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创作谈:重思关于写作技艺的传统观念 » 小说创作谈:重思关于写作技艺的传统观念全文在线阅读

《小说创作谈:重思关于写作技艺的传统观念》译后记

关灯直达底部

本书有一个几乎老掉牙的选题。尤其是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后的欧美,一位学者如果没有声称重思/反思“传统”,简直不好意思站在众人面前说话。而同样老掉牙的情形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重思/反思“传统”的结论是不了了之。幸运的是,在阅读并翻译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它不在这个“绝大多数”之列。

本书作者大卫·姚斯(1951— )是当代美国蔚为大观且成就卓著的创意写作领域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作家(兼文学编辑)及长期在阿肯色州立大学讲授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师(从1980年开始在此任教,直到2014年以名誉教授身份退休),他身负的这种双重身份也具有明显的美国色彩。其结果是,我们能从这本著作中看到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毫无冲突地融合在一起:首先,这是一部理论性的著作,所以我们能看到英文学术著作中常见的长句子、严谨的推论、滔滔雄辩以及更重要的海量文本分析,这些文本中既有《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喧哗与骚动》这样的经典大作,也有为中国读者熟悉或不熟悉的诸如约翰·厄普代克、伊丽莎白·鲍恩、洛丽·穆尔、托拜厄斯·沃尔夫等的佳作。其次,作者在书中论述的那些创意写作技巧,如灵活转换的多种视角、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流畅文笔、与优秀短篇小说集组合方式几乎一致的章节关系、扩散性思维等,悄然渗透于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里。最后,书中触及的都是小说创作中最基础甚至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其论述总是出人意料地犀利全面,其结论也同样出人意料地稳重独到。这三者最终使得本书作者就像是庖丁解牛的故事中那位技艺高超的厨师,手中那柄薄薄的刀子在牛的筋骨之间灵活游走,利刃处发出轻微的哗哗声(完全可以肯定的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咚咚咚地剁骨头的动作),他的身姿如舞蹈般轻盈洒脱,巨大的牛体顷刻间被干干净净地肢解开来,整头牛的结构和内容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位于本书正中间位置的“对现在的回忆:当代小说中的现在时态”一章,它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盛行于美国文坛的现在时态写作。因为时态现象在汉语里不明显或者说不受重视,但在拉丁语系中却恰好相反,看起来,用汉语写作或者研究的人似乎不需要关注这个问题,阅读时可以跳过去直接看下一章。但实际上,母语同为汉语的我在翻译这一章时特别有兴趣,这是因为时态现象是时间问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是观察和表现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我国学者当然可以(也可能已经)借助于这个窗口,探索和构建出新的美景。在我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很多人津津乐道于一个故事,那是在1984年,正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的作家莫言初次读到上海译文版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翻开第一页,他就吃惊地发觉“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部作品的第一句展现了一种多层次的时间状态:“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对包括莫言在内的不少中国作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仅仅是开头的这一句话,在莫言的多部作品中都能找到余波。可以认为,关于时间及时态领域,我国的作家目前还只是初次尝试,里面应该还有大量的宝贝有待我们去挖掘。

另一处想在这里提出来的是本书的结构,虽然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暗示了一下。表面上看起来,本书是作者之前在不同时间发表的七篇论文的合集,而且书中七章的篇名也是各有指向,但如果你认真地从头至尾把它看完(正如作者在“码放整齐的石块:构思一部短篇小说集”一章建议我们采纳的阅读短篇小说集的方式),就会发现各章之间暗含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足以使本书完全摆脱“论文集”的标签,成为一部完整的著作。这些关联大致如下:第一章“自传恐惧症:写作与隐秘生活”中提到的人物面具、谎言,与最后一章“超越的杠杆:创造性的矛盾对立和物理现象”中提到的扩散性思维、雅努斯式矛盾等不谋而合,而后两项又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关于顿悟的一些顿悟”一章中的大部分观点;“对现在的回忆:当代小说中的现在时态”一章是“从远镜头到X光片:小说中的距离与叙述视角”一章中论述的近距离书写在时间维度的一次尽情延伸;“当我们谈论流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看起来是孤立的一章,但里面的技术色彩强烈的句法分析,追求接近于诗歌特质的美感,却在一定程度上是“码放整齐的石块:构思一部短篇小说集”一章从微观角度的再次研究,只是前者涉及的是一部作品,后者则是一系列作品,同时,这两章所研究的技巧和提倡的美学理念,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在整本书中无处不在。

我是偶然之间接手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翻译的过程一如既往地很不轻松,而收笔之后最深的感受是,这本书对我自身的启发和增益超出了之前付出的劳动。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杜俊红、陈曦女士,是她们的鼓励和帮助促成了这项工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如果你有志于成为一名作家,或者已经是一位文学研究者,或者正从事创意文化方面的工作,或者纯粹只是一位相关领域的业余爱好者,打开它,去阅读,你不会空手而归。

李安 2016年9月

于广州白云山下

译者简介:李安,女,1974年出生,湖南人,文学博士,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联系方式:

手机:15989286992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