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晓松奇谈·人文卷 » 晓松奇谈·人文卷全文在线阅读

《晓松奇谈·人文卷》四 禅让 1.禅让的全套“礼节”

关灯直达底部

汉文化里有一些十分独特的东西,我认为其中最独特的,应该就是“禅让”,你可以称它为政治制度,也可以把它当作政治谋略。

拉丁文我不知道,但英文里肯定没有“禅让”这个词,除了罗马时期有过一两次类似的事情,整个西方世界里好像都没有禅让这个传统,英语中与其最接近的词应该是“abdicate”,翻译成中文是“退位”的意思。

“退位”跟“禅让”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如英王娶了一个寡妇,大家不让他当英王了,他退位了,但是王位传给他的弟弟了,所以大英帝国是这样延续的,国王退位了,王位传给侄子、外甥等,虽然都是皇家的亲戚,但姓氏不一定是相同的。

经常有人想把西方和中国的历史放在一起,对比着来聊一聊,为什么西方的一个帝国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比如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等,中国的王朝就更替得这么频繁呢?我们频繁地改朝换代,几千年里换了十几个朝代。不过,西方的“帝国”和我们的“朝代”,其实也有很大的差异。马克思的观点是最简单的,就是全人类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事实上好像没那么简单。钱穆先生说过,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到清朝才结束,但大量的历史学家都不同意,认为我们从科举制度诞生开始,就不应该算是封建社会了。

那到底应该怎么来对比呢?今天我来提一个自己的小小观点,那就是从法理上来对比。

西方的所谓“帝国”,整个帝国持续期间,也有弑君的、搞政变的、把女王囚禁到伦敦塔里的,罗马甚至把恺撒杀了,可是恺撒死了,罗马还是罗马,只是统治者改成了别人,改成屋大维。之后的罗马帝国有十几个姓氏的皇帝,按照这个角度来看,那其实就算是有很多个王朝了。可这些王朝都统称为“罗马帝国”。

大英帝国的国王在最近的一百年里,也改过两回姓,一会儿姓了德国姓,一会儿又姓了英国姓。现在叫温莎,但马上又要改了,因为这位女王的老公带进来一个姓——蒙巴顿。从温莎王朝变成了蒙巴顿-温莎王朝,你能说大英帝国就不是大英帝国了吗?当然不能,因为它是法理上传承下来的。

西方有这么几个法理:一个是上帝的法理,不管我怎么篡位,我是弑君也好,我是政变也好,就算我被囚禁了,只要最后教皇来在我头上戴上一顶皇冠,那就是毫无争议的王者,因为这是上帝给你的皇冠,是上帝给你的权杖。比如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最后都已经不太尊重教皇了,当教皇往他头上戴皇冠的时候,拿破仑直接抢过来就自己戴上了,但他还是得举办加冕仪式,因为这是法理。一个是选举,西方的选举其实充满了各种权谋,几个大公国加上几个大主教,一起来选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这也符合法理。

而中国始终没有西方这样的法理,没有玉皇大帝来派一个人给你加冕,或者是道观里出来一个老道士给你戴顶皇冠,释迦牟尼也没法派一个人来给你把权杖。但是中国人自己想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法理”——你让位给我。玉玺还是那方玉玺,乐舞还是那些乐舞,仪仗也还是那些仪仗,一切都不变,只要安排一个神圣的地方,通过祭天的方式,说你把王位让给我了,那我就在法理上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禅让”,比起西方的法理,禅让制度更符合中国的情况。

第一,中国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国度。在中国这么大的土地上,你想要做什么大事,别说老百姓不认可你,他们都不一定认得你。欧洲的情况就简单得多,欧洲有那么多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公爵,那个国家的伯爵,大家相互之间都认识,我跟着你一起打,你赢了,我们大家都拥护你。但中国太大了,就算你在北边打到了长安,登上王座登基了,往南几千公里之外,一切都没什么改变,对于南方人民来说,就是突然来了一个新县官,说北方改朝换代了,皇帝易主了,但以后我们还得照常交税,只是缴纳的多少有了一些变化。所以老百姓肯定要问了,新皇帝是哪位啊?他是什么来历啊?凭什么当上皇帝了?

