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特别篇 有时候“判断”是一种“剧毒”

关灯直达底部

如果“判断”只是让人觉得高兴,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时候人们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判断,反而会让自己或他人备受折磨。

有一位母亲曾向我咨询过一件事:“我的女儿总不爱学习,该怎么做才能让她好好学习呢?”据说为了让女儿能够考入顶尖的XX大学,她将女儿送入了精英教育式的初中、高中连读学校。这所学校要求学生晚上必须在教室上自习,根据成绩的高低,学生的毕业旅行目的地也会有所不同,总之是一所各方面要求都有点“过火”的学校。母亲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希望让女儿过上美好的人生,但实际上她是因为自己念书的时候没有考入好学校,所以希望通过女儿的人生来挽回遗憾。她的内心隐藏着这样的怨恨和不甘。

我觉得这位母亲对她的女儿来说是一个“奇妙的存在”。一些琐事就会令她动怒,对女儿大发脾气;刚刚还对女儿说“你这种水平什么学校都考不上”,没过一会儿就开始哭着喝闷酒。她的女儿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否定人格,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这么拼命努力学习,进而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个家里生活,到底为什么而活着,由此陷入情绪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后来,她的女儿在中学二年级的时候,于一个秋天的深夜里,在浴室里割腕自杀了。幸运的是,女儿及时被人发现并送往医院。但是在这次事件之后,母亲对女儿辛辣的态度和强制学习的方式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她来咨询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女儿爱上学习”的时间就在女儿自杀后不久。自那之后,她的女儿开始出现自残行为,高中中途退学,最终也没能进入大学学习。

像这样惨痛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不少人在幼年的时候或许都有过类似体验。又或者作为父母,你现在就正做着同样的事。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去勾勒一个虚幻的理想化环境,而在于该如何去帮助他们接受这样不美好的现实。请.加.微.信.公.众.号:tobseller,每.天.分.享.最.新.畅.销.书.籍,十.万.书.友.等.待.您.的.加.入。

“潺潺溪流”一般的心灵

佛教往往客观地审视人们面对的苦痛和烦恼。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判断”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否有问题,我始终认为这位母亲的内心一定隐藏着什么原因,而我该试着去进入她的思考模式,这样才能帮她消除苦恼。

从这位母亲的角度来说,“自己没能考上XX大学”这样的想法(挫折感、失落感)就是苦恼(愤怒)的原因。虽然没能考上XX大学这件事是事实,但是这位母亲却这样“判断”自己:因为没能考上大学,所以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这位母亲也是判断的牺牲者,这样的判断导致她对自己产生愤怒,患上忧郁症,出现乱发脾气等症状。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正是“判断”(自以为是)。“想要考入大学”的愿望和“没能考入大学”的判断,让陷入偏执的自己以及女儿备受折磨。

人们因为三种执着而痛苦:
①想要得到某种事物的执着——但是却无法实现。
②希望能够永远拥有已经得到的事物——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
③希望抛弃让人苦痛的事物——但却常常事与愿违。
那么,当这些痛苦都停止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那是一种对“痛苦根源的执着”彻底停止的状态,并不是痛苦的现实本身停止了。

      ——选自《在鹿野苑对五比丘的开示·相应部》      

当人们感到痛苦的时候,必然是因为内心有所“执着”。原本人心就如同潺潺溪流一般,不会留下任何痛苦,但是由于执着而陷入停滞,就会产生痛苦。如果让自己、对方,或者其他任何人感到痛苦,那么这件事本身一定有问题。请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只会是死路一条。我们可以对照佛陀的思考法来这样思考:

·由于“无法实现过去的愿望”产生了痛苦。
·由于“搞砸了”(原本不应该失败的)的判断产生了痛苦。
·由于“对方必须这样做”的期待和要求产生了痛苦。
·必须放手这些“执着”,否则只会永远让自己和对方陷入苦痛的泥沼。

避免“无”中生“有”

判断——判定、偏执、单方面的期待和要求——就是一种“执着”。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原本人们的头脑中不存在任何判断,但是我们从家人、老师和朋友那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学会了“必须这样做才行”的判断方法。

确实,面对工作、生活和未来,我们必须做出判断,有时候“下定决心”反而能让我们看清内心的方向。但是不管是怎样的判断,一旦陷入执着,就会产生痛苦。这是因为现实是无常的,它总是在时刻变化着。

曾经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这就是一个事实。那么这样的“愿望”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已经不存在的“妄想”。正因为内心有执着,所以反而觉得这份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其实它已经不复存在。

希望自己一定要过上某种生活,或者希望他人一定要做某件事,这就是一种“判断”。但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所以它又是一种“妄想”。执着于妄想的“判断”,反而让自己和对方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

我想读到这里的每位读者,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解放自己的心灵了吧。在佛教中,认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存在”的想法被称为“颠倒”,也就是“错觉”。一定要让他人做某事的强迫症和期待就是一种“错觉”。

我们必须摆脱“错觉”。我们应当更专注于眼前的现实,尽全力去理解现实,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放下痛苦的方法

模仿佛陀,可以学会放下痛苦的方法。

刚才我们提到,“因为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之中,所以它又是一种妄想”。可能有的读者对于这样的观点感到吃惊,但这就是事实。请务必意识到“判断只不过是妄想而已”。这个事实就如同害怕“纸做的老虎”的心理一样,只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消除我们心中的阴霾。

但是不少人觉得“放弃妄想很困难”或者“无论如何都无法放手”,所以感到很痛苦。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心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实践佛陀的思考法和洗涤心灵的方法。怀抱“维持现状只会更加痛苦,所以我希望解放自我”的愿望,才能让你开始全新的人生。

人生总有痛苦,但是痛苦都是能够消除的,并且都有消除的方法。原始佛教中将这样的方法称为“道路”。

下定决心,放下“会带来痛苦”的判断,并实践这样的方法,这才是“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这是最棒的人生。

与其痛苦地度过一生,不如早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放下过去,放下“判断”,让内心恢复自由。

在你年幼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不为“判断”而痛苦的幸福时光。我们都希望能再次找回当时那颗自由的心。

活在当下的人,就如同举着火把走入暗室,唯有光明能驱散人生的阴暗。
活在当下,是因为他获得了智慧之光——正确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法。

      ——选自《四十二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