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一点是,你将开始注意自己好的品质,并给予自己夸奖和肯定。这是救赎自己的一部分——首先,你必须为了自己而这么做。
学学身边那些强势的人
“圣母”通常对自我价值及自尊的感知能力比较差,非常依赖于别人的认可。还记得第五章卡尔·罗杰斯提出的内外源评价吗?好吧,作为“圣母”,普遍需要建立起内源,也就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其他人的看法。
我们都认识某个会令我们感到惊讶或气愤的人,他们有很强的维护自我权利的意识。那么,我们需要学一点他们的样子。这里,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方法。至于哪个方法更有效,因人而异。所以,试着打开思维,想想你要怎么做。
“救赎性转折点”
这个理念是从我的一位编剧朋友那里听来的。“好莱坞要求,每个故事都要有一个所谓的‘救赎性转折点’,”他解释说,“比如这样的经典情节:男孩遇上女孩,然后又失去女孩,最终又和这个女孩在一起了。‘救赎’的部分就是,他们中至少有一人要经历一次戏剧性的性格转变,通常是一次让人茅塞顿开的领悟或顿悟,使他们最终能够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作为观众,我们通常在那之前就知道会有这样一个转折点,于是会猜测‘他们会不会……’这会令剧情看起来更紧张。”他告诉我,不光电影中会有这样的“救赎性转折点”,就连每一集电视剧也会有个小型“救赎性转折点”,例如曾获得巨大成功的《老友记》(Friends),在跨越多集的大转折之间总是夹杂着一些单集的小转折,例如,“瑞秋和罗斯会在一起吗?”如果你是带着这样的关注点去看电影或电视剧,你会注意到这样的剧情设计有多常见(当然,也有一些显著的例外,即那些通常被归类为“黑色”或“艺术”影片的电影,它们更倾向于接近现实)。
“救赎性转折点”的问题在于,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假的希望。通常,在我们成年之前,我们已经吞下太多这种东西,所以我们一路抱着很大的希望成长,期待能够遇到一个时刻:那些令我们失望或不够爱我们的人们茅塞顿开,然后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爱我们。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即便人们想要改变,这个过程也会很慢。就像布拉德·皮特在一次采访中说的那样:
“当我初入电影这一行时,有人告诉我‘你必须有一个性格曲线,并且必须有一个顿悟点’。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们并没有真正改变,我们只是在慢慢地进化。”
不过,我们对“救赎性转折点”的理念倾注了太多心血,以至于我们不会轻易做出改变(仅有的改变也是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我们一直在等待别人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我发现,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相爱的人身上,同样也体现在许多父母身上,而且支配作用尤为明显,兄弟姐妹及朋友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程度较低。
我和咨询者们一起发现了这一点,当我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对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希望时,答案中常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为他们对自己做出的事道歉;b)确认他们爱自己并为自己感到骄傲。他们幻想着对方能说出这样的话:“亲爱的,我知道,这么多年来,我都不是一个好母亲/父亲/哥哥/伴侣,而且我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但我爱你胜过一切,并以你为骄傲。请你原谅我,让我们重新开始。”
试着做你自己的父母
这里,我想要套用一下各种疗愈互助小组喜欢引用的《宁静祷文》(Serenity Prayer)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够把精力用在能够改变的事情上(并承认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同时能够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那么,我们便开始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良性自我救赎过程。”
