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全文在线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5 你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

关灯直达底部

同时做两件事等于一件都没做。

——普布里利乌 斯·叙鲁斯

既然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才是关键,那么为什么还要同时做其他的事呢?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2009年夏,克利福德·纳斯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他想看看所谓的“多面手”究竟是如何完成任务的。这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他曾经很“崇拜”那些多面手,并承认自己缺乏这种能力。于是他带领研究团队发放了262份学生问卷,以此调查他们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情况。他们将调查对象按结果分为两类,并推测:经常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人,其工作效率更高。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纳斯说:“我原以为他们一定有某种神奇的能力,结果发现多面手根本抓不住重点,实在无法令人羡慕。”他们看起来每方面都可兼顾、如鱼得水,好像没什么能难倒他们,但就像纳斯说的:“多面手做的每件事都不怎么样”。

由此可见,同时兼顾几件事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

说它是一个谎言,是因为现在大家都把这种做事方式当作效率高的表现。而且目前这种做法十分流行,很多人都认为应该这么做,而且对此不遗余力。人们不仅谈论它,还在谈论怎么掌握这种技巧。有超过600万个网页教你怎么做,招聘启事也将其列为一项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有人对它推崇备至,甚至奉为人生信条,其实它只是一个“盲目的谎言”,同时处理几件事既无效率也无作用。生存于这个以结果为导向的世界,信奉此信条一定会让你失望。

若尝试同时做两件事,结果是要么根本做不成,要么两件事都做不好。你本想提高效率,但这种方式肯定会拖你的后腿,导致效率降低。看看史蒂夫·乌泽尔的总结:“同时处理几件事等于同时搞砸几件事。”

心猿意马

关于人类同时处理多件事务的相关心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然而,“多任务处理”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在公众眼里则晚了40年。最初这个名词被用于计算机而非人脑。当时计算机10兆赫的处理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认知经验,需要一个新名词来形容它同时快速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现在想来,是“多任务处理”这个词本身,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它本来的意思是多项任务轮流使用一个资源主体(中央处理器),但时间一久,人们渐渐把它解读成多个任务同时使用一个资源主体(当事人)。这个词明显是被曲解了,因为即使是计算机,它在同一时间也只能处理一条代码。所谓计算机的“多任务处理”功能不过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分别完成每个任务。计算机处理每个任务的时间都很短,让人误以为是同时进行,因此,再把人与计算机相提并论,就会产生误解。

人类确实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比如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嚼口香糖一边看地图。但是跟计算机一样,我们不可能同时专注于两件事,不然就可能发生悲剧。例如,两架飞机被安排在同一条跑道上着陆,医生给病人开错药,婴儿被遗忘在浴缸里……同时做太多事,可能会扰乱你去做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奇怪的是,现代人恰恰就喜欢给别人留下“多面手”的印象,并觉得理所当然。例如,孩子边做功课边听音乐,成年人边开车边打电话,边吃饭边玩于机。我们不是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是一直在暗示自己要同时做更多的事。 这样一来,原来做一件事的时间,现在我们希望可以做两件甚至三件事。

下面来谈谈工作场景。

现代办公室内的情景就是一个要求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的地方。你正专注于眼前的某个项目,突然就有人咳嗽起来,问你有没有止咳含片。办公室里的呼叫系统此起彼伏,覆盖范围之内无人能够幸免。邮箱里的邮件好像永远都处理不完,社交主页上还不停跳出信息吸引你的眼球,接着手机也震动着提示收到了新消息。一堆信件还没有拆,一堆事情还没有做,面前却总有人无休无止地问你问题。分心、干扰、中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调查研究显示,员工每11分钟就被打断一次,他们每天有1/3的时间花在从干扰中恢复的过程上。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多任务处理”就是一个弥天大谎。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说过:“所谓的‘多任务处理’似乎认为我们真能同时做几件事……听听佛教徒怎么说吧,这叫心猿意马。”我们自诩为多面手,实际上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切换任务的障眼法

渴望拥有这样的能力是天性使然。我们的大脑平均每天承载4 000次的“灵光一现”,它当然想尽量多多兑现。但新的想法从产生到注意力转移需要14秒,同时兑现两个想法显然不太实际,而且,从手头的事情中抽身也只是分秒之念。更何况,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能力可被看作进化的要求和选择。试想,如果人类的祖先采果、狩猎或者在篝火旁休息时不能觉察野兽的袭击,那么人类恐怕早已灭绝了。在事务间游刃周旋,不仅仅是人类的特质,更是生存之道。

但周旋之术并不等同于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

它不过是障眼法罢了。就好比玩魔术球的杂耍艺人看似在同时玩三个球,其实是轮流抛出,再轮流接住每一个球。接、抛第一个,接、抛第二个,再接、抛第三个,一次一个而已。研究者称之为“任务切换”。

一旦发生任务切换,就有两件事随之发生。第一件事是与切换同步发生的:你决定转移注意力。第二件事比较不易察觉:为接下来要处理的事制定“原则”(参见图6)。如果这两个任务相对简单,比如看电视和叠衣服,那切换起来就轻松又迅速。但是,如果你正在做电子表格,同事突然要和你讨论公事,这两件事切换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图6 同时做多件事不是节省时间,而是浪费时间

