名帖及珍异古玩,生之同屋,死之同穴。曾多次至陵寝,为孝贤皇后酹酒题诗,还把他的诗句制成雕漆挂屏悬挂在隆恩殿内的暖阁中。一座隆恩殿聚金敛玉,琳琅满目,堪称奇珍异宝大陈列。

裕陵全景

裕陵的特征

一、石像生设置8对,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骆驼、狻猊各一对,虽数量少于孝陵,但种类却与孝陵一样。

二、裕陵大殿东暖阁辟为佛楼,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宝。以后帝陵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三、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建有三座规制相同的一孔拱桥,龙凤柱头栏杆,桥两端以靠山龙戗住望柱。这三座拱桥徒刑优美,雕工精细,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四、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昔日豪华陈设

隆恩殿东暖阁的佛楼上,设花梨木边柏木心紫檀木雕花供柜一座,须弥座上嵌珊瑚十二个、松儿石八块;柜上设紫檀木佛龛一座,外帘随穿假珠灯二对,铜灯二对,铜匾对一副;玻璃欢门十扇,内供铜胎佛一尊,手捧大东珠一颗,连托重一钱,随檀香嵌玻璃背光座。紫檀木供桌一张,上供象牙佛九尊,金七珍一份,八宝一份,奔巴壶一对,内插孔雀翎和吉祥草,八铃一件。紫檀木案八张,上供铜胎八大菩萨八尊,各随檀香嵌玻璃背光座;案上各供八宝一份,金塔一对,金檀城一对,随紫檀木座。珐琅盆珊瑚树一对,随紫檀木座。珐琅五供一份,随紫檀木香几。香靠烛、香花瓶内插穿珠花二枝,每枝上饭粒大的珍珠三十二颗、兰宝石一块、红宝石二块。穿珠欢门幡一堂。象牙灯二对,象牙匾对一幅。佛龛前设红白毡垫一份,上铺栽绒拜毯一件,随黄布挖单一件。

神龛内靠北墙,正面挂御笔雕漆挂屏一件,两旁挂御笔雕漆对一副,两旁边悬挂御笔雕漆挂屏一件。东、西墙悬挂御笔雕漆挂屏各一件,各随黄布套一件。靠北墙宝床一张,楠木制,上铺白毡、红毡各一条,上设黄缎绣金龙坐褥、靠背、迎手一份。褥上设金洋皮长匣一件,内盛圣容二轴。左设红漆雕匣一件,内盛白玉如意一柄,上拴汉玉豆三个。左设瓷痰盒一件。紫檀木长方罩盖匣一件,内盛洋瓷珐琅表二件。宝床一张,左设紫檀木罩盖匣一件,内盛孝贤皇后輓诗一套计二册。填漆罩盖匣一件,内盛挂轴二轴,明代书画家文徽明“春秋荣枝”一轴,元代书画家柯九思“临九成宫醴泉铭”一轴。雕漆匣一件,内盛唐狮砚滴一件,紫檀木座。紫檀木二层罩盖匣一件,内藏汉玉宝二方,汉玉印色园盒一件。紫檀木长方罩盖匣一件,内盛成窑五彩盅二件。填漆二层盒一件,内盛手卷四卷:上层为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一轴、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孤心图”一轴;下层元代邓文原章草真迹一轴、赵孟頫书“道德经”一轴。宝床上,右边设紫檀木嵌银片字罩盖匣一件,内盛定瓷小盅一对,紫檀木座。紫檀木提梁匣一件,内盛白玉靶盅一件,紫檀木商丝座。填漆方匣一件,内盛哥窑园洗一件,紫檀木座。紫檀木描金匣一件,内盛汉玉三喜壁一件,紫檀木座。填漆长方匣一件,内盛册页二册,分别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和南宋画家马远的真迹册页。左边设方几一张,上设御笔、“十全老人之宝”说玉册十片,随黄缎套一件。右边设方几一张,上设玉宝一方。

