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目录
天变部汇考一
汉书〈五行志〉
隋书〈天文志〉
观象玩占〈杂变〉
管窥辑要〈天变色占 天阴晦占 天鸣占〉
天变部汇考二
周〈懿王一则〉
汉〈惠帝一则 昭帝一则〉
后汉〈顺帝阳嘉一则〉
魏〈高贵乡公正元一则 陈留王景元一则〉
吴〈景帝永安一则〉
晋〈武帝泰始二则 惠帝元康一则 太安一则 怀帝永嘉一则 元帝太兴二则 成帝咸和一则 穆帝升平一则 孝武帝太元一则 安帝隆安二则 义熙一则〉
宋〈武帝大明一则 后废帝元徽二则〉
南齐〈武帝永明一则〉
梁〈武帝太清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陈〈宣帝太建二则 后主至德一则 祯明一则〉
魏〈太祖天兴二则 世宗正始一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一则〉
北周〈武帝建德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高宗咸亨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元宗天宝一则 顺宗永贞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文宗太和一则 懿宗咸通二则 僖宗乾符一则 中和一则 光启一则 昭宗景福一则 天复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宋〈太宗淳化一则 仁宗康定一则 神宗熙宁三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五则 孝宗隆兴一则 光宗绍熙一则 宁宗庆元一则 开禧一则 端宗景炎一则〉
金〈章宗承安一则 泰和一则 宣宗兴定一则〉
元〈文宗至顺一则 顺帝至正一则〉
明〈太祖吴一则 洪武二则 宪宗成化二则 孝宗弘治四则 武宗正德六则 世宗嘉靖十则 穆宗隆庆四则 神宗万历十一则 光宗泰昌一则 熹宗天启一则 悯帝崇祯八则〉
天变部艺文
六月来常阴不雨 明赵南星
天变部纪事
天变部杂录
庶徵典第十七卷
天变部汇考一
《汉书》《五行志》
传曰:思心之不,是谓不圣,厥咎霿,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
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心区霿则冥晦,故有脂夜之妖。一曰,有脂物而夜为妖,若脂水夜污人衣,淫之象也。一曰,夜妖者,云风并起而杳冥,故与常风同象也。
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皇之不极,是谓不建,皇,君也。极,中;建,立也。人君貌言视听思心五事皆失,不得其中,则不能立万事,失在眊悖,故其咎眊也。王者自下承天理物。云起于山,而弥于天;天气乱,故其罚常阴也。一曰,上失中,则下强盛而蔽君明也。
《隋书》《天文志》
《鸿范五行传》曰:清而明者,天之体也,天忽变色,是谓易常。天裂,阳不足,是谓臣强,下将害上,国后分裂,其下之主当之。天开见光,流血滂滂。天裂见人,兵起国亡。天鸣有声,至尊忧且惊。皆乱国之所生也。
《观象玩占》《杂变》
天怒变色,是谓异常。四夷来侵,不出八年,有兵战。天色赤黄如火浊,气四塞,天子蔽贤绝道,人主绝世。京房曰:闻善不与兹谓不知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中。
天日入,时忽有赤光烛地,行人有影,有反者。
天昼晦,臣制君,昼晦见星,国亡。
天沉阴,日月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有云障而无雨,此谓君臣俱有阴谋。若两敌相当,则为阴相图谋,若昼阴,而夜月出,为君谋臣,夜阴而昼日出,为臣谋君。夏侯胜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谋上。刘向曰:王者失中,下蔽其明,则久阴。一曰:有风不害,无风凶殃。天裂,阳不足也。是谓臣强,下将害上,国欲分裂其下。王当之《洪范传》曰:作乱之臣,无道之君,欲裂其国也。天裂见人,兵起国亡。
天裂下人而言者善恶,如其言。
天裂见牛、马、豕,天子庶民皆忧。
天裂见光,血流。
天鸣有声,至尊受惊,此乱之所生也。或曰:天鸣有声,君死民灾。京房曰:万姓劳厥,妖天鸣世,主失守不出三年。 曰:天鸣如风水相薄,乱臣作,人主忧。一曰:天鸣其下,有主王。一曰:刑杀失当,人流亡。
《管窥辑要》《天变色占》
天以轻清为体。色变昏黑者,君不明;惨白者,丧忧。赤如火血,兵起,天下乱。黄为土功兴,惨黄大风灾,天色惨白昏蒙,游气往来蔽覆,日月失色,必有蔽主明者。黄气四塞,天下浊乱,兵灾俱起。京房易传曰:易称观其生,言大臣之义当观贤人,知其性行,推而贡之,否则为闻善不与,兹谓不智厥异,黄厥灾,不嗣黄者,日上黄光不散,如光然也。黄浊四塞,天下蔽贤绝道,故灾至绝世也。
《天阴晦占》
天阴连日,解而复合,必有乱臣。
天阴雨,土烟埃蒙,密不见人,阴风悽惨,臣主离心,庶民愁怨,兵革乃兴。
