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记 »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记全文在线阅读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爸爸陪伴孩子的秘密手记》怎样给孩子读科普(之二)

关灯直达底部

带着问题读科普

看科普书不像读文学故事,孩子总会有疑问。

看到有趣的情节时,哲哲会凑到我跟前和我探讨:“爸爸,你说虎甲和狼蛛谁更厉害?要是大王虎甲碰到帝王蝎会怎样?毒蛇让人中毒的方式有两种,你知道是哪两种吗?”我知道答案就回答他,大多数问题我是一头雾水。有时候,小博士会自问自答:“爸爸,你知道吗,虎甲能吃掉一只狼蛛的,你别看狼蛛经常吃昆虫,但虎甲它可惹不起。毒蛇呢,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让人血流不止,一种是不流血,但毒害人的神经系统……”他侃侃而谈的样子,像极了百家讲坛的专家。

我听得入神,哲哲还会抛出一些问题和我互动,很有央视科普节目《是真的吗》的架势。他的问题千奇百怪,很吊人的胃口,像“壁虎不会游泳你信吗”“猫科动物为什么怕水”“屁步甲的屁能烧伤皮肤是真的吗”?我几乎一个也回答不上来,又很想知道,只能继续听小博士解答,或一起去寻找答案,常常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因此,给孩子看科普书,或跟孩子一起学科普,最好的办法是带着问题开始,多与孩子探讨,不解之处展开调查,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如果条件允许,动手做一些实验,也能加深孩子对知识的印象,让孩子爱上科学。我经常发现,面对神秘的科学世界,有时候语言的表述很无力,有必要用双手求证过程,求解答案。就像有些科普作者所说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里面的科学原理,而实验是理解科学的最佳途径。

有一段时间,哲哲纠结于小龙虾和虾蛄(俗称为皮皮虾,北方地区也有称之为虾爬子的)哪一个更厉害。到网上查,几乎都是讨论怎么吃小龙虾更美味,哪里的虾蛄更肥美,等等。于是,我们索性到市场上各买了一只,放在鱼缸里,希望看到一场真刀真枪的鏖战。也许是两只水生动物过于疲惫,没有打架的斗志,一天下来它们一直和平相处,没打起来。虽然没有查证出结果,但小博士已经有了动手去查找事实的意识,而科学知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累积起来的。

之所以提倡科普阅读与动手试验相结合,我是深受“可怕的科学”系列作者阿诺德的启发。一次他来华巡讲,问了小朋友们一个问题:“人的脑颅是空的,为什么我这么使劲甩头,大脑却不从鼻子里流出来呢?”没有人知道答案。阿诺德就拿出一个瓶子、一个鸡蛋,用瓶子代表脑颅,鸡蛋代表大脑。他先将瓶子加满水,放入鸡蛋,请一个小女孩用尽力气摇晃瓶子。30秒过去了,小女孩摇得满脸通红,鸡蛋安然无恙。当倒掉水时,一晃瓶子,鸡蛋就碎了——原来是大脑周围的一圈液体(脑浆)让脑部免受伤害。

后来,《酷虫学校科普漫画书》举行亲子活动,哲哲踊跃发言,几乎成了“麦霸”,被老师各种表扬。互动环节,他又抛出一大堆问题,请老师回答,如“田鳖和大王虎甲在一起谁更厉害呢?”、“所有的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吗?”、“蜡蝉的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搞得老师难以招架。尽管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他回来后变得自信满满,一有时间就阅读更多的科普书。

不管怎样,参加活动确实激发了哲哲的兴趣。如果有机会,希望父母们多带孩子参加活动,如跟随观鸟团去野外观鸟,让他们跟专家互动。经过专家的讲解和介绍,孩子会对鸟类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可以去博物馆,看看昆虫标本,听专家讲解,能给孩子一个直观的印象。跟专家面对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专家渊博的知识、卓然的气质、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严密的思辨能力等,都是小朋友最好的学习榜样,可以无形中引领着他们走进科学世界。

看哲哲这么热心昆虫,一有空我就跟他讲自己小时候捉到的、看到的、喜欢的虫子,大谈特谈它们的习性特点。记得老家有一种叫“老太太翁”的虫子,用一片高粱秆插在它脖子的缝隙里,会嗡嗡地飞。他感兴趣,上网查它的学名,不停地找图片,拿给我看。得到肯定答复后,告诉我:“爸爸,其实啊,老太太翁就是花金龟,夏天再去爷爷家时,你帮我捉一只吧。”春节回农村老家,带他到田野里找虫子。本以为白雪覆盖的大地不会有什么昆虫,没想到在一个水塘里看到我称之为“王八盖儿”的虫子。小博士纠正我:这种虫子学名叫水龟虫,虽然很像龙虱,但肚子上有明显的一条刺,没刺的叫龙虱。

跟哲哲在一起,不是我在教他学科学,而是他在给我科学扫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