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我成长的力量 » 自我成长的力量全文在线阅读

《自我成长的力量》并不是做错了才要去道歉

关灯直达底部

人际关系间的矛盾,说穿了就一句话:你做错了,却还不承认、不道歉、不悔改。所以,我要用情绪整你一顿。

无论是亲密关系、工作关系,还是普通的朋友、陌生人之间,典型的对话是:

甲:“你怎么可以……”

乙:“我不是……”

甲:“你就是……”

乙:“我没有……”

有时候是你真的错了,嘴巴硬不愿意承认。有时候则是单纯地被误会、被冤枉。然后你就会辩解、生气甚至离开。

生气的人越来越生气:这个人明明是这样的还不敢承认,气死我了。解释的人也越解释越无奈:你怎么可以如此不讲理,野蛮生气,如此地误会冤枉诬蔑我。

在我们的课上,就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好朋友之间,A说B很自私、很自恋。然后B解释了一小下,解释无效就默默离开了。然后,关系卒。

你去感受一下这两个人的动力。A说这话的时候,实际上是想靠近B,B做了某些看起来像自私自恋的事情,阻碍了A靠近B,所以A着急想用强迫的方式要求B拿掉,然后就可以走近B了。但B同学体验到的是被否定、被抛弃,所以要使劲解释来让A看清真实的自己,以为这样就可以跟A继续保持深度的关系。B离开也是为了避免关系更加恶劣而选择了自我保护。

两个人明明都想靠近彼此,却成了相互伤害,不欢而散。

我们课里还出现过很多类似的故事:被领导冤枉批评了一顿,然后欲哭无泪,解释不得。

从A的角度,他需要更好地学习一致性表达。在这个案例中,问题明显出在了人太习惯用否定的方式表达需求,对方却只能看到伤害而看不到需求。这篇文章我想从B的角度讨论一下,怎样可以让关系更和谐。

当一个人误会你批评你的时候,你可以说声“是的,对不起”。当你这样表达的时候,会怎样呢?

对方会感受到舒服、放松。因为无论你的声音是不是真的或对的,他感受到的是被回应而不是被拒绝,他感觉到跟你连接在一起而不是被你推开了。因此关系会被迅速打开,无关于内容层次的对错,而是两个人连接在了一起。

认错是一种跟对方连接上的方式。我无法改变你的频道,所以我调节我的频道跟你对接。而辩解,则让对方体验到被拒绝被推开。

并不是错了才要道歉,并不是真的才能承认。

记得《叶问3》开始的时候,叶问会让儿子先鞠躬道歉,不失大师风范。对于上面B同学来说,一句“是的,对不起,我自私了”,会让两个人有继续沟通的可能。

我认错,和我真的错了是两回事。不是因为我真的错了,而是我这么说会让你好受点,让你开心。看到你开心,我会更开心。那些哄女孩子开心的男朋友们,他们真的是认为自己错了而去说“对不起”吗?他们更多时候只是为了让对方开心。

我认错是我为了某个目的而选择性讨好,是一种灵活的策略,而不是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负责。选择性讨好并非是降低自尊的无奈。明明是领导错了,我却选择来主动承担,来背黑锅,不是我傻,而是我愿意使用这个策略。领导今天心情不好,找个茬就会数落我一顿。我认错,是为了给领导一个宣泄口,并非我真的错了。因为你好受了,我的日子才好过点。你不好受,最终更遭殃的还是我。我认错,只是因为你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着我的命运,而无关于这件事的对错。

我认错,和下次我会不会改是两回事。有时候对方需要的只是一个态度,一个台阶,无关于下次。如果你有个规条是“承认了错误就必须改”“做错了是不好的”“人不应该做错事”,那你的人生就固定到了一个小圈里,只有一种可能性。你需要看看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即使你真的错了,下次也都可能再犯,何况你其实没有错呢?

我认错,我做错了,下次我要改,这是三件事。我们可以把三者建立关联,也可以不建立关联。如果你局限在自己的逻辑里,你的生活就会刻板僵化,让自己和他人都痛苦。成熟的过程,则是灵活的过程,我根据情境而选择使用不同的规则。有的人只是形式上认错,心里却不觉得自己错了,比如说圆滑的人,虽然常被你看不惯,虽然没你清高,但他们就是活得比你潇洒。人家照顾好大局利益就好了,不需要照顾某个人。

如果你在关系中强势、盛气凌人、掌握真理,你会很爽,对方却不爽了。那你能得到什么呢?你掌握了真理,却失去了关系。

如果一句“对不起”或“是的”,可以换来沟通的可能性,可以换来和谐,你愿意说出来吗?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是你对你赢了,还是对方的开心和更加和谐的关系呢?