天气暴昏,作雨不常,大臣罔上行私,天下不安。
《天鸣占》
天鸣或如雷声,或如泻水,或如风水相激,皆为人主忧百姓劳苦。故曰:天所鸣之,方有革位。
天变部汇考二
周
懿王元年春正月,天再旦。
按《竹书纪年》: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
汉
惠帝二年,天裂。
按《汉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孝惠二年,天开东北,广十馀丈,长二十馀丈。地动,阴有馀;天裂,阳不足:皆下盛强将害上之变也。其后有吕氏之乱。
昭帝元平元年,天常阴。
按《汉书·昭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昭帝元平元年四月崩,亡嗣,立昌邑王贺。贺即位,天阴,昼夜不见日月。贺欲出,光禄大夫夏侯胜当车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欲何之。贺怒,缚胜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时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泄,召问胜。胜上洪范五行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不敢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读之,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数日卒共废贺,此常阴之明效也。
后汉
顺帝阳嘉二年,久阴。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郎顗传》:顺帝时,灾异屡见,阳嘉二年正月,公车徵,顗诣阙拜章有曰:窃见正月以来,阴闇连日。《易内传》曰:久阴不雨,乱气也,蒙之比也。蒙者,君臣上下相冒乱也。又曰:贤德不用,厥异常阴。夫贤者化之本,云者雨之具也。得贤而不用,犹久阴而不雨也。
魏
高贵乡公正元二年,昼晦。
按《三国志·魏少帝本纪》不载。 按《晋书·五行志》: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正月戊戌,景帝讨毋丘俭,大风晦暝,行者皆顿伏,近夜妖也。刘向曰:正昼而暝,阴为阳,臣制君也。
陈留王景元三年,昼晦。
按《三国志·魏少帝本纪》不载。 按《晋书·五行志》:元帝景元三年十月,京都大震,昼晦,此夜妖也。班固曰:夜妖者,云风并起而杳暝,故与常风同象也。刘向春秋说云: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将令专事。暝晦,公室卑矣。魏见此妖,晋有天下之应也。
吴
景帝永安元年,沉阴不雨四十馀日。〈按是年即废主亮太平三年变 在景帝未即位前〉
按《三国志·吴孙亮传》:太平三年自八月,沉阴不雨四十馀日。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于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
按《宋书·五行志》:此常阴之罚也。
晋
武帝泰始二年,天久阴不雨。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吴孙皓宝鼎元年十二月,太史奏久阴不雨,将有阴谋。孙皓惊惧。时陆凯等谋因其谒庙废之。及出,留平领兵前驱,凯先语平,平不许,是以不果。皓既肆虐,群下多怀异图,终至降亡。泰始三年三月丁未,昼昏。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惠帝元康二年,天西北大裂。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案刘向说:天裂,阳不足;地动,阴有馀。是时人主昏瞀,妃后专制。〈按《元经》:天裂西北作三年正月事,今从《正史》编
二年下
〉太安三年八月,天裂。十一月,天鸣。
按《晋书·惠帝本纪》:八月庚午,天中裂,无云而雷。十一月壬寅夜,赤气竟天,隐隐有声。 按《天文志》:太安三年八月庚午,天中裂为二,有声如雷者三。君道亏而臣下专僭之象也。是日,长沙王奉帝出距成都、河间二王,后成都、河间、东海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怀帝永嘉四年,昼昏。
按《晋书·怀帝本纪》:永嘉四年十月辛卯,昼昏至于庚子。 按《五行志》:永嘉四年十一月〈按《志》作十一月,与本纪不符〉辛卯,昼昏,至于庚子,此夜妖也。后年,刘曜寇洛川,王师频为贼所败,帝蒙尘于平阳。
元帝太兴二年,天鸣。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帝太兴二年八月戊戌,天鸣东南,有声如风水相薄。京房易妖占曰:天有声,人主忧。
太兴三年,天鸣。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十月壬辰,天又鸣,甲午止。其后王敦入石头,王师败绩。元帝屈辱,制于强臣,既而晏驾,大耻不雪。