为此,最需要我们做的是,给自己那些我们暗自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爱和关心。BBC有部电视剧叫《修道院》(The Convent),一群女人被送进女修道院,好让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整理一下自己坎坷的人生。其中有一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从始至终都在哭泣。她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父亲酗酒,母亲爱挑剔。她自己有四个孩子要抚养,她甚至时不时地产生自杀的念头。她来这座修道院,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让她能够感到平静的方法。电影中,她与语气温柔的修女有过一次面对面的长谈,那位修女看起来足有九十多岁,浑身散发着智慧和怜悯之情。我记得和蔼的修女这样对她说:“我敢肯定你一定能做个好妈妈(或者类似的话)。”
“现在,就把你自己当作你亲爱的孩子们中的一员,在她感到恐惧时给她安慰和鼓励,并照顾好她的饮食,让她好好休息。你知道怎么做,这里只是需要你把相关技巧用在自己身上。”那个女人从来没这样想过,却知道它会给予她什么样的帮助。有个场景很感人,她痛哭流涕地承认,她也是个严厉且爱挑剔的母亲(就像她自己的母亲那样),但她喜欢这个把自己当成孩子,然后去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好妈妈的想法。
不要认为你必须借助孩子才能挥发你的爱和关心。想想你喜爱的某个孩子(可以是亲戚,或者教子或教女),想想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他们沮丧或害怕时,你会对他们说什么。此外,人们对宠物的爱和关心也是个很好的例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试着做你自己的父母,就像你渴望别人能做到的那样,做个充满爱心又喜欢赞许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学会好好爱自己
有一本书,我越读越喜欢,那就是雪柔·理查森的《好好爱自己的艺术》(The Art of Extreme Self-Care)。书名本身就引人深思,因为它恰恰强调了一点,即当我们产生要适当地照顾自己的想法时,我们确实会感到风险、危险及恐惧。这个想法要首先认可自己并把自己放在首位,即便只是一时的感觉,我们也可能会觉得它极度危险,就像滑翔伞或蹦极一样。
自我肯定法
雪柔有很多建议更有挑战性,其中一个便是,每天对自己说“我爱你”,这一点儿都不夸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树立爱自己的意识。每天早晨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我爱你(加上你的名字)。”别笑!这听起来就很难,更何况要做到?恐怕我要告诉你,虽然我看到了这样做的价值,但我却在第一关就败下阵来,我的自身防卫机制太高了,我无法跨越。但有个非常聪明并且极富敬业精神的咨询者做到了。她对我说那是她遇到的最难的事情之一(她拥有多家全球著名院校的学位),但她承认这种做法真的改变了她。在那之前,她的生活中有诸多不顺——离婚、严重的机能失调、没有家人的支持、工作压力、疾病以及至亲的去世等。因此,她过得很辛苦,几乎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她告诉我:“不久前的某一天,有人对我说:‘你看起很高兴’,我才意识到,我那天早晨起床后就很高兴,近八个月来,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当然,她在接受心理治疗,同时也在对她的人生和人际关系做其他改变,但她觉得,每天早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丽贝卡,我爱你”,极大地增加了她的幸福感。
自我肯定法是颇具挑战性的一种做法,你可以自己选择说什么话来肯定自己,只要对你有帮助。令人惊奇的是,我在霍洛威监狱教授心理学课程时,自我肯定法特别受欢迎,并且十分有效。我的学习小组最喜欢的话就是:“我在打破陈规,勇往直前。”那里的女犯人们喜欢这句话,因为它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对于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句话反映了她们的真实状态。
对于组织这类句子,我能给出的唯一指点是,如果你以“我……”开头,后面可以接些积极的东西,并且要用现在时,这会有帮助。比如,你可以说“我正学着善待自己和爱自己”,或者“我正学着对让我筋疲力尽的事情说‘不’”,或者“我是一个好人”。无论是大声说出来,还是心里默念,这类肯定的话都很有帮助;最有效的做法是,尽可能面对镜子中的自己说出这类话。
“一日三好”日记
