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全文在线阅读

第七十六卷

关灯直达底部

第七十六卷目录

 雨灾部汇考一

  书经〈周书洪范〉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礼记〈月令〉

  太公兵书〈占雨〉

  师旷占〈占雨〉

  汉书〈五行志〉

  京房易飞候〈占雨〉

  魏武兵书〈占雨〉

  黄子发相雨经〈候雨法〉

  朝野佥载〈占雨〉

  天文要集〈占雨〉

  观象玩占〈雨总叙〉

  管窥辑要〈雨占 月占雨法 二十八宿占风雨阴晴诀 雨晴备占〉

  田家五行〈论雨〉

 雨灾部汇考二

  周〈桓王一则〉

  秦〈二世一则〉

  汉〈文帝一则 昭帝始元一则 元帝永光二则 成帝建始二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二则 明帝永平一则 和帝永元四则 殇帝延平一则 安帝永初一则 元初一则 永宁一则 建光一则 延光三则 顺帝永建二则 桓帝永寿一则 延熹一则 灵帝建宁一则 熹平一则 中平一则 献帝初平一则 建安一则 后主建兴一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明帝太和二则 景初一则〉

  吴〈废帝太平一则 景帝永安二则〉

  晋〈武帝泰始二则 太康三则 惠帝元康一则 永宁一则 元帝太兴一则 永昌一则 成帝咸和一则 咸康一则〉

  宋〈文帝元嘉一则 孝武帝大明三则 明帝泰始一则 顺帝升明一则〉

  南齐〈高帝建元一则 武帝永明四则 明帝建武一则 东昏侯永泰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陈〈宣帝太建一则〉

  北魏〈太祖天赐一则 太宗泰常一则 高祖太和三则 孝静帝武定一则 文帝大统一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一则 后主天统二则 武平一则〉

  北周〈明帝武成一则 武帝建德一则〉

庶徵典第七十六卷

雨灾部汇考一

《书经》《周书·洪范》

曰休徵,曰肃,时雨若,曰咎徵,曰狂,恒雨若。

〈大全〉朱子曰:肃,是恭肃,便有滋润底意思。所以说时雨若。 陈氏大猷曰:肃之反为狂。狂,则荡。故常雨。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注〉好雨者,毕星月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大全〉朱子曰:毕,是叉网漉鱼底叉子。亦谓之毕漉鱼,则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毕星名义,盖取此。今毕星上有一柄,下开两叉,形象亦类毕,故月宿之,则雨。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朱注〉蹢蹄烝众也,离月所宿也。毕星名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徵也。〈大全〉《埤雅》曰:马喜风,豕喜雨,故天将雨,则豕进涉水波也。新安胡氏曰:毕星好雨,月水之精。离毕而雨星象相感如此。

《礼记》《月令》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

〈注〉此巳火之气所泄也。

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

〈注〉此申金之气所伤也。

行冬令,则水潦为败。

〈注〉此亥水之气所淫也。

季春行秋令,则淫雨早降。

〈注〉戌土之气所应也。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

〈注〉申金之气所泄也。

仲冬行秋令,则天时雨汁。

〈注〉雨雪杂下。曰:汁酉金之气所淫也。

《太公兵书》《占雨》

军出,逢天无云而雨,此天泣也。军没不还。《师旷占》《占雨》

候月知雨多少。八月一日、二日、三日,月色赤黄者,其月少雨;月色青者,其月多雨。常以五卯日候西北,有云如群羊者,即有雨至矣。冬戊己春辰巳日,雨,蝗虫食禾稼。立春日,雨,伤五木。立秋日,雨,害五榖。常以戊己日日入时出时,欲雨。日上有冠云大者,即雨小者。少雨

《汉书》《五行志》

传曰:淫雨伤稼穑,是为水不润下。京房《易传》曰:颛事有知,诛罚绝理,厥灾水,其水也,雨。

《传》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上慢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凡貌伤者病木气,木气病则金沴之,冲气相通也。于易,震在东方,为春为木也;兑在西方,为秋为金也。春与秋,日夜分,寒暑平,是以金木之气易以相变,故貌伤则致秋阴常雨,言伤则致春阳常旱也。庶徵之恒雨,刘歆以为春秋大雨也,刘向以为大水。

《京房易飞候》《占雨》

凡候雨以晦,朔、弦、望,云汉四塞者,皆当雨如斗牛彘。当雨暴有异,云如水牛。不三日,大雨,黑云如群羊奔,如飞鸟。五日必雨,云如浮船,皆雨。北斗独有云。不五日,大雨,四望见青、白云,名曰:天寒之云。雨徵苍黑云,细如杼轴,蔽日、月。五日必雨,云如两人提鼓、持桴,皆为暴雨。

