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我成长的力量 » 自我成长的力量全文在线阅读

《自我成长的力量》总有那么些时候,感觉自己一无所有

关灯直达底部

不是非要经历了什么挫折、打击才会感觉到绝望。人经常会无端地冒出来一种绝望感。无论外在拥有了多少令人羡慕和称赞的东西,你都会在某些时刻感觉到人生的灰暗,空虚和恐慌就像是蚂蚁一样,侵蚀了全身的骨头。你会感觉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没什么用,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一无所有,一无所是。

你会感觉幸福都是别人家的,自己仿佛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最失败、最无助、最自卑的人。然后会觉得自己不仅拥有的少,而且希望渺茫。你会盯着一些不可逆转不可改变的因素不放;甚至恐慌时间飞逝,自己渐渐老去,人生仿佛已经所剩无几。

感觉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心里一定同时产生如下感受:

自我否定;

糟糕至极。

自己拥有的财富、外貌、能力、健康、关系等一切都被视而不见,能看到的只有自己没有或不够的东西,所以自己没有一点点好。即使理性知道自己有很多,但是感受依然在说:那都不算啥。仿佛人生就此完蛋了,不值得活着,不配活着。

如果你细细品味自己那时候的绝望,你会感受到心底里有股细流一样的声音:

如果此刻这么躺下了再也不起来,该有多好啊。

如果就这样自暴自弃不努力了,该有多好啊。

这种心境被称为抑郁状态,浓度大的时候就会引发生理上的改变,会被诊断为抑郁症。但是我不想跟你聊抑郁症,我只想聊聊这种一无所有的空虚、绝望和恐慌感。

人会陷入抑郁状态,是人潜意识的一种保护机制。人抑郁的时候,会:

兴趣淡漠,想做的事减少。这就是一种低消耗的运行状态,避免你做更多的事把自己榨干。

注意力回收,较少地关注外在,开始看见自己的体验。通过抑郁,你看到了一直被忽视的自己。

这就是抑郁的意义,通过生理反应来让你关注自己。

人之所以会进入抑郁,是因为:

对自己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超出自己的实力。我们惯常会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总觉得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做不到就怪自己。我们也会惯性地认同外在的标准,认为人就应该努力、上进、负责任……我们为了实现这些标准,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会不断地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在我们成长课里有个同学就谈到了他每天工作完回到家就会心情很沮丧,家人都在,但还是感觉空虚抑郁。后来访谈完发现他是个不会磨洋工,特别负责任的人。负责任本身是件好事,但是负责任超过了对自我的关爱,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责任大于了自己的感受,就会透支自己,身体就会自动进入淡漠的保护状态,这时人的体验就是抑郁。

所以抑郁就是在提醒你,你对自己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即使这些要求看起来很正常、不过分,但是只要达到了你能力的80%,就已经是红线了。而人抑郁的时候实际上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严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做太多言不由衷的事了。如果我们做了太多自己不喜欢的,但是以生存、责任、正确、大家都做为名而去做的事,那么人离自己的心就会越来越远。人就不能做自己,不能活出真我。这时候潜意识会感觉不到自己活着,更像是社会标准下的一个傀儡和机器。这时候人就需要进入抑郁淡漠状态来提醒下自己:除了赚钱和责任,你该关注一下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和感受了。抑郁就会强迫你淡漠外在这些你不喜欢的事,关注内心。所以才会有“要是我死了,该有多好”的想法,这其实是在另外一个极端上的高度体验,一个我想停止透支自己的信号。

人需要这种一无所是的感觉。通过怀疑自己的现状,来完成对现状的破碎。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去看真实的自己,更不愿意去冒险,想都不敢想打破一切,重新来过。

我们内心装着太多不可实现的梦,实现不了就只能抑郁。抑郁只不过是对于自己无能感和平凡现状的一种排斥。

是的,抑郁,只不过是我们嫌弃自己的结果。

嫌弃自己还不够好,拥有的还不够多。我们看不到人生其实还剩有太多的时间,却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剩得不够长了,觉得自己老了;看到比自己牛的人就觉得自己笨;看不到自己步入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总是跟身边更优秀的人比较,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还在为生存恐慌;看不到自己拥有的能力、责任、财富,总觉得不够,不够,还不够。继而绝望。

世界上对自己最不好的人,恐怕就是自己了。你嫌弃过最多的人,恐怕也是你自己。

因此每当你感觉自己一无所是的时候,你都应该听听你内在那个骂自己的声音。然后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你是不是又开始不喜欢自己了?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平凡、平庸呢?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疑问:我是好的吗?如果我不好了,还会有人爱我吗?

