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究竟该不该有目的
第二段讲讲读书的目的。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成为问题。我们这代人读书目的非常简单,考大学。考完大学干什么?找工作。找工作干嘛?升官发财呀。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中等城市,我父亲领着我上街,甭管看见什么,只要他觉得那种生活挺苦的,就会说不学习将来扫大街,不学习将来摆摊……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大概从小到大上学这十几年,就是被狗撵着的十几年,生活暗无天日。只有一个窗口、一丝亮光,那就是进大学。就奔着这个窗口攀爬,目的非常清晰。
可当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学有所长后,才发现原来读书没目的才对。董仲舒说过一句话叫“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就是说为学问的学问那才叫学问。自古以来,所有的大学问家、有所成就的人,他们讲学问时不跟你讲目的,我就是好奇,我就想知道,没有其他的用处,怎么了?
数学家欧几里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堂几何学课上,有学生问他:老师,我学几何有什么用呢?欧几里得想了想,跟仆人说给他俩铜板让他走吧,几何没有用,那俩铜板有用。《论语》里也有一样的故事,有一个叫樊迟的弟子给孔子说我想学农,孔子说我不懂;然后他又说我想学种菜,孔子说我也不懂,我不是老菜农、老农民,然后樊迟就走了。孔子指着他的背影说:樊迟,小人哉*。过去我们批判孔老二,总说他看不起劳动人民,其实不是,追逐学问的人是不求任何具体的目的的。
小编补充: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不过我今天想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学问都是有目的的。我原来有一个同事,小姑娘特别爱读书,长得也漂亮。我就很奇怪,一个小姑娘,天天梳妆打扮不好吗,那么爱读书干什么呢?她说这是我心里的一个隐痛,小时候我爸妈天天逼着我弹钢琴,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可以不弹琴,就是看书的时候,他们一见我捧着本书读就不逼我弹钢琴了,所以哪怕我什么都没看进去,我都可以躲避弹钢琴。
你看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当中,如果他真的爱上读书的话,多少是带有一点目的的。今天我们就强不知以为知,帮大家总结几个读书的目的吧。
读书可美容
第一个目的我觉得很简单,读书可以美容。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一句叫“相由心生”。确实,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再高档的化妆品也只能延迟衰老,越老越美丽这件事情只有读书能做到,韩国的整形大夫是做不到的。你去看几位老知识分子,比如说杨绛、资中筠、叶嘉莹这几个老先生,你会觉得,哎呀,真的是很美,这是读书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之一。
杨绛
叶嘉莹
资中筠
我到过一些寺庙,一看里面的僧人跟周围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多了一件袈裟而已。可是我去另外的一些寺庙,看到里面的人,就会觉得他们真的是修得面目和善。因为他们长期打坐、参禅、阅经、读书,心中有真东西、真信仰之后,那种改变真的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在面庞之上。
读书没读书,有修养没修养,一目了然。
读书可定位人生
第二个目的,读书让你的人生有准确的定位,让你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处境中面对那么多的事实,你怎么判断真伪,怎么表达自己,如何准确向别人讲述你真正认同的观点呢?