很多人成年后会发现,很难想到自己好的方面。严苛和自我批评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变成我们的“自话电脑”的默认设置。写“一日三好”日记(或只是简单地将内容输入手机中)将帮助你更好地善待自己,并形成更有益的思维习惯。重要的一点是,你将开始注意自己好的品质,并给予自己夸奖和肯定。这是救赎自己的一部分——首先,你必须为了自己而这么做。
这一理论源自20世纪90年代由马丁·塞利格曼等人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它要我们把重点放在关注自己的优势及乐观性格上,而不是弱点和缺陷上。大量的研究发现,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东西上能够使精神健康得到大大改善。通过将积极的想法写入“一日三好”日记中,你很可能在大脑中创建新的神经通路。这个想法是这样的:如果你能够每天将至少一件(不够三件事也没关系)你做过的值得称赞的事记录下来,并坚持几个星期,那么随后,即便你不再把它们写下来,你也能想到那些有益的新想法。
虽然,这对很多咨询者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但那些坚持下来的人表示,这么做确实对他们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有很大的帮助。当你意识到,你能够把所有可能会忽略(“哦,任何人都可以那么做”)或当作理所当然(“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得做晚饭的”)的行为及任务记录到日记中时,你会发现,这件事并不像听起来那么难。你在关注的其实只是那些平常的事,又不是什么超常的事。
在记录下每一个“事件”的同时,注明该“事件”表明的你的个人品质。例如:“我买了盆水仙花放在我的桌子上。我充满创造力、体贴又富有爱心。”同时,保护这些记录的隐私性,以帮助自己战胜各种批判性声音(如“微不足道”“可笑”“妄自尊大”“自负”等)的攻击。你还可以利用前一章中介绍的方法来对抗你遇到的批判性声音。
有几位咨询者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一日三好”日记,如下所示,希望你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虽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我还是去上班了。我是个可靠又尽职尽责的人。
·与正在遭遇困难的父亲通电话时,我尽力给予他支持。我是一个支持并关心家人的人,并且是真心实意地愿意帮助他们。
·我在某项运动中真是很努力,尽管我可以不那么拼命而只是到场做做样子。我意志坚定且富有激情。
·我做了个学习计划。我是个做事有条理并且渴望成功的人。
·我在演出中唱了一首歌。我是个有自信、有欣赏力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我与前男友见面了。当他说起与我最好的朋友有私情时,我只是听着,并没有做出任何评判。我表现出了谅解和宽容。
·今天参加了一个手语工作的面试,我其实有些害怕。但我还是保持了冷静,并完成了整个面试。我为自己骄傲,我很勇敢。
·有个从未见过的邻居过来找我,问我能否帮她检查一下她的喉咙。她有些尴尬,所以我先让她放松和平定下来,再帮她检查喉咙。陌生人的来访让我有些紧张,但我还是对她很友好,并帮助了她。
·今天去见了部门经理。我告诉她我觉得工作负担太重,问她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令人惊奇的是,她很愿意帮助我,并且说她并不知道这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我勇敢而诚实,竟敢直接找上司帮忙。
·今天按照吉米的烹饪书中教的方法做了道新菜。孩子们并不爱吃,但我还是保持了冷静。我敢于创新,我在选择生活、选择健康。
·我今天和X(女儿)一起看了电视节目,我们依偎在一起,边看边笑。我是个好父亲,留出了和女儿相处的时间。
·最终还是没有去F的狂欢派对,因为太累了。好主意!我是在好好地照顾自己,我可以下次再去。没有宿醉的早晨真好。
·没有买打折的名品服装,因为当时有朋友在场,我觉得有些丢脸。今天,我打了电话,通过电话买了下来。我迅速纠正了错误。我是一个灵活而又足智多谋的人,我克服了“我不值得拥有它”的心理。
·我帮助T和J解决了他们的争吵。我是个有创意的问题解决者,也是一个好妈妈。
·我帮助朋友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合租房子的问题。我是个很好的聆听者,对朋友热情并愿意帮助他们,我理解能力很强,并且体贴、客观,能够提供中肯的建议,并总会提出一些新想法。
·今天为我的表妹买了一个记“一日三好”的日记本,并在开头写下了三条我注意到的她所拥有的品质。我总是关心并支持别人,愿意和别人分享,并且积极向上,我希望能够帮助她看到她自身的优秀品质。
·我让4岁大的教女骑在我膝盖上,她很高兴。我是个有趣的人,容易与孩子亲近,不拘束、体贴、亲切,还有一点儿傻乎乎的!
