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全文在线阅读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大脑,他会加倍愚蠢”

关灯直达底部

这部分的标题取自德斯蒙德·瑞安(Desmond Ryan)告诉我的一则以色列笑话里最妙的一句话。笑话中的其他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是这句有趣的话概括了理性障碍可能引发的后果——在智力上更聪明并不能保证不做蠢事。对于污化心智程序导致的非理性行为而言,这一点尤其正确。

人们之所以常常获得污化心智程序,原因在于它通常被包裹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并且,这个故事常常很复杂。那些低智商的人对这类复杂的故事往往并不买账。然而,复杂的心智程序对中等智商或高智商的人而言,却很有诱惑力。在互联网上对阴谋论、逃税计划、暴发户计划、“玩弄”股票市场计划和彩票中奖方法的相关案例稍加搜索,你很快就发现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极具诱惑力的复杂性。例如,许多暴富计划都涉及不动产交易,而与这些交易相关的税收制度非常复杂。许多彩票中奖“秘籍”中都涉及使用复杂的数学和概率进行解释(这些解释都是错的!)。“玩弄市场”股票投资建议常常涉及数学和所谓的技术分析图表。

被欺诈性投资计划欺骗的人可能并非低智商,这一直觉在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委托进行的一份研究结果中得到了证实[1]。这份研究调查了165名在欺诈性投资计划中损失超过1000美元的人的想法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并把他们和另一组没有受到过金融欺诈的人的想法和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诈骗受害者的受教育程度要比对照组高很多——在投资诈骗受害者组中,68.6%的人至少拥有文学学士学位,而在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仅为37.2%。在投资诈骗受害者组中,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个体比例是74.1%,而在对照组中这一比例是56.4%。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数据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投资诈骗受害者不可能是低智商人群。若是非要找出什么不同的话,只能说这种污化心智程序对于那些智商较高的人更具有诱惑性。

社会中常见的不理性行为背后那些制造麻烦的心智程序大多是由中等或高智商人群编造的,影响的对象也是中、高智商群体。结果导致很多以聪明才智著称的名人频频做出不理性行为。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举世闻名的思想家,但他却是一名纳粹的辩护人,还用看似有理实则空洞的逻辑为自己的信念辩护。他组织了学生准军事营,常常在信上署名“希特勒万岁”。著名的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s)是铊元素的发现者,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尽管他不断被“通灵者”欺骗,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唯灵论的信仰。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同样也因受“通灵者”欺骗而名誉受损。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精于语言文字的使用,但在“二战”中,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通过意大利广播为法西斯做宣传。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2]。

许多极端邪恶的观念传播者都是智商很高的人。在纽伦堡接受审判的战犯中,很多人的IQ测试得分都高于125分;在14名策划最终解决方案的人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对否认犹太人大屠杀的关键人物所做的调查表明,这些否认者的名头包括:印第安纳大学欧洲史硕士学位获得者、知名“二战”人物传记的作者、里昂大学文学教授、常春藤大学所用教科书的作者、斯克兰顿大学的英语教授和西北大学教授等[3]。当然,神创论倡导者的身份也包括许多拥有大学学位的人。

认知科学家已经揭示了聪明人的观念与事实严重不符的部分原因。一种解释就是“知识投射倾向”(knowledge projection tendencies)。这个观点认为,在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中,我们以前绝大多数观念都是正确的,用已有观念作为过滤器来处理新的数据,能够使知识积累的速度更快[4]。这个观点被用来解释演绎推理中的信念偏差效应。认知科学家乔纳森·埃文斯(Jonathan Evans)及其同事认为,由于信念修正与大脑中的很多信念网络存在交互效应,因此它的计算成本很高。所以,他们断定,认知吝啬鬼可能倾向于接受未经任何逻辑推理但又看似可信的结论。只有当人们在面对难以置信的结论时,认识主体才会对假设进行逻辑推理。他们认为,当人们身处一个绝大多数信念都为真的知识领域中时,这个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在上述理论中前提假设的满足至关重要,即只有个体身处多数信念都是正确的某一知识领域中,才可以用当前的知识结构帮助自己更快地吸收新的知识。然而,如果个体使用的信念子集含有大量错误信息,知识预期就会耽误对正确信息的吸收。理解神创论或大屠杀否认者的关键点就在于此。尽管知识投射倾向在多数情况下都行之有效,但是,它也会将一些在“错误信念之岛”上的人隔离开来,使得他们无法逃离此岛。简而言之,当在错误的情境中使用知识投射时,有可能导致“知识隔离效应”。因此,尽管知识投射可能会使人们快速地吸收新的正确信念,但它也可能是一个陷阱。当人们不断地调用错误观念集合,使用这些错误信念对证据进行评估时,他们会迅速地积累更多错误信念,并为未来进一步的知识投射做好了错误知识储备。

错误信念之岛上的知识投射也许解释了这种现象:聪明人会深陷于特定的知识领域不断犯错,并由于知识投射效应而无法逃离。这些人常常使用他们强大的计算能力将自己的信念理性化,并避开怀疑者的观点[5]。当知识投射产生于错误信念之岛上时,对于那些没有受到知识投射影响和计算能力低的人来说,投射后产生的观点与错误信念并不相同。这也许就是为何一些最有害的污化心智程序是由那些最聪明的人发明,并且也是被那些聪明人获得的。(“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大脑,他会加倍愚蠢!”)没错,这种人“有两个大脑,结果是两倍愚蠢”。

[1] 该研究来自消费者诈骗研究中心(Consumer Fraud Research Group,2006)。

[2] 这些例子来自多篇不同的文章(Bensley,2006;Brandon,1983;Bulgatz,1992;Dawes,1988;Farias,1989;Lehman,1991;Lipstadt,1994;Moore,1977;Muller,1991;Randi,1980;Shermer,1997;Stenger,1990;Torrey,1984)。

[3] 关于纳粹战犯的信息,参见拉格菲尔德的文章(Lagerfeld,2004)。关于博士学位,参见:(Gardner,1999,p.205)。关于对大屠杀的否认,参见:Lipstadt,1994。

[4] 斯坦诺维奇(Stanovich,1999)使用“知识投射”的概念将发生在认知科学不同领域中的争论进行分类(Dawes,1989;Edwards and Smith,1996;Koehler,1993;Kornblith,1993;Krueger and Zeiger,1993;Mitchell,Robinson,Isaacs,and Nye,1996)。埃文斯等人使用该论点解释发生于三段论推理过程中的信念偏差效应(Evans,Over,and Manktelow,1993)。关于知识同化,请参见汉布里克的研究(Hambrick,2003)。

[5] 很多研究对合理化倾向进行了讨论(Evans,1996;Evans and Wason,1976;Margolis,1987;Nickerson,1998;Nisbett and Wilson,1977;Wason,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