太平之时十日一,雨。凡岁三十六,雨。此休徵时若之应。

《魏武兵书》《占雨》

大军将行,雨濡衣冠,是谓洒兵,其师有庆。

三军将行,其旗濡湿,若雨,是谓天露,三军失将。雨甚,是谓浴尸先阵者,败亡。

大将始行,雨而薄,不濡衣冠,是谓天泣,其将,大凶,其卒败亡。

《黄子发相雨经》《候雨法》

常以戊申日候日欲入时日,上有冠云,不问大小,视四方黑者,大雨;青者,小雨。

候日始出,日正中有云覆日,而四方有云黑者,大雨;青者,小雨。

四方有云如羊猪,雨立至。

四方北斗中有云,后五日大雨。

四方斗中无云,唯河中有云,三枚相连,状如浴猪,三日大雨。

以丙丁辰之日,四方无云,唯汉中有者,六十日风雨如常。

以六甲之日平旦,清明东向望。日始出时,如日上有片云,大小贯日。中青者,甲乙日雨;赤者,丙丁日雨白者,庚辛日雨;黑者,壬癸日雨;黄者,戊己日雨。

六甲日,四方云皆合者,即雨。

以天方雨时视云有五色,黑赤并见者,即雹。黄白杂者,风多雨少。青黑杂者,雨随之,必滂沛流潦。

四方有跃鱼云游疾者,即日雨。游迟者,雨少难至。

《朝野佥载》《占雨》

夜半天汉中黑气相逐。俗谓:黑猪渡河,雨候也。

《天文要集》《占雨》

北斗之旁有气往,往而黑,状如禽兽,大如皮席。不出三日,必雨。

河有云黑,状似船,若一匹布维河。不出十日,大雨。

《观象玩占》《雨总叙》

雨者,阴阳和,而天地气之所为也。大清之世十日一雨,雨不破块。京房曰:太平之时,一岁三十六雨。是谓休徵时,若凡雨三日以上为霖久雨,谓之霪。

《管窥集要》《雨占》

凡风雨不节,则民饥人君与天地合其德,四时合其序,则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凡春甲子日雨,六十日旱。夏甲子雨,损谷。秋甲子雨,六十日,水米贵。冬甲子日雨,夏田不收。

凡正月甲乙先雨。春有大水,丙丁先雨;夏有大水,庚辛先雨;秋有大水,壬癸先雨;冬有大水,戊己先雨。季夏有水。

《月占雨法》

正月一日至八日,当雨不雨。春风、太白逆行入,房米

贵。十一十九,当雨不雨,房星不明。二十五日,当雨不雨,有兵起。

二月七日九日不雨,九月道中有饥死。十九二十八日不雨,三月旱。三十日不雨,太白逆行十二度。三月一日三日不雨,秋多人饿。九日十五日不雨,角虫伤,天下有恐。二十五日二十七日不雨,蛰虫冬行。四月十七日不雨,人不安。十八日不雨,天旱冬温。二十五日不雨,兵起东北二千里。三十日不雨,有大风。五月七日不雨,大旱。十五日二十日不雨,西方千里外多疾病。二十三日二十六日不雨,旱。三十日不雨,有兵起。

六月七日十二日不雨,牛畜贵。二十四日不雨,夏田,人少食。二十七日不雨,客星入井。三十日不雨,九月米贵。

七月四日不雨,角虫死。十二日不雨,有大水,禾不收。二十五日不雨,兵起外国。二十八日不雨,仲冬有大雪。

八月一日不雨,有大雷。五日十二日不雨,霜为害。十九日不雨,人多讹言。二十五日不雨,冬有雷。

九月二日不雨,兵起西方、北方。二十三日不雨,人多死。二十六日不雨,米贵。二十七日不雨,人自恐。三十日不雨,有水。

十月三日不雨,兵起。十三日二十日不雨,河水逆流。二十三日不雨,谷贵。二十八日不雨,冬温不冻。十一月四日八日不雨,乳母多死。十六日二十日不雨,人不安。二十五日二十九日不雨,贫者致富。十二月六日十日不雨,有大雪。二十日不雨,角虫贱。二十三日不雨,米贵。二十七日三十日不雨,有大风雪。一年之中合当雨雪先后一日,皆同。占若不雨有风阴,应之亦吉。

正月一日有风雨,三月谷贵。一曰:其年大恶,微风、小雨,其年小恶;风悲、鸣疾,作灾起。又正月一日有风雨,米贵,虫伤,风雨从西来,兵起。又曰:一日无风,岁中下田,麦成禾黍。小、贵。正月上旬雨,谷贵一倍,中旬雨,谷贵十倍,晦日有风雨,谷贵。

二月一日有风雨,谷贵禾恶。二月七日八日当雨不雨,九月道中有饿死人。九日至十五日当雨不雨,兵起。十七十八日当雨不雨,冬虫不蛰。十九日二十日当雨不雨,三月大旱。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当雨不雨,有逆风从东来损物。二月晦日有风雨,多疾病死亡。

三月一日有风雨,井泉空。二日有雨,泽无馀。三日有雨,水旱不时。四日有雨,变易治。五日有雨,沟渎潦。六日有雨,坏垣墙。七日有雨,决堤防。八日有雨,乘船行。九日有雨,难可期。一曰:三月一日有风雨,民疾病,百虫生。异日,雷雨有旱。三月一日至三日当雨不雨,秋多大雾,道有饥死人。七日当雨不雨,谷贵。九日至十五日当雨不雨,兵在外者罢。十八日至二十日当雨不雨,角虫死,天下民有怨。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当雨不雨,冬虫不蛰,民病。三月辰日雨,百虫生。未日雨,百虫死。三月三日有小雨,蚕喜;大雨,蚕恶。三月十六日雨,桑柘贱。

春甲寅乙卯日,有雨入地五寸,谷小贵;若不贵,至夏大贵。春甲申至己丑日,有雨。庚寅至癸巳日,有雨,皆为谷大贵。春雨甲申其年五谷熟春乙日不雨,民不耕。

四月一日有风雨,米贵,麦恶赤地千里。四月二日三日有雨,其年五谷熟。四月四日至七日当雨不雨,蛰虫冬出,民怨咨不安其处。十一日至十四日当雨不雨,岁恶。十八日当雨不雨,大旱。二十一日当雨不雨,兵起东方千里。三十日当雨不雨,大风伤物。四月四日有雨,五谷贵。五日六日有雨,宜早麦。四日至七日,风雨大豆熟。四月晦日,有雨至。五月朔日,其年大水,麦恶蝗生。

五月一日有风雨,米大贵,人食草木。一曰:牛贵。五月四日至七日当雨不雨,大旱,虫生。十一日至十七日当雨不雨,西方千里外人疾病。二十日当雨不雨,草木枯死。二十三日当雨不雨,乳母多病。二十六日当雨不雨,大旱,风至。秋九月多雨。二十九日三十日当雨不雨,大暑热。五月上辰日,有雨,蝗虫发。一曰:虫随雨下,食禾。巳日雨同。五月晦日有风雨,米贵。

