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尊者弥多求曰:
“世尊!我向尊师问 尊师以彼请语我
尊师吠陀之达人 我思自己修习者
世间所有多种苦 果由何处兴起者”
(一〇四九)
“世尊我向尊师问,尊师以彼请语我”[之句中],“问”者,(一)为欲明解未见之问(二)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三)为欲断疑念之问为三问。
(一)为欲明解未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者之]特相未知、未见、未考量、未度知、于未为明了时,为欲知、欲见、欲考量、欲度知、欲辨知、欲为明了而问。此是“为欲明了未见之问”。
(二)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者之]特相已知、见、考量、度知、辨知、于明了之时,为欲与其他诸贤者之(说)合流而问于彼。此是“为合流已见之问”。
(三)为欲断疑之问者云何?原来[就于某事]“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为此疑所袭,为疑念所袭,于生迷惑之时,彼为断彼疑念而问。此是“欲断疑念之问”。有此等之三问。
更有(一)人问、(二)非人问、(三)化人问之三问。
(一)人问者云何?是人接近于佛世尊而问。[即]比丘问、比丘尼问、优婆塞问、优婆夷问、王问、刹帝利问、婆罗门问、毗舍问、首陀问、在家者问、出家者问。此是“人问”。
(二)非人问者云何?非人接近于佛世尊而问。[即]龙问、金翅鸟问、夜叉问、阿修罗问、犍闼婆问、大王问、帝释问、梵天问、天神问。此是“非人问”。
(三)化人问者云何?世尊[自]有四肢五体,化作诸根完具意所成之色(身),彼之化人接近佛世尊而问,世尊对彼回答。此是“化人问”。有此等之三问。
更有(一)自义问、(二)他义问、(三)两义问之三问。
更有(一)现世义问、(二)来世义问、(三)第一义问之三问。
更有(一)无罪义问、(二)无烦恼义问、(三)净白义问之三问。
更有(一)过去问、(二)未来问、(三)现在问之三问。
更有(一)内问、(二)外问、(三)内外问之三问。
更有(一)善问、(二)不善问、(三)无记问之三问。
更有(一)蕴问、(二)界问、(三)处问之三问。
更有(一)念处问、(二)正勤问、(三)神足问之三问。
更有(一)根问、(二)力问、(三)觉支问之三问。
更有(一)道问、(二)果问、(三)涅槃问之三问。
“我向尊师问”者,[我]问于尊师,乞于尊师,求于尊师,信乐于尊师,请向我说。此是“向尊师问”[之义]。“世尊”,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请以彼语我,[以彼请向我]语、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说明。此是“世尊!我向尊师问,世尊以彼请语我”[之义]。
“尊者弥多求曰”[之句中],曰(如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一页参照)……此是“尊者弥多求曰”[之义]。
“尊师吠陀之达人,我思自己修习者”,我思尊师是吠陀之达人,我思尊师是自己修习者。吠陀之达人、自己修习者我如斯思,如斯了知、如斯识知、如斯别知、如斯通达。
然世尊是吠陀之达人者云何?吠陀者,是于四[沙门]道智、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观慧、观(毗钵舍那)、正见。世尊由其等吠陀而到生老死之终边、达于终边、到于终点、达于终点、到于究竟、达于究竟、到于最终、达于最终、到于救护所、达于求护所、到于避难所、达于避难所、到于归依所、达于归依所、到于无畏、达于无畏、到于无死、达于无死、到于不死(甘露)、达于不死、到于涅槃、达于涅槃。又到于吠陀(诸受)之终边故是吠陀之达人。又由吠陀(诸受)到于终边故是吠陀之达人。又知七法故是吠陀之达人。[即]知有身见、知疑、知戒禁取、知贪、瞋、痴、慢。于彼杂染赍再有不安有苦根,已知可赍未来之生老死之诸恶不善法。
世尊宣示:“萨毗耶!
