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是绝对不会弄错“内子”这个称谓的,但是今天的人们就不一定了,比如说曾经有人把自己的儿子称作“内子”,还自以为谦谦然有君子之古风,孰不知大错而特错,直让人笑掉大牙。
“内子”是在人前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不过最早的时候却并非如此,这个称谓的演变饶有趣味。
最早的时候,“内子”这个称谓有特定的含义,指卿或大夫的嫡妻。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赵姬嫁给了大夫赵衰,但是此前赵衰在陪同晋文公逃亡期间已经娶了一个妻子叔隗(wěi),叔隗生的儿子就是著名的赵盾。贤明的赵姬得知后,不仅让赵衰把赵盾娘俩接了回来,立赵盾为嫡子,而且还“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杜预解释说:“卿之嫡妻为内子。”郑玄则在注解《礼记》时说:“内子,大夫妻也。”孔颖达则进一步解释说:“叔隗为赵衰妻,是大夫嫡妻也。若对而言之,则卿妻曰内子,大夫妻曰命妇;若散而言之,则大夫是卿之总号,其妻亦总名为内子。”其义甚明。
据《国语·楚语上》载,楚平王的儿子、大司马子期“欲以妾为内子”,被左史倚相一顿教训,指责他只顾按照自己的欲望行事,却不考虑礼仪和道义,于是“子期乃止”。可见“内子”是嫡妻,妾是绝对不可以僭越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子”的范围开始扩大,先是称别人的妻子为“内子”。《晏子春秋》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齐景公想把爱女嫁给晏子,可是晏子已经有了妻子,于是齐景公就到晏子家里去,“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这里的“内子”就是齐景公对晏子妻子的称呼。齐景公趁着酒劲儿,说晏子的妻子又老又丑,自己的女儿又年轻又漂亮,想让晏子娶自己的女儿。晏子以不能背叛过去的承诺为理由拒绝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内子”方才开始用作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并与“外子”相对称呼。这两种称谓源起于南朝梁的一对文学夫妻的赠答诗。这对令人艳羡的文学夫妻,丈夫叫徐悱,妻子叫刘令娴。徐悱任职在外,给妻子写有两首《赠内诗》,其一曰:“日暮想青阳,蹑履出椒房。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不见可怜影,空余黼(fǔ)帐香。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刘令娴回以两首《答外诗》,其一曰:“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响,戏蝶花中鹜。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可见二人感情之深。从此之后,“内子”、“外子”的称谓才流传开来,“内子”并专用于称呼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