六月一日有风雨,米贵。三日四日六日当雨不雨,角虫多死。七日至二十日当雨不雨,牛贵。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当雨不雨,下田水多,人死少食。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当雨不雨,十月河冻。二十七日当雨不雨,下田水,人饥。六月晦日有风雨,来年谷贵。

夏甲乙丙丁日俱无雨,人不耕。甲申至己丑日有雨,麦贵。夏甲申日有雨,米大贵。丙寅丁卯日有雨,谷贵一倍。夏甲子庚辰辛巳日有雨,虫死,有雷亦然。夏三月丙辰日有雨,百虫生。未日酉日雨,虫死。七月一日有大风雨,米贵,人多病疽者。一曰:来年谷贵。七月七日有风雨,籴贵,小雨,籴大贱。七月二十二日当雨不雨,有大水。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当雨不雨,大风害物。二十五日兵起外国。七月晦日有风雨,谷贵。

八月一日有风雨,谷贵。其日阴雨,宜麦布贵,麻子大贵。至三日而止。其日晴无云,麦不实。八月一日当雨不雨,有大雷。二日至五日当雨不雨,秋大霜,民病。八日至十五日当雨不雨,多大风寒。十九日当雨不雨,民多妖言。二十一日当雨不雨,牛贵二倍。二十六日当雨不雨,冬大雷。二十八日二十九日有雨,牛贵。八月晦日有风雨,来年有水、有旱。京房曰:八月晦日,昏雨缯布,贵人定时,雨贵人贱,贱人贵。夜半雨,米贵,婴儿多损;鸡鸣时雨,兵起。一曰:夜半雨,雨所下,寇贼起,鸡鸣。雨,兵事急,民徙其乡。

九月一日有雨,麻子贵十倍。二日有雨,贵五倍。一曰:九月一日有风雨,来年春旱夏水。九月一日当雨不雨,霜早降杀物,人弃妻子。十二日当雨不雨,民多死。二十日当雨不雨,天下有怨。九月晦日风雨,有水,岁恶。

十月一日有风雨,年内旱,来年夏多水,麻子贵,其岁恶。十月一日大雨,米大贵;小雨,米小贵。二日雨,麻子贵五倍。三日当雨不雨,兵起西北方。七日十日当雨不雨,江河决,水逆流。十三日至十五日当雨不雨,多大风寒。十九日当雨不雨,小儿病。二十五日当雨不雨,冬温无冰,连年民病。十月晦日有风雨,谷贵五倍,人多死。

十一月一日有风雨,人多死。四日当雨不雨,大旱。八日至十一日当雨不雨,乳母多死。十六日当雨不雨,民不安居。二十二日当雨不雨,江海决,鱼行人道。二十九日当雨不雨,民多死亡,贫者富,富者贫。十一月晦日有风雨,春旱,谷贵五倍。十一月晦日雨,水横流,天下饥。又曰:冬大雨水,君死国亡。

十二月一日有风雨,来年谷贵。春旱夏多雨。四日至六日当雨不雨,大旱。九日至十二日,当雨不雨,多大雾。二十日当雨不雨,有角虫为贼。二十七日当雨不雨,有大风雷。十二月晦日有风雨,春旱。冬壬寅癸卯有雨,春谷大贵。甲申日至乙丑日雨,米大贵。庚寅日至癸巳日有风雨,米贱,收谷者折阅。

春雨,甲子六十日旱,夏雨,甲子四十日旱;秋雨,甲子四十日,洪水;冬雨,甲子二十七日寒。春雨甲申,五谷熟;夏雨甲申,五禾美;秋雨甲申,六畜多死;冬雨甲申,人多病。春雨乙卯,夏籴贵;夏雨丁卯,秋籴贵;秋雨辛卯,冬籴贵;冬雨癸卯,春籴贵,大旱,兵起其方。黄帝占曰:春乙卯,夏丁卯,秋辛卯,冬癸卯,此四日占民安否,若其日雨,则民疾疫。

凡四时卯日雨,皆主谷贵。一卯斛百文,二卯斛二百文,三卯斛三百文,四卯斛四百文。〈按以上所言,占多失实。太白之行有

定,非关雨旱,且一二日雨否,亦不至有大凶咎也。姑存以备考可耳

凡雨作于四时,王相之日,草木得之,莫不荣茂。其死囚休废之日,虽有雨不能生物也。

凡大和之世,风雨必作。巳午阴生之,后至夜而止者,吉若作于子丑寅卯。至午而暗者,为乱,为兵民亡,失国。

凡先风后雨,为顺;先雨后风,为逆。雨止而风不止,雾不散者,国乱人灾。

天无云而雨,谓之天泣。其占为国易政,若出军,逢之其军不还。《河图》曰:王急恚怒,则无云而雨。《抱朴子》曰:无云而雨,是谓血雨,将扬兵讲武,以应之。在军尤甚,将军死。京房曰:人君进无德,树无功,则不云而雨。正五九月杀,在丑二六十月,杀在戌三七十一月,杀在未四八十二月,杀在辰,以此日雨,所建贼犯之六十日。

