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形容一个人是当兵的出身常常说“行伍出身”。“行伍”为什么能指当兵呢?很多人都语焉不详。
“伍”是一个会意字,从人,从五,本义是五人构成一个集体,五人为“伍”。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军队建制都以“伍”为最小单位,五家编为一伍,因此平民的户籍称作“伍籍”。军队建制则是五名士兵编为一伍,一伍设长官一名,称作“伍长”或“伍伯”。今天管参军叫“入伍”,就因为“伍”是军队的最小单位,参军要从这个最小的单位做起,故以“入伍”指称参军。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的“全”是动词,保全。孙子所说的用兵之法是指少杀人,以保全对方的兵力,使敌军投降为上策,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伍”是最小单位;百人为一“卒”,长官称“卒长”;五百人为一“旅”,长官称“旅长”;“军”是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常设上、中、下三军,人数多少不一,大致在一万人以上。
五伍称作“行(háng)”,也就是说一行是二十五人,故以“行伍”代表军队。又直排为“行”,横排为“列”,故有“行列”一词。贾谊《过秦论》描述陈涉“蹑足行伍之间”虽然指陈涉乃军人出身,但强调的是他处于军队的最低层,后来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一律以“行伍出身”指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