第二,中国的广大老百姓普遍都没有读过书。你想通过咬文嚼字的法理来上位,比如你说自己是依据《易经》的理论来得到王位的,老百姓根本听不懂那是什么意思。其实中国曾经试图用《易经》来建立一个合法性的体系,但这就像是你发明了一个软件,等你想去给人家安装的时候,发现根本安装不上,因为系统不兼容,发明软件的人,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电脑配置没那么高。

禅让制恰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老百姓能理解这个制度,也认同这个制度。前朝皇帝老百姓肯定都认得了,他开个大坛祭天,公开宣布我把王位让给某某某了,从此以后这个国家就由某某某来管理了。这个意思非常简单明了,从岭南到漠北的老百姓都能理解。然后再把仪式搞得复杂一点,就跟宗教一样,因为越是宗教化和复杂化的仪式,老百姓就越觉得它很神圣。所以禅让制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第一是规则简单,第二是程序复杂。

建立起了禅让制的法理之后,也就可以说,我们中国也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的朝代了,而是由很多个朝代共同形成一个帝国,因为我们有法理传承,是合法地继承下来的。最终,根据禅让的法理,中国也可以算是形成了几个大帝国。

中国的第一个大帝国,也可以叫作“华夏第一帝国”,是从汉朝开始的。因为汉朝并没有得到秦朝的禅让,秦朝也没有得到周的禅让,周是被灭亡的。秦统一了六国没十几年,秦朝就被大家灭了,然后公推刘邦为王,建立了汉朝。所以说,汉朝是靠革命的方式建立的。中国历史如果要按法理来算,实际上建立一个王朝或者帝国,只有两种方式,一种叫禅让,另一种就是革命。汉朝是靠革了秦朝的命建立起来的,秦朝的建立则是革了周朝的命。

从汉朝往下,一直到南北朝的南朝陈朝结束,加起来有将近800年的时间,按照法理来说,这应该就是一个帝国。因为汉朝的汉献帝是禅让给了魏的曹丕,之后魏又禅让给了晋,晋最后到了东晋南渡的时候,又禅让给了宋,宋禅让给了齐,齐禅让给了梁,梁禅让给了陈,这些都是有严格的法律程序的,都有登坛祭天的仪式,有各种各样的繁文缛节,有诏、表等文书。按照今天的法理来看,这个帝国始终没有改变,只是国王的姓氏变了而已,就像罗马帝国变过十几个姓,大英帝国变过更多。变没变过姓不要紧,总之从法理上来讲,从汉朝一直到南朝陈朝的800年,就是我们的“华夏第一帝国”,是一个完全以法理传承下来的长达800年的大帝国。

最后这个大帝国被隋所灭,彻底结束。

然后是“华夏第二帝国”,从北朝的北魏开始,一直延续到宋朝灭亡。北魏统一了北方之后,北魏禅让给了北周,北周禅让给了隋,隋禅让给了唐,唐禅让给了五代的后梁,梁、唐、晋、汉、周,汉禅让给了周,这是另外一个周,叫后周,北朝前面的周叫北周。为什么取一样的名字?因为大家为了证明自己合法合理,都要试图仿古。最后后周又禅让给了宋,宋最终被蒙古人的元朝消灭。

华夏第一帝国和华夏第二帝国,都是靠禅让制传承的,是我们中国自己发明的最独特的政治制度。这两个帝国时期,其实中国人并没有“中华”这两个字的概念,这两个字形成得比较晚。所谓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梁启超发明的。中国自古以来是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的,中国的古代只有“帝国”的概念,有“皇帝”的概念,有“忠君”的概念。而且从第一和第二两个帝国之后,禅让制也就没有了,元、明、清实际上都跟禅让没有关系,它们都是靠革命或是异族和汉人之间此消彼长的方式建立的,民国时期稍微禅让了一下,从此以后就没有了。

在这个主题里,我先交代一下禅让制的基本脉络,然后谈一谈禅让这个游戏具体怎么玩。

首先,中国自古以来,永远都是三皇五帝最强最牛,一切都要向先贤学习。最早的禅让是从传说中的尧舜禹开始的,三皇五帝有没有禅让过,别说我们不知道,孔子和孟子也不知道,孔孟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祖宗叫黄帝和炎帝,这都是后来的人发明的。大家看史书的时候会发现,春秋时期,人们只知道尧舜禹,并不知道尧舜禹之前还有什么人,后来汉朝制作了一个“家谱”,记录了黄帝的孙子是怎么传承的,尧帝的孙子又是怎么继位的,等等,总之都是完全没有历史考证的,所谓的“炎黄子孙”,其实就是汉朝人发明的。

