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命研究 » 中国命研究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命研究》不老·不死·尸

关灯直达底部

一、从长寿到难老

在科学、科技还没发达的时代,天灾疾病造成中国人的死亡,比现代容易得多。中国人生命缺乏保障与抗力的现象,也更普遍得多。所以那时候,长寿变成一种更迫切的愿望。为了达到这种愿望,中国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们那时候没有避雷针、没有胰岛素,也没有“人参补肾固精丸”,一切生死祸福都得看运气、看造化。于是他们便乞灵于祈愿、仙丹和鬼神。

在祈愿方面,中国人的最大特色是“祈眉寿”。祈眉寿的祝嘏之辞,散见于大多数的铜器铭文里。在这种祈愿里,他们希望:

一、“令终”“考终命”——死得好,不要死于非命。

二、“祈黄发”“祈黄耇”——死得晚,要年老头发黄了再死。

但是,祈愿祈得久了,中国人就开始不知足,开始变花样。有的地方(像春秋时的齐国)就节外生枝,认为死得好、死得晚是不够的,得来个青春永驻才过瘾,青春永驻就是“难老”。他们的呼声是:

以旂眉寿,霝命,难老!(《齐甾盘》)

用旂眉寿,霝命,难老!(《齐叔夷镈》)

用旂匄眉寿,其万年,霝冬,难老!(《殳孝良父壶》)

永锡难老!(《诗经》)

二、从难老到不死

难老以后,人还不过瘾,认为何必难老呢?如果不死,不是更好吗?于是,呼声又为之外一章:

用旂寿老毋死!(《齐镈》)

“老毋死”,就是永生的境界了。所以齐景公喝酒喝乐了,就大叫“古而无死,其乐若何”。

这种不死的构想,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着深远的来龙去脉。传说里西王母有不死药,后羿讨了来,自己还没吃,就给嫦娥偷吃了,演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了争吃不死药,中国第一场太太离家出走的戏,就这样构想出来了。

这种不死的构想,在中国文献里经常流露。《山海经》里有“不死民”“不死之国”的话;《吕氏春秋》有“不死之乡”的话;《淮南子》有“留不死之旧乡”的话。这种构想是很普遍的。

这种构想到了帝王大脑里,由于他们有力量、有权势,倒真的想如何可以长生不死了。于是,长生骗子就出现了。

长生骗子就是方士之流,像赵人安期生、魏人石生、韩人侯生、燕人宋毋忌、正伯侨、羡门高、元谷。最后,卢生、齐人徐市(徐福)、韩终等等,就都应运而出。《史记》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使韩终、侯公、石生求罗人不死之药”,三十五年(公元前212)“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贪于权势至于此,未可为求罗药。’于是乃亡去”。最后不但这些人开了小差,徐市和童男童女也都不见了。秦始皇变成了大呆子。

三、肉体不死与灵魂不死

不死的思想,细分有两派,一派是指形骸不死,一派是指灵魂不死。中国的儒家接近形骸不死,道家接近灵魂不死。

儒家像埃及人一样,希望保存形骸,儒家提倡厚葬,就是对形骸的重视。儒家宣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个“在”字,有它相当的具体性。这种具体,表现在他们要求“立尸”的观念上。《仪礼》有“祝迎尸一人”的话,郑注说:“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一人,主人兄弟。”这就是说,孝子(主人)死了亲人,要叫他兄弟打扮成亲人样子,坐在那儿,用活人代表死人,作为叩拜的对象。这种“尸”,就象征“亲之形象”的具体存在。这种心态与规定,显然证明儒家对形骸不死的执迷。

道家就比儒家彻底得多、进步得多。道家相信形骸和灵魂是两分的,灵魂的存在,无须倚靠形骸的具象。《庄子》里写庄子将死,弟子想厚葬他,他就反对。得庄子真传的汉朝人杨王孙,遗命死后“臝(音裸)葬”(裸葬)。《汉书》里收有他的理论,说: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言归也。其尸决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繇是言之,焉用久客?

杨王孙认为,既然形骸保留不住,迟早与土壤归一,又何必老是用厚葬的方法努力延迟,不让它速朽呢?又何必让形骸长久做客于外呢?因此他要“吾是以臝葬,将以矫世也”。

这种思想,充分道出了形骸和精神在人死后是两分的。灵魂脱离了形骸以后,属于天了,本身成为独立的抽象;形骸则归于尘土。这种看法,儒家显然是不赞成的。但儒家也无法把“立尸”永远立下去,因为技术上,一个家庭,总无法由活人长年扮死人,所以丧事办完了,把死人厚葬后,也就不再深究下去了。所以,儒家的不死观念,也就不如道家的生动活泼。

后来儒家发明出盖庙立祠的方法,用塑像——崇拜偶像——的方法,以“见亲之形象”,以供心有“所系”。于是,从孔庙的塑像到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塑像,就成了这种不死形象的代用品。后来,堕落的道家也糊里糊涂地同儒家混同,也搞起塑像来了。这就好像基督教也搞起玛利亚的塑像似的,从宗教抽象信仰的水平上看,这种崇拜偶像,也就未免太低端了。

1983年稿

注释

徐中舒《金文嘏辞释例》。

《诗经》。

《书经》。

黄耇就是黄头发。《仪礼》有“黄发台背”“黄发儿齿”等话。《诗经》有“遐不黄耇”“以祈黄耇”“黄耇台背”“黄耇无疆”等话。

《左传》。

《淮南子》。嫦娥本该叫姮娥,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就叫嫦娥了。

《庄子》:“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照《太平御览》引汉东园私记的话,说:“亡人以黄金塞九窍,则尸终不朽。”“以云母壅尸,则亡人不朽。”

杨王孙还说:“且夫死者终身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迺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这又明显道出,厚葬是违反自然的化合与还原(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