楼檐下,正面悬御笔雕漆匾三面。东墙上,向西悬御笔雕漆匾二面。靠东墙设紫檀木大案一张,上设御制“石鼓文序”一册、端砚十方,紫檀木玉字三层匣盛。佛说无量寿佛经一册,红雕漆匣盛。御制“鸡雏图”桌屏一件。御制“缂丝心经”一册,紫檀木匣装。青玉方盒一件,内盛册页一册。紫檀木嵌螺甸匣一件,内盛玛瑙晶图书八方。玉板金刚经一匣计十二块,金漆玻璃罩匣盛。紫檀木嵌螺甸匣一件,内盛御制诗十册。御制“抑斋记”碧玉册页一份,计玉板八块,碧玉宝一方,紫檀木嵌金银片匣盛。靠西墙,设大案一张,上设青玉宋龙执壶一件,青玉宋龙杯盘一份计二件,楠木插盖匣盛。金胎西洋珐琅杯盘一份计二件;金胎西洋珐琅小执壶一件,上嵌珊瑚顶一个;金胎珐琅西番花杯盘二份计四件;以上各件均楠木插盖匣盛。银里葫芦碗一件。珊瑚顶小金多木二件,每件上嵌红宝石四十块,小珍珠三十六颗,每件重二十两五钱。御题诗青白玉碗二件,一件随盖。青白玉执壶一件。青白玉双鹿耳杯盘一份,计二件。金胎珐琅西番莲朝冠耳怀一份计二件。御题诗青玉盅一件。蕉叶式青白玉()斗一件。白玉()斗一件。银里葫芦盅一对。青玉碗二件。青白玉碟四件。诗意菱花双耳白王碗一件。御题诗双耳拱花青玉碗一件。御题诗金里红雕漆盅二件。御题诗碧玉碗一件。御题诗“扎骨扎牙”木碗一件,随铁镀金堑花套。白锦地红龙瓷盅二件。嘉窑青花白地人物瓷盅二件。五彩填漆春寿长方茶盘二件。汉玉靶金乂子一把。御题诗汉王靶嵌掐银丝紫檀木银乂子一把。青白玉小盖盒一件。御题诗白玉盅一件。青白玉碟一件。御论诗五彩人物鸡血瓷杯一对。黑漆里葫芦碟一件。玛瑙盅一件。银里葫芦碗一件。以上均楠木插盖匣盛。陵图一轴,楠木匣盛;两旁设金漆戳灯一对,各随黄铜蜡托盘一个,杭细单套。当中设楠木香几一件,上设锡香炉一个;两旁设楠木戳灯一对,随锡烛盘一时。前设拜垫一件,随黄纺丝挖单、布挖单各一件。东边设珐琅火盆一件,紫檀木座。

据史书档案载,以上佛龛、佛像等一应物品,具系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养心殿员外郎白士秀送到。那时乾隆皇帝方四十二岁,离他的死期还有四十七年!封建帝王挥金如士由此见可一斑。至于以后增置添设的程度,那就不堪想象了。

石雕宝窟地下佛堂

裕陵的最高建筑物是明楼,在明楼下的方城前面,有一道拱券式的门洞叫古洞门。进入古洞门,顺坡而下,要经过一条与地面成十一度角的甬道,它进深三十二米,宽四米,平整光滑,是入葬时移入棺木的引路;甬道尽头就是由九券四门组成的地宫。这座由一条墓道、四道石门和三个主要堂券组成的一个“主”字形的地下建筑,全部是无梁无柱的拱券结构。地宫进深五十四米,落空面积三百七十二平方米,所有券顶和四周石壁,满布着佛教题材的雕刻。它不仅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地宫头道石门前的门楼,是用整块青白石雕琢的,出檐瓦垄,兽吻横梁,都刻得十分精致。门楼上方的月光石半园形内,雕有佛像、执壶、孔雀翎、海螺等吉祥器物。在地宫的四道石门上,按照皇陵地宫石作的规制,浮雕着八尊菩萨的立像。八扇石门均选用高三米、宽一米半、厚十九厘米的整块青白石制成,每扇门近三吨重。由于设计的巧妙,门上安装了一根重一万多斤的方形整体铜管扇,使沉重的石门在开关时,运转的十分灵活自如。

门上所雕刻的菩萨立像,身高一米五十许,各个都妆扮得异常优美。她们头顶莲花瓣佛冠,梳着高高的发髻,长发披在肩上,两耳佩环,袒胸露臂,下身着羊肠大裙。周身佩饰络饰垂珠菊花,肩披随风飞舞的长巾,双手掐西番莲,在莲花上承托着法器。她们赤着双脚,于芙蓉之上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既恬静又温纯,宛如游春的少女,十分动人。第一道石门,西扇雕刻着代表大力的大势至菩萨,右手持降魔杵能驱散邪恶,左手执法铃可传播法音;东扇雕刻着代表大智的文殊菩萨,右手持宝剑能断除烦恼,左手执经卷可使众生增长智慧。第二道石门,西扇雕刻着代表大愿的地藏王菩萨,右手执画绢,能满足众生无边之善愿;东扇雕刻着代表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右手擎念珠,象征着佛诸无量。第三道石门,西扇雕刻着代表情德虚空的虚空藏菩萨,右手托月牙儿,象征着清凉;东扇雕刻着代表除去盖障的除盖障菩萨,右手擎太阳,象征着光明。第四道石门已被盗陵匪徒炸坏,经粘合修补后,陈放在金券内东、西两侧。西面是代表大行的普贤菩萨,右手执法杵,能降众妖魔鬼怪,成就一切善愿;东面是代表大富贵的慈氏菩萨,右手持法轮,象征着勇于进取,誓不退转。八尊菩萨均采用高浮雕的手法,肌体丰满,神态自若。背光处装饰着珠文、蔓草,四周边缘布以卷云纹。菩萨脚下,水波涟漪,芙蓉怒放,活灵活现,观之似有香气扑来。有这八尊端庄美貌、法力无边的菩萨护佑着宫门,真可使地宫中的亡灵安然自得地进入“极乐世界”了。