存知沙门婆罗门 辨知一切之吠陀[智]
离贪一切之诸受 超一切受吠陀人”
世尊是自己修习者云何?世尊是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修习慧、修习念处、修习正勤、修习神足、修习根、修习力、修习觉支、修习道、舍断烦恼、通达不动、作证灭。于彼已遍知苦、能舍断集、能修习道、能作证灭、能知通应知通、能遍知应遍知、能舍断应舍断、能修习应修习、能作证应作证。不成小、成为大、为甚深、无量之、难沈替、为多宝、如海洋、具备六支舍。[即]以眼见色亦不喜不忧,为舍而有念,有正知而住。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以意知法亦不喜不忧,舍而有念、有正知而住。以眼见适意之色亦不贪求、不希望、不生贪,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已能善解脱。又以眼见不适意之色亦无悄心,无反抗心,无坏乱之意,无瞋心。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已善解脱。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身触所,以意识适意法亦无贪求、无希望、不生贪。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已善解脱。又以意识不适意之法亦无悄心,无反抗心,无坏乱之意,无瞋心。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已善解脱。以眼见色亦对适意不适意之诸色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善解脱。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以意识法,对适意不适意之诸法,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于内善安住、善解脱。以眼见色亦不贪所贪、不瞋于所瞋、不昏于所痴、不怒于所怒、不染于所染、不憍于所憍。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以意识法亦不贪所贪、不瞋所瞋、不昏所痴、不怒所怒、不染所染、不憍所憍。见者尽所见、闻者尽所闻、觉尽所觉、所识尽所识、不著于所见、不著于所闻、不著于所觉、不著于所识。不近著于所见,不依止,不结缚,[由彼]离脱、离缚、以不限定之心而住。不近著于所闻、所觉、所识者,不依止、不结缚,[由彼]离脱、离缚、以不限定之心而住。于世尊有眼,世尊以眼见色,于世尊无有欲贪,世尊心善解脱。于世尊有耳,世尊以耳闻声,于世尊无有欲贪,世尊心善解脱。于世尊有鼻,世尊以鼻嗅香,于世尊无有欲贪,世尊心善解脱。于世尊有舌,世尊以舌尝味,于世尊无有欲贪,世尊心善解脱。于世尊有身,世尊以身触所触,于世尊无有欲贪,世尊心善解脱。于世尊有意,世尊以意识法,于世尊无有欲贪,世尊心善解脱。眼乐色、喜色、喜悦色。世尊调御彼[眼],守、护、防护,且彼[眼]之防护而说示法。耳乐声、鼻乐香、舌乐味、喜味、喜悦味。世尊调御彼[舌],守、护、防护,且彼[舌]之防护而说示法。身乐所触、意乐法、喜法、喜悦。世尊调御彼[意],守、护、防护,且彼[意]之防护而说示法。
[人人]使调御 连出合战象
王乘调御象 [驰驱于战场]
自行为周御 堪忍诽谤者
彼于人人中 成为最胜者
所被调御者 皆为良骡马
信度产良马 大象亦良象
自己使调御 成为更良者
此等[骡马象] 盖由为驾兽
善调御[自己] 自己为[驾兽]
由于自调御 如至[涅槃域]
涅槃之[圣]域 不能不可至
对种种[烦恼] [心能]不动摇
由再有解脱 到达调御地
彼等于世间 成为征服者
于内外世间 修习调诸根
此世与他世 [一切为]洞察
修习待时者 此成调御者
如斯世尊是自己修习者。此是“尊师吠陀之达人,我思自己修习者”[之义]。
“世间所有多种苦,果由何处兴起者”[之句中],果由何处者,是“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迷惑之质问。此是“果由何处”[之义]。“苦”者,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地狱之苦、畜生界之苦、饿鬼界之苦、人界之苦、入胎为原因之苦、在胎为原因之苦、出胎为原因之苦、随结为生者之苦、被他支配为生者之苦、使自苦之苦、使他苦之苦、苦苦、行苦、坏苦、眼病、耳病、鼻病、舌病、身病、头病、外耳病、口腔病、齿病、咳、喘息、外鼻病、热病、老腹病、气绝、赤痢、腹痛、虎列剌、癞、痈、疱疮、肺病、癫痫、轮癣、疥癣、风癣、抓伤、皲裂、出血、糖尿病、痔疾、疙瘩、溃疡、胆汁等起病、痰等起病、风等起病、[胆汁痰风]集合病、气候变化所生病、不等姿势所生病、伤害所生病、业报所生病、寒、暑、饥、渴、大便、小便、虻、蚊、风、炎热、与爬行类(蛇)接触所生之苦、母死之苦、父死之苦、兄弟死之苦、姊妹死之苦、亲子死之苦、亲女死之苦、失亲戚之苦、失财富之苦、失[健康]疾病之苦、失戒之苦、失[正]见之苦。在其等诸法于初有故认为兴起,有灭没故认为灭。有依止于业之异熟(报),有依止于异熟之业,有依止于名之色,有依止于色之名,[彼]从于生,弥漫于老,被病所打胜,被死所攻击,住立于苦中,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无可归依者。云此等为苦。“此等之苦由何处兴起者耶”?由何处生,由何处发生,由何处起,由何处生起,由何处现前,以何为因缘,以何为集,以何为发生[因]者耶?问此等苦之根本,问因、问因缘、问生成、问发生、问等起、问食、问所缘、问缘、问集,质问、乞、求、信乐。此是“世间所有多种苦,果由何处兴起者”[之义]。
“世间所有多种”[之句中],“所有”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于世间”者,是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多种”者,是多样者,多种类之苦。此是“世间所有多种”[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弥多求曰:
“世尊!我向尊师问 尊师以彼请语我
尊师吠陀之达人 我思自己修习者
世间所有多种苦 果由何处生起者”
二
世尊宣示:“弥多求!
