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首届漓江旅游文学笔会之邀去了一趟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名不虚传。我到过一些风景名胜地区,看了之后,有时会感到失望,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累得腰酸腿疼,殊不值得。桂林不是这样。市境内即多山。屋后路边,随时可以忽然冒出来一座山,拔地而起,形状奇特,匪夷所思。由桂林往阳朔,船行在漓江里,两岸皆山。近山远山,重重叠叠,浓浓淡淡,彼此相望相携,相扶相倚,连绵不断,而皆有特点,无一雷同。坐在船顶,左顾右盼,真是应接不暇。那天下了雨。烟雨漓江,更增画意。参加笔会,免不了要发言,还要当场写字,应急的办法,是临时凑几句旧诗。在赴闭幕式之前,想了四句:
山皆奇特如盆景,
水尽温柔似女郎。
山水真堪天下甲,
桂林小住不思乡。
头一句写得很笨拙,也太实了,只是得其形似而已。第二句稍微有点意思。桂林的水的确是很温柔,和我前不久在云南看到的怒江大不一样。怒江真当得一个怒字,山险流急。
离开广西时曾想用文字捉住漓江之游的印象,枯坐多时,毫无办法。
描摹清景入新词,
烟雨漓江欲霁时。
待寄所思无一字,
桂林宜画不宜诗。
由此我想到游记其实是很难写的。“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事实上很难办到。郦道元《水经注》写三峡:“两岸连山,略无缺处,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可以说把三峡写绝了,然而也只能调动读者的想象,不会读了之后就如同到过三峡一样。具体地重现风景,绘画要比文学更具优越性。同样,调动人们对风景的想象和向往,有时文学优于绘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工不同,性能各异。彼此可以相通,不能代替。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他的画仍是画,诗仍是诗。
各类艺术,都是这样。比如电影和小说。电影常改编小说,电影也可以小说化,但是电影不是小说。小说的特点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起绝对作用,而电影是一次性的镜头艺术,画面不可能代替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有人说凌子风拍的《边城》没有充分表达沈从文的风格,固也;然而我觉得拍成那样就算不易。《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在电影里怎么表现呢?
由此,我想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这部电视剧评价不一。有人说好。有人说这是《红楼梦》连环画,有人说这是“郊区版”《红楼梦》,未免有些挖苦。相当多的人说:这不是《红楼梦》。我想说一句公道话:这本来就不是《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的优劣姑且不论,但这是电视剧,不是小说。可以从电视剧的角度对它评价,但不能要求它全像小说。可以说长道短,不要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