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晓松奇谈·人文卷 » 晓松奇谈·人文卷全文在线阅读

《晓松奇谈·人文卷》四 禅让 3.纯种汉人去哪儿了

关灯直达底部

一听到华夏第二帝国的组成,很多民族主义者肯定要气得直跳脚,他们会说,你怎么能管五胡乱华叫作华夏第二帝国?

不要着急,且待我慢慢解释。如果五胡乱华不叫作华夏,那么真正的华夏,在陈灭亡之后就彻底灭绝了。有些民族主义者现在经常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些我都不同意,如果按照他们的观点来看,南朝之后就没有中国了,因为隋唐都至少流淌着一半少数民族的血液。

所以,我说大家都是华夏民族,而且不论是五胡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其实都是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经历过无数次的大洗劫,其中最狠的一次就是三国时代。大家想一想,当时蜀亡时还剩90多万人,吴亡时还剩200多万人,魏国平蜀时还剩下400多万人,根据钱穆先生的考证,全国加起来也就剩下七八百万人口,今天的历史学家认为可能没有那么少,但最多也就剩下2000多万人,那也没有汉末人口的一半多了。而且我本人还是认为钱穆先生考证的数据更为准确,因为我看《出师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蜀国的人口绝对不会超过100万,不然诸葛亮不会说,咱们今天不打的话,明天连兵都要没有了。所以在三国时代,由于人口大量减少,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只能引入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曹操亲自从关西迁来少数民族,羌族从西部迁来,匈奴族从北部迁来,鲜卑族从东北部迁来。

说到底,少数民族的大批迁来,都是咱们汉人自己的政策,因为我们这儿的人差不多都被自己杀光了,最后不得不把人家胡人引到中原来,让胡人种地、交税。当然所有的政策,还是会把胡人和汉人分开对待,比元朝时期蒙古人歧视汉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在中原地区,汉人对被引来的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统治,不把少数民族当人,而是当奴隶。所以最后匈奴和鲜卑起义的时候,理由就是汉人奴役我们,不把我们当人,我们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

而且汉人内部腐败,战斗力也和少数民族没法比,所以五胡乱华的时候,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来自关中地区。起义之后,建立了大量的政权,其实这也算好事,因为把士族豪门都轰到南方去了,留在北方的士族都是二等士族。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钱和实力渡江,就像国民党跑到台湾去一样。所以,这些留在北方的二、三等士族,没有一等豪门那么不可一世。再说,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也不是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落后的,人家也想学习中原汉人的先进文明,所以就出现了北魏的孝文帝改革。

北魏是空前强大的,是第一个统一了北方的北朝的大朝代。北魏的孝文帝愿意改革,鲜卑的姓都改了,从拓跋改成元,独孤改成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汉人,而很可能是姓独孤,姓元的也有可能是最初姓拓跋的鲜卑人,比如元化、元彪等,各种古怪的少数民族姓氏,都积极地向汉族靠拢,取汉制,向汉族学习。幸亏那些一等的豪门大族都逃走了,所以没人教这些少数民族学庄老玄学,并且那些一等豪门大族,逃到了南方还是在相互较量、争斗,欺负南方人。留下的二、三流氏族都奉周礼,奉儒学为正统学派,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也非常团结,并带领北方人民一起,好好地跟少数民族共处下去,既然咱们打不过少数民族,那就好好地同化他们,用周礼帮少数民族编制。其实周礼并不是周公写的,而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妄人写的,其实也不能称之为妄人,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是他冒充周公的名义,写下了《周礼》,这件事如今已经被确凿地考据了,《周礼》肯定不是周公写的。但《周礼》中确实记录了很多周朝的东西,比如井田制,北朝觉得井田制不错,咱们就学习这个吧。

根据现在的历史学家考证,井田制只是一种理想,我本人对此也不太相信,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丘陵地带,要整齐地划分成九块田,大家各自种1/9的公田,这个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其实井田制最大的用意应该是“十税一”,因为九块田里有一块是用来收税的公田,1/9就跟“十税一”差不多。

