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揭秘: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 » 大揭秘: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全文在线阅读

《大揭秘: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第四章 19世纪的骗子——庞氏骗局的先驱

关灯直达底部

波士顿斯克利广场,约1887年(图片版权为美国公有)

崭新的时代

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随着美国向西拓展,商业也随之繁荣。股票交易量翻了六番,银行危机却和总统选举一样频繁。妇女选举权运动如火如荼,大批移民涌入,开始创造出现今这个国家的雏形。人们涌向城市,社会结构逐渐从以农业为基础向以制造业为基础转变。

19世纪末也标志着美国商业的崛起。在那个时代,新贵阶层暴富而社会大众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无论从天而降的是机会还是厄运,都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每个人必须想尽办法养活自己。随创业者而来的,还有阴险狡诈的机会主义者,他们热切地盼望能骗到新贵阶层的钱。这类罪犯的目标不止是富人,连普通人也不放过。任何想用辛苦赚来的工资和积蓄赚取超额收益的人,都是他们的猎物。其中一个成功的骗子是一个名叫莎拉·豪的女人。

莎拉·豪与女子储蓄公司

 

1879年,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女子储蓄公司

莎拉·豪打开抽屉,把装有现金的信封塞进去。晚晨时分,阳光照进她位于嘉兰街的办公室,照到新红木书桌上的水晶墨水瓶,反射开来。这一切都是成功的象征,不到一年前,她连做梦都没想到。

生意做得很成功。她草草写了一张收据,从收据簿上撕下来,微笑着递给坐在桌子对面的女人。“做这件事你会很开心的。”

伊迪丝·克拉克伸出一只丰腴的手,衣裙随着她前倾的动作紧绷在丰满的小腹四周。衣领和腰身间,两排精致小巧的纽扣反射着吊灯的光。珍珠耳环陷进丰满的耳垂里。还没提到父亲是医生,她的衣着就显示出家里雇得起佣人。莎拉已经调查过她的背景,反复确认她还没结婚。已婚妇女不允许把钱存进她的银行,原因很简单:她们会把多疑的丈夫带来。

伊迪丝满面笑容地回应道,“我已经很高兴了。真希望有更多的钱来投资。”

“记住,只有少数人能在女子储蓄公司投资。只要保守秘密,就能继续每周赚2%的收益。”这项事业成功靠的就是完全保密。一次性投资太多钱一定会惹来多余的目光和审视。尽管这些女子还未婚,也有警惕的父亲和兄弟。

“当然,豪女士,我不会告诉任何人。”伊迪丝顿了顿,“我在想,我妹妹埃拉也想帮助有需要的人。您能为她破例一次吗?她很谨慎。”

莎拉犹豫道,“通常不会,但为了你……”她叹了口气。“我想想能怎么办吧,但你必须有耐心。”

“谢谢您,豪女士!我会通知埃拉把钱准备好。”

“我不能保证,但我会尽力。”莎拉拍了拍伊迪丝的胳膊,引导她走向前厅。“你的慷慨很快会得到回报。帮助不幸的人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莎拉总是能在办法用尽之前就拿到钱。她声称这些钱给了一个资助穷人的教友会慈善基金。据称,女子储蓄银行给教友会基金提供借款。作为回报,女子储户收到非常丰厚的利息。莎拉立即提前支付三个月的利息,这总能让交易顺利达成。

莎拉忘了提,她才是那个受到最多帮助的人。她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而是打开门将这名储户送了出去。她不屑于拖延和这些无聊女人的闲聊。她们不配拥有这么多钱,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她们这个年纪,她过的拮据生活是多么不同啊。

然而,她确实喜欢她们仔细听她说的每个字,尤其提到利息的时候。每周2%的收益率足以引起任何人注意。她们不但不担心把钱交出来,注意力还转移到剩余的钱也能赚相同的收益。伊迪丝·克拉克只是其中一个为贪婪所左右的女子。

莎拉总是坚持从小额储蓄开始。金额小保证计划不引起怀疑。一旦获取信任,她就欣然允许储户投入更多钱。

窃取储户的钱,她丝毫不感到愧疚。多数投资者家境富裕,或者有好工作,例如学校老师。反正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在几年内结婚。她们输得起这些钱。

她们和她不同。她二十几岁就失去丈夫,一直艰难地维持生计。没受过良好教育,为了谋生不择手段。她以前的算命生意能提供稳定的收入,但不停地听别人讲述遗失的爱情和家庭的哀伤,感到十分无聊和压抑。然而,络绎不绝的客人为女子投资银行打下了基础。

这些女人从不会想念这些钱,而且由于无法随时提取,不必担心发生挤兑。她知道没人愿意放弃这丰厚的利息回报。

给贫困女人提供贷款这一说法也对储户很有吸引力。如果她们为自己优越的经济条件感到一丝愧疚,可以安慰自己说她们的投资也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个计划还需要实施多久?以现在的赚钱速度,用不了多久。再过几个星期,就有足够的钱去一个远离波士顿市的地方开始新生活了。