分享了最后三个样例的咨询者说,她每天晚上写完这些后才去睡觉,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积极的东西上似乎能让她晚上休息得更好:“以前,那些没解决的问题和批判性想法总是盘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很难入眠。然而,这个‘一日三好’日记减轻了我的焦虑,入睡变得容易多了。”日记记了两周半之后,这位年轻的女士说,她对自己的感觉有了巨大的改变。她说:“对于我来说,我的大脑在一天中寻找的东西变了。我不再使劲儿折磨自己,不断地确认自己‘是个废物’。我的视角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在寻找‘让我觉得幸福快乐的东西’。”
做做这样的记录,即便你只是偶尔做一下,帮助自己储备一种在你遇到困难和自我怀疑时能够利用的资源。你可以回过头重新读一读你列出的内容,回忆一下你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自己感觉良好。大多数“圣母”看起来都强烈地忌讳自夸,所以才会非常抗拒这个练习。但是,坚持下去,你会得到很多。
一套单人茶具带来的突破
在最早来找我咨询的人中,有一位非常聪明并有着很高理想抱负的职业女性,她同时也是三个年纪不大的孩子的母亲。她从未特意为自己做过任何事。在治疗了大约6个月之后(当时接受治疗的理由是她要为了孩子做些改进),她带着满脸的兴奋出现了我面前。这期间,她非常努力,试图找出究竟是什么样的思维、感觉及行为模式,让她产生了难以忍受又挥之不去的沮丧感。
“我有了突破!”她一进门就喜不自禁地宣布。我很期待,几乎倾身到了椅子边缘,她做了什么能让她露出如此明显的愉悦之情?“我买了一套单人茶具。”她开始揭晓答案。我想我当时看起来有点儿茫然,因为我从未听说过“单人茶具”(虽然后来我自己也买了一套)。
“那是什么?”我问。她继续描述,就是一把小茶壶及配套的杯子和托碟。“茶壶的容量只够两杯茶,”她说着,随后露出一个调皮的笑容,“但是只供我独享。”
对于这个习惯自我牺牲的女人来说,这无疑是个转折点。这打破了她的“死板的个人规则”,即“任何时候,她都不应该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家人的需求之前”(不能……否则会发生一些可怕的事,就像她小时候那样)。这看似微不足道但却非常勇敢的尝试,让她开始打破这种观念的束缚。她那个成年人的理性大脑已经向内心深处那个迷信的幼年大脑证明,对自己好一点点不会为家庭带来灾难。这一小步为她进一步尝试开辟了一条通路,包括腾出时间去参加“艺术家的约会”,以便培养她的创造性[正如朱莉·卡梅伦在《艺术家之道》(The Artist’s Way)中建议的那样];以及考虑缩减生意规模,以便能够减少工作时间,多陪陪孩子们,还可以有时间进行她的创意写作。
你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
在打出了“你值得拥有”的口号之后,知名化妆品品牌“欧莱雅”几乎是垄断了一种重要理念,即权利理念。它极力地鼓励你购买其美发产品;作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你有重要而宝贵的价值,你应该用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只不过,很多人从内心深处觉得很难将时间、金钱和爱心分配到自己身上。我们的感觉恰恰与欧莱雅想要灌输给我们的理念相反:我们不配得到任何非常好或特别的东西。通常,“圣母”总是把他们的时间、精力、金钱和爱奉献给其他人,唯独不给自己留一点点。然而现在,为了你的心智健康、身体健康、快乐和幸福,我鼓励你开始为自己着想。
那么,你有什么可以起到像单人茶具那样作用的东西吗?让我推荐的话,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还是可以列举几种咨询者们常用的方法:游泳、享受奢华浴疗、滑旱冰、跳舞(踢踏舞、尊巴、交谊舞、萨尔萨舞等)、跑步(马拉松,或只是围着公园跑两圈)、写东西、画画、参观美术馆、参加音乐节、骑马、遛狗、按摩、加入唱诗班、约朋友一起安排活动(这里并不是指晚上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走进大自然、水上活动等。这个清单是写不完的,并且是非常个人化的。我鼓励大家回想一下幼年或年轻时让你们觉得快乐的事,看看现在还能不能重温一下。现在再做的话,形式可能会略微不同,例如,用上舞蹈培训班代替泡吧跳舞,但它能够带来同样的快乐和自由感,既是一种权利的享受,也是一种滋养。
那位从日记练习中培养了自我价值感的咨询者,同样也非常努力地去寻找能够加强其趣味感和感官享受的活动。很多年来,她一直在忽视或者说是在惩罚自己的身体,取而代之的是努力争取高超的学术成就、超时工作、参加无趣的健身活动,以及饱饥交替的饮食模式。在接受了4个月的治疗后,她有了如下改变:她开始参加羽毛球课,因为这个课程既有趣又能交到朋友;她报名参加了正念课和瑜伽课;此外,她还参加了健康农场一周住宿活动,从那里了解了快乐而健康的饮食及锻炼理念;最后,她还参加了一个性爱讲习班。她还购买了芬芳的沐浴及身体护理产品,又买了很多美味的健康食品,以此更好地对待自己和自己的感受。当我在某个假日过后再次见到她时,她浑身散发着生命力、能量和兴奋。她感谢我让她找到适合她的步伐的新兴趣:“如果你在开始的几次见面时就对我说我必须做这些事,我一定会全然抗拒,根本不会照做。但是,你却只让我关注让我活力上升的事,于是我就照做了。”