总之,因为采用了井田制,北朝风气一新。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百姓都被杀得差不多了,大豪门士族也都逃跑了,人少地多,很容易实行均田,南朝十税六,北朝十税一,北朝人民的负担大大减轻,甚至有些时候达到了十五税一,人民已经感觉非常幸福了,府兵制也一下子把农民解放了。

均田制、府兵制,后来整个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新鲜血液,都是从北朝延续下去的。所以,如果民族主义者坚持说北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能算作华夏民族的话,那华夏民族到此为止也就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总之,北朝率先实行改革,国富民强。当然北朝和南朝一样,都无比信奉佛教,但是北朝比南朝富有,很多寺庙都是用木头建造的,而北朝建造的寺庙的文物,到今天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我在洛杉矶的一个朋友家里有好几个北齐时期的佛头,雕刻和做工精美,那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今天中国那些享誉世界的佛教石窟,其实都是南北朝时期建造的,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建造了很多年,始建于东晋。而且敦煌这个地方很令人扼腕叹息。在后来的各种战乱中,这个地方被埋没了,根本没有人知道那是一个有着无数建筑奇迹的地方,因为西北人就在土里挖窟窿建房子,战争中那些窟窿很容易就被封住了。一直到清末,辉煌的敦煌才被一名道士发现。但那道士完全不知道这些佛像的意义,他就觉得这个地方风水不错,于是就在那儿建了一座道观,修建道观的过程中,毁了不少珍贵的文物。而且修道观还需要钱,敦煌石窟里存放了数十万种的古书、古画,本来都保存得极为完好,结果道士把这些东西都卖给了附近的村民,让他们烧了之后用灰泡水喝,用来包治百病,大量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就这么被烧毁了。幸亏后来来了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瑞典人(大家不要说我是卖国贼),他们以特别便宜的价格,按斤称地从道士手里买下来用车子来装的文物,带回了他们的国家。法国人拿走了大量的经书,后来他们在天津港装船的时候,顺路跑到北京去,找了几个国学大师,让他们给翻译一下这些经书到底写了什么,结果京城的这些国学大师全都傻了,这才知道西北的土地上有那么一堆洞窟,里面藏着稀世国宝。大师们赶紧向政府申请保护。最可气的是,在政府的保护令正式颁布之前,这个道士又转移了大量的文物,拿去变卖。后来俄国人来了,又弄走了几万个残片。如今,这些东西分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和俄国的博物馆里,虽然外国人把我们的东西拿走了很可恶,但总比我们自己的愚昧道士拿来烧了泡水喝强,总算是替我们保存了部分历史。

总之,北朝留下了大量灿烂的文化。但少数民族建立的帝国也有一些不仁不德的传统,北魏最强盛的时候,做了一些和奥斯曼土耳其有些像的事情,就是只要立储,立刻就把储君的母亲杀掉,因为害怕太后把持朝政或篡权。奥斯曼土耳其是苏丹一继位,立刻就把兄弟杀掉,害怕他们篡位。这就保证最有能力的儿子才能继位。后来奥斯曼土耳其的一位苏丹心太软,没有杀兄弟,而是把他们关起来。之后便形成了惯例。这些被长年囚禁的皇子一个比一个软弱,有些后来继承皇位,导致了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

慕容鲜卑建立了几个国家,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还有鲜卑的部落,它们都有立储杀母的传统。后来北魏迁都到洛阳,接受了汉化改学儒家思想之后,大家觉得这个传统有点不太好,每次都把太子的母亲杀了,似乎不够仁孝,于是就放过了一位太子的母亲,结果导致北魏后来的外戚专权,分崩离析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归了我们老高家的高欢。这应该是我们老高家第一次站上历史舞台。高欢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了东魏,定都邺城,然后就开始搞禅让的那一套,让皇帝封自己为公为王。