成帝咸和四年,天裂西北。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穆帝升平五年八月己卯夜,天裂,广数丈,有声如雷。按《晋书·穆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升平五年八月己卯夜,天中裂,广三四丈,有声如雷,野雉皆鸣。是后
哀帝荒疾,海西失德,皇太后临朝,太宗总万机,桓温专权,威振内外,阴气盛,阳道微。
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十二月,昼晦。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太元十三年十二月乙未,大风晦暝。其后帝崩,而诸侯违命,干戈内侮,权夺于元显,祸成于桓元。
安帝隆安五年,天鸣。
十六年,天鸣。
按《晋书·安帝本纪》俱不载。 按《五行志》:安帝隆安五年闰月癸丑,天东南鸣。十六年九月戊子,天东南又鸣。是后桓元篡位,安帝播越,忧莫大焉。鸣每东南者,盖中兴江外,天随之而鸣也。
义熙元年八月,天鸣。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义熙元年八月,天鸣,在东南。京房易传曰:万姓劳,厥妖天鸣。是时安帝虽反政,而兵革岁动,众庶勤劳也。
宋
武帝大明二年,天裂。
按《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南齐书·天文志》:宋武帝大明二年,天裂。占曰阳不足。
后废帝元徽三年四月、八月,天阴不雨。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后废帝元徽三年四月,连阴不雨。八月,多阴,后二废帝殒。
元徽四年,天裂。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不载。 按《南齐书·天文志》:后废帝元徽四年,天裂。占曰:阳不足。
南齐
武帝永明元年十一月,天鸣。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明元年十一月癸卯夜,天东北有声,至戊夜。
梁
武帝太清二年,天裂。
按《梁书·武帝本纪》:太清二年十二月戊申,天西北中裂,有光如火。
元帝承圣二年,天昼晦。
按《梁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梁承圣二年十月丁卯,大风,昼晦,天地昏暗。近夜妖也。京房《易飞候》曰:羽日风,天下昏,人大疾。不然,多寇盗。三年为西魏所灭。
陈
宣帝太建十二年,天鸣。
按《陈书·宣帝本纪》:太建十二年九月癸未夜,天东南有声,如风水相击,三夜乃止。
太建十四年,后主即位。秋八月,天鸣。
按《陈书·后主本纪》:太建十四年正月即位。八月癸未夜,天有声如风水相击。乙酉夜亦如之。九月辛亥夜,天东北有声如虫飞,渐移西北。
后主至德元年秋九月,天鸣。十二月,天开而鸣。
按《陈书·后主本纪》:至德元年九月丁巳,天东南有声如虫飞。冬十二月戊午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有青黄色,隆隆若雷声。
祯明三年正月朔旦,昼晦。
按《陈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陈祯明三年正月朔旦,云雾晦冥,入鼻辛酸。后主昏昧,近夜妖也。《洪范五行传》曰:王失中,臣下强盛,以蔽君明,则云阴。是时北军临江,柳庄、任蛮奴并进中款,后主惑佞臣孔范之言,而昏闇不能用,以致覆败。
魏
太祖天兴五年八月,天鸣。
六年九月,天鸣。
按《魏书·太祖本纪》并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世宗正始元年六月乙巳,晦。八月甲辰,昼晦。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北齐
文宣帝天保四年,天鸣。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四年四月戊午,西南有大声如雷。
北周
武帝建德六年春正月,西方有声如雷者一。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六年春正月,帝率诸军围齐,大破之,获其齐昌王莫多娄敬。显帝责以有死罪者三,遂斩之。是日西方有声如雷者一。
隋
文帝开皇二十年四月,天鸣。冬十月,久阴不雨。
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二十年四月乙亥,天有声如泻水,自南而北。 按《五行志》:开皇二十年十月,久阴不雨。刘向曰:王者失中,臣下强盛而蔽君明,则云阴。是时,独孤后遂与杨素阴谮太子勇,废为庶人。
唐
高宗咸亨元年二月,天鸣。
按《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元年二月丁巳,东南有声若雷。
中宗嗣圣二十一年〈即武后长安四年〉,天阴晦。
