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坊间重印了《古泉大辞典》《清诗话》等很有价值的专书,那编纂者丁福保的大名,又复热烈起来。实则他所刊行的书很多,据我所知,有《佛学丛书》《道学指南》《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说文诂林》《群雅诂林》《佛学大辞典》,凡此种种,日后或许都会把它重印出来。总之,他所刊行之书都是传世之作,丁福保当然也是传世之人了。
丁老字仲祜,又字梅轩,别号畴隐,又号济阳破衲,原籍江苏常州,先世即迁居无锡。无锡二丁,都是著名的,长者丁云轩,字宝书台,号幻道人,为光绪癸巳恩科副贡,乃一位丹青家,花卉翎毛,师法陈白阳,敝笥中尚藏有一把画扇,是他精心之作。上海棋盘街的文明书局,出版了大量的碑帖、笔记、稗史,这个书局,就是丁云轩和廉南湖所创办的。仲祜是云轩之弟,在学术上成就更大。他十六岁应江南乡试,阅卷者评其文:“抗手班扬,瑰奇宏肆之文,仍有规矩准绳在内,洵是作手。此文在梁溪(无锡别名),当掩过芙蓉山馆十层。”芙蓉山馆,为杨芳灿的斋名,杨芳灿才名昭著金匮,刊有诗文集者。当时吴敬恒(稚晖)也称仲祜为奇童子,原来他十四五岁,即通治汉魏六朝数十百家之文,的确为常人所莫及。
丁老读书江阴南菁书院,这书院振朴学于东南,创办者,为瑞安黄体芳、长沙王先谦、茂名杨颐、长白溥良,均一时名宿。主讲者,有南汇张文虎、定海黄以周、江阴缪荃孙、慈溪林颐山,彬雅多文,风流弘奖,培育了很多人才。如钮永建、孙寒厓、汪荣宝、赵世修、陈庆年等,丁老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王先谦即督促他治《尔雅》,谓:“《尔雅》为群经枢辖。”又谓:“《书目答问》版本略具,甚便初学,诸书可依以购求。”这一套垂训,给丁老影响很深,后来编纂《群雅诂林》即植基于此。他的藏书累累数十万卷,也是受到乃师王先谦的启迪。编有《畴隐居士学术史》即有一则记其事:“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余二十二岁,肄业江阴南菁书院,见院中藏书甚富,如人二酉之室;适五都之市,为之荡目悦魄,发我十年聋瞽,狂喜无已。乃手抄院中藏书目一册,而私自祝曰:‘它日果能处境稍裕,必按此书目尽购之。’”后来竟购得许多典籍,藏书目所有的,他都置备,甚至藏书目所未有的,他亦有之了。并更多珍本,和名人手批本及外间稀少的孤本,真可谓有志竟成。至于这许多书是怎样罗致的,那是他和书贩相交往,时常借钱给书贩,到各地去收书,一般书香门第,子孙败落,把祖传的书册,悉数出让,书贩探悉了,廉值拥载而来,便先给丁老挑选,去芜存菁,许多不易得的珍本、孤本,都在他的诂林精舍中了。当时他设立医学书局于沪市静安寺路三十九号,此后又设立诂林出版社于大通路瑞德里六号,他即居住其间。因为他坐拥百城,朱古微、李审言、况蕙风等一些名流,纷纷向他借书,他毫不吝惜,只提出一个条件,阅览了,请在书本上写些眉批,且钤印记,于是更扩大了名人手批本的数量。袁世凯次子袁寒云挥霍成性,常处窘乡,往往把家藏的善本抵押给丁老,得资以济燃眉之急。有的到期赎回,有的即归丁老收贮。有一次,寒云以唐代鱼玄机女诗人诗集初刻本,向丁老抵押二千金,该书历代名人亲笔题识凡若干纸,很为名贵,丁老乃置诸案头,日夕瞻赏,押期将满,给傅增湘知道了,便由傅氏代寒云赎取,书便归傅氏所有了。
中国钱币届元老丁福保逝世四十周年纪念币
他编刊的书,除上述几种外,尚有《方言诂林》《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汉魏六朝名家集》等,嘉惠士林,厥功非浅。他一个人做这些工作,当然来不及,就延聘周云青、丁宝铨、黄理斋若干位助手,一方面备了很多有关的书,由他指导,加以剪贴,这样节省了重抄时间,又减少了错字。但剪用的书本,却耗费了一笔巨大代价。当时这部《说文诂林》,他搜集资料,先后达三十年,及出版,装订六十六册,七千六百余页。马叙伦盛赞其书,谓:“此书搜集古今治说文者之说,凡一千余卷,剪裁原本,循次编印。其搜抉之勤,比次之功,令人敬佩。图书馆既可备参考之资,而私家治说文者得此书,亦便于寻检。”该书完成,即从事编纂《群雅诂林》,采书浩繁,不亚于《说文》,他自己没有力量刊印,乃让给开明书局,开明付了一笔相当大的稿费,但一计算,工料颇感困难,搁置了若干年,直至开明停业,那稿本不知怎样处理。经过十年浩劫,稿本是否尚存,也就说不定了。