高欢开启了华夏第二帝国的第一次禅让,但他没当上皇帝就死了。高欢死后,高洋继位,建立北齐,追封高欢为神武帝。北齐建立隔年,高洋以毒酒毒死了东魏的孝静皇帝。西魏那边的皇帝跑到了长安,投奔了宇文家族,宇文家族也照搬禅让的那一套流程,建立了北周,后来北周灭了北齐,又禅让给了隋,隋又禅让给了唐。以上这些朝代都是正儿八经地走了禅让的流程,唐朝到了最后又禅让给了朱温。朱温早年曾参加过黄巢起义,后来脱离了黄巢的大齐政权归了唐,自己又改名叫朱全忠,最后从唐哀帝手中夺取皇位,建都开封,建立了大梁,是为梁太祖。至此进入了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唐朝禅让给了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分别只是一段小插曲,加起来才十几年,最后后汉禅让给了后周。后周通过陈桥兵变,禅让给了宋。总之,从北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宋被蒙古灭亡,从法理上来看,这期间的朝代都是靠禅让传承下来的。虽然中途因为战乱,国玺被弄丢了,但我认为国玺其实在北朝时代就已经丢了,虽然这个东西目前无法考证,但至少有书写着法理的文件,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这个延续了好几百年的帝国,我们就管它叫华夏第二帝国。

有关魏晋南北朝的事情就讲到这里。

关于华夏第一帝国和华夏第二帝国的划分,其实只是我个人的浅见,在许多前辈大师的面前,我只是班门弄斧地将我们的历史,跟西方的帝国进行对比,因为西方的大帝国也是由很多的姓和很多朝组成的。我觉得从禅让的法理角度,可以这么划分。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关魏晋南北朝的有趣故事,有两位前辈大师的著作可供大家参考,一位是魏晋南北朝的大专家——陈寅恪大师,另一位是钱穆大师,他也有很多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精彩论述。不过,虽然钱穆大师是我的大偶像,但因为他没有留过学,所以他对于西方的历史和歌颂西方历史,以及拿西方历史跟东方历史做对比这些事情比较抵触,大家看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下面跟大家讲几个和禅让有关的好玩的小故事。

我们已经讲过,几乎所有通过禅让得到皇位的人,都有一个第一必备条件,那就是要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前朝的皇帝,嫁不了女儿就嫁妹妹,还有嫁姑姑和姨妈的,反正除了没有把自己的妈妈嫁出去的,其他的女性亲戚都可以嫁给前朝皇帝。总之,要跟前朝皇帝攀上姻亲。

北朝出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物,中国历史上都没有跟他一样的人,这位兄台叫独孤信,他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当然,曹操也曾经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但三个女儿只有一个能当皇后,剩下的两个是当皇妃。但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当上了三朝的皇后或皇太后。这位独孤信所在的独孤家族,是没有来得及改姓刘的,姓刘的独孤家族是跟着拓跋氏到了洛阳的那一支,而独孤信这一支是留在塞北坚守的军事贵族,号称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柱国的等级在丞相之上,都是边镇大将、藩镇大将。

独孤信手中有一个国宝,一直传到了今天,是一枚煤精印,目前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重要的镇馆之宝之一。这块煤精印是一个多面体,一共有26个面,其中有14个面是正方形,大小不一,这些印面上的印文说明独孤信有多个官职。因为独孤信有三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和皇太后,自己本身也是八柱国之一,所以他的官职特别多,又是大司马,又是刺史……出门的时候随身挂一大串官印,那肯定挺沉的,而且也有点不低调,所以他就用一块煤精做了一个印,当他想用大司马的官职时,就用大司马那一面的印,当用刺史的身份给皇帝上表的时候,就盖刺史这一面的印。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呢?北周明帝、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以及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爸爸,前两个女儿当上了皇后,最后一个成了皇太后。隋唐时期的皇后都特别有名,比如独孤皇后、长孙皇后,光听名字就知道她们都来自少数民族,所以说,隋唐后代的皇帝,能有几分汉族的血统?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导致整个周隋唐之间的禅让,全都是姻亲之间的禅让,还导致了一个极为有趣也极为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大家相互之间该怎么称呼。北周静帝要禅让给隋文帝的时候,一开始隋文帝不同意,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到能当皇帝的地步。结果北周的皇家内部出了叛徒,内臣说,杨坚你要是不来接受皇位,那我们就自己干了。杨坚只好赶紧跑过来,跟北周静帝走那一套的禅让流程,先封为随国公,然后通过禅让成为隋文帝。那么隋文帝和李渊又是什么关系呢?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因为李渊的妈妈和杨广的妈妈是亲姐妹,也就是独孤信的两个女儿。