凡壬戌癸亥日雨,以乘甲日旬即止,贱人伐。贵京房曰:诸寅卯,有小雨,小饥;大雨,大饥。

丙午日雨,有围城。戊午日霖雨,其下大战。

立夏日雨,伤害五谷。

天雨三日以上不绝,阴谋起。

占雨知五谷贵贱。常以甲申起至丑甲申之日,有卒风暴,雨入土三寸,籴贵一倍,其馀一日,风雨入地五寸,籴小贵,但甲申有风雨其旬,即贵。

从庚寅至癸巳,为温风雨入地一寸,籴贱。癸者冬令终也,巳夏之始丑未,为极阴也。春阴谷小贵,

雨不沾衣,亦名天泣,不可举事,当扬兵讲武,消灾应之。

凡军初出百里内,值大雨,名曰浴尸军士亡。

阴雨鬼火,夜行不出,二百日大旱。

雨十日不止,来岁饥,盗贼起。

雨日出军士怯弱,更逢逆风,军必败还。

攻城围邑经旬,不雨不雷,其城邑得天之助,不可攻击,解兵而回吉。凡讨伐不义,军胜。后有大雨雷雪等,此为洗兵天兵伐无道,天之助也。

春甲子,夏丙子,季夏戊子,秋庚子,冬壬子,谓之天甲子,日有雨,必占之。春甲子,日有暴风雨,色异常,主有赦。夏丙子,日有暴雨,风色异常,主起兵,有刑狱事。季夏戊子,日有暴雨,风色异常,主岁稔。壬子有喜,有赦。秋庚子,日有暴雨,风色异常,主威赏行。冬壬子,日有暴雨,风色异常,主天子纳贤人。

恒雨不息,阴气蓄积,百姓愁怨。又曰:阳德衰,则阴气胜,故常雨。

《二十八宿占风雨阴晴诀》

日逢井鬼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危阴雨天色冷,昴毕有风天色晴。觜参雨过大风起,壁室多风天色晴。星张翼轸有大雨,角亢夜雨日还晴。若遇柳星云雾起,氐房心尾向前行。

春季: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胃乌风天冷冻,昴毕温和天又明。觜参井鬼天见日,柳星张翼阴还晴。轸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风云傍岭行。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濛濛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声。

夏季:虚危室壁天半阴,娄奎胃宿雨冥冥。昴毕二宿天有雨,觜参二星天又阴。井鬼柳星晴或雨,张星翼轸又晴明。角亢二星太阳见,氐房二宿大雨风。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虚危室壁震雷惊,奎娄胃昴雨淋庭,星觜参井晴又雨,鬼柳云开客便行,斗箕牛女必有雨。氐房心尾雨濛濛,张星翼轸天无雨,亢角二星风雨声。冬季:虚危室壁多风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娄室雨声天冷冻,昴毕之期天又晴。觜参二星坐时晴,井鬼二星天色黄。莫道柳星云雾起,天寒风雨有严霜。张翼风雨又见日,轸角夜雨日还晴。亢宿大风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风声。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阴凝天又晴。若然风雨天寒冻,三宵五阴不曾停。占卜晴阴真妙诀,仙贤秘密不虚名。掌上轮星天上应,若然垢秽损双睛。

《雨晴备占》

《乾坤秘录》曰:子日东风,卯日雨;丑日东风,辰日雨;寅日东风,巳日雨;卯日东风,午日雨;辰日东风,未日雨;巳日东风,申日雨;午日东风,卯日雨;未日东风,申日雨;申日东风,子日雨;酉日东风,丑日雨;戌日东风,寅日雨;亥日东风,辰日雨。

又曰:甲子日雨,丙寅止。乙丑日雨,丁卯止。丙寅日雨,丁卯止。丁卯日雨,夕止。戊辰日雨,夜半止。己巳日雨,立止。庚午日雨,辛未止。辛未日雨,戊寅止。壬申日雨,即止。癸酉日雨,甲戌止。甲戌日雨,即止。乙亥日雨,即日止。丙子日雨,即止。丁丑日雨,夕止。戊寅日雨,即止。己卯日雨,立止。庚辰日雨,立止。辛巳日雨,癸未止。壬午日雨,即止。癸未日雨,甲申止。甲申日雨,即止。乙酉日雨,丙戌止。丙戌日雨,夕止。丁亥日雨,即止。戊子日雨,庚寅止。己丑日雨,壬申止。庚寅日雨,即止。辛卯日雨,癸巳止。壬辰日雨,辛丑止。癸巳日雨,夕止。甲午日雨,即止。乙未日雨,丁酉止。丙申日雨,夕止。丁酉日雨,己亥止。戊戌日雨,辛丑止。己亥日雨,即止。庚子日雨,甲辰止。辛丑日雨,壬寅止。壬寅日雨,即止。癸卯日雨,即止。甲辰日雨,即止。乙巳日雨,丙午止。丙午日雨,即止。丁未日雨,即止。戊申日雨,庚戌止。己酉日雨,辛亥止。庚戌日雨,即止。辛亥日雨,癸丑止。壬子日雨,癸丑止。癸丑日雨,即止。甲寅日雨,即止。乙卯日雨,丙辰止。丙辰日雨,丁巳止。丁巳日雨,即止。戊午日雨,即止。己未日雨,即止。庚申日雨,甲子止。辛酉日雨,即止。壬戌日雨,即止。癸亥日雨,即止。〈按此占晴雨未可尽拘但古占有此姑存之以备参

又曰:子日雨,立止;不止,寅日止。丑日雨,寅日止;不止,卯日止。寅日雨,立止;不止,卯日止。卯日雨,立止;不止,巳日止。辰日雨,立止;不止,戌日止。巳日雨,未日止;不止,申日止。午日雨,立止;不止,至十日阴。未日雨,申日止;不止,戌日止。申日雨,立止;不止,见日久阴。酉日雨,立止;不止,久阴。戌日雨,立止;不止,久阴。亥日雨,立止;不止,久阴。

凡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者,雨必大也。凡候雨以朔、晦、弦、望,云气四塞,皆雨东风,则当日雨。黑云气如牛彘者,有暴雨。