按《五行志》:长安四年,自九月霖雨阴晦,至于神龙元年正月。
元
宗天宝十四载,天鸣。
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四载五月,天有声于浙西。
按《五行志》:天宝十四载五月,天鸣,声若雷。占曰:人君有忧。
顺宗永贞元年八月,宪宗即位。戊午,天鸣。
按《唐书·宪宗本纪》:永贞元年八月,顺宗诏立为皇帝。乙巳,即位。戊午,天有声于西北。 按《五行志》: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天鸣在西北。〈按贞元二十一年即末贞元年〉
宪宗元和十二年正月,天泣。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和十二年正月乙酉,星见而雨。占曰:无云而雨,是谓天泣。
元和十五年正月,天常阴。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和十五年正月庚辰至于丙申,昼常阴晦,微雨雪,夜则晴霁。占曰:昼雾夜晴,臣志得申。
文宗太和九年十一月戊辰,天昼晦。
按《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懿宗咸通七年八月辛卯,天昼晦。
按《唐书·懿宗本纪》云云。
咸通十四年七月,天阴晦。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通十四年七月,灵州阴晦。
僖宗乾符六年,天晦冥。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符六年秋,多云雾晦冥,自旦及禺中乃解。
中和三年,天鸣。
按《唐书·僖宗本纪》:中和三年三月,天有声于浙西。按《五行志》:中和三年三月,浙西天鸣,声如转磨。无云而雨。
光启二年夏,天积阴。十一月,淮南昼晦。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光启元年秋,河东大云雾。明年夏,昼阴积六十日。 又按《志》:二年十一月,淮南阴晦雨雪,至明年二月不解。
昭宗景福二年夏,天久阴。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福二年夏,连阴四十馀日。
天复二年三月庚戌,昼晦。
按《唐书·昭宗本纪》云云。
后周
世宗显德二年,天裂。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陆游·南唐书》:元宗保大十三年,天裂东北,其长二十丈。
宋
太宗淳化三年,天昼晦。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淳化三年六月,黑风昼晦。
仁宗康定元年,天昼晦。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康定元年,黑风昼晦。
神宗熙宁元年七月,天鸣。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熙宁元年七月戊子夜,西南云间有声鸣,如风水相激,寖周四方。主民劳,兵革岁动。
熙宁六年,天鸣。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七月丙寅夜,西北云间有声如磨物,主百姓劳。
熙宁七年,天鸣。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七月庚子夜,西北天鸣,主惊忧之事。
高宗建炎三年六月,久阴。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三年六月辛酉,以久阴,下诏以四失罪己:一曰昧经邦之大略,二曰昧戡难之远图,三曰无绥人之德,四曰失驭臣之柄。仍榜朝堂,遍喻天下,使知朕悔过之意。 按《五行志》:六月,久阴。
绍兴三年,天阴晦。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自正月阴晦,阳光不舒者四十馀日。
绍兴五年,天晦。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刘豫毁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
绍兴八年三月甲寅,昼晦。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绍兴十一年,天昼晦。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居长安,昼晦
绍兴二十一年,天鸣。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八月乙亥,天有声如雷,水响于东南,四日乃止。
孝宗隆兴二年六月,积阴弥月。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光宗绍熙四年,天变色。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熙四年十月乙未,天有黄赤色,占曰:是为天变。色先赤后黄,近黄赤祥也。
