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名士夸赞菊“芳熏百草,色艳群英”。“菊”古时写作“鞠”,是身姿低头的鞠躬式,而菊花的得名也是因其花朵十分紧凑,花瓣的形态类似“鞠”。菊“利五脉、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药食两用,价值极高。
“菊花酿酒”为古人风尚。早在汉代就已开始饮用菊花酒了,而且菊花酒也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代很多名士都与菊花酒有着较深的渊源,陶渊明赞叹道:“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的诗句;杜甫也有“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的诗句。
食用菊花由来已久。宋代,不但有御厨专做宫廷菊花宴,民间也常以菊宴待亲朋。据说苏东坡就曾摆菊花宴谢恩师欧阳修,并留下“一菜一诗”的佳话。宋末元初,郑思肖也有“道人四进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的词句赞菊宴,可见当时食菊之盛。如今在开封,餐饮业也在研发推广“宋都菊花宴”,经过很多名厨的完善,已出现各系列的宴席,成为开封的一大文化特色。此外,广东人食菊也很有名,当地人将采摘的菊花切成小段,和入肉糜制成的菊花肉圆别有风味;广州的秋菊宴中有菊花春卷、菊花丝炸鹌鹑、菊花羹等。菊花茶也是大众喜爱的一种饮品。泡上一杯清香的菊花茶啜饮,既清热散风,又平肝明目,实为调理肝气,通畅气血的保健茶品。
菊花入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中医认为,菊花味甘、微苦,性寒,能清肝醒目、散热祛风、消炎解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菊花:“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因此,民间称菊花为“药中圣贤”,《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
菊花还有美发护发的作用。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头发油脂多,爱掉发。为此,御医们研制了菊花散来养护她的头发。菊花散是以菊花为主的九种药草研成粗渣,加入浆水,煮沸之后去渣,用汤药洗头。“发为血之余”、“肝藏血”,一般头发油脂多,爱掉发,多是由于肝经热盛导致血热、风热等实热症,而菊花恰有祛风清热凉血的药效,不论吃或洗都能起到益肝养发的功能。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与肝生发而喜疏泄畅达的性质相对应,所以是调养肝气的最好季节。将菊花采集后阴干,收入枕中做成的菊花枕,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治方举例
1.治神经衰弱、失眠:菊花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塞入枕中,睡觉时枕用。每半年可更新一次。
2.治偏头痛:杭菊花20克,用开水1000毫升冲泡,每日分3次饮用,或代茶常年饮用。两个月为1个疗程。
3.治高胆固醇:杭菊花10克,乌龙茶3克。用沸水沏泡,代茶饮服。常饮此茶也能预防动脉硬化。
食用注意
素有胃寒胃痛、慢性腹泻便溏者勿食。
家用美食谱
菊花豆腐
用料:菊花2~3朵,豆腐1块,鸡蛋3个,干白面、植物油、葱、姜、料酒、味精、食盐等适量。
制作:(1)把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薄片,菊花用清水冲洗干净,掰下花瓣,切成段。每块豆腐上分别贴上数个菊花段,然后在上面撒上薄薄一层干面,再用手轻轻按平,使白面均匀地沾在豆腐菊花瓣上。(2)把鸡蛋液打在碗里,搅至发稠,用筷子夹起沾有菊花瓣和白面的豆腐片,依次放在打稠的鸡蛋液中裹匀,再顺序码放在盘子里。(3)将葱、姜切末,与食盐、味精、植物油、料酒入锅炝好,稍晾一下,全部倒在盘中的菊花豆腐上,即成。
此菜具有咸、鲜、嫩的特点,能清热明目,益气宽中,对气虚头晕,虚火上升,胃口不适和大便下血者最为适宜。
菊花猪肘
用料:鲜菊花30克(或干菊花10克),山药30克,猪肘肉500克,胡萝卜50克,葱10克,生姜5克,食盐、鸡精、味精、胡椒粉、料酒适量。
制作:(1)撕下菊花瓣,清水洗净,浸泡后沥干水分备用;山药洗净,切片;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猪肘肉去毛,洗净,切成4厘米左右的方块,用沸水焯去血水,备用。(2)猪肘肉、山药、胡萝卜入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放入葱、姜、食盐、料酒,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炖煮50分钟,加入菊花、胡椒粉、鸡精、味精,稍搅匀再略煮即可。
此菜养心安神,滋补气血,对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功能紊乱、贫血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菊花肉卷
用料:新鲜猪肉半斤,菊花瓣适量,鸡蛋2~3个,面粉、植物油、料酒、葱、姜、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1)猪肉切成3寸长、1寸宽的薄片,煨入葱、姜、料酒等作料,20分钟后取出,在每个肉片上放上数个菊花瓣(菊花瓣卷成段),然后把肉片连同菊花卷成小卷。(2)将鸡蛋打在碗里,兑入少量水,搅匀,再放入适量干面粉,搅成糊状。(3)把肉片菊花卷放入鸡蛋糊中蘸匀,上油锅炸至微黄后捞出,依次码放在盘中,上面撒些花椒、食盐即可食用。
此品外焦里嫩,味美爽口,引人食欲。对气血亏损,食欲不振,气短头晕的患者,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