我们有历史资料可考的历史中,最早的禅让就是从尧舜禹开始的,大家对这段历史都耳熟能详,尧如何伟大,禅让给了舜,舜又让贤给了禹。实际上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司马迁就怀疑过这事,到了唐朝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了。

其实,尧还是想传给自己的儿子的,但是他的女婿舜察觉到了他的意图,所以舜把尧关起来了。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写道“尧幽囚,舜野死”,写的就是这段故事。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结果舜最后把尧囚禁起来,假装自己被禅让了,并且说这都是因为我的德行好。后来大禹治水有了功,大家都夸奖大禹,禹的呼声日渐高涨,舜其实也不是真心想要禅让给禹,禹也不啰唆,直接把舜流放了。大家都听说过“湘妃竹”和“潇湘泪”的故事,在尧舜禹和夏商周时代,湘江还是一片荒蛮之地呢,甚至都到了东周和春秋时期,那里也只是楚国很南的边境。舜没事跑到湘江去干吗?当然是被禹流放了,所以舜死后,他的两个老婆,也就是尧的两个女儿都在湘江殉了情,这才有了“湘妃竹”的故事,因为竹子上的斑点就像眼泪。

只是因为春秋时期的人们还不知道这些事,所以大家口耳相传说,尧舜禹的品格多高尚,让有德行的人继位。其实我猜孔子可能也怀疑了,但是他必须要坚持说尧舜禹品格高尚,因为春秋时期就出现过36次弑君,也就是自己的公国、侯国的大臣等,把自己的君主杀了,所有的有识之士都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咱们得有礼,有德,有仁。所以,人们开始拼命地宣扬,我们不能再弑君了,我们要像尧舜禹一样禅让,所以春秋时曾经试过一次禅让。

应该这么说,禅让这个制度从诞生开始,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真正心甘情愿禅让的人,大概不会超过一两回。其他少数民族不算,在我们中原地区,自愿行使禅让制的人,就是燕王哙。这位燕王哙很有意思,他听了很多圣贤的故事之后,自己也特别想当圣贤,所以他手下的人就开始撺掇他,对他说,丞相子之不错,肯定能把燕国治理得更强大,您当圣贤,把王位禅让给他吧?燕王哙一听,太棒了,既然丞相有治国之才,让位给他又能成全我的圣贤梦想,这岂不是双赢吗?于是燕王哙高高兴兴地就把王位禅让给丞相子之了。

没想到子之一登基,立马就把燕王哙囚禁起来了,因为太子对此有意见,所以子之把太子也囚禁了。子之的想法是,反正我现在当上燕王了,燕国全都由我说了算,我绝对不能给你们反悔的机会。禅让一完成,子之的真面目就彻底暴露出来了,什么德啊仁啊,全都是阴谋,他也根本没有什么治国之才,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齐国趁机伐燕,子之被杀,燕王哙早就死了,燕国几乎灭国。最后燕国人民忍受不了,国不能一日无君,咱们赶紧找一个姓姬的出来继承王位,因为燕王哙的直系就是姓姬的。哪儿还有姓姬的呢?赵国说,有一个姓姬的王子在我们这儿当人质呢,让他回国当燕王吧,于是赵国出兵,帮燕国赶走了齐国。

以上就是中原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有记录的高高兴兴的自愿禅让,结局是非常可悲可叹的。通过燕王哙禅让这件事,人们感觉禅让这件事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好。孟子就在齐国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文章,痛斥了燕王哙禅让的事做得不对。按照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禅让最早是属于墨家的,叫作“贤者居之”,而孟子所在的儒家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弑君就是大罪。可以这么说,燕王哙的这次禅让是以失败收场的。从此以后,秦朝和汉朝都没有再进行禅让,直到西汉末年,王莽横空出世,才建立了一全套的禅让礼节,规定后世都得按照他制定的这套规矩来。

