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当在霍伯特小学读书,他的老师叫雷夫·艾斯奎斯,如果只是看他的样子,你根本猜不出他会那么有名(他获过“全美最佳教师奖”)。整齐的金发、络腮胡子、红领带,就是雷夫老师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无论微笑还是说话,他总是那么友好,温和平静,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可以向他求助。
雷夫老师
汤迪跟着阿当一起上课,进教室的第一天,阿当悄悄地对汤迪说:“你看雷夫老师脑门上的头发。”
汤迪看了一眼,跟阿当爸爸的差不多,没什么特别。
“有一次他的头发着火啦。”阿当说,“化学课的时候,不小心被酒精灯烧着了!”
不知道为什么,汤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雷夫老师,也喜欢这个放了很多书、很多影碟的教室。(2)
教室书架边的墙上写着三句话:
“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与世界接轨的方式。”
“凡是值得读的书,就值得好好去读。”
“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Lord of the Flies)
雷夫老师很喜欢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也很喜欢悉尼·卢曼特导演的电影《十二怒汉》。“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他喜欢强调,“一,不想惹麻烦;二,想要奖赏;三,想取悦某人;四,要遵守规则;五,能体贴别人;六,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第六个阶段是最难达到的,却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
这一个月,班级讨论的书是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雷夫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五个问题回家,认真地去读这本书:
1.书里的人物,你最喜欢、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2.什么事件对书中人物及其个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书里是否有某种象征物?如果有,它象征了什么?
4.你如何看待故事的结尾?
5.这本书的主旨和寓意是什么?
注释
(1) 雷夫老师被酒精灯烧着了头发,和“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详见《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版。本书中其他关于雷夫老师的教学故事,是虚构的。
(2) 详见《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154页。56号教室有一个教室图书馆,里面放着很多书和DVD,每周五下午可以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