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流程。要时刻记住主流新闻报道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向特定受众(特定的信念、价值观和偏见)出售新闻信息。媒体报道并不是为了教育,也不是要对多方公平(将所有信息都呈现给目标受众是很罕见的)。为了向受众售出报道,新闻记者必须针对目标受众进行报道,强化证实受众的信念、偏见、价值观和世界观。记者通常都和目标受众有共同的信念、偏见、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对事件进行“歪曲”是很自然的事情。
为特定受众报道新闻需要记者清楚:
a.受众怎样看待这则报道?
b.在这则新闻报道的信息中,哪些是和受众最相关的,哪些相关性最小?
c.如何撰写新闻报道中的“导言”和“标题”?
d.报道这则新闻需要多少空间和时间?
e.如何将这则新闻报道和其他报道、和受众的自我概念和世界观联系起来?
f.如何将这则新闻报道得“专业”?(客观,不存在偏见,仅仅是陈述事实。)
(2)理解新闻报道的逻辑。首先,解构这些报道,然后尝试着以其他角度来重构这篇报道。个体要成为有批判性思维的媒体受众,首先要理解媒体的报道日程和媒体报道新闻的标准(决定这是一则什么“报道”,要报道哪些事实,怎样报道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视率或者最好的销售额)。有经验的媒体受众知道如何识别并评估国内外社会和政治的重点和议程。他们知道如何读到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知道如何从其他角度重构这篇报道。
(3)掌握重新定义事实的方法,评估其他来源信息,以历史的角度报道事件,注意报道过程中的假定和暗示。系统地质疑和评估,对批判性地思考媒体信息至关重要。
(4)通过认清文章中隐含的利益和受众情绪来识别可信度低的新闻报道。当媒体制作人和受众的利益,或是大众的情绪(大众的愤怒、憎恨和爱国情绪等)卷入新闻报道中时,这样的新闻报道是最不可信的。例如,当一个国家发动战争时,该国媒体关于战争的报道就是值得质疑的,因为在战争时,所有国家都会对大众进行宣教来支持战争。另一个例子是对于坚持禁欲行为个体的报道,因为读者对禁欲行为的嫌恶,那么新闻报道就会将这些嫌恶反应合理化。通常来说,能够激起大众情绪的新闻报道都是片面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需要常常质疑这样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