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宛》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的小虫子,蜾蠃(guǒ luǒ)是一种寄生蜂,腰细,体青黑色,长约半寸,常用泥土在墙上或树枝上做窝,把螟蛉捉来存放在窝里,在它们的身体中产卵,孵化后就用螟蛉充作幼虫的食物。古人不知道蜾蠃的这种特性,误以为蜾蠃只有雄没有雌,因而不会产子,才去把螟蛉捉来当做义子,“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就是这个意思。扬雄在《法言》中更是形象化地描写道:“蜾蠃把螟蛉捉来后,好好收养,每天对着它祈祷说:‘快长得像我!快长得像我!’久而久之螟蛉就长得跟蜾蠃一模一样了。”古人于是就将义子或养子称为“螟蛉子”或“螟蛉之子”。
古人的这种误解直到南朝时期才被著名的医学家陶弘景纠正过来。陶弘景是一个喜欢质疑和注重实际观察的医学家,读到《诗经》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诗句后,就亲自去找来一窝蜾蠃,观察了很长时间,终于发现了蜾蠃有雄也有雌,捉来螟蛉是“以俟其子大而为粮也”的真相,从而彻底揭开了这一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