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着眼睛的旅行者 » 蒙着眼睛的旅行者全文在线阅读

《蒙着眼睛的旅行者》两部书

关灯直达底部

《贝拉德日记》目前共计31卷,每卷大约1000页。印数很少,只有500套左右,其中大部分被研究缪尔列斯家族历史的专家私人收藏。直到1823年,经过沃森博士的评介,这套书才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通常认为,《贝拉德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它是由缀尔列斯家族几代人共同创作的。写作始于1716年,那一年缪尔列斯男爵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的妻子和最小的儿子先后死于霍乱。伴随两次沉重打击而来的是一连串怪诞的幻念,男爵在埋头研究炼金术的过程中,头脑中形成了一个不死者的形象,这就是小说的主人公——贝拉德。贝拉德9岁到14岁的生活经历与缪尔列斯男爵死去的儿子基本吻合。有专家认为,《贝拉德日记》的开头部分实际上正是取自那个孩子的日记——这个孩子恰好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可怜的父亲利用虚构的方式延续着自己孩子的生命。在小说中,贝拉德在其37岁时获得了永生的权力,而赋予他这一权力的正是繆尔列斯男爵本人。男爵将自己写入了小说,同时也向小说主人公作出了一个承诺。他在遗嘱中写明,其长子必须坚持将《贝拉德日记》写下去,否则将被剥夺继承权。老男爵的长子带着对母亲和亡弟的哀思,欣然接受了这一使命。此后,写作《贝拉德日记》成了缪尔列斯家族的一个传统,起初它被看成是一项烦琐的义务,但后来就成了荣誉、乐趣和正统的象征。

如将《贝拉德日记》纯粹当成一部小说来看,其的确不能算是成功之作,它过于冗长乏味,其中还出现了大量重复性内容。缪尔列斯男爵的继承者们一般都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头换面写进书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具有虚构才能的作家。但另一方面,专家们看重的也正是该书的史料价值,那些对于琐事细节的描述,自然地折射出了时代变迁的宏观景象。

贝拉德一点一滴地度过了两百多年的时光,而他所表现出的心态却是周而复始的。每当他的口吻极度倦怠之时,就会倏然转而变得明朗、激越。这种转变往往标示着写作者的更迭。但这种接力式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不时出现混乱。在1828年,第一次出现了假冒的《贝拉德日记》,这令缪尔列斯家族成员深感不安。人们怀疑这部伪书出自《贝拉德日记》第五代作者的私生子之手,在这部书中,贝拉德最终发现自己是缪尔列斯男爵的私生子,而缪尔列斯男爵实际上是魔鬼的化身。缪尔列斯家族起诉了伪书的作者,但未能打赢这场官司。法官认为,缪尔列斯家族无权垄断《贝拉德日记》的续写工作,因为它毕竟只是一部小说。自此,伪造《贝拉德日记》的事件屡有发生。于是,缪尔列斯家族的作者们不得不在小说中加入了许多秘密标记,以确立自身的正统地位,譬如在每年5月15日,贝拉德都会与某位年轻女子共进晚餐;9月27日,都会说出一句古老的箴言;12月15日,都会为一位善良的玄学家祈祷……只有专家才能通晓所有这些暗号,从而识别出血脉相传的《贝拉德日记》。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参照不同版本,贝拉德的生活出现了多条分叉。而且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进,分叉将会越来越多,直至无穷。在最离谱的一个版本中,贝拉德于1893年11月9日声称,他在1716年已经死了,后来是他的鬼魂在一直续写着日记。

由《贝拉德日记》还衍生出其他若干作品。费布维尔教授是缪尔列斯家族的朋友,他根据正统《贝拉德日记》撰写了一本《贝拉德传》,于1912年出版。很难说清这是一本纯虛构的文学作品还是一部蹩脚的家族史。1916年,范农推出了他的《从贵族子弟到肥皂剧演员——贝拉德先生》,这本书从整体来看应归人史学著作的范畴,但它里面搀杂了不少文学批评的成分,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贝拉德先生的哲学》一书的作者马西森博士深入分析了“个体”的含义。他在书中强调指出,无法与过去和未来的自我进行交流是一个人的痛苦的实质性根源。1920年以后“贝拉德研究”在西欧已成为一种学术时髦,许多学者都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但到1940年以后,这一研究浪潮似乎突然中断了,“贝拉德”重新归于沉寂。然而,学术界的趋向对《贝拉德日记》的写作没有构成直接影响。缪尔列斯男爵的后裔们仍在继续创作这本小说,它尚未完结,而且有可能永远不会完结。

每当谈起《贝拉德日记》,研究者们总会联想到另一本著作——《玛丽娜的一生》。这或许并不是偶然的。在范农的一篇论文中曾对这两本书做过很巧妙的剖析和比较。《玛丽娜的一生》与卷帙浩繁的《贝拉德日记》相比显得异常单薄,它只是一本不到6万字的小册子。这二者的可比性主要源于它们的写作动机。《玛丽娜的一生》的作者是玛丽娜的父亲,一个默默无闻的政府职员。此书可以说是一本不带一点修饰的人物传记,其主人公玛丽娜出生后仅三小时就因窒息而死去了。她的父亲在一种暗含刚强的悲怆情绪下,精确地描述了玛丽娜生命的每一个细节,这三个小时的人生仿佛穷尽了全部不安、焦急、恐惧、痛楚、挣扎和衰竭。我并不打算进一步阐释这部作品的意蕴,相信通过阅读原书,每位读者都能获得自己的体悟。我唯一想说的是,在我看来,上述两部书刚好有着同等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