黑云如马者,三日内暴风。

黑云气如浮船者,雨。

苍黑云细如掷棉,蔽日、月,五日内雨。

云如两人持鼓桴,有暴雨。

黑气如群羊奔走,五日内雨。

四望见苍白云,名曰天塞,云雨徵也。

五岳之云,触石而出,皆不崇朝而雨。

京房曰:六甲日有云四合,皆当日雨。多云多雨,少云少雨。万无一失,无云一旬,少雨。月离毕之阴则,雨离毕之阳,无雨。

日旁有赤云,如冠珥,不有大风,必有大雨。

蚁封穴,大雨将至。

鹳鹊呼鸣,上腾,雨将至。

凡占雨之法,每日平旦,看候东方青云,甲乙日雨,赤云;丙丁日雨,黄云;戊己日雨,白云;庚辛日雨,黑云;壬癸日雨。

占雨之法又以甲申日视其诸方。若东方有云;甲乙日雨,南方有云;丙丁日雨,中方有云;戊己日雨,西方有云;庚辛日雨,北方有云;壬癸日雨。

凡风起多有雨,应之如子日东风,卯日雨等是也。常以平旦候风从东方来正而不转移一日或半日者,至其冲日,皆有雨。若风多疾者,雨多;风微迟者,雨少。从平旦至鸡鸣,为一日,其暴雨不在东风之应。

《田家五行》《论雨》

谚云:雨打五更日,晒水坑。言五更忽有雨,日中必晴,甚验。晏雨不晴,雨著水面,上有浮泡,主卒未晴。谚云: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谚云:天下太平,夜雨日晴。言不妨农也。谚云:上牵昼暮牵齐,下昼雨哜哜。谚云: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亦言久雨正当昏黑,忽自明亮,则是雨候也。雨夹雪,难得晴。谚云:夹雨夹雪,无休无歇。谚云:快雨快晴。道德经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凡雨喜少,恶多。谚云:千日晴不厌,一日雨便厌。

雨灾部汇考二

桓王六年三月,大雨

按《春秋》:鲁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按《左传》: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

按《汉书·五行志》:庶徵之恒雨,刘歆以为春秋大雨也。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大雨,雨水也;震,雷也。刘歆以为三月癸酉,于历数春分后一日,始震电之时也,当雨,而不当大雨。常雨之罚也。

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见星。

按《史记·秦本纪》不载。 按《秦楚之际月表》云云。按《汉书·高祖本纪》:秦二世二年七月,大霖雨,自七月至九月。

文帝后三年秋,大雨。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后三年秋,大雨,昼夜不绝三十五日。

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雨水。

按《汉书·昭帝本纪》:始元元年秋七月,大雨,渭桥绝。按《五行志》:始元元年七月,大雨水,自七月至十月。

元帝永光三年十一月,雨水。

按《汉书·元帝本纪》:永光三年冬十一月,诏曰:乃者中冬雨水。吏何不以时禁。各悉意对。

永光五年,颍川、汝南、淮阳、庐江大雨。

按《汉书·元帝本纪》:五年秋,颍川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 按《五行志》:永光五年夏及秋,大水。颍川、汝南、淮阳、庐江雨,坏乡聚民舍,及水流杀人。

成帝建始三年,霖雨。

按《汉书·成帝本纪》:建始三年秋,关内大水。 按《五行志》:三年夏,大水,三辅霖雨三十馀日,郡国十九雨,山谷水出,凡杀四千馀人,坏官寺民舍八万三千馀所。

又按《志》:秋,大雨三十馀日。

建始四年九月,大雨。

按《汉书·成帝本纪》:四年秋,大水。 按《五行志》:四年九月,大雨十馀日。

后汉

光武帝建武六年,大雨连月。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建武六年九月,大雨连月,苗稼更生,鼠巢树上。

建武十七年,雒阳暴雨。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十七年,雒阳暴雨,坏民庐舍,压杀人,伤害禾稼。

明帝永平八年秋,郡国十四雨水。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云云。

和帝永元十年,淫雨伤稼。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十年夏五月,京师大水。冬十月,五州雨水。

〈注〉《东观记》曰:京师大雨,南山水流出至东郊,坏人庐舍。

按《五行志》:十年,淫雨伤稼。

永元十三年,淫雨伤稼。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十三年八月,荆州雨水。九月壬子,诏曰:荆州比岁不节,今兹淫水为害,馀虽颇登,而多不均浃,深惟四民农食之本,惨然怀矜。其令天下半入今年田租、刍槁;有宜以实除者,如故事。贫民假种食,皆勿收责。 按《五行志》:十三年,淫雨伤稼。永元十四年,淫雨伤稼。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十四年秋,三州雨水。冬十月甲申,诏:兖、豫、荆州今年水雨淫过,多伤农功。其令被害什四以上皆半入田租、刍槁;其不满者,以实除之。按《五行志》:十四年,淫雨伤稼。

永元十五年,淫雨伤稼。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十五年秋,四州雨水。 按《五行志》:十五年,淫雨伤稼。

殇帝延平元年,雨水。

按《后汉书·殇帝本纪》:延平元年六月丁未,郡国三十七雨水。己未,诏曰:自夏以来,阴雨过节,暖气不效,将有厥咎。寤寐忧惶,未知所由。昔夏后恶衣服,菲饮食,孔子曰吾无间然。今新遭大忧,且岁节未和,彻膳损服,庶有补焉。其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糜丽难成之物。

安帝永初元年,郡国四十一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永初元年,郡国十淫雨伤稼。

〈注〉方储对策曰:雨不时节,妄赏赐也。

元初四年,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元初四年秋七月,京师及郡国十雨水。诏曰: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穫,而连雨未霁,惧必淹伤。夕惕惟忧,思念厥咎。夫霖雨者,人怨之所致。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御史因公生奸,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显明其罚。又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方今案比之时,郡县多不奉行。虽有糜粥,糠秕相半,长吏怠事,莫有躬亲,甚违诏书养老之意。其务崇仁恕,赈护寡独,称朕意焉。

