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全文在线阅读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第九章 新的征途 4.脸皮最厚是朝廷

关灯直达底部

五十四岁那年,曾国藩宣布退出江湖纷争。

此时曾国藩位高权重,哪怕是打个喷嚏,都会引发朝野震动。所以他的退出,自然也不同于常人,照样是引发一轮权力波荡。

第一步:奏请停解部分厘金,就是放弃手中收过路费的权力。

所谓厘金这怪东西,是咸丰三年时一个叫钱江的师爷创造的。因为朝廷要练兵对抗洪秀全的太平军,却没有费用,钱江开创性地推出向老百姓征收过路费,于路上建立关卡,此路是你开,此树是你栽,我堵你家门,收费发大财。钱江的这手明显是黑社会老大的绝活,立即被朝廷采用,风靡大江南北。骆秉章、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纷纷学了这个办法,到处设卡堵路,截道收费,聚敛了练兵的第一桶金。

就为了这笔过路费,曾国藩和许多人都翻了脸,最典型的是沈葆桢,两人曾为了江西的厘捐,吵得脸红脖子粗。现在曾国藩削利权,头一桩先把江西的厘捐抽取及军饷发放,全部塞给沈葆桢。

第二步,裁撤部分湘勇。

利权而后是兵权,这是重中之重。朝廷疑忌曾国藩,世人均认为曾国藩有可能造反,原因就是他手里握有兵权。现在他把自己手中的兵权主动削掉,大家自然无话可说。

说到裁撤湘军,这恐怕是曾国藩最渴望最渴望的事情。从他为母亲治丧归乡、接到朝廷之命出山办团练之前,他就对此充满了厌恶,一味地回避搪塞。他只是个饱读二十三史、希望抱着小女生吟风弄月的书生,率领虎狼之师上战场打群架,这事可不是他的特长。但大时代无可争议地把他推上了顶峰,他没办法,也只好在顶峰上郁闷地呆坐。但对于湘军所流露出的暴力因子,他却是切齿痛恨。

湘军与太平军在暴力的属性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有区别,湘军也就无法消灭太平军。湘军必须要比太平军更暴力,才有可能战胜太平军。而这就意味着,二者在残暴上是没有区别的,甚至湘军会更残暴。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记载了几桩湘军犯下的残忍罪行: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七日,是日,节字营勇伤杀人又打伤县官。是日,节字营勇闹事,杀一人,枷二人。因一人买帽子,讹夺店子之帽,又打店家之眼,又纠众入县署打破轿子,打伤县官也。近日,节字营名声甚坏,俟九弟到,当商换营官。

曾国藩日记中提及的节字营,是隶属于曾国藩的吉字大营的,湘军将领萧孚泗、朱洪章先后出任过该营营官。萧孚泗是天京破城之后劫掠最严重的。而朱洪章则是打头阵的。有记载称,天京城破之后,朱洪章虽然率先攻入城中,但萧孚泗却因为俘获了李秀成,夺得头功。朱洪章不服,去找曾国荃理论,曾国荃解佩刀交给朱洪章,说:“论功之事,是我大哥帐下幕僚李鸿裔排的,他居然把你排在萧孚泗之后,真是太不像话了,你拿着我的刀,去杀了李鸿裔!”朱洪章听了,翻翻白眼,哈哈大笑,遇到这种赖皮老板,只能自认倒霉。

曾国荃耍赖皮,那是因为他也没法子摆平这个节字营,可知此营之难缠,那是从基因里带来的暴力元素。当年曾国藩初练湘军,就曾被提标兵打烂轿子,还差点要了他的命。现在曾国藩的兵练成了,就该轮到别人倒霉了。所以湘勇讹夺帽子,打伤县官,这不过是湘军的暴力属性使然,如果把这个属性取消,湘军就不复为军事武装,变成书院了。

而书院是无力与洪秀全对抗的,这就是曾国藩驭虎伏狼,无奈的选择。

同治三年五月十七日,曾国藩日记:“闻熊礼元之子与妇在江中为游勇所杀。杀数人,抢去银物而凿沉其船以灭迹。游勇之凶悍如此,可畏也。”

这时候的湘军已经失去控制了,江心杀人,毁船灭迹。而攻破天京城后,湘军大营中藏满了劫掠来的妇女,这时候如果不速速裁撤,势必倒噬其主,酿成大祸。

而且这时候裁撤湘军也容易,湘勇们抢得盆满钵满,正等着领取路费回家呢。曾国藩放开手脚,立下狠手,一口气将湘军裁得只剩老湘营六千余人。

第三步:把亲弟弟曾国荃打发回家,让他退休养老。

曾国藩首先裁掉曾国荃,那是他真心替曾国荃着想。打下天京,这功劳太大,曾国荃已经成为国人之大敌,人人都想在他身上找出点毛病,以宣泄心中的嫉恨之火。偏偏曾国荃这厮还真是一身的毛病,所以对他来说,最好不过的法子,就是立即销声匿迹,躲回老家过土财主的日子,等过段时间,再出来招摇过市。

而且,曾国藩认为曾国荃是应该知道他的苦心的,此前,他一再告诫曾国荃:“万一金陵克复,拟引退,避贤者路,非爱惜微名,而求自全也。”

话说得好好,可等到真要曾国荃回家时,曾国荃却不干了,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冲着曾国藩发起飙来,大吼大叫,大吵大闹,让曾国藩极是尴尬。

曾国藩无奈,在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的当天,派了赵烈文前去慰问,慰问品就是曾国藩亲写的十二首诗,其中有一首曰:“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有记载称,曾国荃读到这首诗的后两句,竟号啕大哭,以泄胸中抑郁之气。

曾国荃真的生气了,他悲愤地回到老家,大病了一场。不久,慈禧召他入京,想瞧瞧他长的是什么模样,被他断然拒绝。而后朝廷又授予他山西巡抚,他拒绝赴任,幸好这个朝廷脸皮巨厚,曾国荃如此不给面子,朝廷却非要安慰他不可,同治五年又调任他为湖北巡抚,曾国荃这才不服不忿地去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