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笔记的时候必定会提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笔记应该保留到什么时候”。
我也经常被别人问到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根据我的观察,在麦肯锡,“丢弃派”和“保存派”各占一半。
顺便说一句,我个人对于用来整理思考的笔记属于“丢弃派”。因为为了解决问题而使用的思考笔记在问题解决之后就已经没有再次使用的价值了。
当我们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之后,在遇到问题的同时就会在大脑里自然而然地产生出“笔记思考”,因此就算没有过去的笔记也一样能够应对各种情况,建立起解决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思考整理工具”。
当然,将自己整理思考时制作的笔记保留下来,经常翻阅一下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在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中,经常翻阅过去的笔记,或许可以找到解决眼前问题的灵感。
在“解决问题的笔记术”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保存还是丢弃笔记,而是在动手做笔记的时候,能够多大程度激发思考的活跃度。
以某位麦肯锡的前辈为例。
他为了验证自己建立的假设,对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 100 名用户提出同样问题的过程中,只问到最开始的三四个人时他就已经认识到“假设是正确的”。
当然这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前辈,但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就得出确定的结论呢?因为他在提问的时候,不只听取对方的回答,还会观察对方的目光、语调、动作等“反应”。于是他发现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回答的人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当我们做用户调查的时候,必须搞清楚对方做出的回答“是不是真的”。比如对方回答说“这个挺好”,我们需要搞清楚究竟是真的挺好,还是迫于无奈的回答,因为这两种情况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
因此,他在做用户调查的时候会将对方的反应也写在笔记上。这样一来他使用笔记时思考自然会变得非常活跃。
将用户的回答写在笔记本上,也分为单纯的“记录”和边思考边记录,这两种记录的性质完全不同。
一名优秀的咨询顾问的笔记上一定充满了活跃的想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的笔记。也正因为如此,笔记和问题往往是一对一的,所以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与之相对应的笔记或许也结束了其本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