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6.1.7 抑郁的发展性因素

关灯直达底部

患抑郁症的高峰期在25~44岁,最常见发病年龄在32岁左右(Ebmeier et al.,2006;Judd et al.,1998;Moore&Bona,2001)。然而,各年龄段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以往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抑郁的患病率在增加(Moore&McLaughlin,2003;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2003)。

在美国,约有2.5%的儿童和8.3%的青少年报告患有抑郁症(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2000)。因为年轻人可能缺乏用于描述抑郁情绪必需的词汇和洞察力,所以即便是诊断标准一样,抑郁的可观察表现也会有所差异。警告信号包括非特定躯体不适,例如头疼、肌肉酸痛、胃疼或疲劳、逃学或学习成绩差、不可解释的易怒、哭喊、厌烦、社会退缩、厌倦、酒精或物质滥用、愤怒或敌意、人际关系困难和鲁莽(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2000)。如果不加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学业失败、酒精或其他药物滥用甚至自杀问题(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2)。

发展性因素也影响着抑郁的性别比例。整个童年期,男孩和女孩患抑郁症的比例基本持平。然而,从大约13岁开始,女孩患抑郁症的人数开始上升,而男孩仍然保持不变或甚至下降(Cyranowski et al.,2000;Nolen-Hoeksema,2001;Parker&Brotchie,2004)。到青春期后期,男孩和女孩患抑郁症的人数的比例约为1:2,此后该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这种发展性性别差异至今并未得到清楚的解释,可能生理、心理以及环境因素都有参与。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激素、在青春期有关身体变化的自我意识、胜任感差、社会经济劣势、受害、慢性生活应激源、低自尊和应激反应过大。对于女性来说,这些因素的所有或一部分可能会使其增加发病风险或维持其心境障碍(Nolen-Hoeksema,2001;Parker&Brotchie,2004)。

儿童与青少年和成人一样会患抑郁,但其症状和表现可能会不同。

除了女性之外,高神经质(例如,有抑郁、焦虑和情绪性反应的倾向)人群也易患上抑郁症。高神经质的儿童更容易患严重抑郁(和焦虑障碍)(Parker&Brotchie,2004)。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见第1章),影响女性大脑的激素(生物因素)可能更容易作用于高神经质人群(心理因素),因此增加他们对社会应激(社会因素)的脆弱性并更容易在青春期及之后体验到抑郁。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抑郁通常不被识别和治疗(Wang et al.,2005)。这很糟糕,因为早发的抑郁通常会持久、复发并一直持续到成年(Weissman et al.,1999)。

在发展谱系的另一端,超过60岁的老人约有10.6%会患上抑郁症(Baldwin et al.,2002)(见第13章),约1.3%的老年人会患上恶劣心境(NCS-R)。我们已经了解了生命早期抑郁的发作;随着美国老龄化程度的增加,研究者将更多地研究生命晚期抑郁的发作(Kessler et al.,2005;Klerman&Weissman,1989;见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