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答的艺术 » 回答的艺术全文在线阅读

《回答的艺术》随机应变,把握应答“三点法则”

关灯直达底部

杨澜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正逢央视《正大综艺》节目招聘主持人,杨澜进入面试阶段,遇到了在当时来说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考官提出的问题是:“你敢穿三点式吗?”

杨澜想回答“不敢”,但她知道,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略作思考,她说出了她的答案:“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一个得不得体的问题。如果在美国西海岸的浴场上,穿三点式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在一个民风淳朴的山村大街上,穿三点式是对那里人感情的一种亵渎;如果在浴池里,穿三点式纯属多余。”就这样,杨澜走进了央视。

面对同一个问题,倘若回答方式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案例中,如果杨澜只是根据问题表面来回答“敢”或“不敢”,恐怕她也就不会通过面试了。我们以“你敢穿三点式吗”这个问题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1. 时代背景。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来说根本算不上刁钻,但是在当时,这个问题是很敏感的话题,问题设计者也可谓十分大胆。

2. 问题动机。单纯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给了“敢”与“不敢”两个备选答案,显然,提问者的动机重在考察应聘者应对尖锐问题时的随机应变能力,而不是真的问其敢不敢。

杨澜的回答的精彩之处在于,她先是犀利地否定了“敢与不敢”,用自己的观点将问题替换成“得体与不得体”,然后围绕着自己替换的问题进行了作答,既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又表现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想要让自己的回答有效,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 真实原则。真实原则很好理解,就是说真话,保持真诚,不能为了表现自己从而说一些虚伪的话,给出不符合事实的答案。

2. 直接原则。回答问题直接明了,直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不要说一堆大而空的话,引起别人的反感。

3. 具体原则。回答问题要具体,不要带“大概”“可能”“或许”等字眼,回答过于笼统,会让人感觉你很不真诚。

4. 适量原则。所谓适量原则就是“点到即止”,回答的话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想要将问题回答得更精彩,还必须掌握回答的“三点法则”。也就是说,回答别人问题时,最好传递给别人三个重要信息,这个数量不多不少,刚好合适,太多别人会遗漏,太少会显得论据不足。杨澜正是用“三点法则”回答了“三点式”的问题。例如:

“听说你一直在上英语口语课,学了多少次?效果怎么样?”

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用“没多少次,效果一般”来回答,内容就太空泛了,提问者接收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如果用“三点法则”,列出三个重点信息,回答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我去过7次,每周2节课,总共要上24节课,目前我已经能和外教简单交流了!”

任何问题,都可以将“三点法则”运用到回答中。但话说回来,茶壶里能不能倒出饺子的关键,并非取决于茶壶嘴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茶壶里有没有饺子。如果茶壶里没有饺子,茶壶嘴再大,也倒不出饺子来。

思维训练

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的空桶。请问,如何只用这2个空桶从池塘中取出3升水来?

(答案见附录2.1.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龙点睛

发散思维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有利于我们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平时,我们要加强自己发散思维的训练,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如:将“大海”“帽子”“白云”这三个意象通过自己的想象串联起来,避免做成简单的连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