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全文在线阅读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谁说钱与快乐不可兼得

关灯直达底部

每每听到“自由”一词,许多人就会不自然地把它与“穷”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自由的获得必定要以财务上的牺牲为代价,因此不论是对待过去的“自由职业”,还是如今的“斜杠青年”,他们的态度始终如一——尽管那样的生活听上去更快乐,但是赚钱养家更重要,因此留在企业稳步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在几年前,离开企业这个平台,个人若想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这个时代发展得实在太快了,仅仅几年时间,规则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个人的机会却在不断增加。

第一次意识到“时代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现有规则”是因为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时,公司安排我临时负责品牌和市场相关的一些事务。为了弥补自己在市场和品牌上知识储备量的不足,我特意组织了一次研习会,并邀请曾在奥美有过多年从业经验的某公司品牌总监来进行分享。研习会上,嘉宾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享了许多品牌建设的实用知识,可当大家提出目前各自在品牌和市场推广上遇到的困惑时,我吃惊地发现,即便有多年经验的嘉宾,也和我们一样,在为同样的问题而苦恼。

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那之前,每当遇到工作上的一些困惑时,我总期望能从有经验的前辈那里得到指点,然而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经验的价值正在下降,市场规则正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及消费者的意识和行为的转变而发生改变,过去的营销和传播手段都不适用了。可以说,我们已经走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这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们必须依靠探索和尝试来了解这里的新规则,就像当初改革开放时邓小平所说的那样,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经验真的已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了。这在许多类似“高薪聘请某资深人士,却发现并没有带来意想中的效果和数据”的职场故事中也得到了印证。这就意味着,比起年轻的职场新人,那些所谓职场精英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意味着,对那些没有太多社会资源、没有名校学历或者丰富经验,却有激情和能力,敢拼、敢闯的普通人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时代了,因为只要你拥有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趋势,能及时发现市场新的需求和机会,资源就会向你涌来。

除此之外,更振奋人心的是,未来的种种趋势都在表明,个人成功不再依附于企业才能获得,而是可以由市场直接决定。

人才正在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的确,知识和科技已经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与此同时,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在工业资本经济时代,资金曾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要有大量资金就能购买土地和工厂,雇用大量工人,通过规模效益获得巨大利润。这些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用自己的专业管理知识为企业服务,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资金不再等于一切,人才才是价值创造的核心。

硅谷的崛起使得过去那些老牌的全球500强企业黯然失色,世界的聚光灯迅速转移到了那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科技公司,Goolge公司与苹果公司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地位,于是那些曾经在学校最不受欢迎的Geek(极客)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各大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当互联网的基础搭建完成后,当所有可连接的“点”都以各种方式被连接在一起之后,拼内容和创意的时代就将来临了。技术只能服务底层建设,提高交易效率,它本身并不是最终交易的一部分,最终的价值创造靠的则是那群能够产出高品质内容和创造出有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人。

媒体完成去中心化,人人都是自媒体

新时代一个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媒体的去中心化。以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内容和信息的产生及传播方式。在过去,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报刊或者大型门户网站等,信息和内容则是由专门媒体团队采集和创作,然而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大众生产内容的权利,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开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来发表或者传播观点和言论。据腾讯统计,目前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就达到800万个。

事实上,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有利有弊。它的好处在于降低了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门槛,给了普通人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表达自我、吸引粉丝,甚至是获得商业利益的机会,同时也给那些垂直化的小众媒体更多的生存空间,为大众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然而“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信息泛滥,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过程既不专业也不严谨,因此内容也往往经不起考验,而且信息也因为过于分散而产生了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无论如何,去中心化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信息的泛滥会让优质原创内容显得尤为珍贵,而随着大众对优质内容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类自媒体也会在这种驱动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和内容质量,因此,即便未来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但能够脱颖而出的也只会是那些拥有原创能力、严格把握内容质量的专业个人或者团队。

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消费品

2012年年底,中国互联网出现了一个叫《罗辑思维》的脱口秀节目,上线不久,节目点击量成倍增长,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罗辑思维》的出现与流行使得整个社会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拜,不仅打造了知识社群的概念,还成功地把知识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两年之后,整个《罗辑思维》又推出名为《得到》的手机应用,将自己定位为“知识服务商”,把大量优秀的知识拥有者推到台前,让他们成为知识生产商,自己则从中分得利润。