那么,是什么让你的活力上升?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儿模糊不清,不知该从哪里着手,但是,我们可以回到第三章内容,听听你的身体告诉了你什么。当有人给你建议或对你有所要求时,你的身体的回应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称之为活力上升或下降(对很多人来说,他们的胃有直接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本能反应”)。这种感觉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儿,而我们通常不是没注意到,就是直接忽视它。
在寻找能够让你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感觉的活动时,慢慢监测你的注意力放在了哪里,以及什么让你产生了兴趣,或者说,让你活力上升。然后,按照你自己的节奏,把这些来自身体(或你的潜意识)的线索付诸实践。你会被什么样的活动吸引,以至于你想要试一试?试着先在你的日记中做个计划表,不要因为别人的请求就改变自己的计划。把自我改变作为一个优先项,看看它是怎样开始慢慢改变那些埋藏在你心底的自我价值观的。
把一天的活动分为若干等级
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正念冥想课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种理念是,“把一天的活动分为若干等级”。我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很多咨询者,他们发现,这个方法很简单,但非常有效。你要做的就是:
·把你一天中要完成的每一项任务及活动都列出来,然后按照“消耗级”“精通级”(即你觉得自己擅长的)及“乐趣级”进行分级,分别用字母“D”(draining)、“M”(mastery)及“P”(pleasurable)一一标记。
·接下来,想一想你该怎么做才能把某些你觉得属于“消耗级”的任务或活动变成“乐趣级”或“精通级”。
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但有趣的是,对某个人来说属于“消耗级”的事儿,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却属于“乐趣级”。例如,对于很多人来说,处理邮件就属于“消耗级”活动,但对有些人来说,它却属于“精通级”,因为他们觉得发完邮件后,感觉很好。有个女人甚至说,对她来说,查看邮件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因为她永远都不知道收件箱里的下一封邮件会来自谁,而它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奇和冒险。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活动——通勤,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件消耗性活动,但也有人表示,如果你在路上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播客,或选一本书来读读,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令人愉快的。其他活动还包括:早晨花点儿时间品尝你最喜欢的饮品;使用芬芳的沐浴露,尽情享受这种芬芳;给身体涂上润肤乳,并享受这种感觉;有空的时候看看周围的自然景色,早晨离开家时听一听路边鸟儿的歌唱……
其中,很多活动都用到我们的五官。通常,当我们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视觉上时,会忽略嗅觉、触觉、味觉及听觉。同时,我们会咬着牙关掉自己的感官意识,去做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样,我们便剥夺了自己享受更丰富体验的权利,甚至错失了收获惊喜的快乐。
与住在心里的孩子谈一谈
还记得《修道院》中修女给那个绝望的女人的建议吧,但不仅仅止步于此。事实上,你需要与更年轻的自己交流一下,就好像她/他正与你待在同一间屋子里一样。
我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是听了我的临床督导林恩·乔丹博士提出的建议。我当时有一个咨询者,每次谈话她都特别气愤,我很害怕,到了害怕与她见面的地步,虽然我依然觉得她是一个正在承受痛苦和折磨的人,也觉得自己应该帮助她。
“是住在你心里的孩子在害怕,”林恩说,“在这位咨询者来之前,你可以对这个孩子说些可以让她产生安全感的话吗?”