苦之发生汝问我 随依知解彼语汝
所有种种于世间 苦依因缘而发生”
(一〇五〇)
“苦之发生汝问我”[之句中],苦者,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此是“苦”。“汝问我发生”者,汝问我苦之根本,问因、问因缘、问生成、问发生、问等起、问食、问所缘、问缘、问集,质问、乞、求、信乐。此是“苦之发生汝问我”[之义]。
“弥多求!”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谓世尊之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弥多求!”[之义]。
“随依知解彼语汝”[之句中],“彼语汝”,将语汝彼苦之根本、语汝因、语因缘、语生成、语发生、语等起、语食、语所缘、语缘、语集、告、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彼语汝”[之义]。“随知解”者,是[我]知解、了知、识知、别知、随所通达,不为使闻,不依传说,不依传承,不依藏经之说,不依思择,不依推论,不依行相之审思,不依见省思、忍,自己自知通,说自现见之法。此是“随知解”。
“苦依因缘而发生”[之句中],依有十依。[即](一)渴爱依,(二)见依,(三)烦恼依,(四)业依,(五)恶行依,(六)食依,(七)瞋恚依,(八)四取界依,(九)六内处依,(十)六识身依。一切之苦亦由苦义为依。言此等为十依。苦者,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乃至(七七页以下参照)……由病所打胜,由死所攻击,于苦中住立,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不可归依者。此等谓之苦。此等之苦以依为因缘,以依为因,以依为缘,有依为原因。[以依为因缘]而生成,发生、生、合生、起、生起、现前。此是“苦依因缘而发生”[之义]。
“所有种种于世间”[之句中],“所有”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于世间”者,是于恶起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种种”者,是多样多种之苦。此是“所有种种于世间”[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弥多求!
苦之发生汝问我 随依知解彼语汝
所有种种于世间 苦依因缘而发生”
三
不知而所作依之 愚钝者屡屡近苦
苦之发生随观者 [如实]知而不作依
(一〇五一)
“而不知所作依之”(之句中),“所”者,是无论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在家者、家者、天、人、虽然任何容貌、任何业务、任何职分、任何阶级、任何地位、任何法之具备者[之义]。“不知”者,乃不知、至无明、无智、无辨知、有恶慧。“作依”者,是作渴爱依、作见依、作烦恼依、作业依、作恶行依、作食依、作瞋恚依、作四取界依、作六内处依、作六识身依、令生、令发生、起。此是“而不知所作依之”[之义]。
“愚钝者屡屡近苦”[之句中],“屡屡近苦”者,是屡屡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接近、近寄、执、执取、住着。此是“屡屡近苦”[之义]。“愚钝者”者,是愚钝者、蒙昧者、无知者、至无明者、无智者、无辨知者、恶慧者。此是“愚钝者屡屡近苦”[之义]。
“故[如实知]不作依”[之句中],“故”者,乃是故,是彼理由,彼因,彼缘,彼因缘,于依正观此之过患,此乃是“故”[之义]。“知”者,是知、了知、识知、别知、通达,[即]知“一切行是无常”,了知、识知、别知、通达,“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是无我”……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知“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了知、识知、别知、通达。“不作依”,不可作爱依、不可作见依、不可作烦恼依、不可作业依、不可作恶行依、不可作食依、不可作瞋恚依、不可作四取界依、不可作六内处依、不可作六识身依、令生、令发生、不可起。此是“故如实知不作依”[之义]。
“苦”者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苦之]发生随观者”,是随观根本者,随观因者,随观因缘者,随观生成者,随观发生者,随观等起者,随观食者,随观所缘者,随观缘者,随观集者。“随观”者,是慧。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参照)……是不疑、择法、正见。此之随观、具慧、正具、达、正达、成、正成、所具备者言为随观者。此是“随亲苦之生起发者”[之义]。故世尊宣示:
而不知所作依之 愚钝者屡屡近苦
苦之发生随观者 [如实]知而不作依
四
我等问尊师 [尊师]告我等
我[更]问其他 冀师请语彼
如何诸贤者 暴流生与老
愁苦与悲泣 得为超度耶
我乞愿牟尼 愿请为解说
此之一切法 尊师如实知
(一〇五二)
“我等问尊师,[尊师]告我等”[之句中,“我等所问尊师”],乃我等向尊师问、乞、求、所信乐。“尊师告我等”者是请尊师告我等,请述彼、请示、请设施、请确立、请开显、请分别、请显示、请说明。此是“我等问尊师,尊师告我等”[之义]。
“我更问其他,冀师请语彼”。“如何诸贤者,暴流生与老”及“愁苦与悲泣,得为超度耶?”[之句中],“如何”是“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迷惑之质问。“诸贤者”者,是诸之贤者、学者、有慧者、有觉者、辨别者、具慧者。暴流者,是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生”是于彼彼之有情之彼彼之有情聚而生、发生、入来、生起、诸蕴之现前、(内六)处之获得。“老”者,是于彼彼之有情之彼彼之有情聚而老、老耄、齿落、白发、皱皮、寿之损耗、诸根之毁熟。“愁”者,是失亲戚、失财富、因病而失[健康]、失戒、失[正]见,又失任何者,又遭遇任何不幸者之愁、忧愁、愁心、内愁、内遍愁、内热、内热恼、心之烧热、忧、愁箭。“悲泣”者,是失亲戚、失财富、因病而失[健康]、失戒、失[正]见,又失任何者,又遭遇任何不幸者之哭、悲哭、涕哭、悲泣、哭叹、悲欢、泣言、涕泣、号泣、哭泣、恸哭。