在地宫中,石门背后以及平水墙上的月光石内,都雕有“八宝”图案。门背后的顺序是:螺、轮、伞、结、盖、鱼、瓶、花。这八件佛前供器,藏文名为“八吉祥相”,也称做八宝,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具体解释是:螺称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召唤天神;轮称法轮,佛说大法园转、万劫不息之谓誓不迫转;伞称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慈荫众生,盖称白盖,佛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庄严佛土;花称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清净无染;瓶称宝瓶,佛说福智园满、具备无漏之谓甘露清凉;鱼称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除坏劫之谓福德有余;结称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吉祥如意。八宝虽为佛前供品,因其寓意吉祥,所以在家俱、器皿、服饰上也广为应用。不过,一般习惯的排列顺序是:轮、螺、伞、盖、花、罐(瓶)、鱼、长(结)。

在地宫的第一道门洞券里,东、西两壁雕刻着四天王像,也称做四大金刚。“金刚”是梵文的意译,金中最刚之义,用以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如说般若为金刚,一般为“金刚力士”之略称。即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金刚塑像常安置于寺院山门左右,左称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塑像多裸出全身,缠衣裳于腰部,怒目作勇猛之相。将四天王称为四大金刚是一种通俗叫法,《封神演义》中就用此说,其实天王与金刚在佛教词解里是两码事。古印度神话中说须弥山山腹中有欲界六天,其中第一天为四天王天。佛教也采用其说,四天王为释迦牟尼的外将,他们各居须弥山的一方,护持着东西南北各自天下,因称“护世四天王。”门洞西侧雕着两位天王,居北的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唤多罗吒,居于须弥山的黄金埵;为乐神领袖,故以琵琶为法器,护持着东方的国土;身穿白色,颜色于石雕上不显。居南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音皮)琉璃,身青色,住须弥山的琉璃埵,他能使人的善根增长,双手持宝剑为法器,护持着南方的国土。门洞东侧也相应雕刻两位天王,居南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名唤毗留博叉,身红色,居于须弥山的白银埵,为龙群的领袖,右手托宝塔、左手缠绕一水蛇为法器,护持着西方国土。居北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身绿色,住在须弥山的水晶埵、他的福德名闻四方,右手持伞,左手握吐宝银鼠为法器,护持着北方的国土。四位天王手持的法器,谐音吉祥之意。如:南方增长天王的宝剑舞动生“风”,东方持国天王的琵琶协音要“调”,北方多闻天王的宝伞遮风挡“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握水蛇降服归“顺”,这“风调雨顺”四个字,满足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四天王身披甲胄,立眉张目,威风凛凛地守护着宫门,充当死后的封建帝王的御用奴仆。

在第一道石门内的明堂券里,靠东西两壁,各停放着四个册宝座,上面原有八个个册宝箱,里面盛放着乾隆帝及后妃等人的香宝(印)、香册,已经全部被盗走。券顶雕刻的五方佛仍十分完好。

皇帝生前,追求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势,死后则一心向往西方乐土,幻想在天堂求得永生。在裕陵地宫进深五米的穿堂券两侧,雕刻着巨幅的“五欲供”。在五组精工细琢的器座上,升起五朵莲花,花朵上面各托着明镜、琵琶、涂香、水果、天衣等五种器物,通过人体的五种感官表现出“五欲”来。眼睛从明镜里可以看到“色”,耳朵从琵琶上可以听到“声”,鼻子从涂香中可以闻到“香”,舌头从水果上可以尝到“味”,身体从天衣上可以有所“触”。概括起来十个字: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佛教称此五种感官所感受到的五欲为“五箭”,又称“华箭”,它能破坏人们种种善事而不得正果。五欲供正是告诫人们,只有禁止五欲,才能顺利地进入西天成佛。在穿堂券顶,还雕刻着排列成行、神态各异的二十四佛,周围装饰着法轮、火珠、宝杵、莲花,十分庄严、肃穆。

