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世纪开始的战争持续了好几百年,这普遍导致了文明的衰退,不过,古罗马的一些残存文化还是通过教会保存了下来。教会创造了一个稳固的体制,为学术和文艺的复兴提供了基础和温床。在这个时代,基督教会有三种值得注意的活动。一是修道运动;二是大格里高利统治下的教廷的影响;三是通过布教使蛮族改奉基督教的运动。
修道运动发源于大约四世纪初叶的埃及和叙利亚。所谓修道运动,又分为独居隐士的修道和住修道院僧侣的修道两种形式。公元250年,埃及诞生了第一位名叫安东尼的隐士,他在一间茅屋独居了15年后,又在荒漠里独居了20年,从此声名远扬。大约在公元305年,他开始出世讲道。在他独居修道期间,他毅然拒绝了魔鬼的色情诱惑和撒旦恶毒的试探。大约公元320年前后,埃及人帕科缪创办了一所修道院。在这个修道院修道的人过着集体生活,集体进行宗教仪式最终赢得了基督教的认可。与此同时,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也出现了修道院。
最初,修道院完全独立于教会组织之外,是一项自发运动。后来,阿萨纳修斯结合了修道院和教士,还确立修道僧兼任祭司的规矩。再后来,阿萨纳修斯又把修道运动带到西欧。为了促进这项运动,杰罗姆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奥古斯丁则把它传到了非洲。
在修道僧还没有被教会组织接受时,教会因他们而闹起了宗教纠纷。这主要是因为不能区分哪个是真诚的苦行僧,哪个是贪图修道院舒适的生活才做了修道僧的;还有一个原因,即修道僧往往以狂烈的方式支持他喜爱的主教,使得宗教会议陷入异端。
在修道运动早期的遁世修行阶层,除了宗教指定的书籍之外,修道僧再也不会多读一本书。除此之外,他们对待道德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把道德当做避免犯罪的方法。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修道僧倒是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
基督教修道运动的发起者圣安东尼。在米兰敕令颁布后,基督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一时间很多人纷纷加入基督教,基督教迅速地世俗化。面对世俗化的冲击,一部分基督徒就走出来,隐居于沙漠,注重个人性灵的生活,成为苦行修士,这就是修道运动。出生于埃及中部的安东尼是这个运动的开创者
在西方修道僧制度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本尼狄克教团的缔造者本尼狄克。本尼狄克从20岁起就在一个洞里住了三年。他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创立于公元530年,为了更好地管理蒙特卡西诺修道院,他又制定了适合西欧风土的“本尼狄克教规”。当时,有这样一个不值得提倡的规定:越能极端地苦行的人,就越有可能被认为是神圣的人。本尼狄克改变了这个规定,进一步规定:必须经过修道院院长许可,才能实行超过教规以外的苦行。按照“本尼狄克教规”的规定,修道院院长是终身任职的,而且权力极大,在教规和正统教义允许的范围内,他可以用任何方法管理修道僧,而修道僧不能任意转投修道院。
任何组织一旦创立就很难以缔造者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它们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天主教会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而本尼狄克教团是一个较小的例子。可是,就像耶稣会为天主教会而大感吃惊一样,本尼狄克教团也会让本尼狄克本人大感吃惊。不过,从学术的发展方面看,对于本尼狄克教团而言这也并非坏事。
从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建立时起,本尼狄克就一直住在这里。在大格里高利还没有成为教皇时,伦巴底人洗劫了蒙特卡西诺修道院。不过这次灾难并没有彻底毁掉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否则也就没有教皇大格里高利了。
根据大格里高利的记述,在本尼狄克出名之后,有一个修道院的院长逝世了,于是本尼狄克接受了修道僧要他接任院长之职的邀请。他要求修道僧们严格遵守纪律,这激起了修道僧的愤怒,他们竟然决定用毒酒害死本尼狄克。这当然没有成功。
有人断言只有查士丁尼和本尼狄克能和大格里高利相匹敌,因为他是整个六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三个人的共同点是对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查士丁尼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法典,本尼狄克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他的教规,而大格里高利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他使教会的权利变大了。虽然听上去大格里高利显得稚气而轻信,但他的确是一位机敏而清醒的政治家,他总是能很快地意识到他能取得什么成就,即使是面对着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也不例外。
