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同行聊起来,他是个小心翼翼也追求完美的人,不太敢接咨询,也不太敢开讲座。每当被安排讲座的时候,他需要3到5倍的时间精心准备。每次我跟他探讨为什么不敢的时候,大约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怕讲得不好。
然后我问他:讲得不好了会怎样?
会误导别人。
当时我想,你真是太看得起自己的影响力了。一个讲座就把别人的人生给导入误区了?那你简直应该去干传销啊。
同时你也太看不起听众了。什么大师的讲座没听过,两个小时的讲座就被误导,还能活到现在?
我们之所以会在生活中有很多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都来自于这种完美主义和自恋,觉得自己不能确保做到惊天动地就不去做。把自己放到了过于庞大的位置上,好像自己动动手指头,地球都要抖三抖似的。所以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了保护人类的善良,我只能不去做了。
我有一个访客是干会计的。用她的话说,一点错误都不能犯,每天特别累。我不太懂这个职业,我只能感觉到这职业比心理咨询师的容错率低,但也不至于到不能犯错误的地步。同样的问题:做错了会怎么样?
她说:整个部门系统都会受连累。领导会批评我,同事们会嘲笑我……
我当时给了她一个回应,她当即就脸红了:你真是太看得起自己的影响力了。那么多会计从来不犯错误?他们一人犯一个错误,整个部门系统就得整天处理错误了?那这个部门的承受能力也太低了吧。
我还发现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如此,他们工作得小心翼翼,害怕犯错误,觉得不能犯错误。他们的逻辑是:
一旦犯错误,就会影响部门正常运转。就会影响他们在领导眼中的形象。然后结果进一步恶化就会影响晋升,影响……
然后我就会想:领导会看到吗?领导会记住多久?
如果你不知道,你换位思考一下就好了:如果你的下属之一(注意,是“之一”不是“唯一”)某天在某事上犯了某个错误,你会怎么看待他?你会因此而不晋升他了?你会记住这事多久?
显然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记住这些,因为你有很多事要做,你也有上司、家庭,你也有很多其他下属和很多其他工作。
这种自恋就是:你一个错误,能抵得过你做过的所有工作。
关于不敢拒绝、不敢提要求和不敢表达自己。
不敢拒绝的事就很多了。有人问我借钱,我就很难拒绝。有人找我帮忙之类的,我也很难拒绝。但是很多时候我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我也不太敢提要求。我今年借出了好多钱,辛苦攒的讨老婆买房子的钱。然后他们到了约定的时间也没有提还钱的事。我心里就开始嘀咕了,但又不好意思说,不敢表达。
我对于别人的一些小不满就更不敢表达了:某某人占了我某某便宜啊,某某人做了某某影响到我了啊。甚至于陌生人,比如火车上隔壁铺的老王呼呼打鼾啊,我是能忍就忍,不能忍也会忍。
是的,对于忍,我是很擅长的:不要计较、宽容待人、多迁就别人一些也没什么……
我也问我自己:为什么不能拒绝?
怕拒绝会伤害他人,会伤害关系。
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我就笑了:我真是太看得起自己的影响力了。好像我一个拒绝,就抵得过我们许久的交情,抵得过我所有的付出。
同时也太看不起他了,把他想得手无缚鸡之力一样,好像对我的拒绝毫无抵抗能力。似乎我一次拒绝,他就受到了一万伏特的伤害。
假如他真的因此受到了一万伏特的伤害而讨厌甚至离开了我,我也同样该高兴啊,这样的关系,就像艾滋病晚期患者一样,毫无免疫力,早晚得死。
并没有不可接受的后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我们在工作、生活与人际关系中,那些小心翼翼、怕说错话、怕做错事、不敢发脾气、不好意思提要求都是因为自恋。这种自恋是:
太看得起自己:好像一个错误一个冲突就会对他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太看不起他人:好像他人对于冲突、伤害和错误毫无承受能力。
太看不起关系:好像你们的关系像易碎品一样脆弱。
可是你为什么会如此小心翼翼呢?
因为你自己受不了自己。每当别人拒绝你,和你有冲突的时候,你就受不了了,你会受到巨大的伤害。所以你会把这种心理投射出去,认为别人都跟你一样脆弱。你想通过保护别人,来保护那个脆弱的自己。
你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脆弱的人,你就把别人想得跟你一样脆弱。
同时,在你的经验里,每当你犯错误,你都会受到远远超过错误本身的惩罚。这些惩罚从你小时候就开始,你的父母、其他抚养者、老师等,在你犯错误的时候都会给你严厉的教训。以至于你渐渐形成了一种意识:你把犯错误上升到了等同于牺牲性命一样壮烈的等级。
睁开眼看看,天下并不是你的,你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
前面我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造成了伤害会怎样?
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各种人,犯着各种错。那么为什么会对必然发生的事如此忧虑担心呢?
这里面有个很深的情结。在这些小心翼翼者和完美主义者们的眼里,他们一旦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就会触发潜意识里不被喜欢、被抛弃的恐惧。
他们不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就会被抛弃。他们不能伤害别人,伤害了别人就会不被喜欢了。他们一旦有闪失,关系就会断裂。
哪怕只有一次,也不行。一次就足以触发这种恐惧了。我们长大后知道,这些恐惧并不是现实,因为从客观上来说,现实的关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单个事件并不会对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心理基于经验发展出了我们以为的现实,被称作“心理现实”,而并不是客观现实。
客观现实是:
生活、工作和他人都没有你想得那么脆弱,是你自己太脆弱了。
持续的伤害才会造成关系断裂,才会造成自己不被喜欢;
整体伤害值若大于了爱和维护的值,才会导致被抛弃。
关系是一段长期稳定但局部不稳定的系统,是伤害和爱都会发生的系统,是做好与做差交替发生的系统。
只好不坏,只对不错,只维护不索取,这样的关系才是真正脆弱的。因为这样的关系夹杂着太多虚伪,除非你真的是一个对人一无所求菩萨心肠毫不犯错的人。
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怕冲突,不怕伤害。在我的经验里真诚更为重要。在我的经验里,即使我骂了你,直接表达了我的需求,你也不会离开我。
所以我敢于和你发生冲突。
所以我也因此会得罪一些真正脆弱和敏感的人。还好我不想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不想被所有人都喜欢。
当然我也想和更多的人搞好关系,前提是你值得我去那么做,而且给我时间去了解到你有如此脆弱和自恋的一面: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冲突者和冲突者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敏感者和敏感者却不能。
因为真诚会换来真诚,小心只会换来隔阂。
当一个人经常这么对你:我怕伤害你,所以我有话从来不直说。而你却不知道他有话想说。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你会不会像我一样有些生气:老子有你想得那么脆弱吗?
当你委屈时,我宁愿你勇敢地表达出来,哪怕会伤害到我,也不是噎在喉咙里不说,这是对我们关系基本的信任。
我并不是鼓励你犯错误或去伤害别人,而是放弃不敢伤害别人和不敢犯错误的小心翼翼,那是一种自恋、隔阂和虚伪。
孔子有一个叫作季文子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怕做错事、说错话的人。逢事三思而后行,逢话三斟其言而后说。有一天孔子就语重心长地教育了他:你这个人啊,别太磨磨叽叽,想第二次的时候,就可以去做啦。
后经《论语》记载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