这项生意简直太容易做了。这是她想到过最好的主意,真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想到。她甚至从未打过广告。消息口口相传,像野火一般蔓延到波士顿的客厅和厨房中,女人们等待独家邀请,好拿出钱来投资。日复一日,她从急切地想要存钱的女人手中拿到数千美金。

她很谨慎,确保投资的女人符合标准。严格的规则不仅让她保持偿付能力,而且免去关于这些钱的尴尬问题。她从未打算归还这些钱。

她的储户知道不能向当局透露。一旦告诉任何人,就会被除名,再也不能参与这项报酬丰厚的投资。规则就是如此,莎拉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白。只有这样的规则才能保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只要让骗局运作下去,就再也不需要工作了。

事情败露

尽管费尽心思,莎拉还是很快就引起注意。不到一年,她就在东布鲁克莱恩街购置了一幢价值5万美元的房子,并预付2万美元的定金。一个单身女子是如何做到的?

她还有一个绰号,叫“老八”。那个时代妇女连选举权都没有,仍然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那时候,成为一个成功的女金融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女人不但被认为地位低下,而且被认为如果没有男人的引导,她们就无力照顾自己。她们当然不懂理财,至少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共识。

没过多久,豪的绰号就变成了“女子银行大骗子”。在一个女人被认为无法理解复杂的金融交易的时代,怎么可能有女人经营自己的银行呢?

成群涌向豪那里投资的少女和教师们,并没有担心这个。她们只是高兴,能把钱投入到一项月收益率8%的投资中。这实际上不到一年,投资就翻番。投资只靠介绍,也营造了一种特权的氛围。很快,就有1200多名妇女共计投入了超过50万美元。

投资的一项条件是保密,这有效地防止骗局被当局发现。然而,最终有消息传开,说这位银行家曾是算命师。之前的工作可以让她轻易锁定诈骗对象。做算命生意之前,尽管没有资质,她还假扮过医生。

女子储蓄公司有一个特别的新特点,储户只能提取投资的利息。这防止储户挤兑,保证大部分资金留在自己手中而不受质疑。

有哪个女人不想尝试投资?私藏一点现金对豪的受骗人充满吸引力。这是美国发生的一起较早的宰熟诈骗案例。

宰熟诈骗的目标是与行骗人有共同点的群体,骗子利用这些人之间的共同纽带行骗。常见的纽带有宗教、种族,以及本例中的性别。我们会觉得,与类似的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纽带。在豪的例子中,这种纽带格外有效,因为19世纪80年代的女人是被边缘化的,几乎没有其他投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豪垄断了市场。尽管从每个女人手中骗取的金额很小,却独占了无穷无尽的客户群。

问题的端倪在1880年浮现,毫开始运作这项投资还不到一年。随着女子储蓄公司是个骗局的消息传开,便发生了挤兑。《波士顿广告日报》揭穿了她,声称投资计划根本没有赚取收益的方法,也没有支付利息的基础。投资者要求拿回资金。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豪满足了所有赎回请求,共计15万美元的利息和大约9万美元的本金。但已经太迟了。很快,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女子储蓄公司失去清偿能力,从超过800名投资者身上骗走近30万美元。

她被控四项欺诈罪,服刑三年。

尽管豪的骗局似乎再度证实,女人没有能力理财,但豪最后还是证明,这种观点是错的。

出狱后不久,她策划了一场相同的骗局,这次许诺的收益率是每月7%。被揭穿以后,她设法带着5万美元潜逃,再也没有消息。

 

威廉·米勒,又名比尔·“520%”·米勒

 

1899年,纽约,布鲁克林,富兰克林财团

比尔·米勒打了个寒战,扣上外套的第一颗纽扣。那是1899年11月24日,一个星期五的午后。在布鲁克林的办公室里,他一个上午惴惴不安,现在快速走向曼哈顿的律师办公室。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一阵冷风卷起脚边的树叶。寒意却不止来自天气。

两年前不到,他是一个会计,每周仅赚15美元工资,现在已经是二十几岁的企业家,向律师寻求关于几百万美元的建议。

国会图书馆提供

两年前还没建立富兰克林财团,那时,他从未想过能有今天的情景,也从未考虑过现在会面临这么大的问题。现在,突如其来的好运戛然而止。正如天气变了,投资者的情绪也变了。一股寒意弥漫在空气中,现在逆转传遍全城的闲言碎语和质疑,已经为时太晚。

早上11点,一个简单的支付请求开始逆转他的命运。几周来,流言满天飞,说富兰克林财团靠不住,10%的收益率高得不真实。

富兰克林财团的运作基础并不复杂。米勒宣传说,在华尔街有内线,能赚到别人无法赚到的收益。大多数人相信他许诺的超额收益。没有任何投资者怀疑,世上会有能生金蛋的鹅。因为如果怀疑,就会被当成傻子。