“如何诸贤者,暴流生与死,愁苦与悲泣,得为超度耶”?如何诸贤者得度暴流、生、老、愁与悲泣,越度、度过、超越、离越耶?此是“如何诸贤者,暴流、生与老,愁苦与悲泣,得为超度耶”[之义]。
“我乞愿牟尼,愿请为解说”[之句中],“彼”者,是我所问、我所乞、我所求、我所信乐。“牟尼”,言智为牟那。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以下参照)……不痴、择法、正见。世尊具备彼智,牟尼而达于牟那。有(一)身牟尼、(二)语牟尼、(三)意牟尼之三牟尼。
(一)身牟尼者云何?舍断[杀生、偷盗、邪欲行之]三种身恶行是身牟尼,三种身善行是牟尼,以身为所缘智是身牟尼,身之遍知是身牟尼,伴遍知道是身牟尼,对身欲贪之舍断是身牟尼。身行(出入息)灭之第四禅定是身牟尼。此是“身牟尼”。
(二)语牟尼者云何?舍断[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之]四种语恶行是语牟尼,四种之语善行是语牟尼。以语为所缘智是语牟尼,语遍知是语牟尼,伴遍知道是语牟尼,对语欲贪之舍断是语牟尼,语行(寻伺)灭之第二禅定是语牟尼。
(三)意牟尼者云何?舍断[贪欲、瞋恚、邪见之]三种意恶行是意牟尼,三种之意善行是意牟尼,以心为所缘智为意牟尼,心之遍知是意牟尼,伴遍知道是意牟尼,对心舍断欲贪是意牟尼,心行灭之想受灭定是意牟尼。此是“意牟尼”。
无漏身乃是 身语意牟尼
具足此牟尼 一切舍断者
无漏身乃是 身语意牟尼
具足此牟尼 恶之洗除者
具足此等之三牟尼者有六牟尼。[即]是在家牟尼、非家牟尼、有学牟尼、无学牟尼、辟支牟尼、牟尼牟尼。(一)在家牟尼者云何?为在家者而见[涅槃]句,能识教之人人此是在家牟尼。(二)非家牟尼者云何?为出家者而见涅槃句,能识教之人人此是非家牟尼。(三)七有学是有学牟尼。(四)阿罗汉是无学牟尼。(五)辟支佛是辟支牟尼。(六)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者言为牟尼牟尼。
无明智者为愚昧 由寂默而非牟尼
[如取舍]而但用秤 牟尼只取优秀业
回避诸恶诸贤者 由彼而彼为牟尼
[内外]两世间测者 [由彼而]彼言牟尼
一切世间于内外 知不善与善之法
值由天人之供养 超着与网是牟尼
“愿请为解说”者,是愿请述、请示、请施设、请确立、请开显、请分别、请显示、请说明。此是“愿请为解说”[之义]。
“此之一切法,尊师如实知”者,此法尊师如实知、识、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此之一切法,尊师如实知”[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我等问尊师 [尊师]告我等
我[更]问其 他尊师请语彼
如何诸贤者 暴流生与老
愁苦与悲泣 得为超度耶
我乞愿牟尼 我请为解说
此之一切法 尊师如实知”
五
世尊宣示:“弥多求!
有关现世非传闻 [至涅槃]法我告汝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一〇五三)
“[至涅槃]法我告汝”者,我将告、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而完全圆满遍净之梵行、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涅槃、至涅槃之行道。此是“[至涅槃]法我告汝”[之义]。
“弥多求”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
“有关现世非传闻”[之句中],关现世者,是现世(能见法)、能知法、能考量法、能度知法、能辨知法、能明了法。[即]“一切行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而能见法、能知法、能考量法、能度知法、能辨知法、能明了法。如斯有关现世(能见法)我将说。或又关于能见苦我将说之,关于能见集将语集,关于能见道将语道,关于能见灭将语灭。如斯有关能见法我将说。或又自见、无时的,可谓来见![圣道]导引、[我将语]关于能见法诸,识者各自知者。如斯我将语能见之法。此是“有关现世(能见法)”[之义]。“非传闻者”,不[由他之]传闻,不依传说,不依传承,不依藏[经]之说,不依思择,不依推论,不依行相之审思,不依见、省思、忍、自知通,自现见说法。此是“有关现世非传闻”[之义]。
“知彼有念而行作”[之句中],“知彼”者,是知解彼、考量、度知、辨知、而为明了。[即]一切行是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知解“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对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〇页参照)……言彼为有念。“行”者,是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不断、维持。此是“知彼有念而行作”[之义]。
“可度世间之爱着”[之句中],爱着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以下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爱著者,由何之义而为爱着耶?扩大故而为爱着,广大故而为爱着,染着故而为爱着,冒险故而为爱着,夺取故而为爱着,欺语者故而为爱着,毒根故而为爱着,毒果故而为爱着,毒受用故而为爱着,或又彼渴受广大而为色、声、香、味、触、施主家、众、住居、利得、名声、赏赞、安乐、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过去、未来、现在、见闻觉识于诸法中扩大扩展。此是“爱着”[之义]。“世间”者,是在于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
“可度世间之爱着”者,是世间所有爱著有念其爱着而可度、可越度、可度过、可超越、可离越。此是“可度世间之爱着”[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弥多求!