永宁元年冬十月,自三月至是月,京师及郡国三十三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永宁元年,郡国三十三淫雨伤稼。

建光元年,京师及郡国二十九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建光元年,京师及郡国二十九雨水。冬十一月丙午,诏京师及郡国被水雨伤稼者,随顷亩减田租。 按《五行志》:建光元年,京都及郡国二十九淫雨伤稼。是时羌反久未平,百姓屯戍不解,愁苦。

延光元年,郡国二十七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元年,郡国二十七雨水,大风,杀人。诏赐压溺死者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其坏败庐舍、失亡谷食,粟,人三斛;田被淹伤者,一切勿收田租;若一家皆被灾害而弱小存者,郡县为收敛之。

按《五行志》:元年,郡国二十七淫雨伤稼。 按《陈忠

传》:忠为仆射。时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常侍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曰:臣闻位非其人,则庶事不叙;庶事不叙,则政有得失;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青、冀之域淫雨漏河,徐、岱之滨海水盆溢,兖、豫蝗蝝滋生,荆、扬稻收俭薄,并凉二州羌戎叛戾。加以百姓不足,府帑虚匮,自西徂东,杼柚将空。臣闻洪范五事,一曰貌,貌以恭,恭作肃,貌伤则狂,而致常雨。春秋大水,皆为君上威仪不穆,临莅不严,臣下轻慢,贵倖擅权,阴气盛彊,阳不能禁,故为淫雨。陛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比遣中使致敬甘陵,朱轩骈马,相望道路,可谓孝至矣。然臣窃闻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王侯二千石至为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僭,侔于人主。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謟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徵役无度,老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仆从,人数百匹,顿踣呼嗟,莫不叩心。河间托叔父之属,清河有陵庙之尊,及剖符大臣,皆猥为伯荣屈节车下。陛下不问,必以陛下欲其然也。伯荣之威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水灾之发,必起于此。昔韩嫣托副车之乘,受驰视之使;江都误为一拜,而嫣受欧刀之诛。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正乾刚之位,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复令女使干错万机。重察左右,得无石显泄漏之奸;尚书纳言,得无赵昌谮崇之计;公卿大臣,得无朱博阿傅之援;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商之谋。若国政一由帝命,王事每决于己,则下不得偪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当霁止,四方众异不能为害。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九月,郡国五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二年,郡国五连雨伤稼。

延光三年,京师及诸郡国三十六雨水。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顺帝永建四年,五州雨水。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永建四年,司隶、荆、豫、兖、冀部淫雨伤稼。

永建六年,以冀州雨灾,诏勿收冀部今年租。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六年十一月辛亥,诏曰:连年灾潦,冀部尤甚。比蠲除实伤,赡恤穷匮,而百姓犹有弃业,流亡不绝。疑郡县用心怠慢,恩泽不宣。易美损上益下,书称安民则惠。其令冀部勿收今年田租、刍槁。

按《五行志》:六年,冀州淫雨伤稼。

桓帝永寿元年,霖雨。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不载。 按《公沙穆传》:穆迁弘农令。永寿元年,霖雨大水,三辅以东莫不湮没。穆明晓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弘农人独得免害。

延熹二年,雨水。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二年夏,京师雨水。 按《五行志》:延熹二年夏,霖雨五十馀日。是时,大将军梁冀秉政,谋害上所幸邓贵人母宣,冀又擅杀议郎邴尊。上欲诛冀,惧其恃权日久,威势强盛,恐有逆命,害及吏民,密与近臣中常侍单超等图其方略。其年八月,冀卒伏罪诛灭。

灵帝建宁元年六月,京师雨水。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建宁元年夏,霖雨六十馀日。是时大将军窦武谋变废中官。其年九月,长乐五官吏朱瑀等,与中常侍曹节起兵,先诛武,交兵阙下,败走,追斩武兄弟,死者数百人。

〈注〉案武死无兄弟有兄子

熹平元年,雨水。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元年夏六月,京师雨水。按《五行志》:熹平元年夏,霖雨七十馀日。是时中常侍曹节等,共诬白勃海王悝谋反,其十月诛悝。

中平六年,献帝即位,霖雨。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六年夏四月戊午,皇子辩即位。六月,雨水。九月自六月雨,至于是月。 按《五行志》:中平六年夏,霖雨八十馀日。是时灵帝新弃群臣,大行尚在梓宫,大将军何进与佐军校尉袁绍等共谋欲诛废中官。中常侍张让等共杀进,兵战京都,死者数千。

献帝初平四年,大雨水。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初平四年六月,雨水。遣侍御史裴茂讯诏狱,原轻系。 按《董卓传》:初平四年夏,大雨昼夜二十馀日,漂没人庶,又风如冬时。帝使御史裴茂讯诏狱,原系者二百馀人。其中有为李傕所枉系者,傕恐茂赦之,乃表奏茂擅出囚徒,疑有奸故,请收之。诏曰:灾异屡降,阴雨为害,使者衔命宣布恩泽,原解轻微,庶合天心。欲释冤结而复罪之乎。一切勿问。

建安二十四年秋,大霖雨,水溢。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按《蜀志·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秋,大霖雨,汉水汎溢,于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