丁老兼治医学,曾应南京医科考试,得最优等证书,特派为考察日本医学专员,他写了很详尽的《旅东日记》。归国后,自己行医,中医参酌新医术,就诊的病人很多,他雇一人坐在门口,看到病人步行来的,诊费只须铜元一枚,如果说明境况艰苦,医药费全免;坐人力车来的,诊费四个铜元;乘汽车来的,那就按照诊例每次一圆。对病人必亲自敬茶,诊后送出大门,习以为常。有时劝病人不必服药,只须多呼吸新鲜空气,进些白脱油,并说:“白脱油的功用很大,不但富于营养,妇女进之,有润泽皮肤作用,胜于面敷雪花膏。”又说:“多啖蔬菜,可减低血管硬化。多吃香蕉,小便不臭。揩身洗脸用冷水,可免感冒伤风。”所以他老人家,虽隆冬,每晨在日光下,也冷水摩擦。他所著的医学及卫生书,出版了不下百种,承他不弃,出一本即贻我一本,我都一一珍庋着。直至浩劫被掠,及拨雾见天,发还了我一些。他的哲嗣丁惠康博士,抄家更甚,致父亲遗著,一无留存,我就把劫余的书,送给了惠康,惠康非常感激。未几,惠康突然病死,年七十有四,实则浩劫中受到折磨,影响体健所致。
丁老幼年,体弱多病,长者忧其不寿。直至三十岁时,人寿保险公司尚不肯为他保十年寿险。他用科学方法自己锻炼,至四十岁,果日臻健康,至五十岁尤健于四十岁时,至六十岁,则尤健于五十岁时,年届七十,其体力精神强健多多。他一生不服补品,其时上海某人参铺,获得丁老照片,即作为广告资料,登载报端,有“丁老服参,精神矍铄”云云,完全说谎。我们熟知的,为之暗笑。
丁老劝人呼吸新鲜空气,他躬行无间,晚上睡眠不关窗,严寒天气,人们拥炉取暖,他却在庭院中乘风凉。有一天,某某去拜访他,谈得很投契,既而他老人家忽欲小便,请某某宽坐一下,不料他小便既毕,忘记有客在座,便缓步庭院,呼吸空气去了,某某只得不告而别。同时常州蒋维乔(竹庄),也是自幼体弱,此后学因是子静坐法,得以转弱为健,老年还是神明气爽,讲学不辍。某日,丁老和竹庄晤谈,谈到养生之道,一主张空气,一主张静坐,两不相下,最后作出结论,将来谁先死,便是失败,谁后死,便是胜利。据我所知,丁老作古在竹庄之前,竹庄也就自诩静坐操必胜之券。实则致死原因很多,不是这样简单的。
丁老的日常生活,每天进水果四枚,鸡蛋两个,粥汤一碗,内置白脱油一大块,牛奶半磅,蔬菜少许。他说:“番茄功用很大,每一番茄,可抵一只最好品种的橘子。”进了这许多,当然要谈到出路问题。他认为,每天最好如厕二次,少则一次,否则,滞积发生毒素,混入血液,那是很有害的。甚至天天大便,尚恐排泄不彻底,每星期须灌肠或服泻剂一次。我曾问他:“泻剂什么最妥当?”他说:“不妨用贝麻油。”他又说:“人体既当从事物质的卫生,更当注意精神卫生,精神的卫生,便是心性的涵养。自己固宜抱着乐观主义,心地既宽,那么目所见,耳所闻,都是充满着愉快的色彩和声调。否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怡情养性的花鸟,也会变成撩愁媒苦的品物,那岂不是自寻烦恼么!至于得失荣辱,一切置诸度外,与世无争,与人无竞。人家骂我,当作耳边风,飘过就算;人家打我,认为和我开玩笑,叫他不要吵扰,人家也就罢休了。否则骂了我,和人家对骂,打了我,和人家对打,骂不过打不过人家,那就大气特气,不肯甘心,身体方面受了很大的损害。即使打骂胜人,那打骂时必然动着怒。昔人戒怒说得好:‘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处于家庭,绝对不可有气恼。事事退一步想,便和平谅解,没有芥蒂。