比如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竞选广告,一个是台湾的马英九和谢长廷在2008年的那一次地区竞选广告。在台湾南部的一份妇女杂志上,马英九做了一个广告,非常简单,文字左边一溜儿形容词,右边一溜儿形容词,左边那溜儿形容词全部是褒义词,儒雅、大方、知书达理,知错能改等等;右边的那溜儿形容词是什么?比如说形容猥琐,无理强辩等等。但是这个广告最妙的是结尾那一句话,马英九问:“你愿意你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网友点评
@无毒女妖
多读书是好事!用现在人的观点来说有高学历是块好砖,年轻走哪儿都拍得下去。可读成死书,双博都不要,现实在那儿搁着;攀不上这座塔的,调节好心态另辟新路,活得也不会差很多。其实这个社会在一个层面上把很多高学历的人定了性,你能进来,有人脉吗?没,你还是块基层的砖。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加岁月去争取。用我一朋友的话:有能力,有的吃,没人脉,吃不好!所以读什么样的书,走什么样的路,除了社会影响,还是要由自己决定拼搏方向。人生的几十年里读些好书,为修身养性也好。
@逍遥路上的小乐乐
这期正好讲到我的心里了。为何读书?如何通过知识来使自己更上一层楼?金字塔似的知识堆积已不符合需要了,就如金融圈的人,懂经济学原理,又要懂会计财务,还要研究政治、经济政策等变化带来的影响。一个知识体系可能不再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构建一个大的框架,串联起所有你需要的东西。
你看本来竞选广告只是问你选谁就行了,但是一旦融入更多的知识背景之后,问题就得到了转化。大家可想而知这个广告的效果,即使是南部绿营的民众,尤其是妇女看到这则广告后,她就会想,谁当了总统,未来四年谁就天天在电视上晃。俗话说看谁多长得像谁,我想即使是绿营的妇女,也愿意自己的孩子像马英九一样又帅气又儒雅吧。
所以面对人生的任何选择,看似只有一个选择,但是一旦有了更丰富的知识背景,实际上它就为你撑出了一个更大的框架,让你在选择的关头有了更多的判断依据,这就是知识的作用。
再说一个美国的竞选广告,在民主党当年的党内初选中,希拉里·克林顿在报纸上做了一则广告,就一句话,“午夜三点,当白宫的紧急电话响起的时候,你愿意谁去接?”多简单的一句话啊,其实就是在问你会选谁当总统。但其实这句话里面包含了特别多的知识内容和背景联想。你想希拉里·克林顿何许人也?克林顿总统的老婆啊,在白宫住了八年的主妇,国家的第一夫人,她对白宫非常熟悉,而且希拉里主打的卖点就是我有经验,我是老政治家,我是前任总统的媳妇儿,所以她构想出这样一个情境,你立刻会形像地想象希拉里·克林顿午夜三点在白宫接电话一定非常从容,不用开灯,摸着黑都能找到电话,然后非常从容地处理。
可是美国人在当时是无法想象奥巴马午夜三点在白宫接电话的情景的。第一,从来没有过一位黑人总统,除了在电影里,没有人能想象出一个黑人跟白宫会有什么关系。第二,午夜三点天色又黑,奥巴马又黑,他起来慌慌张张地接电话,那还不绊着个痰盂什么的?所以她其实是借用另外一个知识背景来引导你做选择,而脱离了最具体的选谁当总统这件事情本身。
有知识就是有好处,知识不是让你预知未来,也不是让你去吹牛的,它是让你在做人生一切选择的时候,有一个更大框架的背景,让你知道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属于你生命中的那一瞬间,你站在哪个位置。
网友点评
@虾米米的幸福
看了这期的节目,感慨很多。突然想起了一位大学老师说过的话。因为那时正值大三,大家已经开始为工作的事情蠢蠢欲动,每个人的情绪都是紧张兮兮的。当时这位老师说:“其实你们真的没必要为了工作的事情如此烦恼,只要你把自己看成一滴水,顺着水流走就可以了。”当时不懂,因为担心自己会随时掉队。
@Lilo资深好孩纸
其实真不要去期待哪一本书或者哪一部电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是无数本书和你接触无数个事件在逐渐塑造你。表示真的无比崇拜学术派,我的学术派男神是亚当斯密,没有之一。
读书引导人生
前面我们讲读书的两个作用,一个是表达自己,让你变得更美丽;一个是定位自己,让你对自己的认知更清晰;还有第三个作用,就是引导你人生的方向,让你更有准头。
记得有一次我到农村去,看那儿停了一辆拖拉机。
我跟拖拉机手商量,说能不能让我开会儿,他说你开吧,反正在东北地大。我的天呐,我以为我会开车就会开拖拉机。哪里是这样啊!那个拖拉机我根本开不了,在田地里面根本把不住方向,画龙画得歪七扭八的。我就对拖拉机手说你这手劲够大的,能驾驭拖拉机。他说这跟手劲儿大不大没关系,其实很简单,你不要盯着路面,也不要盯着方向盘,你盯着前方,你看那儿有棵树吗?你盯着它,朝它开,别管方向盘,只要你眼里有那棵树,你的身体自动就会调节。我按他的路数一开,果然如此。