无论如何,重新着手某项任务再回到原始任务总会耗费时间,更糟的是,这个衔接的程度也不好把握。切换任务是要消耗成本的。研究人员戴维·迈耶称:“多耗费的时间视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就简单任务而言,时间成本小于等于25%,而复杂任务的成本则高达100%或以上。”许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此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一心不可二用

那么,如何同时做两件事呢?答案很简单:分开处理。我们的大脑有不同的通道,可以分别处理不同的信息。这就是你能一边说话一边走路的原因,两个通道互不影响。但需要提醒你的是,你的注意力不是两边兼顾的,这相当于两个动作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如果你正和人讨论如何安全地让一架喷气机降落,那最好还是停下来别走路了。或者,你正在峡谷上过吊桥,那你还是不要聊天了。同时做两件事是有可能的,但同时专注于两件事则是不可行的。就连我的爱犬马克斯也懂得这个道理,每当我为电视篮球游戏分心时,它就会猛蹭我一下以示提醒。

人们的误解还源于我们的某些身体机能不需要用意识控制也可同时运转。此言不虚,但想法略有偏差。有的器质性动作如呼吸是由特定的大脑区域管辖的,它与注意力区域分工明确,因此两者并不冲突。当我们提及“焦点”和“首要”的时候,才会触动注意力通道——前额叶皮层。启动专注机制类似于聚光于某个点。兼顾两个点不是不可能,不过这需要你“分散注意力”,而且不能出错。两件事一起做,注意力会被分散;三件事一起做,则必有一失。

兼顾两头的潜在风险在于,其中一件事可能需要大量的注意力,或者抢占已在使用中的脑通道。当你听爱人向你描述客厅重新装修之后的样子时,你的视觉皮质便在脑中为你勾勒出一幅画面,如果这时你正在开车,视觉通道受到新沙发、双人座椅等图像的干扰,就可能导致你忽略前方的紧急情况。因此,两件重要的事千万不能一起做。

由此可见,同时做两件事意味着主动分散注意力、减少对收益的期待。下面简单列出“多任务处理”的弊端:

1. 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要分区充分利用,也要做好浪费时间和降低效率的准备。

2. 切换至另一项任务花费的时间越多,你就越难回到原始任务上,这样虎头蛇尾的事只会越积越多。

3. 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来回周旋将耗费时间,这些零碎时间会积少成多。研究显示,我们在一个工作日内平均有28%的时间浪费在任务转换上。

4. 习惯性“多面手”无法准确地估计完成一项工作的确切时间,他们的预计往往比实际耗时长。

5. “多面手”更容易犯错。他们总轻信新信息,却对更有价值的旧信息视而不见。

6. “多面手”的私人时间较少,忧虑和压力较多。

调查结果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同时处理多件事会导致更多的失误、做出更多错误的选择、增加压力。而且,我们还是会明知故犯,或许它的吸引力实在太大。通常,员工在工作时,平均每小时切换窗口、查阅邮件、使用其他程序共计37次;而且他们越是处于精神不集中的状态,越是容易分心,又或许是它引起的兴奋让人上瘾——不停地切换手头的事务会让人产生紧张感,而且大脑突然分泌大量多巴胺,这样的感觉也会导致依赖。所以,没有多巴胺分泌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无聊。不管怎样,结论很明确:同时处理几件事会降低我们的效率和反应速度。

失魂落魄

2009年,《纽约时报》记者马特·里克特凭借其系列报道《失魂落魄》获得了普利策奖,报道的主题是驾驶时发短信、使用电话的危险。他发现,分心驾驶每年可直接导致16%的交通死亡率以及50万起交通伤害事件。随便一个电话都会使你的注意力降低40%,其影响等同于酒后驾驶。基于这些事实,许多国家和城市都禁止驾驶员开车时打电话。这一规定有理有据,即使你感到于心不忍,也绝不能纵容孩子在驾车时打电话。一不小心,你的爱车就会成为凶器、变成废铁;一丝分心,就会导致车毁人亡。

我们都知道工作时分心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我们都希望机长专心驾驶、医生专心做手术。同样,如果有人在工作时三心二意,我们就认为他应该受罚。我们期待专业人士业务娴熟、认真负责,但在要求自己的时候,就降低了标准。难道我们不在乎自己的工作质量,不想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吗?为什么我们做紧要事的时候还会分心呢? 虽然我们的日常工作不像外科医生做心脏搭桥手术般关乎性命,但它关系着我们自身或者他人的成功。因此,你的工作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或许在当下看来,你的工作的重要性并不彰显,但各行各业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兢兢业业。试想一下,你若不珍惜,那么每天1/3的时间日积月累起来,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的损失将会多么大?想清楚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如果不改变这种工作方式,你的事业将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殃及他人。

就工作而言,心不在焉都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作家戴夫·克伦肖这样写道:“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人和事最值得我们重视。如果你只愿付出一部分关心及零碎的时间,若即若离,那么你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与他人的联结。”每当我看到一对情侣用餐,一方努力沟通,而另一方却在桌下玩手机时,我就会想起这段话。

建议

1. 分心是天性。 精神无法集中时不要过分自责,人人都会走神。

2. 同时做几件事会得不偿失。 无论个人生活或者工作,分心都会导致选择错误、致命的损失和不必要的压力。

3. 分心减少成效。 同一时间里做太多事,就会什么也做不成。把你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用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

若要“只做一件事”的方式发挥其魔力,你就不能认同同时做几件事的处事方式。此法虽可行,但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