我当时想,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问题(当然,我只是暗地里这样想,按照我一贯的“可爱”作风,我当然是删除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一点头绪都没有。”我回答道。
“那么,这样说怎么样:那个可怕的咨询者就要来了,你要不要先到别的房间玩一会儿,让我来处理这里的情况。”林恩简单直接地给出了建议。
我是带着满心的怀疑离开的。但是,接下来那周,就在那位咨询者快要到来之前,我想起了那个主意。我想,反正没什么损失,不妨试一试。于是,我正儿八经地告诉那个住在我心里的孩子(我画了一张自己大概3岁时的画像),我会对付这个吓人的成年家伙,而她可以去别的房间玩一会儿或睡一觉,我会保护她的安全。猜猜结果怎样?非常有效。我想,这是因为,它把我大脑中负责“前逻辑推理部分”(pre-logical reasoning,我称之为“学步幼童的恐惧”,即一种长期存在的巨大的愤怒、矛盾、对抗和不喜欢)与我的成年人理性推理能力分开了;所以我才能够坐在我的咨询室里,凭借我成熟的培训所得、技能及专业知识应对一切,而年幼(害怕)的我则安全地待在“另一间屋子里”。
从那之后,我把这个方法教给了咨询者。对很多被施了“可爱的诅咒”的人来说,“学步幼童的恐惧”通常也存在于他们的工作中。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实用且有帮助的策略。然而,对于部分“可爱的人”来说,他们的创伤形成于青少年时期,他们需要与内心的青少年谈一谈,可能会更有效。
萨拉与15岁的自己之间的谈话
还记得第五章中的萨拉吧。她觉得自己被当前的生活状态困住了。这归因于她十几岁时形成的一些极具局限性的观念。她那时过得并不快乐,她是一个“亲切的胖朋友”,她一直认为,男孩儿们与她说话只是为了接近她漂亮的好朋友。她同意在一个疗程内与15岁的自己谈一谈,看看这种方法能否帮助她做些改变。
就像大多数咨询者的反应一样,萨拉首先充满了尴尬和怀疑。我让她想象更年轻的她就坐在这间屋子的备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象她的样子,然后与她对话。
“你能说出她身上的三个优点吗?”我问她。“体贴、愿意付出,并且非常积极乐观。”她马上答道。我告诉她,我觉得她可以多说一些:“15岁的萨拉就坐在那儿,并且想知道男孩们是怎么看她的。假如你是她的教母,你会说什么?”
她笑了,然后说:“萨拉,一切都会变好的。根本不关外表的事。你热情、搞笑又有趣,大家都喜欢你,这会让你非常持久地受欢迎下去。”
后来,萨拉说,这是她做过的最难的事情之一。“它是那么令人痛苦。但我还是试着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了下去,我一直把那个女孩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我想要帮助的人。”
萨拉加强了她的训练力度,开始尽量少喝酒。她的目标是,参加一些饮宴聚会,但不再做那个喝到最后的人。“我曾经告诉别人,没有灰皮诺白葡萄酒,我就没有了个性,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我有趣的一面一直都在。办公室里的人们都很喜欢我,我知道我融入了他们。”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公益长跑项目,并加入了一家跑步俱乐部。在那里,她开始慢慢(非常慢)地意识到,尽管她总是一副冷酷的样子,平时都是一身慢跑运动装的打扮,还总是大汗淋漓的,但还是有一些男性对她表现出了兴趣。与心里的少年交谈的这种方法并不是灵丹妙药,但它可以奇迹般地让你冷静下来,并让你可以运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成年大脑来解决问题。
我有个朋友,她刚经历过一次带给她巨大创伤的分手,她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同时也感觉很孤独。她说她会开车转一转,想象着6岁时(她父母离婚的时候)的她就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你瞧那儿,那边,”她会亲切地说,“一切都会好的,我会照顾你的。”
小结
在这一章中,我描述了一系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身价值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想着你是在救赎自己,给自己一直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爱和关怀。
·试着明确地表达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并经常把它说给自己听(即便只是在自己一个人时这么做)。
·习惯记“一日三好”日记,以便留意并夸奖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想一想善待自己的方式,并心无愧疚地享受它们。
·将一天的活动分为三个等级:“D”表示“消耗级”,“M”表示“精通级”,“P”表示“乐趣级”,然后想一些简单的方法,让你可以将某些“消耗级”的活动变成“精通级”或“乐趣级”。
·在你感到焦虑或孤独时,试着以一种安慰式和鼓励式的语气,与住在你内心深处的孩子或少年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