以“格里高利”为名的第一代教皇就是大格里高利。大约是在公元540年,大格里高利出生在罗马的一个贵族之家,因此他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公元573年,他当上了罗马市长,但很快他就离开了政界。这以后,他耗尽自己所有的家产,用于建造修道院和救济贫民,而他自己也专心苦行,成了一名虔诚的本尼狄克派教士。
再后来,教皇贝拉二世任命大格里高利为他驻东罗马帝国的全权公使,常驻君士坦丁堡。因此,从公元579年至公元585年,大格里高利一面在东罗马帝国代表着罗马教廷,一面与东罗马帝国的教徒们辩论。在宗教方面,大格里高利取得了成功,避免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远离真实的信仰。但在政治方面他却失败了,因为他没能说服东罗马帝国皇帝向伦巴底人开战。
之后的五年,大格里高利当了自己创立的修道院的院长。教皇逝世后,大格里高利做了教皇。大格里高利刚当教皇时周围的环境很艰难,不过,这样的环境正适合他大展身手。
当时,拜占庭帝国已经衰败了,没有领主的西班牙和非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伦巴底人在趁机洗劫意大利,法兰西也处在南北之间的内战之中,等等。时代的混乱甚至使一大批主教失去了作为人们的楷模的荣耀。虽然罗马主教被公认为教廷中地位最高的人物,但他的权力仅限于主管教区之内。继任教皇以后,大格里高利就做好了用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向困难搏斗的准备。大格里高利主要通过通信的方法行使他的权威。他通信的对象,包括全体罗马世界中的主教和世俗国家的统治者。
大格里高利编著了一部含有对主教们的劝告的教牧法规,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初期。为了让主教们愿意接受这部法规,大格里高利把它定义为主教们的职务指南。在这部法规里,满篇都是对主教的忠告,包括劝告他们不要玩忽职守,等等。此外,在谈到主教与世俗国家的统治者的关系时,法规告诫主教们说,不要批评世俗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如果他们不听从教会的意见,那么他们自然会受到地狱劫火的威胁。
总体来说,大格里高利写的信既彰显了他独特的性格,又不乏趣味。如果不是在给皇帝或拜占庭宫廷的贵妇人写信,那么他在信件里的口吻就像一个教会学校的校长,既有称赞,也有训斥。总之,他总是能毫不犹豫地利用权限发号施令。如前所述,在对待皇帝的态度方面,格里高利是足够恭敬的,至少比对待蛮族皇帝的态度恭敬得多,甚至对通过篡位获得皇位的弗卡斯也不例外地献上令人作呕的奉承。
对教会影响的增长而言,异教徒的改宗是很重要的。哥特人在狄奥多里克死后逐渐改信了天主教;而从克洛维时代起,法兰克人就改信了天主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前,在圣帕特里克主教的劝化下,爱尔兰人也改信了天主教。此后,在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爱尔兰人不断地进行布道活动。
教皇为克洛维举行洗礼。公元49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在妻子的劝说下,放弃信奉阿里乌教派,皈依基督教。教皇圣雷米吉乌斯亲自为他主持洗礼仪式
英格兰改宗的事情,对于格里高利而言,是除了诺桑布利亚以外他最关注的。为此,他下令保留了英格兰的异教庙宇作为献给上帝的教堂,但却摧毁了其中供奉的偶像。据我所知,格里高利在英格兰的布道很成功,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是基督徒。
在目前所叙述的这个时期里,虽然伟人比其他时代要逊色,但他们对未来却有深远的影响。如上所述,这些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应该分别归功于查士丁尼、本尼狄克和格里高利这三个人。虽然六世纪的人没有先辈们文明,但却远远比他们之后四个世纪的人文明。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查士丁尼、本尼狄克和格里高利这三个人里,有两个是罗马贵族出身,另一个甚至是罗马皇帝。不过,在某种程度上看,只有格里高利可以称得上是最后的罗马人,尽管他是出于职责的需要而用特殊的语气命令他人,但这一切的本能根源却是他身为罗马贵族的自负。在格里高利之后的许多年里,罗马城再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人物。不过,现在看来,罗马人的自负在罗马的衰败期成功地束缚了入侵者的灵魂——入侵者之所崇敬彼得圣座,是因为他们畏惧凯撒的宝座。
众所周知,世界各地的历史进程是不一样的。东方的穆罕默德诞生之时,格里高利已经年近3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