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角的老北京 » 街角的老北京全文在线阅读

《街角的老北京》秋高气爽重阳登高

关灯直达底部

老北京历来有“秋老虎”一说,即便眼瞅都立秋了,天儿也未见得凉快,只有到了重阳节,才真的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三伏天里闷了一夏景天儿的北京城似乎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而生活在北京城的人们这个时候是打心眼儿里往外透着那么高兴。北京人冬天有猫冬的习惯,其实夏天大伙也懒得出门,当暑气全消的重阳节来临之时,也是大家想出去活动活动的时候了。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最重要的一项恐怕就是登高了。说到登高的来历大多出自神话故事,比如在梁朝的《续齐谐记》中就记载了一则故事,传说在东汉的时候,河南有一条汝河,河里边有个怪物,叫瘟魔,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都会出来祸害人,在人间散播瘟疫。离汝河不远的小村里有一位叫桓景的年轻人,父母就死于一场瘟疫,自己也大病一场。为了报仇,他寻访高人,终于遇到一位仙人教他除妖之法。学成下山之时,仙人送他一柄宝剑、一包茱萸叶、一壶菊花酒,告诉他这都是辟邪的宝贝,让他赶回家去降妖除魔。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这天,按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妖的准备。中午时分,瘟魔出现,因为瘟魔怕茱萸叶和菊花酒,所以百姓们毫发无损,桓景用学来的本事除掉了瘟魔,从此重阳节留下了登高的习俗。

由此可以看出重阳登高是为了驱邪避祸。其实妖魔之说是不足为信的,不过纵观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祖先早已经意识到了一点。季节交替的时候人确实容易患病,于是大家当然期盼能够平安地度过天时的交替,瘟魔不见得就是某种怪兽,这不过是古人把自然对人的影响戏剧化了而已。但是抛却这些神话故事不提,单说时节,重阳秋高气爽,确实也是登高赏景、爬山锻炼的好时节。

对于登山我一直也情有独钟,在北京也确有几处登高赏景的好去处,首推的当属西山八大处。八大处因为山中的八座佛寺而得名,但是让八大处蜚声海内外的却是二处灵光寺,因为灵光寺中珍藏着一颗珍贵的释迦牟尼佛的牙齿,堪称国宝。站在八大处公园门外驻足远眺就可以看到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宝塔,那里便是二处灵光寺。灵光寺始建于唐代,当时叫龙泉寺,后来经过辽代、明代的扩建和重修,明朝成化十五年重修之后,明宪宗朱见深赐名“灵光寺”,这个名字就一直用到了今天。

如今从二处灵光寺通往三处三山庵的路上有一座红门,穿过那道门回身观瞧,可以看到门楣上有一块长条的石匾,匾上写着“敕建灵光寺”,这几个字便是朱见深所题。在灵光寺的跨院里有一座残破的塔基,这里就是辽代修建的招仙浮屠的遗址。所谓浮屠其实就是佛塔,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七级浮屠就是七级佛塔的意思,原本佛祖的牙齿就珍藏在这座招仙浮屠里面,而发现佛牙还是因为义和团与洋人的一场混战。

在清朝光绪年间,北京城里住着一个叫韩霭轩的人,此人家中十分的富足。现如今有钱人都讲究城里一套房、郊区一套房,城里的房为了办事方便,郊区的房为了度假休闲,其实古人早有这么做的。这个韩霭轩就在灵光寺边上置了一套房,西山风景优美,空气也好,没事的时候韩霭轩就到这座宅院修养一段时间,而且这位财主平时与洋人走的很近,当时灵光寺东边三里多地有一座教堂,韩霭轩没事就去教堂和洋人聊聊天。

1900年夏天,义和团驻扎在了灵光寺,当时义和团不光是专打洋人,就连和洋人有瓜葛的中国人他们也不放过,韩霭轩是个大财主,又跟洋人交往甚密,消息不胫而走,结果他被义和团给弄死了。韩霭轩是死了,可他的家里人咽不下这口气,就想着怎么给韩霭轩报仇。人是义和团杀的,可是义和团手里都有家伙,要找义和团报仇就得搬救兵,于是韩霭轩的家人搬来了洋人的军队。

都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下麻烦大了,洋人的联军在四平台村口,也就在灵光寺东边二里地,架起了大炮,朝着灵光寺连开了几炮,就把“招仙浮屠”轰倒了,不过也正是这洋人的几炮,后人居然在倒塌的招仙浮屠的塔基里发现了一个石函,里面装的就是绝世珍宝——佛牙舍利,而招仙浮屠被炸倒后就没有再复建,直到1964年灵光寺里另一座宝塔拔地而起,那颗佛牙舍利也被供奉在了新的宝塔中,那座辽代的残破塔基就供后人凭吊之用了。

灵光寺作为一座寺院,不光有佛门圣物,而且也是登高望远的绝佳之地。首先灵光寺山势不高,从进入公园大门,平缓地步行十分钟也就到了灵光寺,寺院依山势而建,建筑一层高过一层,从山门往上依次有四座平台,相距不远,而且站在任何一个平台上都可以看到北京城,非常适合老人登临。其次,八大处山中景色优美,有句话说得好“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如此多的一座山,每到秋季层林尽染,景色就可想而知了。再有就是八大处的位置好,紧邻香山,故此与香山的秋景相差无几,而香山秋天的红叶名气太大,人人都争相去香山赏秋色,便也忽略了八大处,一到秋季虽说八大处人也不少,但比起香山已是清净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