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单一的智能体向若干个不同的智能组发送信号时会发生什么?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信息对于每个不同的智能组来说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像之前提到过的,我会把这种智能体叫作“多忆体”。举例而言,你的词汇智能体对于“苹果”这个词一定是个多忆体,因为它让你的颜色、形状和尺寸智能组进入不相关的状态,分别表述独立的红色、圆形和“苹果大小”这几个属性。
但同样的信息为什么会对这么多智能组产生这么多样的效果呢?而且每种效果都适用于“苹果”的理念。只有一种解释:其他所有智能组一定已经学会了自己对同样的信号应该作何反应。因为多忆体和政治家一样,它们所说的话对于不同的听众来说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听众都要学会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来对信息做出反应。(poly-这个前缀表明多样性,-neme这个后缀表示的是这个过程对记忆的依赖程度。)
为了理解多忆体,每个智能组都必须学会自己适当的反应方式。每个智能组都要有自己的私人词典或记忆库,可以告诉它如何对每个多忆体做出反应。
所有这些智能组如何能够学会对每个多忆体做出反应呢?如果每个多忆体都与每个智能组中的K线相联结,这些K线只需要学会应该唤醒智能组中的哪个局部状态就可以了。下方的图画表明这些K线可以在它们所影响的智能组旁边形成小型“存储器”。于是,在需要利用记忆的地方就形成并存储了所需的记忆。
像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案就能引发语言所包含的所有丰富意义吗?答案就是:关于意义的所有理念其自身看起来都是不足的,因为没有什么事物可以表示所有的意义,除非是在某种更大的理念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