对自己的夫人,万万不能得罪她,她的生辰,不要忘记,届时买些她喜爱的东西给她,作为无形的礼物,那么既得她的欢心,决不会无端向你絮聒,向你有所要求,你就能自得其乐,消除一切的烦恼。”他认为日光可疗病,日光是唯一的宝物。他说:“有许多人梦想天能雨金雨粟,忽然一朝有金粉金屑,纷纷从半空中吹坠,落在人们的头上、身上、人家的屋顶上、大地马路上,甚至田野上,那么世人必然要变成疯狂,抛弃一切正业,争先拾取,那还能谈得到社会秩序吗?实际天天不断有金粉金屑从半空中坠下,落在人们的头上、身上、屋顶上、马路上、田野上,所谓金粉金屑,就是日光,太阳给与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光和热,其价值实在超过雨金雨粟哩。我国提倡日光浴,当以《列子》为最早,如其中《杨朱篇》云:‘宋国有田夫,自曝于日,顾谓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以重赏。’后来晋代陶渊明《咏贫士》诗云:‘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唐白居易《咏负暄》诗云:‘杲杲东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这两诗都说日光浴,居易诗尤为详尽,且能在静坐日光中,深得排除杂念之法,于参禅最为有益。”所以他老人家天天晒太阳,即深秋初冬的气候,他还是赤了膊,在太阳中晒一二小时,从来没有伤过风,咳过嗽。本其经验,著有《日光疗病法》一书。他又和我谈了许多杂话,觉得很有意义:“生平不懂交际,人家来拜访,我从没有回拜过什么人。人家请我吃饭,我也不懂得怎样回请。”“走路是全身运动,最能得益,所以出外能安步当车,不仅可省车钱而已。但走路以不疲乏为限,疲乏便与身体不宜。”“精神必须调节,做了一小时的工作,宜休息一刻钟。老年人只能做半小时工作,休息半小时。”他是主张素食,不进荤腥的。有一次,我们文艺界人士,在香雪园举行聚餐,这天,李石曾来参加,也是素食者。为了他们二老,特设一席素菜,高据上座,我们在下面照样鱼脍肉羹,恣意进啖。一方面又有些小节目演出助兴,有某擅口技,表演杀猪,当时李石曾高呼“打倒屠宰场”,此君讨了个没趣。丁老又发起星一粥会,就是每星期一的晚上,在他家中吃粥,由他作东道主,好得只备几碟素品,如油条、花生、咸菜、罗卜干等,简单得很。惠而不费,无非借这晚上,大家晤谈晤谈而已。我有时也参与其盛,记得吴敬恒有时也在座,吴老是口没遮拦,讲了许多笑话,曾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现在这话不对了,应当是姜太婆在此,才得百无禁忌。”这句话耐人探索。
丁老尚有些格言式的隽语,如云:“拂尘涤砚,焚香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亲自为之,使时有小劳,筋骸血脉乃不凝滞,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又云:“笔墨挥洒,最为乐事。素善书画者,兴到时不妨偶一为之,若因应酬促逼,转成魔障。”又云:“能诗者偶尔得句,伸纸而书,与一二老友共赏之,不计工拙,自适其意可也。若拈题或和韵,未免着意。至于寿诗挽章,概难徇情。”又云:“院中植花木数十本,不求名种异卉,四时不绝更佳。呼童灌溉,可为日课,玩其生机,伺其开落,悦目赏心,无过于是。”他撰有联语,也是从修养中得来。如云:“曝日半间屋,穷年万卷书。”又云:“检书几案窄,昂首海天宽。”又云:“心闲缘事少,日永爱书多。”又云:“万卷诗书春富贵,一楼风月夜繁华。”又云:“入世未工疏结客,归山无计且登楼。”又云:“岁月将阑防失足,利名大好要回头。”
丁老多艺能,且复擅诗,但诗名为它艺所掩,人不知之,更少见到。我在这儿,摘录数首如下:
闲坐得句
宵静坐虚籁,新凉一味清。
灯残知夜永,月出觉心明。
无念全真性,看云悟世情。
中年能达理,大道识亏盈。
拟山居
门外秋山静,空庭落桂花。
图书一二榻,鸡犬两三家。