有关现世非传闻 [至涅槃]法我告汝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六
大仙!彼之最上法 [闻而]我乃欢喜[彼]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一〇五四)
“我欢喜彼”[之句中],“彼”者,是尊师之语、语路、说示、教训。“欢喜”者,是欢、欢喜、喜、随喜、欲、乐、冀求、希望、热望。此是“我欢喜彼”[之义]。
“大仙!以最上法”[之句中],大仙者,由何义为大仙耶?世尊求大戒蕴,觅求,遍求故为大仙(大求者)。是大定蕴、大慧蕴、大解脱蕴、求,觅求,遍求大解脱智见蕴故是大仙。又求,觅求,遍求大闇身之摧破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颠倒之破坏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爱箭之拔除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见葛藤之开解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慢幢之撤去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行作之寂灭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成为大暴流之度越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重担之放下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轮回、轮转之断绝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热苦之消灭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热恼之安息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法幢之举扬故是大仙。求,觅求,遍求大念处、大正勤、大神足、大根、大力、大觉支、大八支圣道、第一义、不死、涅槃故是大仙。又由有大权势之有情“佛何处耶”?“世尊是何处耶”?“天中天是何处耶”?“人牛王是何处耶”?求,觅求,遍求故是大仙。“最上之法”者,是不死、涅槃言为“最上之法”。即所有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离贪、灭、涅槃。“最上”者,是最高、最胜、最殊胜、秀逸、最上胜妙之法。此是“大仙!最上法”[之义]。
“知彼有念为行作”[之句中,知彼]者,是知解彼、考量、度知、辨知、明了。[即]“一切行是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知解“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对于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〇页参照)……言彼为有念。“行”者,是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不断维持。此是“知彼有念为行作”[之义]。
“可度世间之爱着”[之句中],渴爱言为爱着。即所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爱着是由何义而为爱着耶……乃至(八九页参照)……为扩大扩展。此是“爱着”[之义]。“世间”者,是恶趣世间……乃至(八九页参照)……于处世间。
“可度世间之爱着”者,是世间所有爱著有念彼爱着而可度、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可度世间之爱着”[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大仙!彼之最上法 (闻而)我乃欢喜彼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七
世尊宣示:“弥多求!
上下与横及于中 汝善知解所有物
对于此等喜执着 除弃识不住立有”
(一〇五五)
“汝善知解所有物”者,是汝知解、了知、识知、辨知、通达所有之物。此是“汝善知解所有物”。
“弥多求”!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言此世尊之“语”……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弥多求!”[之义]。
“上、下横及于中”[之句中],上者是言未来,下是过去,横及中是现在。上者,是天世间,下是地狱世间,横及中是人世间。上者,是善法,下是不善法,横及中是无记法。上者,是无色界,下是欲界,横及中是色界。上者,是乐受,下是苦受,横及中是不苦不乐受。上者,是由足跖以上,下者,是由顶端以下,横及中是胴体。此是“上下横及于中”[之义]。
“对于此等喜执着,除弃识不住立有”[之句中],“对于此等”者,是对于既述、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者。“喜”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执着”者,是爱执着与见执着之二执着。爱执著者云何?由渴爱物而……乃至(四〇页参照)……此是爱执着。见执著者云何?有二十事有身见……乃至(四〇页参照)……此是见执着。“除弃识”[之句中识]者,是与福行俱起识、与非福行俱起识、与不动行俱起识。除对此等喜、执着、于行俱起识,除弃、斥、除斥、舍、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对于此等除去喜、执、识”[之义]。
“不住立有”[之句中],有者,是业有与结生为再有。业有者云何?是福行、非福行、不动行,此是业有。结生为再有者云何?是结生色、受、想、行、识,此是结生为再有。“不住立有”者,是舍断喜、执着、于行俱起识、业有与结生再有,除去、灭除、令之灭无而不住立于业有,不住立结生为再有,不可止住。此是“除去识不住立有”[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弥多求!