极少数否定者很快遭到其他人嘲笑。甚至连报纸的负面评价也没能阻止投资者。相反,他们的信心随着收到10%的红利而增长。大多数人将收益再投资。今天,弗洛依德街144号富兰克林财团的办公室外,站着2000名投资者,有一小部分的人准备赎回资金。人们欢快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否定者影响。大多数投资者耐心地等待,准备投入更多钱,往往是全副身家。

很多投资者在布鲁克林德区富兰克林财团的办公室附近居住和工作。他们亲眼见证邻里好友获得投资收益,也进行投资。很快,远方的投资者慕名而来,例如曼哈顿及周边地区的投资者。米勒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有人甚至从遥远的加利福尼亚州赶来投资。

米勒内心知道,骗局的终结只是时间问题。想要付钱给数量巨大的投资者,要么筹集更多的资金,要么延迟付款。

营业一个小时后,有人要求立即赎回投资,人们的心情阴沉下来。米勒拒绝了,但无法制止这个人大声抗议。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个人的控诉,人群早先的乐观情绪受到影响。

米勒开始要求赎钱要提前一周通知,尽管只有近期签发的票据才要求通知期限。早期的票据载明立即兑付,这个人拿出来的就是一张立即兑付的票据。米勒把一张股份证书而不是现金交给他,人群开始不安。其他人也要求付款。尽管几千投资人中只有约一百人要求付款,但是形势急转直下,几乎和银行挤兑一样。

但是没有这么多钱,至少现场没有。目前为止所有投入的资金都在律师罗伯特·A·阿蒙那里。今天收到1.5万美元,米勒让弟弟把其中的8500美元塞到隔壁公寓的沙发底下,公寓里住的是他的雇员安娜·戈尔利小姐。

即使他想,也还不了这些钱。从来就没有每周10%的收益,没有产生超额收益的股市内线。银行对他10%的收益率起了疑心,拒绝借钱给他。

命运的逆转

尽管米勒没有期待好运能够长久,但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结束。才不到两年,富兰克林财团就已经这么成功,雇佣了职员,布鲁克林的办公室从弗洛依德街144号的一个单间扩展到整层楼。

新赎回政策传遍整座城市,巨额财富开始缩水。下午早些时候,纽约的百老汇银行关闭了他的账户,声称10%的收益率不可能实现。皮革银行紧随其后,因为米勒支付分红以现金而非支票而起了疑心。不使用支票,就没办法把付款追查到每一个投资者。

其他银行也有所怀疑,米勒无法再找到一家银行肯借钱。没有资金,富兰克林财团一天也撑不下去。由于这些银行发表的不利评论,今早曾在办公室外排队等候存钱的百余人正等着提现。

米勒无法辩驳银行的结论,因为他把多数钱都收入私囊了。付款的签名墨迹未干,他就带着这些难以攻克的难题就来到罗伯特·A·阿蒙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保管着资金,保证一切都会解决。

把剩下给阿蒙保管的钱交出来,可能让警察停止追捕。他已经设法避开警察两天,但没法永远躲避当局。他们监控了办公室和家,以及两点间的一切。

米勒和阿蒙的计划很简单。米勒离开这座城市,阿蒙把资产移交当局,让他们清算富兰克林财团。然而,在这之前,他们偷偷为以后私藏一大笔钱。等风头过去,就可以把钱分掉。

米勒走出街道,打开阿蒙办公室的门,拨弄着口袋里的火车票,一张今晚出发、开往蒙特利尔的单程票。周一富兰克林财团的办公室重新营业,阿蒙把资产移交警方,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周末可以先一步逃走。

余波再起

米勒几天后在蒙特利尔被捕并遣返等待审讯。1900年4月30日,他被判刑,关押到新新监狱。

他的故事并没有随着被捕定罪而结束。和一场真正的骗局一样,他手中还藏着一张王牌。

米勒在狱中染上肺结核,那时称为痨病。距离刑满还有七年,他可能在出狱前死去,又回头想了想留给律师阿蒙的那些钱。凭什么律师可以拿着那些钱逍遥法外?

阿蒙真的已经竭力为他辩护?还是只是假意敷衍?米勒现在意识到,他与阿蒙之间有利益冲突。让米勒成为替罪羔羊,意味着阿蒙可以随心所欲,把钱都花掉。

他们把投资者的24万美元藏起来,约好由阿蒙把钱付给米勒的家人,但阿蒙并没有照办。米勒对阿蒙的太太在市内到处购置房产十分疑心。难道是阿蒙转移了资金,以太太的名义购置房产吗?

1903年5月,他决定供出两个犯罪同伙,阿蒙和爱德华·施莱辛格。施莱辛格是一个中间商,引导投资人向富兰克林财团投资,以此赚取佣金。

米勒知情上报,阿蒙被定罪,关押到米勒所在的新新监狱。施莱辛格设法带着15万美元逃到欧洲,足以舒服地安度余生。

米勒没有服满刑期。五年后,成功获得宽恕。获释后就在长岛开了一家杂货店,很快得了一个新绰号:诚实的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