鱼跳月波碎,鸦栖风柳斜。
夜来将入定,万簌寂无哗。
秋 兴
闭户时寻乐,清宵事事幽。
风吟三径竹,雁语一天秋。
长笛来渔艇,疏灯下小楼。
开编心自远,日与古人游。
题五十岁小影四首
年华五十如弹指,误落尘凡剧可哀。
夙世未能成佛去,此生又为读书来。
藏收十万又三千,笑傲侯王别有天。
莫谓老夫生计拙,长安卖药自年年。
道院谈经亦偶然,神仙未学学逃禅。
题诗又是留尘迹,一笑人间五百年。
神龛空寂一灯明,秋尽寒来布被轻。
居士莫嫌风味薄,本来无物本无生。
写 怀
悠悠岂必尽知音,漫向人前论古今。
道外无言方是道,心中有事即非心。
独超众岳昆仑壮,尽纳群流沧海深。
我是年来无一字,荒江抱膝且长吟。
他收藏的东西,当然以书籍为大宗,其他为甲骨,这许多甲骨,大都是著《老残游记》刘铁云家旧物。古泉锈绿斑斓,收藏很富,中国泉币学社,在一九四○年八月成立,就是他和张伯、罗伯昭、戴葆庭、郑家相、张季量、王荫嘉、马定祥等十二人创始。当时借沐园花坪拍了一个合影,迄今四十余载,影中人除马定祥外,什九下世,这帧影片,亦唯定祥所独有。丁老所藏古泉,用线一一系在硬纸板上,每板若干枚,凡数十板,洵属洋洋大观。他晚年把所有的房屋田地及所藏的东西,捐献公家,并分给友好。自周代迄清代的古泉三全套,及甲骨等,归上海市博物馆。他曾花重资购自常熟铁琴铜剑楼的宋元孤本十余种,捐给北京图书馆,请同邑侯湘绘捐书图,他亲自撰记。他说:“自今以往,不蓄财产,勿造新屋,勿置一切精好之物。须将书籍、碑帖、古泉等散去,空其所有,本无一物带来,亦将无一物带去。”他赠给我明版《史记》,及贾秋壑《世彩堂韩昌黎柳河东集》影印本。又拟赠我《二十四史》一部,这礼物太重,我婉辞掉了,但心领之余,还是值得感谢的。
他老人家头脑很灵敏,很会出主意。他有屋在闸北,给亲戚居住。一九二七年,北伐胜利,都市拓宽马路,以畅交通。他闸北的屋墙突出着,也在拆毁之列,亲戚得此消息,非常着急,商请丁老,他灵机一动,就嘱亲戚回去,不要声张,立雇泥水匠粉刷墙壁,在墙上大书《总理遗嘱》,这样一来,屋墙居然保住不拆。丁老外间声誉很盛,匪徒觊觎,写一恐吓信给他,他置之不理。一方面杜门不出,那所居的瑞德里,大门外再加铁栅,非熟人不放进去;一方面,他和各报馆编辑都很熟稔,便在报上发表丁老做投机生意破产新闻。他又故意把医学书局出盘,并抬高盘值,当然不会有人接受,书局还是他的,只不过放一烟幕弹罢了。这样果然有效,匪徒不再来纠缠他了。
写到这儿,觉得尚有些琐事可谈。他早年治数学,曾编过数学书,执教于京师大学堂,那是廉南湖推荐的。世称历算家为畴人,清阮元有《畴人传》,所以他别号畴隐居士,是有由来的了。他的日文,得力于盛杏荪设立在上海虹口谦吉里的东文学堂,这时罗叔蕴为校长,日本人藤田丰八为教习。他读了许多日文书及《日本文典》,翻译医书六十八种。宣统年间,他的翻译书,在南洋劝业会得最优等奖凭。此后,在德国都郎万国赛会及罗马万国卫生赛会,皆列入最优等,得文凭奖牌等物。古泉中,以小泉、大泉、公泉、幼泉、中泉、壮泉,称为六泉,最为名贵,丁老却获见壮泉(那藏古泉富甲一时的刘燕庭所藏六泉,独缺壮泉,号称六泉,实仅五泉),丁老向其人购买,索值五百六十元,竟如数酬之。五百六十银元,其时为巨数,丁老引以自豪,撰一长文,纪其来历。他礼聘贤士鲍扶九、杨践形、工金石、一通易学,均助丁老编纂。又顾实(惕生),历任沪江大学及国立东南大学文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字学》《汉书艺文志讲疏》等书,丁老与之约,如逢大学不开课,即请来彼处主持辑政,馆俸悉按教授例。人们向丁老有所求托,彼必出一小册详细录存。或问其何不惮烦如此,他说:“我的头脑中只有学术,其他俗事,不容混淆其间。”他是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的实行者,所以我外出访友,必先到丁老处,这时很少来客,便可以畅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