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全文在线阅读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中摆脱出来

关灯直达底部

笔者认为,大部分人都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意他人的看法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这样的在意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有时候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会形成一种压力和负荷,导致自己在重要关头发挥不出真正的实力。这样的人可能会因为他人一句无心之失而伤心难过,或者因他人的一个表情就开始胡思乱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真实的一面,我们不应当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那么,作为“终极的自由人”,佛陀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

“过度在意他人看法”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我们常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他人面前自己仍能内心平静的样子。当我们觉得自己被他人喜爱,或者能够受到他人认可的时候,内心就会比较平静。

所以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件事的本质在于“承认欲”。例如笔者认识的某位男性,在家里的五个兄弟之中排行老二——不上不下的位置——因为是二儿子,所以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疼爱。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他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因此特别重视自己的衣着,通过社交媒体不断扩展自己的人脉,成了公认的“社交家”。但他总是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心中充满不安。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承认欲。

当然,每个人都有承认欲,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变得如此在意他人的看法”。让我们看一下这其中的心理过程:①想要得到认可(过于看重自己的价值),产生欲望;②对这样的欲望产生心理反应,开始在心里妄想:到底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承认欲引发了妄想,这就是“在意他人看法”的本质。

“在职场中同事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是不是被大家讨厌了?”“因为这次的事件,对方是不是已经不信任我了?”……这些不安都是由于过于重视自我价值而产生的妄想。

过多的妄想就会变成胡思乱想。总觉得自己被人讨厌,总觉得大家在背地里嘲笑自己,总觉得大家都在说自己的坏话,比较严重时,甚至害怕和周围的人发生视线接触,觉得周围的每个人都是敌人。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烦恼都是心结,只有自己才能解开。

要从这样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自己的妄想。

不要对妄想信以为真

关于消除妄想的方法,有几点希望读者多加注意。

第一,妄想是没有止境的。不论是多么消极的事情,只要是妄想,就会轻易地浮现在脑海里。可以是不知廉耻的事、残酷的事,或者是平时对人说不出口的事,都会轻易地在脑海里形成妄想。这和“梦中的世界”是一回事儿。

通常来说,人类的大脑会将所有的见闻转换为“反应的记忆”。对于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甚至没有太注意的事物,大脑都会做出反应,并以记忆的形式保留下来——在佛教修行中,如果能达到深度禅定的境界,也就是高度集中的状态,便可以体验到这种记忆——但是各种记忆交织在一起,有时候也会产生并不存在的妄想。愤怒、忧郁或怀疑等各种心理活动会让人失去理智,“无中生有”。

笔者曾经在佛教讲座中听到过这样的发言:有的人年幼时有过迷路的经历,于是会经常梦见双亲去世;有的人年幼时被母亲狠狠地责骂过,就在梦中见到母亲拿着刀要杀死自己。真是啼笑皆非的梦,可见梦和妄想都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

在现在这个时代,通过网络和大众传媒,有无数的信息和影像涌入我们的视野,这些信息往往也是烦恼的根源。这些被动输入大脑的“反应的记忆”可能会以我们自己也未曾想象过的形式重现在脑海里。

但是,这一切终究只是妄想。从一开始就应该清楚意识到:妄想绝对不能信以为真,妄想始终只是妄想,不论浮想起什么内容,都别做出反应。

放下无法确认的事物

另外一点需要读者注意的是,妄想是一种无法确认的事物。人们在做梦或者产生妄想的时候,可能会这样思考:“这是不是预示着要发生什么重大事件呢?”或者“是不是因为某个原因才做了这样的梦呢?”

笔者无法否认现实和妄想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但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认妄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一旦想要确认或者相信妄想中的内容,我们就会步入“妄想的世界”,相应地,我们就和“正确的理解”渐行渐远。

我们该追随妄想而去,还是采取正确的思考法?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在佛教中,答案显然是后者。

此外,其他宗教与佛教(Buddhism),即觉醒者的思考方法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能否从妄想之中找到真理”。

在众多其他宗教的精神世界中,都会把“无法确认的妄想”奉为真理。超自然现象、占卜,在与这些近似的其他精神世界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倾向。但是从佛陀的思考法来说,任何无法确认的妄想都应该从一开始就果断放手。对此,佛陀自身也明确地叙述了其理由:

世界是永远存在的吗,还是会迎来毁灭的一天?世界是有限的存在,还是无限的存在?灵魂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死后的世界里有没有天堂?我认为,这些都是无法确认的事情。
因为即使确认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清心寡欲、超越欲望所带来的一切苦恼的修行本身来说,这些答案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我认为能够实现上述这些目的,或者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的的事物才是切实存在的。
那就是:①人生始终和苦难相伴;②苦难都有根源;③苦难都能解脱;④存在解脱的道路。此即四圣谛。

      ——选自《对弟子玛伦普塔的教诲·中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格外重视佛陀这种坚定而合理的态度。不论面对怎样的苦难,都不要无谓地去追寻前世因果和死后世界等无法确认的事物,因为原始佛教认为这些事物对于摆脱苦难是不必要的,是否追随这些无法确认的事物是每个人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佛教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理解现实中苦恼的真正含义,并从中解脱出来,恢复自由之身。

摆脱苦恼的方法包括禅法和内观等理解和净化心灵的修行,以及以慈悲为主的多种思考法(佛教的本质)。通过实践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从现实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我们不应追随妄想而去,而应该仔细理解自己的内心,学习合理的思考法。既然你的苦恼来源于你的人生,那么你必然能够从自己的人生中找到解决之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在意他人看法的人来说,首先要忘掉自己的妄想,因为妄想就是让你在意他人看法的元凶。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和妄想之间的关系。

妄想始终只是妄想,妄想可以无限大,没有任何根据。从此以后,不再追随任何妄想,这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的心灵都能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