王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今天大家经常说有一些古代的人,实际上是从未来穿越回去的,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十分超前的事情,比如无所不能的达·芬奇,还有中国的王莽,因为他们想出了很多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拿禅让来说,燕王哙的禅让其实并不是燕王把天下禅让给子之,只是把燕国禅让了,燕国只是河北省的一角,到了王莽禅让的时候,就是真正的禅让天下了,将整个汉朝这么大的一个天下都禅让给你。王莽真正当上了皇帝以后,居然想出了一套社会主义的改革办法,比如均田等。后来从汉朝出土了一把卡尺,就是王莽曾经使用的东西。现代的人一看到这把卡尺就惊呆了,因为这玩意就跟我爸爸从小用的尺子一模一样,早在汉代的时候王莽就已经发明出这样的尺子了。

而且王莽还确立了几件事情。如果要禅让成功,咱们首先得当亲戚,因为有亲戚关系比较能说服老百姓,就算我们不是同一个姓,但至少我们是一家人,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妄想登上王位的。王莽的亲戚都是些什么人呢?第一个就是他的姑姑王政君。王莽这个人从小就被乡里的人夸奖,说他为人的道德如何之好,非常高风亮节,到处拾金不昧,天天都做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种事。到了西汉末年的时候,皇帝昏庸,外戚干政,政局非常混乱,到了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当上皇后,王政君的七八个兄弟全都鸡犬升天,当上了各种各样的大司马,唯独王莽特别倒霉,什么都没捞着,因为他爸爸死得早。不过王莽不求官,也不求职,更不去暴露自己的任何野心,他继续本本分分地当着圣人,赢取乡亲们的夸奖。

王莽真是把“圣人”二字做到了极致。在汉朝的法律里,官宦人家打死了家里的一个奴隶或下人,罚点钱就了事了,根本不用偿命。然而王莽的儿子打死了一个奴隶,王莽居然逼着他的儿子自杀谢罪。王莽说,德行对我们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你做了这么缺德的事,必须自杀。于是,他活生生把自己的儿子逼死了。王莽也因此更加声名大振,几乎全国都知道了有一个叫王莽的圣人,这个人的姑姑不仅当过皇后,后来还成了皇太后,而王莽却不争名夺利,甘当布衣,还不仗势欺人,儿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甚至连王莽的叔叔和伯伯们都无法无视王莽了,我们家出了一个名声这么好的人,怎么能放在家里不出来当官?

于是,在叔叔伯伯们的提拔下,王莽平步升云。最后,他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小皇帝。王莽坐上了“皇帝的老丈人”的宝座后,终于展露出压抑已久的野心,开始权倾朝野。西汉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没有大量通过考试上来的官僚,也没有所谓的朝廷关联体制,世家豪门要掌握朝政非常容易,如果再和皇家有点亲戚,有外戚的身份,满门都是公卿,那就更厉害了。

王莽很容易就掌握了军队、财政等的大权,开启了后世数十次禅让都要遵循的一整套禅让程序:先把女儿嫁给皇帝,然后让皇帝封自己为某某公的职位,受到这样的殊荣,你却不能一口答应,要三辞,不行不行不行,我王莽不能忝居高位,于是文武百官齐齐上书,说求求你了王莽,你有这么好的品德,这么好的名声,你不居高位谁居高位?在众人几次三番的请求之下,王莽终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职位,然后乘坐御赐车马、佩戴剑履上殿,直接溜达到皇帝面前,跟皇帝聊天了,不用跑步,也不用下跪。当然了,那个时候大家都不太流行下跪,但佩带着剑见皇帝的待遇,别人就没有了。

再过一阵子,皇帝又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在你得到的王国里,你可以采邑多少万户,真正地行使王的权力,可以任命官员,享受和皇家一样级别的礼乐,一样级别的车马。当然了,王莽还得继续推辞,不敢承受这样的皇恩浩荡。但就在他推辞的时候,天降了各种祥瑞,预兆着王莽非得接受这样的恩赐不可。这一整套的“禅让”流程,如果用电子游戏来比喻的话,王莽要闯过每一关,都要捡到与之对应的武器和装备,比如突然从南边飞来一只红鸟,那就意味着南方要跟王莽进贡了。于是,全国各地的地方官都来跟皇上报告,说他们那里出现了祥瑞之兆,反正那时候也没有照片,更没有网络,无图无真相,地方官只需要写一封竹简,说我这里出现了祥瑞,预兆着王莽要如何如何。一时间,各种祥瑞铺天盖地般降临,王莽只好再次“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皇恩。