上下与横及于中 汝善知解一切物
对于此等喜执着 除去识不住立有”
八
如斯[无执着] 住念不放逸
行作之比丘 舍[爱见]我执
[舍弃]生与老 愁苦与悲泣
兹知如斯者 应以舍断苦
(一〇五六)
“如斯而住,有念不放逸”[之句中],“如斯而住”者,是舍所喜与执着、于行俱起之识、业有、结生再有舍断、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如斯而住”[之义]。“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对于身而修习身随观念处……乃至(三〇页参照)……言彼为有念。“不放逸”者,是恭敬作诸善法,常作、坚住作、不萎缩而行、不放弃(行之)欲、不放弃责任。“我某时之日未圆满戒蕴令圆满耶?”又“我既已令圆满之戒蕴于彼时时以慧助长。”对诸善法彼有所有之欲、精进、勇猛、努力、不退、念、正知、热心、精勤、决意、勤励、不放逸。“我某时之日,未圆满之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令圆满耶?”又“我既圆满之解脱智见蕴,彼时时以慧令助长。”对诸善法,于彼处所有欲、精进、勇猛、努力、不退、念、正知、热心、精勤、决意、勤励、不放逸。又“我某时之日可遍知未遍知之苦耶?可舍断未舍断之烦恼耶?可修习未修习之道耶?可作证未作证之灭耶?”于彼处所有欲、精进、勇猛、努力、不退、念、正知、热心、精勤、决意、勤励、不放逸。此是“如斯而住,有念不放逸”[之义]。
“行作之比丘,舍我执”[之句中],比丘者,是善凡夫比丘又有学比丘。“行”者,是有行、行作、动作、活动、获持、持续、维持不断。“我执”,是爱我执与见我执之二我执……乃至(四〇页参照)……此是爱我执……乃至(四〇页参照)……此是见我执。舍断爱我执、舍遣见我执、舍我执、是遍舍、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行作之比丘,舍我执”[之义]。
“[舍]弃生老愁悲泣,兹知如斯者,应为舍断苦”[之句中],“生”者,是彼彼之有情于彼彼之有情众生、发生、入来、生起、诸蕴之现前、[内六]处之获得。“老”者,是彼彼之有情于彼彼之有情聚老、老耄、齿落、白发、皱皮、寿之损耗、诸根之毁熟。“愁”者,是失亲戚、失财富、由病而失[健康]、失戒、失[正]见、又失任何者,又于遭遇任何不幸者之愁苦、忧愁、愁心、内愁、内遍愁、内热、内热恼、心之烧热、忧、愁箭。“悲泣”者,是失亲戚、失财富、由病而失[健康]、失[正]见、又失任何者,又遭遇任何不幸者之哭、悲哭、涕哭、悲泣、哭叹、泣言、涕泣、号泣、恸哭。“兹”者,是于此之见……乃至(二六页参照)……于此之人世间。“知者”,是智者、明达者、有智者、辨知者、慧者。“苦”者,是生苦……乃至(七七页参照)……是愁悲苦、忧恼苦。
“[舍]弃生、老愁悲泣,兹知如斯者,应舍断苦”者,是知者、明达者、有智者、辨知者、慧者于兹舍断生、老愁悲泣,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舍弃生老愁悲泣,兹知如斯者,应舍断苦”[之义]。故世尊宣示:
如斯[无执着] 有念不放逸
行作之比丘 舍[爱见]我执
舍弃生与老 愁苦与悲泣
兹知如斯者 应为舍断苦
九
大仙此语我欢喜 瞿昙善告无依[涅槃]
世尊确已舍断苦 此法尊师如实知
(一〇五七)
“大仙此语我欢喜”[之句中],“此”者,是尊师之语、语路、说示、示教、教训。“我欢喜”者,是我欢、欢喜、喜、随喜、欲、乐、冀求、希望、热望。“大仙”者,是世尊求大戒蕴,觅求,遍求故是大仙(大求者)……乃至(九〇页参照)……“人牛王于何处耶”?被求,觅求,遍求故是大仙。此是“大仙此语我欢喜”[之义]。
“瞿昙善告无依[涅槃]”[之句中],“善告”者,是善告、善言、善示、善施设、善确立、善开显、善分别、善显示、善说明。此是“善告”[之义]。“瞿昙!无依”[之句中],“依”者,是烦恼、蕴、行。“无依”者,是依之舍断、依之寂灭、依之舍遣、依之安息、不死、涅槃。此是“瞿昙!无依为善告”[之义]。
“世尊确已舍断苦”[之句中],“确”者,是此一向之语、无疑语、无疑惑语、不二之语、确实之语、严密之语、纯粹之语、确立之语。“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此言世尊[语]……与作证共同之施设。“已舍断苦”者,是舍断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世尊确已舍断苦”[之义]。
“此法尊师如实知”者,此法如实尊师知,识、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此法尊师如实知”[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大仙此语我欢喜 瞿昙善告无依[涅槃]
世尊确已舍断苦 此法尊师如实知
一〇
牟尼!尊师恳切所教诫 人人亦应舍断苦
龙象[佛]近至礼拜尊师 世尊恳切教诫我
(一〇五八)
“人人亦应舍断苦否?”[之句中],“人人”者,是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亦舍断耶,若[舍断]?是舍断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人人亦舍断苦否?”[之义]。
“尊师恳切所教诫”[之句中],“所”者,是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天、人。“尊师”者,是言世尊。“牟尼”者,言智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超越着、网此是牟尼。“恳切教诫”者,是殷勤教诫、反复教诫、再三教诫、教训。此是“尊师恳切所教诫”[之义]。
“近至礼拜尊师”[之句中],“尊师”是言世尊。“礼拜”是由身而礼拜、由语而亦礼拜、由意而亦礼拜、由随义之行道而亦礼拜、由法随法之行道而亦礼拜,恭敬、尊重、尊敬、奉事、敬重也。“近至”者,是至近、真至近、相会、谒见、面前而礼拜尊师。
“龙象”者,是龙象。世尊(一)不行罪恶故是龙象,(二)不行故是龙象,(三)不来故是龙象。
(一)不行罪恶故是龙象者云何?罪恶者有杂染、有赍再有之苦报,是赍未来生老死恶不善法。
世尊宣示:“萨毗耶!