金券是地宫最后的堂券,是主要墓室。在室内宽达十二米的艾叶青石宝床上,原停放着六个棺椁,即乾隆帝与他的两个皇后、三个皇贵妃,现存四具。金券顶部刻有三大朵佛花,外层为二十四个花瓣,花心由梵文和佛像组成。佛花周围簇拥着珊瑚、火珠等吉祥器物。金券东西壁平水墙上,半园的月光石里,刻着佛像和八宝图案。平水墙下,所有围墙上都刻满了梵(古印度文)、番(藏文)两种文字的阴刻经咒。所刻的梵文经咒有白伞盖心咒、三字咒、金刚手心咒、六字大明咒等等,共六百四十七字;所刻番文均为梵文注音的经文,计有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四字,可谓洋洋大观。这些阴刻经文编排严密,端庄整齐,刀法遒劲有力。

金券宝床正中,停放着乾隆帝的棺柩。棺下有一口“金眼吉井”,相传这口井不管天气多旱,井水也不干涸,无论天气多涝,井水也不外流,所以披称为不竭不溢的金眼吉井。实际上这口井的井口直径只有十多公分,只是一个“穴”位,井中并没有水。其中曾随葬了一些乾隆皇帝生前喜爱的珍宝。

石门上雕刻的文殊菩萨

乾隆帝棺柩东侧为两位皇后的灵柩,西侧为三位皇贵妃的棺木。为什么在乾隆帝的四十一位后妃中,唯有这五位后妃与皇帝合葬在一座地宫中呢?首先的一个条件,她们都必须死在皇帝之前;待到乾隆帝死时,金棺入了地宫,放置在宝床正中的穴位之上,棺木四角卡上雕花的龙山石,亦称卡棺石,方形,石上刻有云龙纹,一组四块,各卡棺木一角;切停当之后,放下顶门的“自来石”,封闭四道石门,砌死金刚墙,填平墓道;地宫便永世也不再打开了。第二个条件,随葬的后妃必须是皇帝喜欢的;如果是皇帝不喜欢的后妃,尽管死的再早,也要另立陵寝,享受不到这一特殊的“思泽”。

裕陵沧桑

一条小路从功德碑与白石桥之间穿过。白石桥一空,并排三座,旁边两座桥的石缝间长满了荒草。桥上没了护栏,桥下没了水,有的是桥石上风化变浅的平刻云花。过了桥,现出旧时的神路。神路长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砖和石子并列铺就而成,长年失修,路面已凹凸不平。站在神路上,望着那几株古松后隐约的明楼,古旧苍凉,只能在遐想中勾画过去的辉煌。

陵区内已见不到当年的香殿、神厨、宰牲亭、奉祀房、神宫监等众多建筑,更看不到周围三百八十八丈二尺长的包砌河岸沟渠,只能看到照壁、花门楼、祭台石、烧纸炉、明楼、宝城。裕陵建成于天顺八年(1464)。建陵时,裕陵栽培的松树有2684株之多。到清初,顾炎武所记:陵区内的树木仅存170株。时至今日,当年的古树已经少之又少,多的是年轻的树木,郁郁葱葱。明楼城墙部分砖墙凸起,有的已经掉落。登明楼的砖梯破损,碎砖散布梯上,分不清台阶,难以踩踏。墙上挂着不要靠近的牌子,有种头上随时掉下砖瓦的感觉。明楼残破不堪,顶部的琉璃瓦剥落了许多,椽子已经裸露出来。仔细观看明楼四面伸出的木制骨架,反而庆幸能深入到明式建筑的内部,欣赏到枯瘦灵秀之美。

砖木结构自有弱点,而祾恩门的琉璃瓦却完好亮丽。几百年过去,门上的琉璃瓦只掉了一块,露出后面的泥土,其他还依旧贴在上面。所用材料,真比现代的粘合物还结实,不由得要赞叹神奇。看陵老人兴奋地说起亲历。一次傍晚,曾看到山后的天空有了亮色,明楼上的红墙也发出光亮,开始不相信,以为是眼睛出了问题,再细看,确实是墙体发出的光。偶然的现象可能是什么物体的折射,一人之言,也无法证明什么。而这样一个古老的地方,出现一些奇特的景象也有可能。《黄图杂志》记载这样一个传说:十三陵陵区天刚一黑,“有神灯出,宫娥引驾以行”,不少看陵的太监曾看到过。吏部虞淳熙写过一首诗:“夜深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有人分析,可能是磷光的某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