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以科学的名义回答最“搞”的奇葩问题 » 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以科学的名义回答最“搞”的奇葩问题全文在线阅读

《如果科学可以这么搞:以科学的名义回答最“搞”的奇葩问题》31.为什么青少年会容易坠入爱河?

关灯直达底部

青少年时,您是那么容易地就爱上一个人,还记得不?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丝头发,然后您就晚上睡不着了。周末您不耐烦地盼望着周一。寒暑假期,只要想到这么长时间见不到您喜欢的人就会让您痛苦,这么长的时间……而几个月后,您会对另外一个女孩/男孩又表现出同样的情感。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恋爱中的状态会越来越少了。当然,您也曾有过爱情故事,您也曾经爱过,甚至深爱过,但再也不像在15岁的时候那样。这肯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也有人是在成年期才坠入爱河的,据说还有的伴侣相爱一生……但需要认可的是,一般来说,这种恋爱中的状态在青少年时期是比较频繁的。这真是令人遗憾啊,所以至少得解释一下为什么,来安慰一下曾经年轻的自己。

是不是因为化学因素?在青少年时期,身体里充满了各种激素:男孩子有睾甾酮,女孩子有雌激素……另外,当人们处于恋爱中,整个大脑也被搅乱了。不同的物质干预进来:比如催产素(Ocytocine)会产生对他人的依恋感和能带来快乐的多巴胺(1)。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激素的增量来解释青少年时期的激情四射呢?不能,因为爱恋的感情不能被缩减成体内多分子鸡尾酒的结果。至少,如果真的是可以把恋爱状态与分子能关联起来的话,那些化学家早就该发现化学方程式然后制成小瓶药剂出售了。

进入恋爱状态也是一个社会行为,对于情感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洛尼(Francesco Alberoni)来说,之所以在青少年时期我们经常会坠入爱河,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我们不断地探索尝试可能的边界(2)”。我们离开孩童期进入成人的世界,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小的转变,而一见钟情也是其中的一种。但如果是成人坠入爱河的话,我们却会说他们简直“像个孩子”,恋爱中的状态在成人社会中是不太会被接受的,因为这是对社会秩序的一个干扰源。

我们也可以在弗洛伊德理论里找到解释。对于心理分析师来讲,第一个爱恋的目标往往是父母其中之一。在3到5岁期间(大概是这个阶段),小女孩爱上她父亲,小男孩爱上他母亲。这就是著名的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然后,还是依据弗式理论俄狄浦斯情结会在进入青春期后再次凸显。性欲不再属于幻想范畴而是开始转变为现实。这样小男孩会对自己说(当然是潜意识中)他终于可以爱恋他妈妈了——同样小女孩也这样想着她的父亲。当然现实中青少年所爱恋的人与父亲母亲并不相像。但是这不是说真实的父母,当然不是。小时候幻想的是理想化的父亲或者母亲,然后将他们——某一生理或者精神特征——移植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无论怎么说,在青少年时代的爱情故事有着与俄狄浦斯情结一样的流程(3)。明确地说,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坠入爱河,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我们的思维还是孩童格式……但是现实和幻想,这就是两个了。从这里开始产生幻灭感。我们最终会明白俄狄浦斯幻想是炒作。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从一个幻想破灭到另一个幻想破灭,最终我们就越来越不容易爱上谁。

当然也还有我们爱上一人就是因为他/她本人。这是我们比较“现实”的一面。但是“爱恋中人”的意思也是说在这期间我们对他人产生幻想,赋予他人一些或许他们不具备的品质。司汤达发明了一个词来描述这种在恋爱初期对爱恋之人的理想化的状态:“结晶化”。这个想法是当他在一个盐矿中看到一根被丢弃的树枝时产生的。这根丢弃的树枝如果两三个月后再被捡走的话,树枝上会被覆盖上一层明亮的水晶盐。同样的道理,被爱的人肯定是有着上千种优良品质:“我所说的结晶化,是精神层面的行动,它能从被爱的人所代表的一切中发现他/她所具备的新的完美。”(节选于《关于爱情》)我们将对方完美化,是因为我们对对方有着幻想……然后我们会意识到这不是我们曾经想象的。随着年岁渐增,幻想越来越少。结晶化也被插上铅的翅膀,不再飞翔……而爱恋的人,大脑进了铅。

人们常说青少年不够成熟来面对很多事情。这也是所谓“十八岁成人”这个概念所传递的。在这个时期的大脑中,理智还没站好位置。也可以说是正因如此,青少年会经常坠入爱河:因为还不太理智……可问题是想恋爱就不能太理智了。

————————————————————

(1)De Boer A. et al.,“Love is more than just a kiss:a neurob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ove and affection”《爱情不仅是一个吻: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爱情和情意的展望》,Neuroscience,201,2012.

Zeki S.,“The neurobiology of love”《爱情的神经生物学》,FEBS Letters,581,2007.

(2)Alberoni,F.,Le Choc amoureux《爱恋的撞击》,Ramsay,1981.

(3)Hazan C.,Shaver P.,“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浪漫爱情是个概念化的依赖过程》,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 52,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