不行罪恶于世间 舍离一切结结缚
解脱染着一切处 斯者其故言龙象”
如斯“不行罪恶故是龙象”。
(二)不行故是龙象者云何?不行于欲趣、不行于瞋趣、不行于痴趣、不行于怖畏趣,由于贪而不行、由于瞋而不行、由于痴而不行、由于慢而不行、由于见而不行、由于掉举而不行、由于疑而不行、由于随眠而不行、由于违和之诸法而不趣、不导、不运、不将来。如是“不行故是龙象”。
(三)不来故是龙象者云何?由须陀洹道舍断所有之烦恼,一切于此[彼]不再来、不返、不还。由斯陀含道、阿那含道舍断所有之烦恼,一切于此不再来、不返、不还。由阿罗汉道舍断所有之烦恼,一切于此不再来、不返、不还。如是“不来故是龙象”。此是“龙象!近至礼拜尊师”[之义]。
“世尊恳切教诫我”者,是世尊恳切、殷勤教诫、反复教诫、再三教诫、教训。故彼婆罗门言:
牟尼!尊师恳切所教诫 人人亦应舍断苦
龙象!近至礼拜尊师 世尊恳切教诫我
一一
婆罗门吠陀达人 乃是无所有者也
向欲有之无著者 为[汝]所知通之
彼确度此之暴流 度彼无[心]栽犹豫(一〇五九)
“婆罗门吠陀之达人所汝知通”[之句中],婆罗门者,是拒外七法故是婆罗门,[即]是拒外有身见,拒外疑、拒外戒禁取、拒外贪、拒外瞋、拒外痴、拒外慢彼是杂染赍再有有不安、苦报,于未来拒外赍生老死诸恶不善法。
世尊宣示:“萨毗耶!
离垢一切斥诸恶 等持善[心]自住立
超越轮回有[功德] 无依止者婆罗门”
“吠陀之达人”[之句中],吠陀者,是于四(沙门)道智……乃至(七二页参照)……超一切受,此是吠陀之达人。知通者,是知通、了知、识知、别知、通达。此是“汝所知通婆罗门、吠陀之达人”[之义]。
“向欲有无著者,是无所有者”[之句中],无所有者……[所有]者,是贪所有、瞋所有、痴所有、慢所有、见所有、烦恼所有、恶行所有……舍断此等诸所有、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不得令生起、以智火所烧之人言为无所有者。“欲”者,概言之是事欲与烦恼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事欲……乃至(二七页参照)……此等言为烦恼欲。“有”者,是业有与结生再有之二有……乃至(九三页参照)……此是业有……乃至(九三页参照)……此是结生再有。“向欲有无著者,是无所有者”,无所有而不悬于欲有、不悬者、是不碍著者。此是“向欲有无著者,是无所有者”。
“彼确度此暴流”[之句中],“彼确”者,此是一向之语……乃至(九八页参照)……是确立之语。“暴流”者,是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度”者,是度、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彼确度此暴流”[之义]。
“度彼无栽无犹豫”[之句中],“度”者,是度欲流、度有流、度见流、度无明流、是越度、度过、超越、离越。彼[梵行]已成、[所作]已辨、过去[轮回]道、到[涅槃之]方域、到终点、护梵行、达最上之见、修习道、舍断烦恼、通达不动之阿罗汉果,已作证灭(涅槃)。于彼能遍知苦、舍断集、修习道、作证灭、已知通可知通、能遍知可遍知、能舍断可舍断、能修习可修习、能作证可作证。彼放舍障碍,埋没[轮回之]濠、拔除门柱(渴爱)、无有关钥(五下分结)、而为圣、卸[慢]幢、卸重担、离系、舍断五支[盖]、具备六支[舍]、守护一[念]、[由慧而有习行、回避、除去、舍断]四依、除去独一谛(遍见)、完全遣求觅、有不混浊之思惟、有安息身行、有善解脱心、有善解脱慧。而为独存(完全)、已住[于梵行]而为最上人第一人,得达第一之得达。彼无积[善恶之报]、无除去、已除而住立。无舍断(烦恼)无执取、已舍断而住立。无由离[烦恼]、[无由慢]而高亢、已离而住立。令具备无学之戒蕴故而住立、具备无学之定蕴、无学之慧运、无学之解脱蕴、无学之解脱智见蕴故已住立。体得[真]谛而住立,超越动摇而住立,消尽烦恼火而住立,不回行轮回而住立,取达运而住立,由解脱习行而住立。依遍净慈而住立,依遍净悲、喜、舍而住立,依究竟清净而住立,依遍净无烦恼性而住立,解脱故而住立,知足故而住立。于蕴之终边而住立,于界之终边而住立,于处之终边而住立,于趣之终边而住立,于结生之终边而住立,于有之终边而住立,于轮回之终边而住立,于轮转之终边而住立,于最后之终边而住立,于最后之人界而住立。最后之持身者,是阿罗汉。
此是彼之最后有 此是最后之身体
成为[最后]生老死 彼无再有轮回事
此是“度”。“彼岸”者是不死(甘露)、涅槃。[即]是彼一切行之止寂、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灭尽、离贪、灭、涅槃。彼已到于彼岸、达于彼岸、到于终边、达于终边、到于终点、达于终点、到于究竟、达于究竟、到于最终、达于最终、到于救护所、达于求护所、到于避难所、达于避难所、到于归依所、达于归依所、到于无畏、达于无畏、到于无死、达于无死、到于不死(甘露)、达于不死、到于涅槃、达于涅槃。彼梵行已成,[所作]已辨……乃至(一〇二页以下参照)……是[最后之]生、老、死轮回,于彼无再有。此是“又度彼岸”[之义]。