李渊和杨广首先是表兄弟,后来李渊又把外甥女嫁给了杨广,而杨坚跟北周明帝是连襟,最后杨坚又从自己的外孙子手里禅让来了隋朝。禅让给杨坚的虽然不是他女儿亲生的,但也算是他的外孙,因为他女儿毕竟是正牌皇后。总之,这辈分是非常混乱的,但是没关系,大家为了得到和巩固权力,亲戚关系越复杂越好。而且以上这些还不是最乱的,最乱的是隋朝的隋炀帝跟李渊之间。《隋唐演义》里面把隋炀帝杨广骂得一塌糊涂,其实他执政前期还是可以的,到了后期才开始变得暴虐起来。隋炀帝和李渊是什么关系呢?李渊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杨广,杨广的女儿和两个侄女全都嫁给了李世民。李渊最后从杨广的孙子手里禅让来了唐朝。那么,杨广的孙子隋恭帝应该管李渊叫什么?这是一道错综复杂的题。

李世民的老婆是非常多的,但都不是正牌的皇后,李世民的正牌皇后是名垂青史的贤后——长孙皇后。说到长孙皇后,一些大汉沙文主义者估计要生气了,因为她不是汉人。但少数民族的皇后也可以贤良淑德嘛,胡人也可以贤良淑德嘛,而且汉人也出过不少坏皇后,比如吕后、武后。而少数民族出身的独孤皇后和长孙皇后,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独孤皇后辅佐隋文帝杨坚,创下了当时世界上最盛大的朝代——隋朝。隋朝之盛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且孤独皇后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勤劳,朴素,汇集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各种优点于一身,但她也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姑娘常见的缺点,就是爱吃醋。汉人姑娘从小都受到三从四德的教育,而少数民族的姑娘不喜欢这个,她们不喜欢自己的丈夫纳妾,实在想纳妾也可以,你不能太宠幸妾。有一次杨坚背着独孤皇后偷偷宠幸了一个宫女,被独孤皇后发现了,她第二天就把那个宫女杀了。杨坚气得骑上马就冲出皇宫,口中高喊,我贵为皇帝,怎么过着这样的生活?群臣急得不行,到处寻找皇帝,最后在城外20多里地的地方找到了隋文帝,他躲在一块破石头后面哭呢。

吃醋归吃醋,隋文帝跟独孤皇后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为她办了隆重的葬礼,还痛哭了好多天。但接下来皇帝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胡闹了,比如把陈朝的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都纳到自己身边当宠妃,宠幸至极。

独孤皇后这辈子虽然贤良,但还是做了一件坏事,那就是怂恿隋文帝废了太子杨勇,立了杨广为储君。杨广这个人非常擅长表演,他跟萧皇后两个人,到处表演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堪称神仙眷侣。有人巴结杨广,送给他一个小妾,杨广立刻就给打出门去。杨广的这一套表演刚好中了爱吃醋的独孤皇后的下怀,她天天在隋文帝耳边说杨广的好话,说太子杨勇的坏话。再加上杨广自己也培植了大量的羽翼,不停地到处说杨广的好话,最终让杨坚下决心废了太子杨勇,杨勇最后的下场很惨,爬到东宫的树上,冲着皇宫喊冤。结果,杨广一被立为太子,立刻露出了残暴的本性。有关隋文帝杨坚的死因,到现在都是一个谜。当时,隋文帝生病,杨广来看望父亲,结果出门的时候碰见了宣华夫人。宣华夫人是南朝的绝世美人,杨家虽然是汉人,但杨广已经是少数民族的独孤氏生的了,有一半的鲜卑血统,一看到宣华夫人这样的美女,立刻把持不住了,当即就把宣华夫人抱住了,宣华夫人拼死挣脱,马上跑到杨坚面前告状。杨坚一怒之下要废太子,但是已经没有用了,杨广已经掌控了整座皇宫,当天晚上杨坚就死了,死前高呼“独孤误我”。

