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九
唐二〈懿宗咸通五则 僖宗乾符四则 中和二则 光启三则 文德一则 昭宗龙纪一则 大顺一则 景福二则 乾宁三则 光化三则 天复三则 昭宣帝天祐三则〉
后梁〈太祖开平一则 乾化三则 末帝贞明一则 龙德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明宗天成四则 长兴四则 悯帝应顺一则 清仄泰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七则 出帝天福一则 开运三则〉
后汉〈高祖天福一则 隐帝乾祐三则〉
后周〈太祖广顺三则 世宗显德三则〉
辽〈太祖天显二则 太宗会同一则 大同一则 穆宗应历三则 圣宗统和四则 开泰一则 道宗咸雍三则 大安一则 寿隆一则〉
庶徵典第四十五卷
星变部汇考十九
唐二
懿宗咸通五年,彗见娄。
按《唐书·懿宗本纪》:咸通五年五月己亥,有彗星出于娄。 按《天文志》:五月己亥,夜漏未尽一刻,有彗星出于东北,色黄白,长三尺,在娄。徐州分也。
咸通六年,大、小星北流。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咸通六年七月乙酉,甲夜有大流星长数丈,光烁如电,群小星随之,自南徂北。其象南方有以众叛而之北也。
咸通九年,彗见娄、胃。十一月,长庚见。
按《唐书·懿宗本纪》:九年正月,彗星出于娄、胃。 按《天文志》:正月,有彗星于娄、胃。十一月丁酉,有星出如匹练,亘空化为云而没,在楚分。是谓长庚,见则兵起。咸通十年,彗见大陵,荧惑守心。
按《唐书·懿宗本纪》:十年八月,有彗星出于大陵。 按《天文志》:八月,有彗星于大陵,东北指。占为外夷兵及水灾。 又按《志》:十年,荧惑逆行,守心。
咸通十三年春,有二星陨。九月,蚩尤旗见。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三年春,有二星从天际而上,相从至中天,状如旌旗,乃陨。九月,蚩尤旗见。
僖宗乾符二年四月,太白昼见。冬,有大星东南流。
按《唐书·僖宗本纪》:乾符二年四月庚辰,太白昼见。按《天文志》:四月庚辰,太白昼见在昴。冬,有二星,一赤一白,大如斗,相随东南流,烛地如月,渐大,光芒猛怒。乾符三年,常星昼见,大星昼陨。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七月,常星昼见。 又按《志》:三年,昼有星如炬火,大如五升器,出东北,徐行,陨于西北。
乾符四年五月,彗星见。七月,月犯房,流星出虚、危。按《唐书·僖宗本纪》:四年五月,有彗星,避正殿,减膳。按《天文志》:五月,有彗星。七月,月犯房,有大流星如盂,自虚、危,历天市,入羽林灭。占为外兵。
乾符六年冬,岁入南斗。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冬,岁星入南斗魁中。占曰:有反臣。
中和元年,恶星出鬼。八月,星陨。
按《唐书·僖宗本纪》:中和元年八月己丑,众星陨于成都。 按《天文志》:元年,有异星出于舆鬼,占者以为恶星。八月己丑夜,星陨如雨,或如柸碗,交流如织,庚寅夜亦如之,丁酉止。
中和三年,星陨。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十一月夜,星陨于西北,如雨。
光启元年,有彗星于积水、积薪之间。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光启二年四月,荧惑犯月角。五月,星孛尾、箕。九月,星陨。十月,长庚见。
按《唐书·僖宗本纪》:二年夏五月丙戌,有星孛于尾、箕。九月,有星陨于扬州。 按《天文志》:四月,荧惑犯月角。五月丙戌,有星孛于尾、箕,历北斗、摄提。占曰:贵臣诛。
又按《志》:九月,有大星陨于扬州府署延和阁前,声
如雷,光炎烛地。十月壬戌,有星出于西方,色白,长一丈五尺,屈曲而陨。占曰:长庚也,下则流血。
光启三年,大星昼陨。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五月,秦宗权拥兵于汴州北郊,昼有大星陨于其营,声如雷,是谓营头。下破军杀将。
文德元年七月,月入南斗。八月,火守鬼,木、土、金聚于张。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文德元年七月丙午,月入南斗。八月,荧惑守舆鬼。占曰:多战死。岁星、填星、太白聚于张,周分也。占曰:内外有兵。为河内、河东也。
昭宗龙纪元年七月甲辰,月犯心。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大顺二年四月,彗见三台。
按《唐书·昭宗本纪》:大顺二年四月庚辰,有彗星入于太微。甲申,大赦,避正殿,减膳,彻乐。赐两军金帛,赎所略男女还其家。民年八十以上及疾不能自存者,长吏存恤。 按《天文志》:四月庚辰,有彗星于三台,东行入太微,扫大角、天市,长十丈馀,五月甲戌不见。宦者陈匡知星,奏曰:当有乱臣入宫。三台,太一三阶也;太微大角,帝廷也;天市,都市也。
景福元年五月,蚩尤旗见。六月,营头星见。十一月,星孛于斗、牛。十二月,天搀出。
按《唐书·昭宗本纪》:景福元年十一月,有星孛于斗、牛。
按《天文志》:五月,蚩尤旗见,初出有白彗,形如发,长
二尺许,经数日,乃从中天下,如匹布,至地如蛇。六月,孙儒攻杨行密于宣州,有黑云如山,渐下,坠于儒营上,状如破屋,占曰:营头星也。十一月,有星孛于斗、牛。占曰:越有自立者。十二月丙子,天欃出于西南;己卯,化为云而没。
景福二年三月,彗见上台。十一月,白气贯月,北斗、太微。
按《唐书·昭宗本纪》:二年四月乙酉,有彗星入于太微。
按《天文志》:三月,天久阴,至四月乙酉夜,云稍开,有
彗星于上台,长十馀丈,东行入太微,扫大角,入天市,经三旬有七日,益长,至二十馀丈,因云阴不见。十一月,有白气如环,贯月,穿北斗,连太微。
乾宁元年正月,星孛鹑首。星陨。夏,越州星陨。七月,妖星见。
按《唐书·昭宗本纪》:乾宁元年正月,有星孛于鹑首。按《天文志》:正月,星孛于鹑首。秦分也。又星陨于西南,有声如雷。七月,妖星见,非彗非孛,不知其名,时人谓之妖星,或曰恶星。 又按《志》:夏,有星陨于越州,后有光,长丈馀,状如蛇。或曰枉矢也。
乾宁二年七月癸亥,荧惑犯心。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乾宁三年六月,大星坠。十月,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