后主建兴九年,秋夏霖雨。

按《三国蜀志·后主传》不载。 按《李严传》:建兴九年,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

文帝黄初四年,大雨。

按《三国魏志·文帝本纪》:黄初四年六月,大雨,伊、洛溢流,杀人民,坏庐宅。

明帝太和元年,大雨。

按《魏志·明帝本纪》不载。 按《杨阜传》:明帝时初治宫室,发美女以充后庭,数出入弋猎。秋,大雨震电,多杀鸟雀。阜上疏曰:臣闻明主在上,群下尽辞。尧、舜圣德,求非索谏;大禹勤功,务卑宫室;成汤遭旱,归咎责己;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汉文躬行节俭,身衣弋绨;此皆能昭令问,贻厥孙谋者也。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绪,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总观季世放荡之恶政。所谓善治者,务俭约、重民力也;所谓恶政者,从心恣欲,触情而发也。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诫惧矣。曩使桓、灵不废高祖之法,文、景之恭俭,太祖虽有神武,于何所施其能邪。而陛下何由处斯尊哉。今吴、蜀未定,军旅在外,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鋻来,言之若轻,成败甚重。顷者天雨,又多卒暴,雷电非常至杀鸟雀。天地神明,以王者为子也,政有不当,则见灾谴。克己内讼,圣人所记。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远闻不令,宜为后图。诸所缮治,务从约节。《书》曰:九族既睦,协和万国。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尧、舜其犹病诸。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时雍丘王植怨于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阜又陈九族之义焉。诏报曰:间得密表,先陈往古明王圣主,以讽闇政,切至之辞,款诚笃实。退思补过,将顺匡救,备至悉矣。览思苦言,吾甚嘉之。

按《晋书·五行志》:太和元年秋,数大雨,多暴卒,雷电非常,至杀鸟雀。案杨阜上疏,此恒雨之罚也。时天子居丧不哀,出入弋猎无度,奢侈繁兴,夺民农时,故水失其性而恒雨为灾也。

太和四年,大雨水。

按《魏志·明帝本纪》:四年九月,大雨,伊、洛、河、汉水溢。按《杨阜传》:明帝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乌之祥,而犹日仄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以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以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于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

按《晋书·五行志》:四年八月,大雨霖三十馀日,伊、洛、河、汉皆溢,岁以凶饥。

景初元年,淫雨。

按《魏志·明帝本纪》不载。 按《晋书·五行志》:景初元年九月,淫雨,冀、兖、徐、豫四州水出,没溺杀人,漂失财产。

废帝太平二年,大雨。

按《三国吴志·孙亮传》:太平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

按《晋书·五行志》:太平二年二月甲寅,大雨,震电。乙卯,雪,大寒。案刘歆说,此时当雨而不当大雨,大雨,恒雨之罚也。于始震电之明日而雪,大寒,又恒寒之罚也。刘向以为既已雷电,则雪不当复降,皆失时之异也。天戒若曰,为君失时,贼臣将起。先震电而后雪者,阴见间隙,起而胜阳,逆弑之祸将成也。亮不悟,寻见废。此与春秋鲁隐事同也。

景帝永安四年夏五月,大雨,水泉涌溢。

按《吴志·孙休传》云云。

永安五年八月壬午,大雨震电,水泉涌溢。

按《吴志·孙休传》云云。

武帝泰始六年,大雨霖。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泰始六年六月,大雨霖。甲辰,河、洛、伊、沁水同时并溢,流四千九百馀家,杀二百馀人,没秋稼千三百六十馀顷。

泰始七年,大雨霖。

按《晋书·武帝本纪》:七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河溢,流居人四千馀家,杀三百馀人,有诏振贷给棺。

太康五年,郡国多雨。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五年秋七月,任城、梁国、中山雨雹,伤秋稼。减天下户课三分之一。九月,郡国五大水,陨霜,伤秋稼。 按《五行志》:太康五年七月,任城、梁国暴雨,害豆麦。九月,南安郡霖雨暴雪,树木摧折,害秋稼。是秋,魏郡西平郡九县、淮南、平原霖雨暴水,霜伤秋稼。

太康八年七月,大雨。

按《晋书·武帝本纪》:八年秋七月,前殿地陷,深数丈,中有破船。〈大雨事不载。〉按《宋书·五行志》:八年七月:大雨。殿前地陷,方五尺,深数丈。

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卯,庐江、建安大雨。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宋书·五行志》云云。

惠帝元康九年,暴雨。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宋书·五行志》:九年六月夜,暴雷雨。贾谧斋屋柱陷入地,压谧床帐。此木沴土,土失其性,不能载也。明年,谧诛。

永宁元年,霖雨。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宁元年十月,义阳、南阳、东海霖雨,淹害秋稼。

元帝太兴三年,恒雨。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兴三年,春雨至于夏。是时王敦执权,不恭之罚也。

永昌元年,恒雨。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昌元年,春雨四十馀日,昼夜雷电震五十馀日。是时王敦兴兵,王师败绩之应。

成帝咸和四年二月,大雨霖。

按《晋书·成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咸和四年,春雨五十馀日,恒雷电。是时虽斩苏峻,其馀党犹据守石头城,至其灭后,淫雨乃霁。

咸康元年,雨水。

按《晋书·成帝本纪》:咸康元年八月,长沙、武陵大水。按《五行志》:咸康元年八月乙丑,荆州之长沙攸、醴陵、武陵之龙阳,三县雨水,浮漂屋室,杀人,损秋稼。是时帝幼,权在于下。

文帝元嘉二十一年,连雨水。

按《宋书·文帝本纪》:元嘉二十一年六月,连雨水。丁亥,诏曰:霖雨弥日,水潦为患,百姓积俭,易致乏匮。二县官长及营署部司,各随统检实,给其柴米,必使周悉。

按《五行志》: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京邑连雨百馀日,

大水。

孝武帝大明元年,京邑雨水。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元年春正月庚午,京邑雨水,辛未,遣使检行,赐以樵米。

大明五年,京邑雨水。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五年秋七月丙辰,诏曰:雨水猥降,街衢泛溢,可遣使巡行。穷弊之家,赐以薪粟。 按《五行志》:五年七月,京邑雨水。