说起来,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这两位美女也挺有意思,本是陈朝人,陈朝被灭后来到隋朝后宫,并在独孤皇后死后得宠,最后又成了隋炀帝的妃子。禅让制就有这么一个好处,不光是政权,前朝的所有东西基本上都能一起交接给下一朝,基本上就相当于现在的MBO。MBO是什么意思?做IT行业的人肯定十分了解,它的意思是“管理层收购”,CEO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公司高管和公司的股东资源等,最后CEO说,我们就换一个董事长,由我来当董事长,顶多再换一个CEO,其余的一切都保持原状。禅让制下的国家也是一样,除了皇帝之外,文武百官基本上都能留任,地方官更不用变动,前朝皇帝只要把玉玺交接给下一任皇帝就可以了。这和革命夺取政权截然不同,通过革命的方式上台的皇帝,他手下还跟着一大堆的泥腿子,这些泥腿子一路上帮着他打天下,如今不仅皇帝要换,文武百官也全都得换,因为这些泥腿子都要分封受爵。所以革命上台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和动荡,接下来新王朝的社会也未必比之前的更加稳定。

当然了,禅让制也会杀一些人,比如杀过前朝的皇帝,再杀几个忠于前朝皇帝的人。但在华夏第二帝国的禅让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无比神奇的人,这位兄台历经了五朝八姓十帝,长期位居宰相或三公的高位,他叫冯道。以儒家的观点来看,这个人自然是要挨骂的,因为他不忠君。但是冯道本人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他就是继续当高级公务员而已,朝代替换得如此频繁,也不是他能左右的,更不是他策划的。而且他对人民也还是不错的,一有机会就跟皇帝说,不要滥杀无辜,要让老百姓多拥有一点土地,少收点税,不管跟哪个皇帝他都这么建议。在唐和宋之间的五代十国,5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30多年都是由冯道来当宰相或者大司马,他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间还伺候过耶律德光,因为晋是被契丹给灭掉,契丹灭了晋之后,管理了一阵子又跑了,所以他就当了耶律德光的太傅,也跑到契丹去了。按今天的观点来看,冯道本身其实算是个好人。总之,大部分的禅让,比如隋从北周禅让,基本都继承了北周的各种东西,大臣、柱国等全部留用。李渊就来自北周,他的爷爷就是北周的大柱国——李虎。所以唐朝文人写文章比较倒霉,不能写“虎”这个字,要写成“兽”,“骑虎难下”要写成“骑兽难下”。

《隋唐演义》里写到李世民接收了大量的隋朝重臣。总之,禅让制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流血和牺牲,大家就能把事情搞定。包括我们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是如此,在整个世界近代革命史上,中华民国是最和平的一次新朝代建立,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这个禅让的先例。其他国家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法国杀皇帝,俄国杀皇帝,墨西哥杀皇帝,大家都得把前朝的皇帝杀了才能解决问题,因为其他国家没有禅让的传统。所以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大家翻翻历史,发现根本不用流血和牺牲,于是前线47名将领一起发通电,恳请清帝退位禅让。清帝连退位诏书都不用特意去写,因为历朝历代的禅让诏书内容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听天命、以社稷重等,只不过清帝的诏书里还多了一条,说自己把权力还给人民,而不是把权力给了某个特定的人。除此之外,完全是照着魏晋时期最好的禅让流程,建立了中华民国。清帝退位后,还可以自称皇帝,依然住在紫禁城里,继续行他的皇帝大礼,继续行他的祭祀大礼,中华民国政府还每年给这位末代皇帝溥仪400万两银子,供他花销,各种规矩完全遵循古礼。

后来在台湾,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其实也走了一遍“禅让”的流程,蒋经国不直接继位,而是推托一番,让严家淦上任,严家淦当然很清楚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所以他把蒋介石没完成的任期做完,马上“禅让”给蒋经国。当然也可以说蒋经国是国民党“中常会”选出来的,但当时的“中常会”和现在还不一样,那时候国民党“中常会”的十几个人只是说,我们觉得蒋经国更有能力,严家淦你就禅让给他吧,这其实就跟所谓的群臣上书、40万人联名上书、众将通电是一个意思。我最近看一本党的刊物,上面也在讨论禅让制的问题,它是通过正面的方式去探讨禅让制是不是中华民族有别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民主和平移交权力的制度。但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自愿与和平禅让的人,只有战国时期的燕王哙,除此之外,没有一个人是自愿禅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