当你有时候尝试表达自己总是感觉自己很差劲的时候,那些所谓爱你的人就会来安慰你:没有啊,其实你很好啊,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他们否定了你的真实感受,他们一次次无意间表达了“你必须坚强,你不能脆弱”“你不能倒下,你必须站起来奋斗”“没人会永远保护你安慰你照顾你养你,你必须一直战斗下去”……

我们成长课里有个女生就表达过她对未婚夫的态度:你破产了我可以养你啊。两三年还行,但是你是个男的,我总不能一辈子养你吧。现实是他肯定不会一辈子不去赚钱,人这样会憋死自己。但是人听到这种没有支撑的话,还是会体验到一种绝望、恐惧和不得已的压力感。即自己必须站着,不能倒下。

而大导演李安的6年,恰恰是在一种“你不好了也没关系”的滋润里安心做了自己。

你从来没有得到过“没关系,你可以平凡无能”的答案,以至于我们自己都不敢去想,于是,这种担忧就被压到了潜意识里。

那个平凡的、无能的、差劲的自己是不被爱的。所以我们不允许自己那样,就在意识里拼命地排斥那样的自己。可那又是人真实的一部分,你越是排斥,它就越是会在你没有防备的时候悄悄溜出来,以抑郁和绝望的形式呈现。

对一个人最深沉的爱,不是鼓励他,安慰他说你很好、你很棒,而是告诉他,你好了是很好,你不好了也没关系,你失业了也没有关系,你一无所有了也没有关系,你还有我,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护着你。

这就是无条件的接纳:我接纳这个优秀的你,更接纳这个无能的你。我喜欢这个做对的你,也喜欢这个什么都不做或者做错的你。

在这种接纳里,人会彻底成为他自己,感受到内心深处涌出的感动。仿佛回到了子宫里一样,体验到全然的接纳、融化,然后绽放。

不要担心人会沉沦,人在安全的状态下,本能就是活出自己,就是上进,而不是无休止地退化。人之所以想着自己一旦懒下来就会无休止地懒下去,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懒惰。

前提是你得发现,人都有脆弱、无能、恐惧、自卑的一面。没有例外。

在我的访谈中,有许多家庭里的女人不愿意看到男人脆弱的一面、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脆弱的一面的例子。他们把男人和孩子都投射为无比强大的存在,好像他们从来没有烦恼和脆弱一样,所以总觉得“他应该……”“他为什么做不到……”

当人的脆弱、自卑、无助从来不被看见的时候,那么就连自己都不愿意看见这些了。只是在抑郁的时候,人才会偷偷舔舐自己的这部分。

而我们不愿意看到别人的脆弱,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愿意正视自己的脆弱。我们内心有着这样核心的信念:脆弱是不对的,无助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我们对于两个人关系里的这种抑郁的感受就会避而不谈。就像是很多家庭里两个人从来不说“我爱你”一样。他们谈论无助和脆弱会有羞耻感。

可是抑郁如果能被分享,就会溜走。

因此你需要看到另外一个人,他会有抑郁、会有脆弱、会有无助,而不是假装视而不见,对他继续要求。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属于他自己的脆弱、无助和自卑。无论男女,没有谁能24小时积极、坚强。然而我们多数人都不愿意接纳自己的这一面,当发现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就自责焦虑,想变得更好,想要扼杀掉这个糟糕的自己。可多数人从来没有停下来看自己一眼,跟自己说一声:亲爱的,你还好吗?我看见了,你此刻很脆弱,很无助。然后跟自己的这种无助待一会儿。

当你想理所当然地要求另外一个人为你做点事情的时候,你也要先问问他:

你还好吗?

接纳自己的绝望。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绝望是人类正常的情感,并且是美丽的情感。

然后听听它在说什么,你可以为它做些什么。

同时去欣赏它。因为人最脆弱无助的时候,实际上是最深刻的时候,离自己最近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建立感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