众人一看王莽成了王,立马加倍努力地奉承,天下有德者居之,反正现在这位小皇帝也执不了政,干脆您来当皇帝算了。王莽当即勃然大怒,我是多么德高望重、品格高尚的人,怎么能干篡位这种事呢?王莽嘴上说着坚决不行,各位官员当然心领神会,于是,各种预兆着王莽要当皇帝的祥瑞之兆如雪片般降临,最后连王莽的大儿子都看不下去了。有一天晚上,王莽正在睡觉,突然听见门外噼里啪啦一阵乱响,紧接着一阵恶臭扑进屋子里,王莽被熏醒了,出门一看,他的门上被人泼了一堆狗屎和猪血。王莽气坏了,现在整个天下都在下祥瑞,怎么突然来了凶兆?王莽虽然不断推托当皇帝,但他当时实际上已经掌控了全国的军政大权,最后派人一调查这件事,发现居然是他自己的大儿子干的。面对王莽的斥责,这位大儿子也敢作敢当,直言不讳地说,父亲,你真是太虚伪了,你从小教导我们学习儒家经典,我们王家更是以德居之,你现在摆明了就是要篡位,我就是想警醒你一下,不要做这种有悖家风的事情。王莽气坏了,他费了这么大的劲想要让自己名正言顺地登上皇帝的宝座,别人不支持我也就算了,我的亲儿子竟敢给我添乱,真是岂有此理,于是,王莽把自己的大儿子也逼死了。

为了给自己换取一个美名,不让天下人骂自己,王莽活活逼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连自己将来没有太子继位都无所谓。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连他的姑姑王政君都跟他急了。在这之前,王政君多次提携和帮助过王莽,原本她觉得这个失去了父亲的侄子挺可怜的,现在终于看到了他的真面目。小皇帝也受不了王莽了,王莽不仅费尽心机地把自己的女儿扶上皇后的位置,还极力剪除小皇帝母族的力量,因为小皇帝不是王政君所生,王莽不允许小皇帝的亲生母亲入京,不让人家母子相见,所以小皇帝对王莽非常不满意。王莽发现小皇帝不听自己的话,也不啰唆,直接把小皇帝弄死了,又立了一个名叫刘婴的人当了太子,因为王莽管刘婴叫“孺子”,所以这位太子又称孺子婴。

众所周知,西汉的高惠文景武昭宣,都是不错的皇帝,但到了元成哀平孺子婴,就一个不如一个了。其中孺子婴是最为倒霉的,当王莽立孺子婴为太子的时候,汉平帝其实都已经死了,所以天下其实是没有皇帝的了。王莽也不是真心要栽培孺子婴当皇帝,只是扶持了一个傀儡,为自己的登基做进一步的缓冲。最有意思的是,明明已经天下无君了,王莽却不让孺子婴登基,而是自称假皇帝,代替皇帝行使一切事务。“明事理”的文武百官就继续每天上书,强烈要求王莽登基当皇帝,因为他现在除了名义上不是皇帝之外,实际上已经拥有皇帝的一切权力了。

王莽继续玩弄他的那一套“程序”,任凭天下人翘首以待,他就是一推二诿三拒绝,不肯登基当皇帝。但事实上,王莽要是不当皇帝,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敢当皇帝的人了,而且王莽每天都已经待在皇宫里办公了。最后闹到什么程度,西汉末年全国据估计一共也就有80万识字的人,居然有40多万人联名上书,要求王莽登基当皇帝。可王莽还是摆谱,拒绝。闹到这种地步,我估计连最高明的编剧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编了,群臣百官各种招数和伎俩都用遍了,因为王莽是开创了“禅让流程”的人,在他之前,根本没有任何先例,所以大家都黔驴技穷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其实,文武百官着急,坐在皇宫里的王莽本人也挺着急,他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吗,因为自古以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条文可以借鉴。就在事情陷入僵持和尴尬中的时候,突然横空冒出来一个妄人,用一个无比神奇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有人怀疑这个人是王莽暗中指示的,但根据调查,这个人还真的不是王莽派的,就是一个街头的泼皮混混。

说起来简直可笑,因为就连一个街头的混混都看出王莽的野心,也知道王莽现在极其需要一个台阶下。于是,这个混混想了一个办法,他在一个铜柜里放了一个纸卷,身上穿着像僵尸一样的衣服,当天长安城刚好起了雾霾,这哥们就顶着风沙,像僵尸一样飘进了太庙,太庙的守门人不让他进门,他就高呼道,我是奉汉高祖刘邦之命前来传话的。那时候的人都迷信,赶紧毕恭毕敬地把这个混混放进了太庙,这哥们把铜柜放到汉高祖的神像下,临走前嘱咐太庙的守门,必须由王莽亲自来开启铜柜。王莽接到消息,赶紧约集文武百官前往太庙,隆重地打开了铜柜中汉高祖的口谕。

