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总论
近代时期,人类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有许多不同,其中,教会威信的下降和科学威信的上升是最重要的两点,其他的不同都与这两点相关。
近代的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国家逐渐掌握了对文化的支配权。同古希腊一样,原本由国王掌握的统治大权逐渐被民主国家或新君代替,并得以稳步发展和扩大。但在多数情况下,与中世纪的教会相比,国家对哲学思想的影响很小。
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国王和富商先后取代了原先属于封建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主制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之后成为重大的政治力量,社会主义也于1917年初次掌握了政权。新政治制度会带来新的文化,但我要讲到的是与通商贸易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主义文化”。但凡事总有例外,例如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思想就跟商业无关。
否认教会的威信要比肯定科学的威信开始得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地位极其低微,人们仰赖的仍旧是比初期教会和中世纪还要遥远的过去,直到1543年哥白尼学说的发表才使得科学与教义进入了长期的斗争阶段。
《威尼斯》。随着十三世纪教廷的衰落,其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减弱,再加上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像威尼斯、热那亚等经济发达、自由风气浓厚的城市,文艺复兴的思潮在这些城市出现了,伴随着文艺的复兴,近代哲学产生了
科学的威信是理智上的威信,得到了近代的大多数哲学家的认可。但是,科学的威信只对似乎已经被科学证实的事件提出意见,而这意见还是在概率的基础上试着提出的,并认为应随时修改。
目前我讲的都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理论科学,但在普通民众的意识里,它几乎要被企图改变世界的实用科学驱赶出去了。科学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战争方面,科学家在战争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伽利略和雷奥纳就是因此被重用的。相比之下,科学在人们的生活方面起作用的时间较晚,直到十九世纪末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经有人打算把科学的实用性和理论性割裂开,使科学逐渐成为技术。这种观点最近也渗透到了哲学领域。
教会威信衰落以后,个人主义逐渐发展到了无政府的地步。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的“修养”是和经院哲学、教会统治相联系的,后来取代它的是对古代典范的简单模仿。意大利在十五世纪时,道德和政治上都陷入了混乱,因此艺术和文学上便有了惊人的表现,很快,这种不稳定的社会便被宗教运动终止了。
近代哲学保留了大部分个人主义和主观倾向。笛卡尔是这样,后来的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康德和费希特论学说也是这样。至于其他人——贝克莱借助神的概念、黑格尔借助斯宾诺莎的影响拯救自己脱离了完全主观主义,而休谟的经验主义则发展成了怀疑主义。后来,卢梭和浪漫主义运动把主观主义扩大到了伦理学和政治学领域,最终形成了巴枯宁主张的完全无政府主义。
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认为,科学给人提供了一种能力。这固然不错,但这是社会性的能力,它需要在单一的指导下组织个人共同努力的特点,注定了它是反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因为科学激发产生的哲学是一种“权能哲学”,它只崇尚方法,视人类之外的一切事物为尚未加工的原材料。这是一种危险的病狂,只有理智健全的哲学才能治愈。
罗马帝国结束了古代世界的混乱,但它本身并不是理想的;教会谋求结束旧教世界的混乱虽然是理想的,但没能在事实上体现出来。就目前来看,现代世界似乎正试图通过暴力强加给人一种代表权贵们意志的社会秩序。要完美而永久地解决社会秩序这个问题,只有把罗马帝国的巩固和圣奥古斯丁的“神国”理想结合起来才行。这需要有一种新的哲学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