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冥想训练时,你要很清楚自己的目标,要不断重复某些具体动作,并且要时刻活在当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好比把一支铅笔放进转笔刀,刀片围绕铅笔不停旋转,最终才能把笔端削尖。
但与此同时,如果不解决好另外一个问题,你的热情和认真度也会很快衰减。这个问题就是你对当下的解读。你会如何理解自己在当下的感受呢?每次学习一项新技能时,我们一般都会从“零起点”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次数越来越多,我们的技能也会越来越娴熟,这是一个扩展累积的过程。每一刻我们的技能都在提升,没有人能做到一百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越来越理解,越来越熟悉,做起来也越来越轻松。
当你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作为新手父母,你绝对是“零起点”。你不知道怎么换尿布,怎么抱新生儿,怎么喂奶、喂多少、什么时候喂……但你拼命学习,很快就成为一名好家长。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两岁“恶魔”期、第一天上学、拿到驾照后第一次上路、第一次离家上大学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人父母的必经历程。这时你可以运用我在《练习的心态》中所说的DOC法则:先做(Do),边做边观察(Observe),然后修正(Correct),反复如此,不断提升水平。
DOC法则适用于任何场景,无论你是学打高尔夫,学一种新乐器,学习如何跟某个难缠的人打交道,还是换工作,都是如此。作为一名私人教练,我经常跟很多创业人士打交道。他们大都在公司工作过,然后辞职创业。虽然在以前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职场经验,但很多人还都是第一次创业,也是从零起点开始累积运作公司的经验。
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学习”。学习本身是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我们之所以对学习这件事抱有不同心态,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学习”这件事的解读不同。我们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读,不断评判。而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学习过程,全心活在当下时,我们就会忘记评判,自然也就不会有情绪反应了。记住,评判本身并不是学习的一部分。
记得在读大学时,会计课是我们的必修课。那绝对是我的噩梦——对于一名右脑型学生来说,数学一点儿都不好玩,只要一看到数学公式,我就血压飙升,头晕脑胀。就这样熬了一个学期,我的会计课最终以C收场。但我同桌却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对他来说,每次上会计课就像是去跟美女约会。每次去上课前,他都会兴高采烈地问我:“今天星期几?哦,天哪,是星期三,太好了!今天要上会计课了,整整两个小时,太有意思啦!”就这样,每次上课他都开心得要命。我半开玩笑地跟他说:“哥们儿,看来你对咱们会计老师有好感!”回想起来,会计课本身并无好坏,让我和同桌感受截然不同的,是我们对会计课的解读。解读不同,我们上这门课时的感受自然也大相径庭。
可能你会说:“我不同意,有些事确实比较难,比如说……”但即便对同一件事,我发现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记得有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脱口秀,嘉宾是一位投资人,他刚在一笔投资中损失4亿美金。“刚开始我觉得这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但结果却是麻烦不断。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赚回来。这件事让我学到不少东西。”他看起来非常平静,但如果换个人,情况可能完全不同。视角不同,解读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
你对当下的解读不仅能决定你的感受,而且还会影响你的能力发挥。在这个问题上,我最常用的例子是木板行走。拿块12英寸(约30厘米)宽,20英尺(约6米)长的木板,放到平地上,让人踩着木板从一头走到另一头,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太简单了,人们甚至都不用动脑子就能完成。还是同样一块木板,你把它架到两个50英尺(约15米)高的楼顶上,再让刚才那个人走过去。结果会怎样?他会非常紧张,觉得这件事特别难。因为他对这件事的心态变了,所以他觉得任务难度骤然加大,变得几乎不可能完成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任务跟刚才并无两样,是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引发了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他的能力发挥。
有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这完全是人类本能。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消防队员在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时依然冲进大楼,海上救卫队面对狂风骇浪依然破浪前行……这些行为都违反人类本能,但经过反复训练的高手却能坦然面对,并高水平完成。记得在考飞行驾照时,我要不断地重复多种不同的操作流程,以至于到最后,即便遇到那些事关生死的场景,我依然能保持平静、专注,能高效完成飞行操作。
我们对当下的解读不仅会决定我们能否发挥最佳水平,它还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有斗志,更有持久性,反过来,也能让我们斗志渐灭,偃旗息鼓。运用旁观者视角,观察一下你对当下的解读。你会发现,一旦能站在旁观者角度观察自己的意识活动,你就会变得更有主动性,也更加自由。
你可能会问,该在什么时候运用旁观者视角呢?当你觉得很舒服很愉快时,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不需要改变自己对当下的解读。当你觉得压力很大,不太愉快时,你不妨运用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对当下的解读,并试着调整解读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感受。当你觉得无聊、不耐烦时,这说明你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中。你可能人在这里,但心却飞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时你可以运用我们冥想练习中的方法,把自己的心拉回来,重新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并非这么简单。很多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绪,这种情况其实是训练你自己的好时机。当我们感觉某件事有难度时,说明我们正在突破自己的极限,此时一旦跨越这道门槛,你就进步了。
之所以要进行冥想练习,要学习感受和控制自己的思绪,是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当下的感受。如果我问你,你是否想要拥有强大自控力,我肯定你一定会说是。谁不想拥有自控力呢?如果在做某件事时不能超越能力的极限,你就无法在这件事上实现突破。每次遇到障碍时,机会就来了,坚持前行,哪怕只是一点点,你都是在进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解读方式,你就能重新焕发斗志,重新专注于当下,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感觉有压力,是因为眼前的事情失去了控制——要么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解决方法,要么是因为我们开始情绪化,胡思乱想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遇到问题之前先想好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后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