驾校里刚开始学车的人为什么要画龙呢?因为他在跟方向盘较劲儿,跟眼下具体的东西较劲儿,而真正会开车的人是不会画龙的,所有开车开得熟练的人,他的手不会是一动不动地把着方向盘的,那样车反而开不出直线,他必须是盯住前方,根据心里的那个目标,手自动地微调,这样反而开成了一条直线。其实这就是读书的作用,它会给你一个远方的目标,一个对整体的认知。
著名企业家郭台铭先生有一句话说:“知识让我们会思想,而经验会教我们做判断。”其实对人生来说,做判断比会思想重要得多。有想法的人多了,而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决断,这需要依靠大量知识堆积出来的经验。而经验怎么来?来自于你宏观的俯瞰。
观点PK
@淡定vs蛋疼啊
有些强辩的感觉,就你和人家聊天该不该写字的问题,在你看来,大势所趋的是无纸化办公,我们就可以丢掉用笔去写字呢?钢笔传到中国多少年了,可是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学写毛笔字的,那按你的说法是不是毛笔也可以弃之如敝屣了呢?这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就这样把它摒弃吗?完全是诡辩之词。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你应该为你的言行举止负责,而不是这样信口开河。
@乙木天
练字、写字这个观点我觉得罗胖所说不敢苟同。也许有些含糊,我觉得写字练的是一个心态,非高科技所能代替。不能因为高科技来了就摒弃好的东西。
@庚午安康
胖子的意思不是说现在就让人放弃写字,而是顺应改变,理智地接受改变,如果将来不需要笔这种工具可以选择把它放入博物馆,而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财富和文化将会有其他工具来填补。建议你去读杨柏的《丑陋的中国人》,他应该是中国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人。
拿我自己来说,我酷爱历史,不能说书读得很多,但是至少读过前后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我能清楚地看到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前几天“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该不该放弃用笔写字,无纸化操作,用电脑写字呢?我说当然应该呀。他又说:如果将来我提笔忘字怎么办?我不会写字怎么办?
因为是私下聊天,我就说了一句特别不客气的话,我说,给你灌输这个观念的人,可能是除了写字啥都不会的人,也可能是除了过去没有任何未来的一个人。我认为人类未来的发展,你顺着趋势走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珍视一个未来可能没有用处的技能?就像全天下现在都是用计算器,你非得说珠算这个技能我得学会,有道理吗?人一定是顺着趋势走的,而只有当你建立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的时候,你才能在面对人生具体的选择时形成准确的判断。
所以自从我读历史书以后,我就真的不太珍惜我自己的历史了。比如说我很少收藏自己的照片,我出过的书,自己到现在一本都没有,我做过的节目,也从来不留存。因为我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更精彩,这是几百年来人类进入一个爆炸性的文明之后形成的必然趋势,往前走,心中充满喜悦,而不是进入未知的恐惧。知识就是这样,它拼接出一个世界,它更为你拼接出一个潮流,你往前走的时候,心中不恐惧。
网友PK
@青人:
往前走的确充满喜悦,但是抛弃历史这喜悦是不是显得太过单薄?的确无纸化是趋势。抛弃书法也是无害,但是书法之后我想一定不会是终止,那么久而久之我们是不是还能成为中国人?或者只是一群有着华夏血统的地球人?这样是不是太可惜了?很多东西的确没用,但变相的那是一些我们对祖先的纪念,是属于整个民族的一种责任,那就是延续。
罗胖荐书:《后望书》
作者:朱幼棣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
推荐语:当人们已习惯沉默,眼瞳已习惯高楼与大坝的“雄姿”时,作者用他的脚步和心,踏遍书中提到的每一寸土地,抚摸着众多的历史痕迹,追怀了无数的昔人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