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
【释 义】
拜见,谒见,瞻仰陵墓、碑碣等。
【名家解读】
拜谒是下对上的一种拜见,例如省亲,就是儿女去拜谒父母长辈;拜访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拜见长官、祭祀宗庙时也会用这个词。需要知道的是拜谒和拜会的区别。一般来说,拜会双方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而拜谒则是下对上的拜会。(蒙曼)
【辨 析】
“拜”字会意,从两手,从下。左右部分代表两只手,“丅”是“下”的古体写法,并入了“右手”,注意不要只写三横而丢掉“丅”。“拜”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
你知道吗?
古人非常讲究礼仪,对长辈十分尊敬。《礼记·曲礼上》说:“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身为人子,无论春夏秋冬都要坚持早晚给父母请安问好。对父母正式的行礼方式主要是稽首和顿首,也就是磕头。
【字里字外】
“谒”有禀告之意,我国最早的名片就叫作“谒”,产生于秦末汉初。谒都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是下对上使用的。最早的谒是竹片或木片做的,谒上面写了前来拜谒的人的姓名、官职、来地等,谒面都会留有一些空白处,留着写贺礼钱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谒或名刺就不再使用木片了,逐渐改用纸来书写,隋唐以后它的名称也就逐渐改称为“帖”了。
关于“谒”,还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在沛县当亭长时,曾经和朋友去吕公家恭贺他乔迁之喜。贺礼少的人安排在堂下,贺礼多的人安排在上座。刘邦去贺喜时并没有带贺礼,却大胆地递上名片,诈喊:“贺万钱!”也要坐于高位。吕公本来想把他赶出去,但是他见到刘邦大吃一惊,觉得他气宇不凡,就带他入座堂内。宴会上,刘邦侃侃而谈,盖过了那些沛县的官吏。吕公十分欣赏他,对他说:“我会看相,您的相貌不凡,我有一个女儿,您愿意和她共结连理吗?”刘邦本来是想去诈酒食的,反而得到一个妻子。事后,吕公的妻子很生气,质疑为什么没有把女儿嫁给沛县县令。吕公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把吕雉嫁给了刘邦。历史证明,吕公是非常有眼光的人,刘邦成了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他的女儿也成了皇后,就是名震四方的吕后。
【例 句】
我曾到牟峒的瓦佛娄里村落那片神秘的山岗拜谒过罗丹,曾被罗丹艺术所深深感动。
李二和《诚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