大明八年,废帝即位,京师雨水。

按《宋书·前废帝本纪》:八年五月庚申,即皇帝位。八月,京师雨水。庚子,遣御史与官长随宜赈恤。

明帝泰始二年,京师雨水。

按《宋书·明帝本纪》:泰始二年六月,京师雨水。丁卯,遣殿中将军检行赈恤。

顺帝升明三年,大雨水。

按《宋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升明三年四月乙亥,吴郡桐庐县暴风雷电,扬沙折木,水平地二丈,流漂居民。

南齐

高帝建元四年,雨水频降。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建元四年三月,上即位。五月癸未,诏曰:顷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县官长优量赈恤。

武帝永明五年,雨水。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永明五年六月,辛酉,诏曰:比霖雨过度,水潦荐溢,京师居民,多离其弊。遣中书舍人、二县官长随宜赈赐。八月,乙亥,诏今夏雨水,吴兴、义兴二郡田农多伤,详蠲租调。 按《五行志》:五年,吴兴、义兴水雨伤稼。

永明八年,霖雨。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八年八月,丙寅,诏京邑霖雨既过,居民汎滥,遣中书舍人、二县官长赈恤。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己巳起阴雨,昼或暂晴,夜时见星月,连雨积霖,至十七日乃止。

永明十年,霖雨。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十年十一月,戊午诏曰:顷者,霖雨,樵粮稍贵。京邑居民多离其弊,遣中书舍人、二县官长赈赐。

永明十一年,恒雨。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一年四月辛巳朔,三月戊寅起,而其间暂时晴,从四月一日又阴雨,昼或见日,夜乍见月,回复阴雨,至七月乃止。

明帝建武二年冬,水雨伤稼。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武二年冬,吴、晋陵二郡水雨伤稼。

东昏侯永泰元年,恒雨。

按《南齐书·明帝东昏侯本纪》俱不载。 按《五行志》:永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雨,至永泰元年五月二十一日乃晴。京房《易》曰:冬雨,天下饥。春雨,有小兵。时卤寇雍州。

武帝天监七年,恒雨。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天监七年七月,雨,至十月乃霁。《洪范·五行传》曰:阴气强积,然后生水雨之灾。时武帝频年兴师,是岁又大举北伐,诸军颇捷,而士卒罢敝,百姓怨望,阴气畜积之应也。

宣帝太建十二年八月甲戌,大雨霖。

按《陈书·宣帝本纪》云云。 按《隋书·五行志》:太建十二年八月,大雨霪霖。时始兴王叔陵骄恣,阴气盛强之应也。明年,宣帝崩,后主立。叔陵刺后主于丧次。宫人救之,仅而获免。叔陵出阁,就东府作乱。后主令萧摩诃破之,死者千数。

北魏

太祖天赐四年,大雨水。

按《魏书·太祖本纪》:天赐四年夏五月,北巡。自参合陂东过蟠羊山,大雨,暴水流辎重数百乘,杀百馀人。

太宗泰常三年八月,雁门、河内大雨水,复其租税。

按《魏书·太宗本纪》云云。

高祖太和二年,大雨。

按《魏书·高祖本纪》:太和二年夏四月丙午,澍雨大洽。曲赦京师。 按《灵徵志》:太和二年夏四月,南豫、徐、兖州大霖雨。

太和六年秋,雨灾。

按《魏书·高祖本纪》:六年十有二月丁亥,诏曰:朕以寡薄,政缺平和,不能仰缉纬象,蠲兹六沴。去秋淫雨,洪水为灾,百姓嗷然,朕用嗟悯,故遣使者循方赈恤。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于取办。爱毛反裘,甚无谓也。今课督未入及将来租算,一以丐之。有司勉加劝课,以要来穰,称朕意焉。

太和二十二年戊午,兖、豫二州大霖雨。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孝静帝武定五年,大雨。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武定五年秋,大雨七十馀日,元瑾、刘思逸谋杀后齐文襄之应也。

文帝大统十六年,恒雨。

按《周书·文帝本纪》:大统十六年,军出长安。时连雨,自秋及冬,诸军马驴多死。

北齐

武成帝河清三年,大霖雨。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三年六月庚子,大雨昼夜不息,至甲辰乃止。闰月,诏遣十二使巡行水潦州,免其租调。山东大水,饥死者不可胜计,诏发赈给,事竟不行。

按《隋书·五行志》:河清三年六月庚子,大雨,昼夜不息,至甲辰。山东大水,人多饿死。是岁,突厥寇并州,阴戎作梗,此其应也。

后主天统三年十月,大雨。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天统三年十月,积阴大雨。胡太后淫乱之所感也。

天统四年六月甲子朔,大雨。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武平七年七月,大霖雨。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武平七年七月丁丑,大雨霖。是月,以水涝遣使巡抚流亡人户。

按《隋书·五行志》:七月,大霖雨,水涝,人户流亡。是时骆提婆、韩长鸾等用事,小人专政之罚也。

北周

明帝武成元年,大雨霖。

按《周书·明帝本纪》:武成元年六月戊子,大雨霖。诏曰:昔唐咨四岳,殷告六眚,睹灾兴惧,咸寘时雍。朕抚运应图,作民父母,弗敢怠荒,以求民瘼。而霖雨作沴,害麦伤苗,隤屋漂垣,洎于昏垫。谅朕不德,苍生何咎。刑政所失,罔识厥由。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今宜各上封事,谠言极谏,罔有所讳。朕将览察,以答天谴。其遭水者,有司可时巡检,条列以闻。

武帝建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三年七月乙酉,京师连雨三旬,是日霁。

按《隋书·五行志》:建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时卫刺王直潜谋逆乱。属帝幸云阳宫,以其徒袭肃章门,尉迟运逆拒破之。其日雨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