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 »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思维能力与素养》四、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推理的隐含前提

关灯直达底部

典型案例

英国诗人乔治·莫瑞出身于木匠家庭,但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想在众人面前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问道:

“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不错,您说得很对。”诗人回答。

“那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

“那当然!”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逻辑辨析

在这段对话中,诗人首先敏锐地听出了贵族子弟发话中所隐含的前提:“如果父亲是干什么的,儿子也应该被培养成干什么的”。这个贵族子弟的推理是这样的:

如果父亲是干什么的,儿子也应该被培养成干什么的;

你父亲是木匠;

所以,你也应该被培养成木匠。

显然,这里隐含的前提是虚假的,诗人并没有直接指出这一隐含前提是虚假的,而是借助于归谬法以反问的方式来证明对方的隐含前提虚假,其思维过程如下:

倘若父亲是干什么的,儿子就应该被培养成干什么的,那么,父亲是绅士,儿子就应该被培养成绅士;

“父亲是绅士,儿子就应该被培养成绅士”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你父亲是绅士,你却没有被培养成绅士;

所以,并非“倘若父亲是干什么的,儿子就应该被培养成干什么的”。

诗人在对话过程中虽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反问,但这一简单的反问是建立在正确推理的基础上的,因而具有极强的逻辑力量。

知识链接

在实际的对话或写作过程中,人们进行推理或论证时,尤其是在进行演绎推理或演绎论证时,很少会把所依赖的前提全部明确表示出来,这样能使表达更简练。之所以这样做,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说话人认为某一前提或论据是不言而喻的、是一目了然的、是人所共知的。例如下面三个推理或论证:

(1)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因为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凡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东西都是有阶级性的。

(2)这个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是锐角三角形;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3)大庆油田出油了,因为如果大庆油田没出油,王进喜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而王进喜当选为人大代表了。

(1)是三段论推理或借助于三段论推理所进行的论证,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省略这一三段论的一个前提,或将之表述为“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因为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或表述为“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因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东西都是有阶级性的”。

(2)是选言推理或借助于选言推理所进行的论证,我们往往会省略它的第一个前提,即“这个三角形或者是直角三角形,或者是锐角三角形,或者是钝角三角形”这一选言前提。

(3)是假言推理或借助于假言推理所进行的论证,我们也会经常省略其中的某一前提,或将之表述为“大庆油田出油了,因为如果大庆油田没出油,王进喜不会当选为人大代表”,或表述为“大庆油田出油了,因为王进喜当选为人大代表了”。

不过,有时这可能只是说话人的一厢情愿,说话人认为被省略的前提的真实性不言而喻,但听者并不一定会认同。如,“伤风感冒不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所以,伤风感冒不能用抗生素治疗”省略了“只有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但听者可能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只有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因为对有些人而言它可能不是不言而喻的。

有时候,说话人略去某一前提,隐而不说,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一前提根本经不住推敲,如典型案例中绅士略去的前提“如果父亲是干什么的,儿子也应该被培养成干什么的”。

在推断说话人省略的前提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往往会面临多种选择,这时我们遵从宽容原则,即尽可能把说话人设想为一个正常的、有理性的人,假定他一般不会进行无效的推理,也假定他一般不会使用虚假的前提。前一假定就是尽可能假定他人所给出的论证或进行的推理是演绎有效的,然后按相应的规则去寻找未言明的前提或假设,使得所揭示出来的假设与已言明的前提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得出结论。前一假定优先于后一假定。我们来分析两个例子:

(1)考古学家发现的证据表明,甚至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便存在着灵魂不死的信念。在靠近古代部落附近的墓地遗址发现像衣服、工具和武器这样的随葬品,就是有关灵魂不死信念的最早证据。

(2)A:“你为什么不给老人让座?”B:“我又不是党员!”

B论证时依赖了什么假设?

(1)中的论证依赖的是“只有人们相信灵魂不死,才会随葬衣服、工具、武器这类物品,以便供死者死后的灵魂享用”这一假设呢?还是“如果在墓地附近没有发现随葬品,就证明那时人们还没有灵魂不死的信念”这一假设呢?前者和论证者已给出的前提“在靠近古代部落附近的墓地遗址发现像衣服、工具和武器这样的随葬品”,可以构成一个有效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其结论正好是论证者所要论证的结论——“甚至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便存在着灵魂不死的信念”。而后者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它和论证者已给出的前提只能构成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这是一种无效的推理形式。所以,我们选择前者。

(2)中的B在进行论证时所依赖的假设又是什么呢?至少有两种分析路径。其一,我们可以说B省略了“党员是应该给老人让座的”这一前提,他用到的是三段论推理:

党员是应该给老人让座的;

我不是党员。

所以,我不是应该给老人让座的。

这个三段论推理是无效的,因为它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

我们也可以说B省略了“只有党员才应该给老人让座”这一前提,或者说B做出了“只有党员才应该给老人让座”这一假设,他用到的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只有党员才应该给老人让座;