这混混不像知识分子一样说话文绉绉的,他塞在铜柜里的字条写得特别简单明了,就是以汉高祖的口吻说,我们刘家的气数已尽,现在应该把皇帝的位置让给王莽来坐,而且,我觉得以下11个人可以被封侯。王莽自然就不用说了,这11个被亲指为可以封侯的又是什么人呢?前八位刚好就是协助王莽掌控朝政的八名重臣,但后三位大家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是什么人。事实上,第九位就是这个混混自己的名字,不过,他写完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突然觉得不太对劲,八位权倾朝野的重臣加上自己一个无名小卒,这名单岂不是太明显了?不如再添两个无名小卒上去吧,于是他就随笔瞎编了两个名字,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两个人是谁,我们权且称呼那二位被杜撰出来的人叫王甲和王乙吧。

总之,众位大臣一看,既然汉高祖刘邦都发话了,他们刘家当皇帝当够了,咱们就顺从了他老人家的意思,让王莽登基当皇帝吧。这回王莽终于也不再推托了,估计他自己也知道,要是错过了这个村,下一个店就不知道在哪儿了。于是在长安城的南郊设了一个祭坛,直到现在北京的天坛也在京城南郊,王莽正式登坛,一通鬼哭神号,对着苍天赌咒发誓,我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我打心眼里不想当皇帝,但大家非得让我当,连汉高祖都显灵逼我登基,等等。坛下的文武百官估计听得直翻白眼,大家心里肯定都在说,都到这个时候了,您就别装模作样的了,赶紧走完流程我们好回家吃饭。

遗憾的是,王莽手里拿的传国玉玺缺了一角。因为他要登基的时候,这块玉玺还在他的姑姑——太后王政君手里,王政君早已看出王莽的狼子野心,王莽派人去要玉玺,王政君死活不肯交,还痛斥王莽是乱臣贼子。她虽然是王家的女儿,但那时候的女人讲究三从四德,嫁人了就要一生忠于夫家,王政君是刘家的媳妇,无法忍受王莽篡夺了刘家的皇位,坚决不肯交出玉玺。这时候王莽已经是众望所归,早已不把他这位姑姑放在眼里了,你不交就逼你交,王政君被逼无奈,只能交出玉玺,但她实在心有不甘,所以愤怒地把玉玺摔到了地上,摔掉了一个角。

这块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用传说中的和氏璧打造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中的那块和氏璧。为了这块价值连城的玉石,无数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从秦朝开始,和氏璧就被打造成传国玉玺,一代代地一直传到汉朝。王莽要想成为一个合法的皇帝,必须拿到这块传国玉玺。现在这块无比珍贵的玉玺被王政君摔掉了一角,王莽没办法,只能找人用一块金子镶到了玉玺上。后来大家所谓的“金镶玉”,它的来历就是这块传国玉玺。

像王政君一样嫁了人便不肯认娘家人、胳膊肘往外拐的女性,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曹丕的妹妹,嫁给了汉献帝的曹皇后。说起来,曹操也是下足了血本,据记载,他至少有七个女儿,其中的三个都许配给了汉献帝,就是为了跟汉朝皇帝拉上点亲戚,将来篡权的时候能更具有合法性。他还特意把汉献帝的皇后弄死,扶持自己的一个女儿当上了皇后。不过曹操这个人很有意思,虽然天下实际上都已经归他了,但他自己不当皇帝,而是让他的儿子曹丕当皇帝。曹丕让汉献帝禅让帝位给自己的时候,也发生了和王政君一模一样的一幕。连汉献帝本人都同意让位给曹丕了,可他的妹妹曹皇后却抵死不肯交出传国玉玺,还厉声痛斥道:你们曹家大逆不道,天不祚尔。这样恶毒的话汉献帝都不敢说。最后曹丕只能把玉玺硬抢过来。

总而言之,王莽终于篡位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朝,可惜新朝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一共只存续了15年。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随之灭亡,只有王莽创立的这一套繁复而伪君子般的禅让制度,一直延续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