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通过解释、逻辑、强迫来改变对方,争取到更多。但是当对方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时候,你就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来适应关系了。水能大象无形,随时调整,所以能奔向大海,被老子认为是最厉害的东西。

婴儿的世界里是要求世界来改变,适应他,让他自己感觉舒服点。成年人的世界却是适度地调整自己适应世界,以让自己获得真正想要的结果。

有的人可能怕认错会使得对方变本加厉。是的,有时候当你承认错误的时候,对方会进攻得更猛烈。就像是你一旦把乳头给了一个饥饿的婴儿,他的确会狂吸一会儿。因为他渴望了这么久,一旦得到你了,当然要跟你多缠绵会儿。那不是对你的攻击,而是对你的满意,以及想要更多一点的满足感。你可以选择继续承受或选择适可而止,这根据你的需求和情境决定。

但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在明知道对方错了的时候,还要说软话;明知道对方在误会冤枉自己的时候,还要承认说你是对的。

因为我们内心里有很多圣旨一般的规条限制了我们的人生,打破这些你用了半生的规条,会让你丧失存在感,所以你可能会对其严防死守。这样的规条可能是:

人不应该误解他人,应该就事论事。

人不应该无理取闹,应该好好说话。

人不应该打破规则,应该遵守公众的规则。

人不应该情绪化,应该客观、和气。

人不应该按照错的标准做事,应该按照对的标准做事。

人不应该……而应该……

当你有这些规条束缚的时候,你的人生就陷入了单一。这些规条没有好坏对错,都是一种人生价值观。你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适度坚持,还可以选择不顾一切地坚持,直到你为了坚守自己的规条而头破血流关系断裂甚至牺牲一切,那叫信仰。但是你同时也要知道:你可以为了关系而选择灵活,不必如信仰般坚守。

也就是:

人是可以误解他人的。他误解我,是他能力有限,并不影响他爱我。他的确做不到有双火眼金睛,我也不想对他有这么高的要求。

人是可以情绪化的。人可以选择用自己舒服、真实的方式表达,而非一定要客观理性,实事求是。

人可以选择无理取闹。在自己感觉安全的人面前,尽情地自由自在。

这两种对于规条不同的态度,你会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呢?

当我们做一件事或跟一个人沟通的时候,我们有3个标准和方向:

让事情做对。

让自己开心和舒服。

让他人开心和舒服。

这三者有时候可兼得,有时候只能得到其二,有时候则只能得到其一。因此你要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坚持要按对的标准去说、去做,你就会有意无意拿对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他人,然后两个人都不怎么舒服。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超理智的妈妈认为“答应了就要去做”是一件正确的事,所以她在答应8岁的儿子周日去公园玩后,虽然周日下起了倾盆大雨,她还是带着儿子去公园玩了,最后因为下大雨,什么也没玩成,白折腾了一趟。这件事里就是:虽然做对了,但两个人都并不舒服。

如果你在受委屈的时候发了一顿火或因不想面对而选择了离开,你会很爽很舒服,但却做了一件让对方受伤也未必对的事。比如,如果你认为“情绪化是错的”,那么你发火的时候就做了一件让自己很爽但却是错的、让对方不舒服的事。所以你可以选择辩解或发火,只要你清楚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爽就好。

但如果你要选择关系和谐,你就要适度用一用“选择性讨好”,去做可以让对方舒服,却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些许不舒服,以及可能会违反你关于“对”的标准的事。

人生可以有对错,也可以没有对错,但最终都只是选择问题。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选择一条最适合的路就好了。

也许你以前只有“对错”这一个标准,万事皆按对的标准来做,这样会让你感到熟悉和安全。但是现在,你可以选择成长,选择看到更多的选择:

你也可以按照对方舒服和开心的方式去做,管它对错,为结果服务就好。

你也可以按照让自己舒服和开心的方式去做,管它对错,伤害了关系又怎样。

你也可以在这之间做一个平衡和排序,按照你想要的结果适度选择。

准备好了承担,就可以去选择;没有准备好也可以去选择,反正还是你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