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丰帝 » 咸丰帝全文在线阅读

《咸丰帝》戏迷皇帝咸丰 为唱戏的伶人与大臣们争风吃醋

关灯直达底部

世人皆知慈禧太后是个超级大戏迷。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她的戏瘾很大程度上是受丈夫咸丰皇帝奕詝的影响。京戏受到清廷的青睐与热捧,始作俑者正是咸丰皇帝。

大家也知道,京戏起源于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徽班进京。但是大家可能也不知道,徽班唱的并不是后来的京戏,甚至徽班进京也并不是真的演给皇帝看,只是在京城参加街歌衢舞,造点喜庆气氛而已。皇帝历来是不听这些徽班“土”乱弹的,宫廷里唱的是古老的弋阳腔和昆曲,而且也不要北京的戏班进宫演唱。清宫体制是由江宁、苏州织造等机构在南方选送伶人进宫,因为正宗的昆曲在南方。

破坏这一祖制,直接召京城民间戏班进宫始于咸丰皇帝。

宫里原是看不起民间俗腔的。康熙、嘉庆皇帝都曾有禁止俗腔的谕旨。康熙皇帝根据昆山腔和弋阳腔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演变,对内廷演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他强调,弋阳腔是当时惟一保存了北曲特色的声腔。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是一个濒危剧种了。而就是这样一个濒危的声腔剧种,它面临什么情况呢?

谕旨说:“近来弋阳亦被外边俗曲乱道,所存十中无一二矣。”这个“被外边俗曲乱道”就是指民间流行的京腔。也就是说弋阳腔在京城的民间受到北京语音、民间俗曲等因素的影响,走了一条通俗化的道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用我们现在戏曲界的话来说,就是弋腔改姓“京”,被称为“京腔”,实际上就是一种北京化了的弋腔。反而在宫廷里流传的弋腔,倒像康熙谕旨里说的:“独大内因旧教习,口传心授,故未失真。”也就是说宫里演出的弋阳腔,还保持了它演出院本传奇的原貌。而在这个问题上,康熙皇帝是反对“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他下令:“尔等益加温习,朝夕诵读,细察平上去入,因字而得腔,因腔而得理。”即不许内廷的演出学“外边”民间京腔的毛病,不许“失真”,必须按旧有规范演出。

后来宫里一直严格执行这个命令。康熙32年,内务府包衣出身的苏州织造李熙,大家可能都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是这个李熙的妹丈,他在江南给康熙皇帝物色了一批女孩子,要教她们学习弋腔,就不让民间艺人来教授,专门派了内廷的教习叶国桢赶到苏州去教习,为的就是不让宫里的弋腔跟民间演出那样被俗化而变味。

乾嘉年间,宫里把梆子、皮黄这类“乱弹”戏曲称为“侉腔”、“侉戏”。嘉庆皇帝多次下谕不许学外边的侉戏。后来,为了崇尚节俭、大力反腐,嘉庆皇帝以身作则,大幅度裁撤宫里的“外学”即民籍伶人,从乾隆末年的700多人,减为300多人。在自己五十岁生日之际,嘉庆又一举终结了皇家的“万寿盛典”,把建言搞万民庆贺的官员罢职发往盛京。道光皇帝继位后,继承父志,进一步裁退了宫里的全部外学,只留下少部分“内学”即太监伶人演戏,下旨“永不向苏州要人”,终止了清朝延续百年的民籍伶人选送制度。可是,这个决策很快就被他的儿子奕詝破坏了。从咸丰六年开始,宫廷又开始陆续恢复民籍伶人。因为战争、运河阻塞等因素,此时已无法再向苏州要人。咸丰十年破例整班召进在北京的各大戏班演剧。刚刚孕育成熟的京戏首次亮相宫廷,即大获圣心。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两个月,咸丰皇帝把京城的著名戏班春台、三庆、四喜……看了个遍,懿贵妃也是在这时领略到京戏的魅力。直到联军的一声炮响,咸丰夫妻君臣仓皇逃往热河避难,才灭了咸丰皇帝的雅兴。这一停就停了二十多年,到慈安太后去世后,与丈夫志趣相投的慈禧才继承夫志,再度恢复召民间戏班进宫,使京戏真正走红宫廷。

关于咸丰皇帝在国难当前,纵情声色的传说不一而足。其中,最显皇帝荒唐的故事就是“君臣争宠雏伶”。据说,有一名旦角演员叫朱莲芬,后来成了名角,名列“同光十三绝”之一,当时还只有十五六岁,所以被称为“雏伶”。他善唱昆曲,色艺双绝,而且能写小诗,工楷书。咸丰见了很喜欢,经常传召。这样一来,竟然惹得一位御史大人吃起醋来了。

这位御史姓陆,有说他就是常熟的陆懋宗,不知确否。他也很痴迷这个朱莲芬。因为皇帝经常把他召去,御史就很难见到。奇的是,这位御史大老爷居然假公济私,动用他的言官职权,去向皇帝直言进谏,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了几千字,劝告皇帝不可沉迷声色。咸丰皇帝看了哈哈大笑说:“陆都老爷醋矣!”并且在奏折上手批,说这位御史:“如狗啃骨头,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

这种事情居然还上奏折,下御批,真叫“不成体统”。所以,笔记的作者也说:“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这种状况,恐怕也是上行下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