2015年,果壳网,一个泛科技主题的网站,开创性地推出了一款专注于知识与技能分享的手机应用,叫作《在行》。通过《在行》,用户可以找到各行各业的优秀精英,并通过付费见面的方式获取相关知识与经验。《在行》一推出便受到欢迎,很多用户都愿意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来约行家见面。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市场已经成熟到愿意为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付费。

2016年,果壳网又推出了一款名为《分答》的付费问答产品,以语音问答的方式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交易。《分答》的成功远远超过了《在行》,据果壳网CEO姬十三透露,《分答》仅仅上线43天,便拥有了100万付费用户,总交易额超过1800万元。在此之后,很多类似的问答、知识付费产品相继出现。

《罗辑思维》和《分答》的巨大成功意味着知识不再是廉价和免费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知识和经验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巨大的需求等着被填补,因此,知识服务行业会继续保持高势头的发展态势,并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进入此行业。

服务行业将成为最大的产业,共享经济开始流行

2015年,中国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50%,而且这个比重会持续增加,逐渐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未来还将有大量人才涌入以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与工业相比,服务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涉及生产,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不存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合作,很多情况下,个人甚至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

提到共享经济,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国的空房出租网站Airbnb和搭车软件Uber(优步)。Uber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一个颠覆者的角色在交通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Airbnb则在住宿业内异军突起,不仅对传统酒店行业构成巨大威胁,还成为一种新的旅行文化。

Uber和Airbnb的成功带动了共享经济的流行,它的本质则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共享经济正在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互联网的新力量,而共享的内容也从闲置的空间和物品延展到闲置的时间和技能。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已位居各行业经济第五名,约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350亿美元。

自由职业在大量兴起,兴趣正在成为谋生手段

共享经济和自媒体的流行使得自由职业开始大量兴起。尽管许多职业,例如教练、摄影师、插画师、设计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都能独立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他们只能依赖机构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如今,共享经济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他们可以通过共享经济平台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或产品,而很多自由职业者也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与此同时,兴趣也在慢慢变成一种谋生手段,因为只要有一技之长,便能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额外收入,而不少人则成功地把兴趣和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从工业时代开始,90%的社会人群对工作的期望是进入一家大企业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以此得到稳定的收入和不错的福利。但墨守成规在未来10年内很有可能将被打破。数据显示,互联网的高渗透率已经使得美国自由职业者达到5000万人,占总工作人口的34%。根据某些机构的推测,全世界预计将在2050年有50%成为自由职业者,去公司朝九晚五上班的人将成为少数派。

我相信去中介化和去机构化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如果我们可以绕过机构直接实现交易,为彼此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那么机构的重要性便会越来越低。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人人服务人人”的世界。

“生命”质量取代“生存”质量,成为第一追求

对过去的那一代人来说,生存是人生第一大事,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家庭与孩子,然而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生活本身以及生命的质量才是人生的重点,仅仅“活着”是不够的,他们要活得幸福、充实和有意义。

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将导致消费观念和需求的巨大转变。于是,消费升级和体验式经济等概念孕育而生。新一代的消费者将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服务和生活体验上的消费比例也会不断增加。对商业来说,产品设计、视觉呈现、情感连接以及用户体验成了关键。这将为设计、艺术和文创类人才提供大量机会,也会为兼具个性与品质的小众品牌提供大量生存空间。

如果说“自由”和“有钱”曾经确实是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的话,那么这种矛盾正在逐渐消除。多年前,当有人选择离开一份稳定的工作时,我们会感到诧异和不解,而如今,脱离企业选择自由和独立不仅越来越为年轻人所接受,甚至还成了一种实力的体现,因为企业已经不再是稳定的象征,个人能力才是稳定和持续收入的保障。过去一两年,我亲眼见证了身边好几个朋友的离职、成长与发展,他们用事实证明,市场对于才华的“奖赏”远远超过企业。因此,“有钱”和“自由”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于能力,正如这句话所言:“一个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劳动时间成正比,而是和他的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