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 »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全文在线阅读

《逻辑:你认为正确,就一定正确吗?》你是不是不再害怕蓝色的鬼了?

关灯直达底部

“你是不是不再害怕蓝色的鬼了?”布罗基问姗羽滂关,他知道她一直相信世界上存在鬼。

“你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姗羽滂关被问得有点莫名其妙。

“哦,这本书你看过吗?”布罗基挥了挥手中的书,“这里面讨论了鬼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它们习性如何,以及对人是否友好。据说,蓝色的鬼对人是友好的,所以蓝色的鬼不可怕。”

“这种书就是胡说八道。”姗羽滂关撇了撇嘴。

“不管这本书讲得对不对,听了我的解释,你是不是不再害怕蓝色的鬼了?”布罗基继续追问。

“你让我怎么回答你呢?如果我说是,表示我现在不再害怕蓝色的鬼,但这也意味着,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蓝色的鬼,并且我过去害怕它;如果我回答不是,仍然意味着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蓝色的鬼,而且我现在害怕它。这是很荒谬的,因为我压根不相信世界上有蓝色的鬼。布罗基,你能不能不要再玩这种小儿科的游戏了?”姗羽滂关很不喜欢布罗基偶尔搞逻辑陷阱这种小把戏。

“嘿嘿,当然可以。”布罗基看到自己的“逻辑把戏”被姗羽滂关戳穿,有些讪讪地回答道,“但是,为什么是‘不要再’玩这种小儿科的游戏了?”

“你的回答表明,你承认你过去玩过这种小儿科的游戏!”坐在一旁看着两人斗嘴的郝辛斯基也被布罗基最后的回答逗乐了,他对布罗基说,“你不小心也掉进她挖的坑里了。”

这时,斯考尔教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今天上课的内容是预设。想必大家都已经预习了本次上课的内容。”教授一边说,一边提示大家阅读讲义以下内容:

预设: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由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提出。

判断X预设Y=Y是使判断X有意义的必要条件。

不管判断X是真或者是假,Y都成立;如果Y不成立,判断X就没有意义。

例如:

判断X:玛丽的舅舅是地铁售票员。

预设Y:玛丽有舅舅;地铁有售票员。

等全班同学阅读完毕后,教授指着最后例子讲解道,“‘玛丽的舅舅是地铁售票员’这个判断无论是真或者是假,都说明‘玛丽有舅舅’和‘地铁有售票员’。如果玛丽没有舅舅,或者地铁没有售票员,则‘玛丽的舅舅是地铁售票员’这个判断是无意义的。”

“但是,我怎么知道玛丽有没有舅舅呢?”布罗基提问道。

“很好的问题,”教授继续讲解道,“这是预设的一个特点:共知性。所谓‘共知性’就是对话双方彼此共同知道的信息,一旦缺乏共知性,对话双方的交流与理解就会存在困难。”

“这听起来很抽象,教授您能否举一些例子呢?”郝辛斯基觉得有些困惑。

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黑板上写道:

摄影师爱丽丝:“你在用相机拍照时把光圈缩小,这样背景就会虚化而主体就清晰了。”

摄影外行1:“什么叫背景虚化和主体清晰?”

摄影外行2:“光圈是什么?”

摄影外行3:“除了手机拍照,还有相机?什么是相机?”

写完后,教授讲解道,“爱丽丝在说这段话时,做了以下这些预设:背景可以虚化;主体成像更加清晰;可以用相机拍照并且相机上有光圈,光圈大小可以调节。这些预设,对于爱丽丝这个摄影师来说是常识,但是对于没有摄影知识的外行来说,这些预设不是常识,缺乏共知性,所以爱丽丝的判断,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无法对此给予真或者假的评论。”

“这些都属于专业背景,对于某一专业的人,他们谈论专业时用到的背景知识对他们就是预设,他们具有共知性;但是对于外行,背景知识不是预设,因为不理解,所以没有共知性。是不是这样?”郝辛斯基一半是总结,一半是提问。

教授点点头,表示肯定,接着说道,“与专业有关,但也不完全是专业,还涉及每个人生活的范围、获取的信息量的多少等方面。年轻人彼此之间使用的语言可能是老年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之间缺乏共知性。同样,人们生活阶层不同,爱好不同,文化习惯不同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彼此之间缺乏‘共同语言’。由于缺乏共同语言,说话者语言中的所有预设,对于听话者都没有共知性,于是这些语言在听话者耳中,都是没有意义的,他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最后,交流双方只能尴尬地苦笑了!”教授边说边想起与完全不懂逻辑的人交流逻辑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确实如此!具有共同语言确实是顺利交流的基础,这也就是幸福婚姻要求门当户对的原因吧?”布罗基笑着向教授问道。

“你的这个提问也包含着预设,这是一个复杂问句。”教授回答道,“对于‘幸福婚姻是否要求门当户对’一问,我无论回答是或不是,都默认了‘门当户对的人具有共同语言’这个预设,但是这点我是不能确定的。”

“什么是复杂问句?”布罗基问道。

“复杂问句是含有预设的问句。复杂问句不能简单地以‘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因为简单回答意味着,回答者都同意问句中预设判断是真的。”教授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道:

爱丽丝:“亲爱的,你是不是还继续瞒着我与琼斯约会?”

爱丽丝的老公约翰:“……”(不知该如何回答)

“显然,爱丽丝这个问句是复杂问句,它含有‘约翰过去瞒着爱丽丝与琼斯约会’这个预设。对这个复杂问句,约翰是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回答‘是’,说明约翰过去并且现在继续瞒着爱丽丝与琼斯约会;回答‘不是’,说明约翰过去瞒着爱丽丝与琼斯约会过。”教授解释道。

“那么面对复杂问句,我们又该怎样回答呢?”布罗基问道。

“这个很简单,要理解复杂问句中的预设,同意上述预设吗?同意,可以对复杂问句进行简单回答;不同意,就要直接否定预设。例如,上面对话中的约翰可以对爱丽丝回答,‘我从来没有瞒着你和琼斯约会过’。”教授笑着回答着布罗基的提问。

“这个回答是不是也预设了‘约翰与琼斯过去约会过’呢?尽管没有瞒着爱丽丝。”姗羽滂关问道。

“哦,我认为你的逻辑思维或者女性直觉太强了,”听到下课铃声,教授最后对姗羽滂关说道,“看来,对女人应当更直接地回答‘亲爱的,我从来不认识琼斯!’”

学习总结

预设: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

预设的特点是共知性,共知性与谈话者的专业、背景知识有关,体现了交流双方的共同语言。

复杂问句是含有预设的问句,对于复杂问句简单回答“是”或“不是”都肯定了问句中的预设,所以,如果不同意预设,要直接对预设进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