宁宗庆元二年二月己卯,昼暝,四方昏塞。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禧元年六月壬寅,天鸣有声。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端宗景炎二年,天尽赤。
按《宋史·二王本纪》:元至元十四年八月己巳,天尽赤。
金
章宗承安五年,天阴晦。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五年十月庚子,天久阴。 按《张炜传》:炜累官户部员外郎。承安五年,天色久阴晦,平章政事张万公奏:此由君子小人邪正不分所致,君子宜在内,小人宜在外。章宗问:孰为小人。万公对曰:户部员外郎张炜、文绣署丞田栎、都水监丞张嘉贞虽有干才,无德,而好奔走以取势利。大抵论人当先德后才。诏三人皆与外除。 按《赵秉文传》:承安五年冬十月,阴晦连日,宰相张万公入对,上顾谓万公曰:卿言天日晦冥,亦犹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极有理。若赵秉文曩以言事降授,闻其人有才藻,工书翰,又且敢言,朕非弃不用,以北边军事方兴,姑试之耳。 按《张万公传》:一日奏事,上谓万公曰:卿昨言天久阴晦,亦由人君用人邪正不分。君子当在内,小人当在外,甚有理也,然孰谓小人。万公奏张炜、田栎、张嘉贞等,虽有才干,无德可称。上即命三人补外。
泰和三年冬十月甲辰,申、酉间天大赤,将旦亦如之。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宣宗兴定四年正月戊辰二更,天鸣有声。壬子,昼晦。按《金史·宣宗本纪》云云。元文宗至顺三年五月乙巳,天鼓鸣于西北。
按《元史·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顺帝至正元年夏四月,昼晦如夜。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至正元年四月戊寅,彰德有赤风自西北来,忽变为黑,昼晦如夜。
明
太祖吴元年春正月,绛州天鼓鸣。
按《明昭代典则》云云。
洪武元年八月六日夜,京师天鸣。
按《明通纪》云云。
洪武二十一年七月,天鸣。
按《江南通志》云云。
宪宗成化七年,天鼓鸣。
按《广西通志》:成化七年十二月五日,苍藤天鼓鸣,白日中天,大震一声,起自东南至于西北。
成化九年三月,山东昼晦。
按《大政记》云云。
按《山东通志》:成化九年春三月,兖州昼晦,踰二时,乃霁。 又按《山东通志》:成化九年三月四日,济南、长山、邹平、临邑等县昼晦。
孝宗弘治六年十二月,屯留天鼓鸣。
按《山西通志》云云。
弘治十年五月,天鸣,求直言。
按《大政记》云云。
弘治十二年,河曲天鼓鸣。
按《山西通志》云云。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云南昼晦。
按《大政记》云云。
按《明昭代典则》:弘治十五年十一月,云南昼晦。五日,敕南京刑部侍郎樊莹考察云贵诸吏,罢遣千馀人。
武宗正德元年春正月,天鸣。
按《大政记》云云。
正德四年,天鼓鸣。
按《湖广通志》:正德四年春,枣阳天鼓鸣。
正德七年,天鼓鸣。
按《陕西通志》:正德七年五月,汉中府天鼓鸣。
正德十年,天鼓鸣。
按《广西通志》:正德十年冬十二月十五日,天鼓鸣。正德十一年,天裂。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一年七月初五,鼓、巴、陵东南天裂,长三丈馀,红光刺人。
正德十四年,平阳昼晦。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四年己卯春三月,平阳昼晦,对面人不相见。
世宗嘉靖二年,天鼓鸣。
按《广西通志》:嘉靖二年甲申冬十月,庆远天鼓鸣。十二月二十六日巳时,西南方天鼓鸣,如雷震地。嘉靖四年,昼晦。
按《云南通志》:嘉靖四年四月朔,蒙化昼晦,自巳至未方霁。
嘉靖六年,天鼓鸣。
按《盛京通志》:嘉靖六年四月辛酉,天鼓鸣。辛未夜,天鼓鸣,星明如昼。
按《云南通志》:嘉靖六年四月辛酉,天鼓鸣。
嘉靖八年,天爆。
按《湖广通志》:嘉靖八年,江陵夜,天爆有声。
嘉靖二十七年,天鼓鸣。
按《广东通志》:嘉靖二十七年夏六月,惠州天鼓鸣,七日七夜。
嘉靖三十四年,天鼓鸣。
按《浙江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嘉兴天鼓鸣。
嘉靖三十五年,昼晦。
按《云南通志》:嘉靖三十五年三月,沾益昼晦如夜。嘉靖三十六年,天鼓鸣,天开。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六年春二月,沁州天鼓鸣,天开。是月二十六日夜二更,天鼓鸣,天开数丈,逾时方合。
嘉靖四十二年,天鼓鸣。
按《山西通志》:嘉靖四十二年春二月,泽州天鼓鸣。嘉靖四十五年,天开。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五年八月,华容县西忽天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