“无有栽”[之句中],栽(顽迷)者,贪是栽、瞋是栽、痴是栽、忿是栽、恨是栽……乃至(四一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栽。舍断此等诸栽,为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为无栽者。“无犹豫”[之句中],“犹豫”者,是对苦犹豫(疑)、对苦集犹豫、对苦灭犹豫、对苦灭之道犹豫、对前际犹豫、对后际犹豫、对前后际犹豫、对此缘性之诸缘起法犹豫,是所有如斯犹豫、疑问、犹豫性、疑念、疑、迷惑、二路、疑惑、多岐取、不决定、不确定、不沉潜、心之硬直、意困惑。舍断此等之犹豫、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使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为“无犹豫”者。此是“无有(心)栽无犹豫”[之义]。故世尊宣示:
婆罗门吠陀达人 乃是无所有者也
向欲有之无著者 为[汝]所知通之
彼确度此之暴流 彼度无(心)栽犹豫
一二
彼人知者达吠陀 对种种有遣去着
彼离爱无苦无求 我言彼已度生老
(一〇六〇)
“彼人知者达吠陀”[之句中],知者,是知者、明达者、有智者、辨知者、慧者。“彼”者[无论刹帝利]……无论人、如何容貌……乃至(八一页参照)……[任何法之具备者]。“达吠陀”[之句中],吠陀者,是四[沙门]道智……乃至(七二页参照)……超一切受、此是吠陀之达人。“人”者,是有情、人、摩奴之子、士夫、补特伽罗、命者、生死者、生者、根行者(自在行者)、摩奴所生者。“兹”于此之见……乃至(二六页参照)……于此人世间。此是“彼人知者达吠陀”[之义]。
“对种种有遣去着”[之句中],“对种种有”者,是对于种种有之业有、再有。[即]于欲有对业有、于欲有对再有、于色有对业有、于色有对再有、于无色有对业有、于无色有对再有。是对再三之有、再三之生起、再三之结生、再三身体之发生。“着”者,是贪着、瞋着、痴着、慢着、见着、烦恼着、恶行者之七着。“遣去”者,是弃遣去诸着。或脱而遣去诸着、结、结缚、悬、悬着、碍着、缚。譬如着[载]于[马象等]之乘物、车、货车、战车之物离着(放下)推落、如是弃遣、遣去彼等诸着,又脱、遣去诸着、结、结缚、悬、悬着、碍着、缚。此是“对种种诸有遣去着”[之义]。
“彼离渴爱无苦无求、我言彼已度生老”[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言舍断此爱、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是“离渴爱”者,舍渴爱者、唾弃渴爱者、脱渴爱者、舍断渴爱者、舍遣渴爱者、离贪者、舍贪者、唾弃贪者、脱贪者、舍断贪者、舍遣贪者,[彼]无爱、[烦恼]消灭,是清凉、觉受乐,自为梵而住。此是“彼离渴爱”[之义]。“无苦”者,贪是苦、瞋是苦、痴是苦、忿是苦、恨是苦……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苦。言舍断此苦、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使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为“无苦”[者]。“无求”者,言[无]求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是不善根。舍断此之求、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为无求[者]。“生”者,于彼彼有情之彼彼有情聚生、发生、入来、生起、诸蕴之现前、[六内]处之获得。“老”者,是于彼彼有情之彼彼有情聚老、老耄、齿落、白发、皮、寿之损耗,是诸根之毁熟。“死”者,于彼彼有情之彼彼有情聚死没、死亡、破坏、灭失、死灭、死、命终、[五蕴]之破坏、尸骸之投弃、是命根之断绝。
“彼离爱无苦无求,我言彼已度生老”者,是离渴爱,无苦无求之彼,度生、老、死、越度、度过、超越、令离越,我言、语、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彼离渴爱无苦无求,我言彼已度生老”[之义]。故世尊宣示:
彼人知者达吠陀 对种种有遣去着
彼离爱无苦无求 我言彼已度生老
世尊之说法终……乃至(三二页参照)……合掌礼拜世尊,说:“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弥多求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四[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