我不是党员。

所以,我不应该给老人让座。

在这种分析中,B使用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只是省略的前提是虚假的。这里,我们更倾向于后一种分析路径,因为其中所含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除这一理由外,还有一个理由,这就是A可以反问B:“难道只有党员才应该给老人让座吗?”显然,后一种分析更贴切。

不过,我们实际进行的推理或论证大多会更复杂,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才能解决。

扩展延伸

寻找假设或前提条件是各种能力型考试的常见题型,这种题一般要求考生寻找文中的结论和已存在的某个前提之间的桥梁,即寻找假设或另一个前提条件,通过这个桥梁,文中的结论才能顺理成章地成立。其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哪项是……得出结论所必须假设的?”“以下哪项是……最可能依赖的假设?”“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言论的假设?”如:

在20世纪50年代,癌症病人在病情被发现后经过治疗,60%的患者存活了至少五年。现在,这样的病人至少能存活七年。这个事实表明,由于医疗技术的提高,现在的癌症病人比50年代的病人在被发现患病之后存活的时间长些。

上述结论暗含着以下哪项假设?

A.在20世纪50年代,仅有60%的癌症病人接受了治疗,而现在接受治疗的人的比例大大提高。

B.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对于享受医疗保险的人来说,更可能获得免费医疗。

C.在癌症的发展阶段上,现在发现病情的时间平均来说不明显早于20世纪50年代。

D.与20世纪50年代的医生相比,现在的医生预测癌症病人存活的时间要长些。

文中明确表示出来的前提是:“在20世纪50年代,癌症病人在病情被发现后经过治疗,60%的患者存活了至少五年。现在,这样的病人至少能存活七年。”如果与50年代相比,现在的病人病情被发现时处于较早期的阶段,可得到及时医治,存活的时间自然长些,结论就不成立。所以,C是这一论证中所暗含的假设,只有它能在文中的结论和已有的前提条件间架起桥梁,其他选项都不具有这一功能。

怎么判定你选择的是否是正确答案呢?否定测试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一个答案是隐含的假设,否定它,再看看它是否严重地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若影响了,正确的答案就该是它。”(注:“彼得森留学应考系列丛书”:《逻辑/阅读应试指南——GRE,GMAT,LSAT,MCAT》,91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所以,当你在几个选项间举棋不定时,不妨尝试否定它们。

在寻找假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假设只是论点能够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即没有这个假设,论点一定不能成立。它不是论点成立的充分条件,因而,有了这个假设,论点也不一定就正确。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有医学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组织中往往含有过量的铝。同时有化学研究表明,一种硅胶化合物可以吸收铝。陈医生据此认为,可以用这种硅胶化合物治疗老年痴呆症。

以下哪项是陈医生最可能依赖的假设?

A.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组织的含铝量通常过高,但具体数量不会变化。

B.该硅胶化合物在吸收铝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作用。

C.用来吸收铝的硅胶化合物的具体数量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年龄有关。

D.过量的铝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原因,患者脑组织中的铝不是痴呆症引起的结果。

如果老年痴呆症不是因过量的铝所导致的,患者脑组织中的铝只是痴呆症引起的结果的话,根据已有的前提就推断不出陈医生的结论,所以,D在这里是必不可少的。其他选项不会对陈医生的结论带来这种毁灭性的影响。

勤思多练

1.找出下列推理所省略的前提,并分析推理的结论能否成立。

(1)我又不想出国,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外语?

(2)恺撒不愿接受王冠,所以,他一定没有野心。

(3)“我不是一个现代哲学家,因为现代哲学家们坚持认为,我们的灵魂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人一死什么都完了。”(注:[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杜鹃鸟有迁移的习性,因为杜鹃鸟是候鸟。

2.单项选择题。

(1)其他星球上如果也存在生命的话,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星球表面具有适中的温度,并且这种温度是处于适当距离之外的能源所提供的;第二,星球表面的这种适中的温度至少稳定地持续了37亿年。这样的条件在宇宙中是很难再满足的。因此,地球上的生命极可能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Ⅰ.地球表面的温度至少稳定地持续了37亿年。

Ⅱ.宇宙中几乎不存在一个星球,以地球围绕太阳的距离,围绕一个提供能源的恒星运行。

Ⅲ.其他星体上的生命要能够存在,必须满足地球上的生命的某些必要条件。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Ⅲ

(2)莱布尼茨是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他先于牛顿发表了他的微积分研究成果。但是当时牛顿公布了他的私人笔记,说明他至少在莱布尼茨发表其成果的十年前已经运用了微积分的原理。牛顿还说,在莱布尼茨发表其成果的不久前,他在给莱布尼茨的信中谈过自己关于微积分的思想。但是,事后研究表明,牛顿的这封信,有关微积分的几行字几乎没有涉及这一理论的任何重要之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地构建了微积分。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必须假设的?

A.莱布尼茨在数学方面的才能不亚于牛顿。

B.莱布尼茨是个诚实的人。

C.没有第三个人不迟于莱布尼茨和牛顿独立地构建了微积分。

D.莱布尼茨在发表微积分研究成果前从没有把其中的关键性内容告诉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