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复告族姓子。如来皆知。普由一切靡所不达。密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必救於真谛界。知众生界或在邪业矣。悉复分别此群生界。必定不定处於邪事报应之力。彼亦如是,其众生界必在决定。前世宿命报应之果致此功勋。明识精勤诸根通利应当被训。如来则为广说经典。此等之类。於贤圣说当为应器。如来则观宿本缘迹。寻为如应为演经道。众生之界在不决定。存因缘力为教授相。宜以戒度寻为训诲。如应禁戒不得解脱。不致济度。如来则为诱入无本。因缘报应病与药。若从如来听闻经典。奉顺道教便致德果。诸佛世尊由此等故兴出世间。众生没溺永在邪业未立德本。意劣弱颜不为应器。如来至真为讲经道。其不应器令得解脱如来睹此不应器者观察护之。以是之故菩萨大士被弘誓铠而救济之。又复如来则以三事了贪欲者,世尊,或以贪欲人故而兴出矣。又以贪欲而见系缚。欲令出家故兴出矣。或以宿命贪吝缘故。而为兴出。又知瞋恚复有三事。或以瞋恚而见系缚。思想之故。故兴出世。或有所愿不具足故。故兴出世。或有宿世阴盖所缠故。故兴出世知其愚戆当有三事。或有愚戆行无明事。或有贪见身故。或有沈吟之故。如来悉知。又如来知则以苦行了本神通。诸根明者因从苦行加痛致神通。懦劣根者,以安隐行速成神通。根通利者,以勤苦行成神通定。懦劣根者,亦因加痛而致神通。以舍因缘行於调和。了别神通。不信於道而不休息。当本加杖令成神通。佛悉知之。心性不和其行促暴。知疾可化令致神通。使无暗冥而欢喜悦。或有行者,因集道力使具足成。如来所知不复勤学。或有所行从修道力而具足成。不因集力。或有所行。不因集力不行道力。而具足成。或有所行从合集力。亦行道力而具足成。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志性和雅其行不应。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应机成就性不和雅。或有所行性不和雅所行不成。或有所行志性和雅所应成就。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其身清净心口不净。或有所行口言清净身心不净。或有所行身口心净。或有所行其身口心俱不清净。如来悉知。如是之类所可行者,因缘报应所可依倚所从出生一切众生之所行者,如来悉知。慧无损耗普达悉见是为如来第六之业。佛於是颂曰:
其有因行者,如往悉知之。决定之种类,识别众生界。其不决定者,所行动虚伪。不应器如是,随邪见之业。
其贪欲行者,则有三因缘。瞋恚行复三,愚戆亦如是,斯尘欲之界,无量杂种类。世尊悉知之,所行因缘应。
所行勤苦事,谓意聪达者,其懦劣之根,亦复当如是,诸根通利者,因行安隐来。世吼悉护知,如是等无异。
而行调和者,而住寂清净。则以因此故,速得致清净。亦疾成其行,究竟道调和。亦复加疾使,寂然寻欢悦。
合集诸所行,积累其功德。或不以行道,而达於道慧。或有从行道,而获於成就。俱知其二事,从殊特行成。
或有修行者,志性而和调。或有应所行,而不顺应行。有大人之行,两事俱清净。佛普见一切,无所不晓了。
或有人作行,其身修清净。其所言心念,而不能清净。或复有修己,身口行清净。其心之所为,未曾行清净。
或有在世间,身口心清净。众生之所行,佛皆见普达。或有能成就,或不能究竟。
是为安住佛,第六所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