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把所拥有的东西与想达成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答案就是:我们有很多方法!每种用途或目的都会提示一些相应的方法来把事物分割开,而每种分割方式中都会有一些看似“最关键”的组件。这些关键组件就是那些直接服务于目标的组件,剩下的那些看起来像次级组件的部分只是支持那些主要组件而已。我们不仅在物理领域这样做,在许多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上述这些哑铃形状的区分方式,在区分关键部分和支持性部分时,每种都有自己的风格。即使是在物质世界里,我们也能把这些不同的思维视角以不同的方式来运用。举例而言,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可以描述为了够得更高而站在桌上。
支撑(support) :桌子支撑着东西离开地面。
功能(function) :桌子是用来支撑东西的。
结论(conclusion) :如果你把一个东西放在桌子上,它的高度会增加。
原因-效应(cause-Effect) :我可以够得更高,因为我的起点更高。
方法-目的(means-Ends) :如果想够得更高,我可以站在桌子上。
就算是简单地把某个东西放在桌子上,我们也很有可能同时采用若干种这类描述,这也许是在思维的不同部分进行的。我们的理解质量取决于我们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之间移动有多自如。为了可以很容易地把其中一个领域中的内容翻译给另一个领域,我们必须找出系统性的跨领域通信方式,然而我们很少能找到。通常,就和我们在椅子和游戏的例子中发现的一样,一个世界中的元素描述与另一个世界中一组很难描述的结构积累相对应。主体-支撑概念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常常可以引发系统性的跨领域通讯。举例而言,我们可以利用它把建筑领域中的“由……支撑”翻译成几何领域中的“水平表面之下”。当然,这种对应无法表述在物体上方提供悬挂支撑的可能性。但例外总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的系统性跨领域翻译是丰富比喻的来源,它们让我们可以理解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事物。如果一个东西对我们的描述世界来说是全新的,那么在把它翻译到另一个世界时,它可能会和我们已经知道的某个事物很像。
现在,在你翻到下一页之前,试试解决下面这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